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可变抽取井道的液体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67480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有可变抽取井道的液体容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顶部开口且具有管状抽取井道的液体容器,该井道 与顶部开口对齐地延伸到容器内且意图于通过特别是吸液管的抽取元 件抽取液体,该抽取元件可以从上方引入到抽取井道内,抽取井道在其 邻近容器基部的底端区域内具有液体可渗透区。
背景技术
本发明特别地涉及在自动分析器内用作试剂液体容器的液体容器。 当使用在这样的自动分析器中时,液体容器通过自动吸液使试剂液体从 它们抽取。这在更现代的系统中以高速进行,以允许相关的分析操作的 高的吞吐量。在此,通过运输装置将液体容器快速地供给到吸液站,运 输装置例如具有转子的形式,且将液体容器制动,此时自动吸液管或抽 吸针穿透通过液体容器的顶部开口到抽取井道内,以通过抽吸抽取液 体。在用于高吞吐量的自动分析器的情况下,对于每个单独的吸液操作, 包括将液体容器定位在吸液区内,仅可利用极短的数秒的循环时间。这 导致的问题是,当液体容器突然在吸液区停止时,液体在容器内晃荡, 且可能向上喷出,在此情况中,任何类型的对液体水平的平整经常仅在 各等待周期后建立,该等待周期持续的时间比高吞吐量操作所要求的短 的吸液循环时间更长。通常应避免在液体水平仍存在显著程度的波动时 在抽取井道内的吸液,因为在此吸液管尖端不希望地被液体在其外侧上 湿润过相对地大的区域,且因此当吸液管从液体容器收回后,相当地大 的携带的液体量保持在吸液管尖端的外侧上,且这然后导致在进一步的 吸液操作中的污染。为避免此情况,在吸液期间吸液管尖端应仅穿透到 被吸液的液体内略微的程度,且在液体容器内的填充水平应尽可能安 定。其中吸液管由于液体水平波动而携带空气的情况也应避免。此外, 应防止在抽取井道内形成泡沫。
关于涉及带有抽取井道的反应液体容器的现有技术,例如可以参考
如下文献WO 97/12677 AI, US 5,102,631或DE 38 38 278 Cl 。在WO 97/12677 Al中的液体容器的情况中,管状抽取井道在其顶端处提供有径向向外突出的凸缘,通过该凸缘井道以悬挂状态支承在容器开口的喷 嘴上。抽取井道的完全地打开的底端在此延伸到液体容器的基部附近 内,在此情况中,通过抽取井道的底部开口,在抽取井道和封闭了抽取 井道的液体容器的内部区域之间的液体连通可以仅通过窄的基部缝隙 进行。为在容器内部和环境之间在吸液期间进行压力均衡,狭槽状的壁 厚降低提供在抽取井道的顶部区域内,且这些意图于允许空气在液体容 器的开口喷嘴和抽取井道的侧表面之间流入。DE 38 38 278 Cl 4皮露了具有抽取井道的液体容器,在此情况中抽取 井道的截面显著地小于顶部容器开口的截面,此抽取井道通过螺旋顶 部,该螺旋顶部螺旋到且固定到打开喷嘴。在螺旋顶部内的通孔允许在 容器内部和外部环境之间的压力均衡。抽取井道延伸到容器基部附近 内,在此情况中,在抽取井道和封闭了抽取井道的容器内部之间的液体 交换可以通过抽取井道的打开的下侧进行。在DE 38 38 278 Cl的另一 个典型实施例的情况中,抽取井道在其顶端处的外周和封闭了抽取井道 的喷嘴的在其顶端处的内周仅略微不同,在此情况中,无足够大小的用侧与喷嘴内表面之间。为压力均衡的目的,在抽取井道的侧表面内在抽 取井道的顶端处提供了通孔。抽取井道基本上完全地在其底端处打开, 间隔条提供在抽取井道的底端处。从US 5,102,631中已知的液体容器具有与以上所提及的DE 38 38 278 Cl的典型实施例类似的构造,且因此类似地在抽取井道的侧表面内 在抽取井道的顶端处具有通孔。抽取井道延伸到液体容器的基部,但大 的侧开口在抽取井道的侧表面内提供在抽取井道的底端处。根据抽取井道的功能原理,在已知的例子的情况下规定在抽取井道 的底端和与其相对的容器基部之间仅具有小的间隔,且因此仅具有窄的 流动间隙以用于形成高的流动阻力,在此情况中在容器体积内在抽取井 道外侧的波动可以最多仅以衰减的状态在抽取井道内起作用。已知的抽带有低的液体可渗透性水平。然而,对于抽取井道的希望的功能所必需的液体可渗透性的此限制 也具有这样的缺点,即在需在第 一情形中以液体通过抽取井道从顶部开 口填充的这样的所述类型的液体容器的情况中,填充必须非常緩慢地进行,因为由于液体可渗透区的低的液体可渗透性水平,在抽取井道内的
得多。过度地快速填充可能导致液体在容器的顶部开口处的溢出。
