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模式一次性牙齿印模材料混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73133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双模式一次性牙齿印模材料混合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牙齿印模材料混合器,特别涉及一种既有动态混合室 还有静态混合室的双模式一次性牙齿印模材料混合器。
背景技术
牙齿印模材料混合器是一种用于混合两种糊状物质的器件,通常用于混合 一种牙齿印模基底化合物和一种催化剂化合物。其中,用于接收两种糊状物的 两个进料口位于器件的 一端,而生成的混合糊状物的出料口位于器件的另一端。
传统的牙齿印模材料混合器通常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静态混合器,还有一
类是动态混合器,比较有代表的是美国专利3635444, 4014463, 4183682, 4771919, 5033650, 5080262以及5249862, 5286105, 6244740, 6532992, 6540395。以上专利,无论是静态类型还是动态类型的混合器,通常都包含一 个圆柱形腔室将静态或动态混合元件封入其中,混合元件与圆柱形腔体相配 合, 一端对应两种糊状物的进料口,另一端对应混合糊状物的出料口。为了与 糊状物成分的源设备(如组分分配器)两个供料口的结构定位匹配,现有的静 态或动态混合器的两个入口通常沿混合器的轴对边设置,并隔开一段距离。这 段隔离起到的作用是使两种糊状物不能紧挨着一起到达混合室,如果两种糊状 物一起进入便很难得到混合均匀的混合糊状物。
其中,静态混合器的圆柱形腔室内设有一个带有连续排列交替扭转叶片的 静态混合元件,该混合元件与腔室相配合形成混合通道,它的优点是可以避免 混合两种糊状物时产生气泡,但是从混合的效果来说,还是有欠缺;动态混合 器的圆柱形腔室内设有一动态混合杆,该动态混合杆包含一旋转轴以及在旋转 轴的周向上呈发射状分布的复数个叶片,它的优点是混合效果比较好,出来的 混合糊状物中的成分比较均匀,但缺点是容易产生气泡。
为此,针对上述现有静态和动态混合器的优缺点,如何研制一种新型的混 合器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便成为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模式一次性牙齿印模材料混合器,其目的在于,在 达到现有静态混合器除气泡效果的同时,还能达到现有动态混合器混合均匀的 效果。
3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模式一次性牙齿 印模材料混合器,包括
一外壳主体,所述外壳主体主要由一管状外壳和一密封盖组合而成;其中, 所述管状外壳一端与密封盖的一端连接,另一端设有一出料口;所述密封盖一 端与管状外壳的一端连接,另一端设有两个进料口;
一动态混合杆,所述动态混合杆由 一个旋转轴以及垂直设置于该旋转轴上 的复数个侧翼组成,所述每个侧翼上垂直设置有侧翼杆;
一静态混合杆,所述静态混合杆由一个圆柱形轴体和几组叶片组成,所述 叶片连续排列且交替扭转设置;
所述动态混合杆和静态混合杆在外壳主体的内部沿混合器的轴向一前一后 顺序设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1、 上述方案中,所述"密封盖的另一端设有两个进料口",是与糊状物分 配器的供料口配合设置。
2、 上述方案中,所述"每个侧翼上垂直设置有侧翼杆",该侧翼杆设置的 方向与 一皮混合的糊状物流动的方向 一致。
3、 上述方案中,所述"动态混合杆和静态混合杆在外壳主体的内部沿混合 器的轴向一前一后顺序设置",即以"进料口一动一静一出料口"的顺序设置。
4、 上述方案中,所述外壳主体由一个邻接密封盖的预混合室和一个邻接出 料口的管状混合室串接构成。
5、 上述方案中,所述动态混合杆设置于预混合室中,可通过所述动态混合 杆的旋转以及在动态混合杆上设置的侧翼和侧翼杆对糊状物进行预混合。
6、 上述方案中,所述静态混合杆设置于管状混合室中,并与动态混合杆的 第一端接触,形成旋转动磨擦触点,该旋转动磨擦触点可使得静态混合杆不会 受到动态混合杆的强力旋转而驱动,具体可由动态混合杆的第 一端设成圆顶状 来实现,以便与所述静态混合杆的旋转摩擦减少到最小。
7、 上述方案中,当糊状物成分在管状混合室内流过时,所述静态混合杆的 叶片组基本上相对于所述管状外壳保持静止,迫使糊状物成分从一个叶片到下 一个叶片流入相反的旋转方向,从而进行彻底地挤压混合并可除去气泡。
