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滤澄清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26955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渗滤澄清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澄清设备技术领域,是一种高效的水处理装置,特别涉 及到一种渗滤澄清的新概念。不仅用于给水处理方面,而且用于污水回用的处理。
技术背景澄清池根据泥渣的工作状态可分为泥渣悬浮型澄清池和泥渣循环型澄清池两 大类。前者通过池中保持一层泥渣层起到接触絮凝作用。后者通过絮凝区絮体的循 环增强接触絮凝作用。泥渣悬浮型澄清池包括悬浮澄清池(锥底)和脉冲澄清池(配 有脉冲发生器)。它们存在的不足是清水区上升流速较低(0.7 1.0mm/s),停留时 间较长(约60min以上),不能承受变化较大的冲击负荷。脉冲澄清池悬浮层工作的稳定性主要靠脉冲作用,因此需设脉冲发生装置,从 而在脉动的水流作用下,使悬浮泥渣层出现周期性的膨胀和压縮状态,达到净水目 的。脉冲澄清池清水区上升流速一般在1. 0 mm/s左右。若上升流速过高,悬浮泥 渣层将被破坏,净水效果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保证澄清池出水水质的前提下,综合其它类型 澄清池优点的渗滤澄清池,它充分利用池体的容积,强化泥渣浓度,提高悬浮区的 上升流速,縮短停留时间,增大澄清池的净化能力,简化构造不设脉冲发生装置, 降低基建费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渗滤澄清池,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一个矩形平底的池体,在池体内 中部设有通到池体内底部的进水竖井,在进水竖井底部两侧连通有配水渠,在 配水渠的两侧壁连通有设置在池体内底部的多个配水管,在配水管上部形成的 配水区内并排设置有人字板,在配水区的上部形成有悬浮区,在该悬浮区的上 部形成有清水区,在清水区内设置有斜管,在清水区的上端设置排列有集水管, 在集水管的中部设有V形集水总渠,该V形集水总渠的侧壁与集水管的内端相 通,在V形集水总渠的一端设有出水管,在进水竖井的侧壁连接有伸出池体侧 壁的原水进水管,在进水竖井的两侧设有泥渣浓縮室,在泥渣浓縮室的底部设 置有排泥螺旋输送机。在配水管的侧壁设有多个出水孔,在集水管的侧壁设有多个进水孔,在V形集水总渠上设置有向进水竖井内输清水的立式清水回流泵。设置采用自动调节流量的立式清水回流泵用来平衡悬浮区的上升流速,使之 保持相对的衡定,从而有效地防止进水负荷的突变带来对悬浮区及出水水质的冲 击。在悬浮区内纵向设置有纤维填料。适当增加悬浮区高度,使高密实度的泥渣延长了在悬浮区内的停留时间,有 利于其生物性能的提高,对去除部分微量污染物有一定作用。在悬浮区设置纤维填料,可保持高浓度悬浮活性泥渣层的稳定和生物性能, 增强抗冲击负荷的能力。在池体的上部设有助凝剂投加装置,该助凝剂投加装置的输出管插入进水竖井 内。当原水中微量污染物较多时,可在池体上部设置粉末活性炭投加装置,该粉末 活性炭投加装置的输送管与原水进水管连接相通。V形集水总渠的斜渠壁与水平方向呈60。角度,斜管和清水区的侧壁与水平方 向呈60°角度。由于清水区上部两侧池壁与水平呈60。,因而有利于斜管的安装, 同时增大了斜管区水流断面。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 池型为平底,容积利用率高,出水水质理想,节约投资和运行成本。2、 达到较高的清水区上升流速,水力负荷可达10m7m、h以上,沉淀效率高。3、 悬浮层泥渣浓度高,具有吸附、接触、渗滤和一定的生物处理(包括活性 炭的吸附和生物特性)功能。4、自动调节流量的立式清水回流泵可以有效地防止进水负荷的突变带来对悬 浮区及出水水质的冲击。5、 高浓度泥渣产生的污泥含水率低,有利于脱水干化。6、 池型简单,无需大型刮泥设备,节约建设和日常管理费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渗滤澄清池的平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渗滤澄清池A—A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渗滤澄清池B—B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渗滤澄清池C一C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渗滤澄清池D — D剖面图。 图6是图5的A部放大示意图。附图标l.池体,2.原水进水管,3.进水竖井,4.助凝剂投加装置,5.配水渠,6.配水管、7.人字板,8.悬浮区,9.纤维填料,10.斜管,11.集水 管,12. V形集水总渠,13.立式清水回流泵,14.泥渣浓縮室,15.排泥螺旋 输送机,16.出水管,17.配水区,18.清水区,19.出水孔,20.进水孔,21.输出 管,22.清水区侧壁,23.粉末活性炭投加装置,24.输送管。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 图6所示 一种渗滤澄清池,它包括有一个矩形平底的池体1, 在池体内中部设有通到池体内底部的进水竖井3,在进水竖井3底部两侧连通 有配水渠5,在配水渠5的两侧壁连通有设置在池体内底部的多个配水管6, 在配水管6上部形成的配水区17内并排设置有人字板7,在配水区17的上部 形成有悬浮区8,在该悬浮区8的上部形成有清水区18,在清水区18内设置 有斜管10,在清水区18的上端设置排列有集水管11,在集水管11的中部设 有V形集水总渠12,该V形集水总渠12的侧壁与集水管11的内端相通,在V 形集水总渠12的一端设有出水管16,在进水竖井3的侧壁连接有伸出池体侧 壁的原水进水管2,在进水竖井3的两侧设有泥渣浓縮室14,在泥渣浓縮室14 的底部设置有排泥螺旋输送机15。