即使是其中仅在液体已经引入后才插入抽取井道的常规的液体容 器也具有通过顶部容器开口的液体溢出可能仅在抽取井道相对地緩慢 地?I入到容器内才能避免的问题,因为由于液体可渗透区的低的液体可 渗透性水平,液体不能在井道的底端处足够快速地升高到井道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在介绍中提及的类型的液体容器,该液体容器 如果需要可以快速地通过顶部开口且通过抽取井道填充,且仍然在液体
的在:取井道内的液体水平的希望:净^性。 '''_ 、'
为实现此目的,从在介绍中提及的类型的液体容器出发,本发明提 出,关于液体可渗透区的液体可渗透性,抽取井道可以在用于最小化液 体可渗透性的限定的极限设定和用于较大的液体可渗透性的限定的设 定之间调节,同时保持在容器内。
为液体容器的填充操作,抽取井道且因此液体可渗透区可以例如设 定为使得其液体可渗透性处于相对地高的水平。在填充操作后,液体可 渗透区可以然后返回到低液体可渗透性的状态,在此情况中,抽取井道 可以在液体容器的液体抽取操作期间执行其希望的功能。特别地,液体
可渗透区的液体可渗透性在抽取井道的^f壬何-没定中不完全地;故抑制。在 用于最小液体可渗透性的位置中,因此可以在抽取井道和包围抽取井道 的容器主体之间进行液体交换。
液体可渗透区优选地在抽取井道的底端区域内包4舌至少一个开口 , 该开口带有可调节的有效打开截面,优选地通过抽取井道或其部分的相 对于液体容器基部的旋转移动和/或提升移动使得可这样进行。
止动装置和/或锁闭装置和/或标记优选地提供在抽取井道上和/或在 容器主体上,以限定用于液体可渗透区的最小液体可渗透性和较大的液 体可渗透性的极限设定。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抽取井道具有从顶部容器开口向下延伸 的管部分,以及用于管部分的管保持器,此管保持器提供在容器基部上,管部分和管保持器可以 一个插入另 一个内且相对彼此调节,以改变液体 可渗透区的有效打开截面。在本发明的这样的实施例的情况中,液体可 渗透区合并了在抽取井道的底端区域内的管部分内的侧向开口和管保 持器内的侧向开口 ,管部分的侧向开口和管保持器的侧向开口可以相互 对齐,以增加液体可渗透区的有效打开截面。
在本发明的另 一个形式中,液体可渗透区的可渗透性简单地通过抽 取井道的管部分改变,此管部分从顶部容器开口延伸到容器基部的附近 内,移动直至较靠近容器基部,在此情况中,在容器基部和管部分的底 端之间仅存在小的流通间隙。这是液体可渗透区的较低的液体可渗透性 水平的状态。通过提升管部分且通过相关地增加管部分的底端和容器基 部之间的间隔,液体可、渗透区的液体可渗透性增加。
抽取井道优选地固定在液体容器内,在此情况中,即使当液体容器 打开时,抽取井道也不能在通常的操作条件下从液体容器移开。
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自动填充站内提供液体容器,
于液体可渗透区的相对地高的液体可渗透性水平的位置,
-在抽取井道设定到用于液体可渗透区的相对地高的液体可渗透
性水平的位置的情况下,将液体通过抽取井道引入到液体容器内, -关闭液体容器,
-将抽取井道设定到用于液体可渗透区的最小液体可渗透性的位 置,作为用于从容器抽取液体的准备步骤。
将抽取井道设定到用于4交大的液体可渗透性的位置可以在将液体 容器引入到自动填充站之前或之后进行。关键因素是通过将抽取井道设 定到用于液体可渗透区的较大的液体可渗透性的位置进行通常的自动 的且迅速执行的引入步骤。
将抽取井道设定到用于最小液体可渗透性的位置在填充操作后进
行,用于从容器抽取液体的此准备步骤可以在液体容器关闭之前或之后 进行,且如果合适则在不同的位置进行,例如在自动分析器内进行。
体可以在高吞吐量操作期间在高速度自动填充站内引入,以准备液体容器而用于随后在高速度自动分析器内提供液体,在自动分析器内的液体 抽取通过将液体通过使用吸液管等从液体容器抽吸而进行,其中抽取井 道设定到用于液体可渗透区的最小液体可渗透性的位置。因此,使用根 据本发明的液体容器可实现在自动填充站内的高吞吐量操作和在自动 分析器内的高吞吐量操作,而不必受到现有技术的关于普通类型的液体 容器的缺点的影响。


本发明的典型的实施例在下文中参考附图更详细地解释,各图为 图la和图l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液体容器的第一典型实施例的截
面图示,该液体容器具有抽取井道,抽取井道带有用于抽取井道的液体
可渗透区的打开截面的两个不同的极限设定;
图2a和图2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液体容器的第二典型实施例,该
液体容器具有抽取井道,抽取井道带有用于抽取井道的液体可渗透区的
液体可渗透性的两个不同的才及限设定;和