8、 上述方案中,所述"动态混合杆的第二端与糊状物分配器的驱动元件连 接",是为了形成驱动转矩,以将来自所述糊状物分配器的旋转力传递到所述 预混合室中。9、上述方案中,所述"管状外壳临近出料口的内壁上设有止动凸起",该 止动凸起可阻止静态混合杆的转动,进而防止由于糊状物成分流过所述管状混 合室而使静态混合杆发生旋转过度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是增加一个动态的预混合室,位于管状混合室和进 料口之间的这个预混合室的结构是可使两种糊状物经过预混合后同时到达管 状混合室,即从入口端进入的两种糊状物成分在流入到管状混合室之前在预混 合室会被有效地混合,当它们的前端进入管状混合室时已经接近期望的比例, 管状混合室中的进一步混合使混合器从最开始就产生一种均匀且为期望比例 的无气泡的混合糊状物。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动态的预混合室,因此混合更加充分、均匀;
2、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静态的管状混合室,因此在进一步提高混合效果的 同时也避免了气泡的产生;
3、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两种模式的工作方式,因此降低了进料时操作要求, 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立体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动态混合杆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静态混合杆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剖视图。
以上附图中10、组装件;20、管状外壳;21、出料口; 22、止动凸起; 30、密封盖;31、牙齿印模基底化合物进料口; 32、催化剂化合物进料口; 40、 动态混合杆;41、六角形钻孔;42、侧翼;43、侧翼杆;44、动态混合杆末端; 50、静态混合杆;51、第一对扭转叶片;52、第二对扭转叶片;53、静态混合 杆上游端;54、静态混合杆下游端;60、预混合室;70、管状混合室。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参见附图1~4所示, 一种双模式一次性牙齿印模材料混合器,包

一外壳主体,所述外壳主体主要由一管状外壳20和一密封盖30组合而成; 其中,所述外壳主体由一个邻接密封盖30的预混合室60和一个邻接出料口21的管状混合室70串接构成;所述密封盖30 —端与管状外壳20的一端连接, 另一端设有两个进料口,分别为牙齿印模基底化合物进料口 31和催化剂化合 物进料口 32,且分别与糊状物分配器的供料口 (图中未画出)配合设置;
一动态混合杆40,所述动态混合杆40由一个旋转轴以及垂直设置于该旋 转轴上的复数个侧翼42组成,所述每个侧翼42上垂直设置有侧翼杆43,该 侧翼杆43设置的方向与被混合的糊状物流动的方向一致;所述动态混合杆40 设置于预混合室60中,可通过所述动态混合杆40的旋转以及在动态混合杆 40上设置的侧翼42和侧翼杆43对两种糊状物进行预混合;
一静态混合杆50,所述静态混合杆50由一个圆柱形轴体和几组叶片组成, 所述叶片连续排列且交替扭转设置;所述静态混合杆50设置于管状混合室70 中,并与动态混合杆末端44接触,形成旋转动磨〗察触点,该旋转动磨〗察触点 可使得静态混合杆50不会受到动态混合杆40的强力旋转而驱动,具体可由动 态混合杆末端44设成圆顶状来实现,以便与所述静态混合杆50的旋转摩擦减 少到最小。
所述动态混合杆40和静态混合杆50在外壳主体的内部沿混合器的轴向以 "进料口 一动态混合一静态混合一出料口 "的顺序设置。
以下详细"i兌明
如图1所示,为混合器的透视图,组装件IO是当前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具 体化。包括一个管状外壳20, —个密封盖30和一个与管状外壳20里的静态 混合杆50相连的动态混合杆40 (见图2)。牙齿印模基底化合物进料口 31 和在密封盖30上的催化剂化合物进料口 32配合分配器(图中未画出)的出口 结构。在动态混合杆40上的六角形钻孔41匹配分配器(图中未画出)的六角 形轴来接受动态驱动转矩。
图2是显示在管状外壳20 (显示为透明)里面的装配结构。在预混合室60 里的动态混合杆40的上游端与糊状物分配器(图中未画出)的六角形轴连接, 而其下游端45 (见图5 )与静态混合杆50的上游端接触。当混合器连接到分 配器,来自分配器的牙齿印模基底化合物和催化剂化合物将分别被压入进料口 31和32。动态混合杆40由驱动转矩从分配器转轴(图中未画出)开始转动并 首先在预混合室60混合两种成分,初步混和后的成分流入管状混合室70由静 态混合杆50进一步混合。当糊状物成分在管状混合室内流过时,所述静态混 合杆的叶片组基本上相对于所述管状外壳保持静止,迫使糊状物成分从一个叶 片到下一个叶片流入相反的旋转方向,从而进行彻底地挤压混合并可除去气泡,最终调配均匀的糊状物被挤压通过管状外壳20的末端出料口 21 (见图1 )。
图3显示了动态混合杆40的细节,它位于预混合室60之内(见图2)。六 角形钻孔41匹配分配器的主动六角形驱动轴(图中未画出)。动态混合杆40 的侧翼杆43位于侧翼42的下游边。侧翼42被铸造成从混合杆柄表面突出, 垂线于它的轴线。侧翼杆43被铸造成从侧翼42表面突出并定向平行于动态混 合杆40的轴线。侧翼42和侧翼杆43对达到成分的有效混合都是必要的。