在配水管6的侧壁设有多个出水孔,在集水管11的侧壁设有多个进水孔20, 在V形集水总渠12上设置有向进水竖井3内输清水的立式清水回流泵13。在悬浮区8内设有纤维填料9。纤维填料9呈圆柱形毛刷状,由纤维材料制成, 可保持悬浮区8内高浓度悬浮活性泥渣层的稳定和生物性能,增强抗冲击负荷的能 力。在池体1的上部设有助凝剂投加装置4,该助凝剂投加装置4的输出管21插 入进水竖井3内。当原水中微量污染物较多时,可在池体上部设置粉末活性炭投加装置23,该 粉末活性炭投加装置23的输送管24与原水进水管2连接相通。V形集水总渠12的斜渠壁与水平方向呈60°角度,斜管10和清水区的侧壁 22与水平方向呈60。角度。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在原水中投加混凝剂(处理微污染水时需在原水管 道内投加粉末活性炭)后经过气水分离后,通过原水进水管2、进水竖井3、配水 渠5进入配水管6内,原水在进入配水渠5前通过助凝剂投加装置4的输出管21 向进水竖井3内投加有机高分子助凝剂(聚丙烯酰胺),原水从配水管6的孔眼19 流出,得到充分混合,经过人字板7稳流,上升到悬浮区8,使悬浮区8内形成的 高浓度活性泥渣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原水中的微絮粒与活性泥渣进行充分接触、絮5凝、吸附等,增大了絮体颗粒密实度,提高了泥渣的浓度,对颗粒物进行渗滤,所 形成的泥渣颗粒更大、更重、沉降速度更快,使之适应悬浮区内的高上升流速,处理效率更高。水流经过悬浮区8后,继续向上,经过过水斜管IO进一步得到净化, 过水斜管10的出水孔19的出水流入集水管11,再由集水管11汇入V形集水总渠 12内,其侧壁与水平呈60。;过水斜管10和清水区两侧的侧壁22与水平方向呈 60°角度,因而有利于过水斜管10的安装,同时增大了清水区水流断面;进入V 形集水总渠12内的清水通过出水管16排出;立式清水回流泵13用来平衡悬浮区的上升流速,通过立式清水回流泵13向 进水竖井内输清水,使悬浮区保持相对的衡定,从而有效地防止进水负荷的突变带 来对悬浮区及出水水质的冲击。悬浮区8多余老化的泥渣溢流进入污泥浓縮室14,污泥浓缩室内静置的泥渣 含水率低,通过排泥螺旋输送机15排出,可直接用于脱水干化。本渗滤澄清池池型简单、占地小、停留时间短、容积利用率高、具有一定的生 物特性、不设大型刮泥装置,是一种适应性较强的高效澄清池。
权利要求1、一种渗滤澄清池,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一个矩形平底的池体(1),在池体内中部设有通到池体内底部的进水竖井(3),在进水竖井(3)底部两侧连通有配水渠(5),在配水渠(5)的两侧壁连通有设置在池体内底部的多个配水管(6),在配水管(6)上部形成的配水区(17)内并排设置有人字板(7),在配水区(17)的上部形成有悬浮区(8),在该悬浮区(8)的上部形成有清水区(18),在清水区(18)内设置有斜管(10),在清水区(18)的上端设置排列有集水管(11),在集水管(11)的中部设有V形集水总渠(12),该V形集水总渠(12)的侧壁与集水管(11)的内端相通,在V形集水总渠(12)的一端设有出水管(16),在进水竖井(3)的侧壁连接有伸出池体侧壁的原水进水管(2),在进水竖井(3)的两侧设有泥渣浓缩室(14),在泥渣浓缩室(14)的底部设置有排泥螺旋输送机(15)。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渗滤澄清池,其特征在于在配水管(6)的侧壁设 有多个出水孔(19),在集水管(11)的侧壁设有多个进水孔(20),在V形集水总渠(12)上设置有向进水竖井(3)内输清水的立式清水回流泵(13)。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渗滤澄清池,其特征在于在悬浮区(8)内设 有纤维填料(9)。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渗滤澄清池,其特征在于在池体l的上部设有助 凝剂投加装置(4),该助凝剂投加装置(4)的输出管(21)插入进水竖井(3)内。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渗滤澄清池,其特征在于在池体上部设置粉末活 性炭投加装置(23),该粉末活性炭投加装置(23)的输送管(24)与原水进水管(2)连接相通。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渗滤澄清池,其特征在于V形集水总渠(12)的斜 渠壁与水平方向呈60。角度,斜管(10)和清水区(18)的侧壁(22)与水平方向呈60。角度。
专利摘要一种渗滤澄清池,它包括有一个矩形平底的池体,在池体内中部设有通到池体内底部的进水竖井,在进水竖井底部两侧连通有配水渠,在配水渠的两侧壁连通有设置在池体内底部的多个配水管,在配水管上部形成的配水区内并排设置有人字板,在配水区的上部形成有悬浮区,在该悬浮区的上部形成有清水区,在清水区内设置有过水斜管,在清水区的上端设置排列有集水管,在集水管的中部设有V形集水总渠,该V形集水总渠的侧壁与集水管的内端相通,在进水竖井的两侧设有泥渣浓缩室,在泥渣浓缩室的底部设置有排泥螺旋输送机。本渗滤澄清池池型简单、占地小、停留时间短、容积利用率高、具有一定的生物特性、不设大型刮泥装置,是一种适应性较强的高效澄清池。
文档编号B01D21/01GK201115796SQ20072017871
公开日2008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07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25日
发明者伍顺然, 宏 周, 张国宇, 王昊阳, 艳 赵, 钟志坚 申请人:金州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