图3a和图3b示出了第二典型实施例的变化。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附图中,垂直纵向截面在中心通过抽取井道3或3a。
液体容器1是试剂液体器皿,它以在介绍中描述的方式使用在自动
分析器内。
液体容器l在其顶端处具有螺旋封闭开口 5,抽取井道3的管部分 7从该封闭开口 5垂直地延伸到容器内部内。容器基部9具有管保持器 l],管保持器11具有杯状形状,例如带有向顶部打开的两个矩形切口 13。如在图la和图lb的观察方向可见,切口 13在管保持器11的直径 上相对的侧上一个在另一个后对齐。
管部分7的底端容纳在管保持器11内,精确地讲使得管部分7的 外周紧邻管保持器11的内周且优选地与管保持器11的内周相对地相接 触地定位。管保持器11因此形成了用于抽取井道3的管部分7的旋转 轴承,在此情况中,管部分7可以绕垂直的旋转轴线15在两个限定的 旋转止动位置之间旋转。在此,可以使得侧向切口 17相对于管保持器 的切口 13旋转,该侧向切口 17提供在管部分7的直径上相对的区域上且不向上延伸超过管保持器11的最上方的外围。切口 17和13在管部 分7内且在管保持器内形成了侧向开口,且一起形成了抽取井道3的液 体可渗透区18,此区的有效打开截面取决于管部分7的侧向开口 17与 管保持器ll的侧向开口 13对齐的程度。在图la中,管部分7的侧向 开口 17与侧向开口 13完全对齐,在此情况中,开口 13、 17具有最大 的重叠。这是用于抽取井道3的液体可渗透区18的最大有效打开截面 的极限位置,即用于液体可渗透区的相对高的液体可渗透性水平的限定 的设定。在此情形中,在抽取井道3内部和抽取井道3外侧的容器体积 之间可以进行相对地良好的液体交换,这对于液体容器1通过开口 5和 抽取井道3的填充操作是重要的。
对于随后的液体抽取操作,在液体通过抽吸从上方从抽取井道3使 用吸液管或抽吸针抽取的情况中,在抽取井道的内部和抽取井道的外侧 的容器体积之间的良好的液体连通是非常不利的,因为在抽取井道3的 外侧的容器体积内的液体波动快速地仅以非常低水平的衰减被传递到
抽取井道3的内部。此问题通过根据图la和图lb的液体容器解决,其 中由于管部分7相对于抽取井道3的管保持器11旋转,管部分7的侧 向开口 17和管保持器11的侧向开口 13的共有的有效打开截面可以设 定为较小的值,如在图lb中图示。图lb示出了抽取井道3处于用于区 18的最小液体可渗透性的极限位置,带有液体可渗透区18的小的有效 打开截面,如应对于液体抽取操作选择的。防止管部分7旋转超过所示 的极限设定的旋转止动件在图la和图lb中未示出。
应注意的是,图中未描绘保证了在外部环境和容器内部之间的压力 均衡的在螺旋封闭喷嘴的内表面6和管部分7的外周之间的通风通道或 间隔凹痕或在管部分7的顶部区域内的通风开口 ,因为它们不形成本发 明的主要方面的部分。然而,这样的通风措施在实践中应考虑。为此目 的,可使用来自现有技术的宽范围的不同的建议。这也适用于根据图2a 和图2b的第二典型实施例。
在图2a和图2b中的第二典型实施例的图示的情况中,相同的指示 用于在功能上基本上对应于图la和图lb中的元件的元件。为理解第二 典型实施例,因此可以在此方面参考为根据图la和图lb的第一典型实 施例给出的解释。如下的解释因此可以限制于第二典型实施例与第 一典 型实施例的差异。在第二典型实施例的情况中,液体可渗透区18的液体可渗透性通 过管部分7a相对于容器基部9的提升移动变化。液体可渗透区由环形 间隙19限定,该间隙19在抽取井道管部分7a才艮据图2a升起时比在它 根据图2b下降时大,且液体可渗透区由锯齿形空隙21限定。止动装置 20和22保证限定的端部位置可用于管部分7a的提升调节,如在图2a 和图2b中可见。图2a示出了抽取井道3a的极限设定,该设定被提供用 于容器1的填充操作。图2b示出了对于液体抽取操作有利的抽取井道 3a的极限设定。即使在用于根据图2b的液体可渗透区的最小液体可渗 透性的设定中,液体的交换可以通过区18发生。
第二典型实施例的带有管部分7a的底端修改的变化在图3a和图3b 中示出。
在根据图3a和图3b的实施例的情况中,管部分7a在其底端处具有 四个间隔条22,间隔条22保证在根据图3b的管部分7a下降状态下, 管部分不使其底部外围以基部9上的关闭动作安放,且围绕管部分外周 走向的圈24也维持距容器基部9的间隔,在此情况中,在抽取井道3a
中带有降低的液体可渗透性的液体可渗透区18进行。图3a示出了抽取 井道3a的设定,该设定为容器1的填充操作而提供。图3b示出了抽取 井道3a的位置,该位置对于液体抽取操作是有利的。
可构思所描述的典型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因此,例如抽取井道可以 例如通过组合的提升和旋转移动而调整。特別地,这可以是抽取井道的 螺旋动作的移动。
