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物过滤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53029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织物过滤器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织物过滤器系统,用于从气体移除颗粒物质,该织物过滤器系统包括 织物过滤器;过滤器无限制(plenary)空间,其用于从织物过滤器接收气体;出口管,其具 有内部且气体可从过滤器无限制空间流过出口管;以及流量控制装置,其用于控制离开进 入出口管内的气体量。
背景技术
在例如US-4336035中公开了织物过滤器系统的一般实例。这种过滤器可包括从 气流分离颗粒物质的多个过滤袋。这种过滤器系统的典型应用是清洁来自煤燃烧过程的烟气。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基本上阻挡气体流过该过滤器系统,例如,以允许检修人员进 入一个过滤器系统内部,同时由其它平行的过滤器系统继续过滤。这可由最初提到的类型的流量控制装置来提供,而流量控制装置由挡板阀闸 (flap damper)实现,该挡板阀闸可设计为铰接门,该铰接门能够在两个位置之间枢转地移 动,在一个位置,到管的开口打开,在另一个位置,该开口由门覆盖。与这种过滤器系统相关的一个问题在于,门可变得难以操作,特别是在开口的截 面较大使得要使用较大的门的情况下。需要较大的力来例如打开阀闸。

发明内容
因此,本公开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织物过滤器系统,其中可更易于控制该系统 的气体流动。这个目的由权利要求1限定的织物过滤器来实现。更特定而言,一种用于从气体 移除颗粒物质的织物过滤器系统包括织物过滤器;过滤器无限制空间,其用于从织物过 滤器接收气体;出口管,其具有内部并且气体可从过滤隔室流过该出口管;以及流量控制 装置,其用于控制离开进入出口管内的气体量,其中流量控制装置包括百叶窗式阀闸。这种阀闸示出在需要更大开口时更为有效,特别地由于可提供多于一个翼状物, 每个翼状物覆盖该开口的一部分。每个翼状物可通过绕枢轴点旋转而操作,其中实现旋转 所需的力完全独立于阀闸处的压降。另外,具有一个宽端和一个窄端的锥形套环可连接出口管与过滤器无限制空间, 宽端放置于过滤器无限制空间中且窄端放置于出口管的内部。这种套环可改进在管开口处 的气体流动,使得对于给定气体流量和压力损失,可提供更小的开口和因此更小的阀闸。宽 端开口可向进入出口管的气体呈现平滑弯曲表面或者可为漏斗形。
套环可当在气流方向上观察时为矩形,因此易于与矩形百叶窗式阀闸兼容。百叶窗式阀闸可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受控制,且还可受控制以在打开位置 与关闭位置之间的至少一个中间位置使用。这允许阀闸不仅用于关闭气体流动,而且也例 如用于平衡平行过滤器系统之间的气体流动。


图1示出根据现有技术的织物过滤器系统的出口部分。图2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织物过滤器系统的相应出口部分。图3示出处于关闭位置的百叶窗式阀闸。图4示出处于打开位置的百叶窗式阀闸。图5示出第一管开口套环设计。图6示出第二管开口套环设计。图7示出并排布置的到管的两个开口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示出根据现有技术的织物过滤器系统的出口部分。织物过滤器一般是本领域 技术人员熟知的,且将不再详细地描述。一般而言,颗粒物质通过织物过滤器3从气流1中移除,织物过滤器3可包括多个 织物袋或软管。在典型应用中,过滤器系统可用于从离开化石燃料焚烧炉中的燃烧室的烟 气流移除颗粒。当离开织物过滤器3时,气体穿过过滤器3顶部上的过滤器无限制空间5 或过滤隔室。无限制空间是多个过滤袋共用的。气体然后通过开口 6进入到出口管7,出 口管7可相对于织物过滤器3和无限制空间5侧向地放置。可提供多个开口。过滤器系统 包括呈门式挡板阀闸9形式的流量控制装置用于每个开口,门式挡板阀闸9能够枢转地附 连到枢轴11。由此,挡板阀闸9可在打开位置(示出)与关闭位置(模糊地勾勒)之间移 动,在打开位置,允许气体进入出口管7,在关闭位置,挡板阀闸9将到出口管7的开口与织 物过滤器3上方的无限制空间5密封开,使得气流1基本上被阻止。然后挡板阀闸9由在 过滤器系统的管壁15外部的促动器13促动。这允许例如检修人员安全地进入过滤器无限 制空间以执行维护工作。只要织物过滤器3较小,图1的布置提供有效的流量调节方案。然而,当考虑更大 的织物过滤器时,即将到来更大的气流且必须也增加一个或多个出口管开口。这需要使用 具有相当大面积的较大的挡板阀间,其将需要更大的力来促动。这意味着在更大织物过滤 器系统中挡板阀闸及其相关的促动器将较为昂贵。挡板阀闸的一种替代是使用提升阀式阀闸,其在到管的开口打开的位置与该开口 关闭的另一位置之间平行于气流方向移动。然而,当管开口的大小增加以处置更大流量时 这种阀闸将经历相同问题。图2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织物过滤器系统的相应出口部分。这种系统包括呈百叶窗 式阀闸17形式的流量控制装置,其放置于出口管中。