图4详细显示了静态混合杆50的结构。静态混合杆50包括几套在管状外 壳20中辐形延伸的扭转单元。每个叶片组(51或52)就像将一块平板围绕静 态混合杆50的轴扭转180度并且每个下游叶片后缘垂直于随后上游叶片的前 沿。即交替的叶片以相反方向扭转,例如第一对扭转叶片51和相反的第二对 扭转叶片52。所有连续设置的叶片沿杆的轴向铸造成一个整体的单位。当来 自预混合室60的混合糊状物被挤压进管状混合室70时,由管状外壳20的止 动结构(见图5)防止静态混合杆50连续转动,因此糊状物在交替扭转的叶 片表面顺时针和逆时针交替转动。这种装置形成了一种优秀的混合效果,从预 混合室被截留的所有气泡很容易地排出。
图5显示了动态混合杆40,静态混合杆50和在管状外壳20上的止动结构 之间的连接。动态混合杆40和静态混合杆50沿混合器的轴向排列,并将它们 彼此宽松安装在外壳主体里面。设置在管状外壳20内壁上的二个凸起22可防 止静态混合杆50的下游端54得转动过度。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 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 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 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双模式一次性牙齿印模材料混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外壳主体,所述外壳主体主要由一管状外壳和一密封盖组合而成;其中,所述管状外壳一端与密封盖的一端连接,另一端设有一出料口;所述密封盖一端与管状外壳的一端连接,另一端设有两个进料口;一动态混合杆,所述动态混合杆由一个旋转轴以及垂直设置于该旋转轴上的复数个侧翼组成,所述每个侧翼上垂直设置有侧翼杆;一静态混合杆,所述静态混合杆由一个圆柱形轴体和几组叶片组成,所述叶片连续排列且交替扭转设置;所述动态混合杆和静态混合杆在外壳主体的内部沿混合器的轴向一前一后顺序设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模式一次性牙齿印模材料混合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主体由一个邻接密封盖的预混合室和一个邻接出料口的管状混合室 串接构成。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模式一次性牙齿印模材料混合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态混合杆设置于预混合室中。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模式一次性牙齿印模材料混合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静态混合杆设置于管状混合室中,并与动态混合杆的第一端接触,形成旋 转动磨擦触点。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模式一次性牙齿印模材料混合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态混合杆的第二端与糊状物分配器的驱动元件连接。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模式一次性牙齿印模材料混合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状外壳临近出料口的内壁上设有止动凸起。
专利摘要一种双模式一次性牙齿印模材料混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外壳主体,所述外壳主体主要由一管状外壳和一密封盖组合而成;其中,所述管状外壳一端与密封盖的一端连接,另一端设有一出料口;所述密封盖一端与管状外壳的一端连接,另一端设有两个进料口;一动态混合杆,所述动态混合杆由一个旋转轴以及垂直设置于该旋转轴上的复数个侧翼组成,所述每个侧翼上垂直设置有侧翼杆;一静态混合杆,所述静态混合杆由一个圆柱形轴体和叶片组成,所述叶片连续排列且交替扭转设置;所述动态混合杆和静态混合杆在外壳主体的内部沿混合器的轴向一前一后顺序设置。本实用新型不仅能避免混合糊状物中产生气泡,还能使混合更加均匀,提升了混合效果。
文档编号B01F5/06GK201308818SQ200820216138
公开日2009年9月16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17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17日
发明者王音特 申请人:苏州派克顿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