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化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79523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净化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除尘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在机械化焦炉烟尘治理中使用的分离 和去除细微颗粒的除尘器。
背景技术
净化除尘器是机械化焦炉消烟除尘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适用于一体化消烟除尘车 以及湿法地面除尘站,主要用于细微颗粒的降尘除尘。
目前, 一体化消烟除尘车多采用传统型文丘里除尘器,由单组喉管构成。然而由于 焦化行业的特殊作业环境,这种单组喉管的文丘里除尘器存在如下问题第一,由于单 组喉管的除尘容量有限,而焦化行业的烟尘大、污染又比较严重,所以往往除尘效果达 不到环保要求。第二,传统型文丘里除尘器喉管管径小,加之烟尘是靠引风机产生负压 而吸入的,负压流过时失压增大,会导致机侧烟尘远离吸口,消除机侧烟尘唯一的办法 是提高引风机的风压和风量,但是提高风压和风量必然会需要加大功率,结果即为功率 消耗大,运行成本无形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针对焦化行业的特殊性,提高除尘效果,
同时又降低消耗功率,节约运行成本的新型净化除尘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净化除尘器,包括设置于除尘器壳体内的文丘里管,所述文丘里管并列设置为三个。
所述文丘里管上方设置有固定于净化除尘器顶部的喷头,所述喷头的数量为20-25组。
所述文丘里管的喉管管径为500-600mm。所述文丘里管呈三角形排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 通过增加文丘里管的数量和喉管管径,使得本级净化除尘器的除尘容量加大, 净化效果明显。
(2) 多组喷头均匀分布在三个文丘里管的上方,烟尘在净化除尘器内经过时得到有 效雾化和降温,微粒烟尘由于雾化的作用迅速沉入壳体底部并由排水管流出,在对微粒 烟尘进行降温的同时也了降低系统阻力,使由引风机引力产生的负压能快速经过净化除 尘器,有效地降低了风机的负压风阻,使得机侧烟尘得到有效地治理;由此配置功率同 比降低了二分之一,节约成本。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面图; 图3是图1的B-B剖面图。
在图中防爆装置一一1 喷头——2 进口接管——3
文丘里管——4 排水接管——5 出口接管——6
壳体-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净化除尘器,包括壳体7,壳体7侧上部设置有进口 接管3,侧下部设置有出口接管6,烟尘由进口接管3处流入,从出口接管6排出。壳体 7底部设置有排水接管5,用于排污。壳体7顶部设置有防爆装置1,当壳体7内压力超 过规定值时防爆装置l自动打开,保证本级处理过程的安全性。
所述壳体7内并列的设置有三个文丘里管4,这三个文丘里管4在壳体7内的同一高 度上设置,呈三角形排列,即其管口分别处于三角形的顶点位置,如图3所示。同时, 所述文丘里管的直径由传统所使用的450mm变更为550mm,增加了除尘容量。在所述文丘里管4上方设置有固定于净化除尘器顶部的喷头2,所述喷头2的数量为 20组,均匀分布,如图2所示。
工作时在引风机引力作用下,机侧及碳化室烟尘被吸入一体化行走式消烟除尘车 燃烧室内,经一、二级燃烧室燃烧后,进入冷却器冷却降温、两级旋流降尘后进入净化 除尘器。微颗粒烟尘经进口接管3引入壳体7内部,通过三组文丘里管4的除尘作用, 在多管喷头2雾化下迅速沉入壳体7底部从排水接管5处排出,在经过净化除尘器降尘 后的烟尘由出口接管6处排出,经离水器脱水处理后,由排空管达标排放。
尽管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 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限制性的,本 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 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其它形式的改变,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净化除尘器,包括设置于除尘器壳体内的文丘里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文丘里管并列设置为三个。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净化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文丘里管上方设置有固 定于净化除尘器顶部的喷头,所述喷头的数量为20-25组。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净化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文丘里管的喉管管径为 500-600mm。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净化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文丘里管呈三角形排列。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涉及机械化焦炉烟尘治理中使用的分离和去除细微颗粒的净化除尘器,该净化除尘器包括设置于除尘器壳体内的文丘里管,所述文丘里管并列设置为三个,管径为550mm。所述文丘里管上方设置有固定于净化除尘器的顶部的喷头,所述喷头的数量为20组。本实用新型根据机械化焦炉烟尘治理的特点,在传统文丘里除尘器原理的基础上创新,提高除尘效果,同时又降低消耗功率,解决了机械化焦炉机侧黄烟得不到彻底治理的难题。
文档编号B01D47/10GK201399309SQ200920025160
公开日2010年2月10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12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12日
发明者刚 吴 申请人:山东兖煤凯达环保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