特别地,甚至在液体容器被填充前,抽取井道可以配合在液体容器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液体容器,具有顶部开口(5)且具有管状抽取井道(3),抽取井道(3)与开口(5)对齐地延伸到容器(1)内且意图用于通过液体抽取元件抽取液体,所述的液体抽取元件可以引入到抽取井道(3)内,抽取井道(3)在其底端区域内具有液体可渗透区(18),所述的液体可渗透区(18)邻近容器基部(9),其特征在于,关于液体可渗透区(18)的液体可渗透性,抽取井道(3)可以在用于最小液体可渗透性的限定的极限设定和用于较大的液体可渗透性的限定的设定之间调节,同时保持在容器内。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液体可渗透区 (18)包括至少一个在抽取井道(3)的底端区域内的带有可改变的有效打开截面的开口,以如希望地设定液体可渗透区(18)的液体可渗透 性。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液体可渗透区 (18)的有效打开截面可以通过抽取井道(3)或抽取井道(3)的其他部分的相对于液体容器基部(9)的旋转移动和/或提升移动设定,用于 最小液体可渗透性的极限设定是限定的锁闭位置和/或限定的止动位置。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抽取井道(3、 3a)的旋转和/或提升i殳定移动可以在至少两个限定的止动位置和/或锁 闭位置之间进行,该两个位置与不同的打开截面相关。
5.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的一项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抽取 井道(3)具有从顶部容器开口 (5)向下延伸的管部分(7)以及用于 管部分(7)的管保持器(11),此管保持器提供在容器基部上,管部 分(7)和管保持器(11 )可以一个插入到另一个内侧且相对彼此调节, 以改变液体可渗透区(18)的有效打开截面。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液体可渗透区合 并了在抽取井道(3)的底端区域内的管部分(7)内的侧向开口 ( 17) 和管保持器(11 )内的侧向开口 ( 13),且管部分(7)的侧向开口 ( 17) 和管保持器(11)的侧向开口 (13)可以相对彼此对齐,以增加液体可 渗透区(18)的有效打开截面。
7.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的一项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抽取 井道固定在液体容器内,在此情况中,即使当液体容器打开时,抽取井道也不能在通常的操作条件下从液体容器移开。
8. —种准备用于在自动分析器内提供液体的根据前述权利要求的 一项所述的液体容器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自动填充站内提供液体容器,-对于如下的引入步骤保证在液体容器内的抽取井道已设定到用 于液体可渗透区的相对地高的液体可渗透性水平的位置,-在抽取井道设定到用于液体可渗透区的相对地高的液体可渗透 性水平的位置的情况下,将液体通过抽取井道引入到液体容器内,-关闭液体容器,-将抽取井道设定到用于液体可渗透区的最小液体可渗透性的位 置,作为用于从容器抽取液体的准备步骤。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带有可变抽取井道的液体容器。本发明建议了一种液体容器(1),液体容器(1)具有顶部开口(5)且具有管状抽取井道(3),抽取井道(3)与开口(5)对齐地延伸到容器(1)内且意图用于通过液体抽取元件抽取液体,所述的液体抽取元件可以引入到抽取井道(3)内,抽取井道(3)在其底端区域内具有液体可渗透区(18),所述的液体可渗透区(18)邻近容器基部(9)。关于液体可渗透区(18)的液体可渗透性,抽取井道(3)可以在用于最小液体可渗透性的限定的极限设定和用于较大的液体可渗透性的限定的设定之间调节,同时保持在容器内。
文档编号B01L99/00GK101314142SQ20081009873
公开日2008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31日
发明者G·森夫特, M·温肯巴赫 申请人:霍夫曼-拉罗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