油水分离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19055阅读:4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油水分离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餐饮用具,尤其是一种餐饮用油水分离杯。
背景技术
在我们的日产生活中,汤是最常见、也是人们较喜欢的食物。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习惯也逐渐发生了变化。由于我国南方气候较闷热、多雨、潮湿,从前南方人如广东、江浙一带多喜清淡饮食,不喜油腻。但时下,营养过剩导致的高血脂、高胆固醇、高血压等疾病已严重威胁到富裕起来的人群的健康,使得人们对油腻的汤越来越不感冒。围绕如何将汤中的油过滤,又保留汤的美味,1988年和2003年,已有人提出了两件油水分离器具的专利,名为“油水分离勺”。前者是在勺底部开有一孔洞,用一框状物将一球体限制在孔洞周围,使汤液能通过孔洞回到容器中,而油脂被过滤在勺内,如此分离油水。后者则是在勺体底部开有一能张合开闭的缝,以此滤油。前者存在不易清洗和容易堵塞的毛病,后者则结构较为复杂,不便操作且易于损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油水分离效率高,操作简便,结构简单的油水分离杯。
所说油水分离杯包括一个杯体和杯柄,其特征是杯体内设有一中空的倒置漏斗形油水分离腔,斗底与杯体底面或近于底面的杯体壁面连为一体,斗顶是油溢出口,斗形油水分离腔外壁与杯体底面及杯体内壁构成的空间形成盛油腔。
使用时,将杯体在油汤中慢慢往下沉,由于斗往上面积越来越小,于是,油便很容易先从斗顶口溢出流入盛油腔内,如此反复多次,即可将油从汤中分离出来。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坚实简单、操作方便、滤油效果好、易于清洗的优点,可广泛用于家庭和餐馆酒楼,也可应用于需将比重不同的两种液体分开的场合。


图1是结构主视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的油水分离杯包括一个杯体4和杯柄1,杯体内设有一中空的倒置漏斗形油水分离腔5,斗底7与杯体底面6或近于底面的杯体壁面连为一体,斗顶是油溢出口3,斗形油水分离腔外壁与杯体底面及杯体内壁构成的空间形成盛油腔2。
如图2示,斗底7装设有可拆卸的滤网8,滤网的目数依被滤油脂的浓度而调整和选定。斗底7与杯体底面6是连为一体的。
杯体的高度可根据待分离油水容器的大小高低而配置成不同型号,台形油水分离腔的高度大于杯体高度的1/2,小于杯体的高度。
权利要求1.一种油水分离杯,包括一个杯体和杯柄,其特征是所说分离杯的杯体内设有一中空的倒置漏斗形油水分离腔,其斗底与杯体底面或近于底面的杯体壁面连为一体,斗顶开有油溢出口,斗形油水分离腔外壁与杯体底面及杯体内壁构成的空间形成盛油腔。
2.如权利要求1所说的油水分离杯,其特征是斗形油水分离腔的高度大于杯体高度的1/2,小于杯体的高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说的油水分离杯,其特征是斗底装设有可拆卸的滤网。
专利摘要一种油水分离杯,包括一个杯体4和杯柄1,杯体内设有一中空的“倒置漏斗”形油水分离腔5,斗底7与杯体底面6或近于底面的杯体壁面连为一体,斗顶是油溢出口3,斗形油水分离腔外壁与杯体底面及杯体内壁构成的空间形成盛油腔2;斗形油水分离腔的高度大于杯体高度的1/2,小于杯体的高度。使用时,将杯体在油汤中慢慢往下沉,由于斗往上面积越来越小,于是,油便很容易先从斗顶口溢出流入盛油腔内,如此反复多次,即可将油从汤中分离出来。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坚实简单、操作方便、滤油效果好、易于清洗的优点,可广泛用于家庭和餐馆酒楼,也可应用于需将比重不同的两种液体分开的场合。
文档编号B01D17/02GK2772595SQ20052009528
公开日2006年4月19日 申请日期2005年2月21日 优先权日2005年2月21日
发明者曹跃 申请人:曹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