百叶窗式阀闸17包括一个或多个翼 状物19,其能够在中点处枢转地附连,使得它们可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移动,在打开 位置,翼状物19或多或少地与气流1平行,该关闭位置垂直于打开位置。百叶窗式阀闸17将参看图3和图4更详细地描述。也能使用在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来调节气流。这可需要例如平衡 两个或更多个平行过滤器的流量。然后可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连续地控制阀闸。可提供锥形套环21,其具有一个宽端23和一个窄端25。套环将出口管7连接到 无限制空间5,宽端23放置于无限制空间5中且窄端25放置于出口管7的内部。这种套环 21改进了气流轮廓,使得对于给定压力损失和给定气体速度可提供更小的开口。对于更小 的开口,可使用具有更小面积的阀闸17。锥形套环将参看图5和图6进一步讨论。类似于图1所述的方案,百叶窗式阀闸利用促动器13控制,促动器13放置于无限 制空间5的壁15外部。连杆27连接促动器13与阀闸17。图3示出处于关闭位置的百叶窗式阀闸17。所图示的阀闸具有两个翼状物四、31, 每个翼状物能够枢转地安装到枢轴线33、35上。枢轴线优选地与翼状物的中点重合使得翼 状物平衡。这在气流自身不转动翼状物时便于翼状物的旋转。翼状物可安装成使得在关闭位置处翼状物汇合的区域37中存在重叠,从而提供 密封效果。可利用不同的密封装置来增强这种效果,如本领域中已知的那样。第一翼状物 29经由连杆27由促动器(未图示)控制,使得在靠近连杆27的箭头方向上的线性运动迫 使第一翼状物四绕其枢轴线旋转,从而允许增加的气流传递到出口管内。翼状物四、31中 的每一个可具有靠近枢轴线刚性地连接到翼状物的曲柄39、41,且这些曲柄的远端可由杆 43互连,使得第二翼状物31模仿第一翼状物四的运动。由此,第二翼状物31无需具有其 自己的促动器。因此,通过如图3中的箭头所示促动连杆27,能将百叶窗式阀闸17切换到 如图4所示的打开位置。如上所述,能使用处于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中间的位置的阀闸 17。无需以平行方式控制翼状物。另一选择是允许翼状物以反平行方式操作,其中翼状物 以相反方向旋转。又一选择是一次控制一个翼状物。在图3和图4中,示出带有两个翼状物的百叶窗式阀闸17。然而,可使用多于两个 翼状物,且也可设想到仅具有一个翼状物的实施例。翼状物可例如由钢制成。图5以截面示出第一管开口套环设计21。这种设计向进入出口管的气流1呈现平 滑弯曲表面44。可设想到不同的钟形口截面曲率,例如,具有特定半径的曲率,或者大约类 似指数函数的曲率。这将使气流顺畅且减少在出口管开口处的压力损失。然而,如图6所 示的漏斗形套环45将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提供这种效果。图7示出当在进入气流的方向上观察时两个锥形套环21的正视图。一般而言,套 环将为矩形,具有四个侧部47、49、51、53。这提供矩形的更窄的内端部55,百叶窗式阀闸可 易于放置于此处,如先前所讨论。总之,本公开涉及织物过滤器系统,其可用于从气体,诸如燃烧过程气体,移除颗 粒物质。过滤器系统包括放置于过滤隔室中的织物过滤器。气体从过滤器经由过滤器无限 制空间流到出口管,气体在出口管处离开。流量控制装置控制通过出口管离开的气体量。流 量控制装置包括百叶窗式阀间。这提供对气体流量可靠且有效的控制。连接无限制空间与 出口管的套环改进了到管内的气体流动。本公开的范围并不受到上述实例限制,而是只受到所附权利要求书的限制。举例 而言,尽管关于燃烧过程给出了上述实例,但是所述类型的过滤器可用于从任何气体移除 任何特定物质。因此,可考虑例如在通风系统中的应用。
权利要求
1.一种织物过滤器系统,其用于从气体移除颗粒物质,包括织物过滤器;过滤器无限制空间,其用于从所述织物过滤器接收气体;出口管,其具有内部并且气体可从所述过滤器无限空间流过所述出口管;以及流量控制装置,其用于控制离开进入所述出口管内的气体量,其中所述流量控制装置包括百叶窗式阀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过滤器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一个宽端和一个窄端的 锥形套环将所述出口管连接到所述过滤器无限制空间,所述宽端放置于所述过滤器无限制 空间,所述窄端放置于所述出口管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织物过滤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宽端向进入所述出口管 的气体呈现平滑弯曲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织物过滤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宽开口是漏斗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织物过滤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环当在气流方向上观 察时是矩形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过滤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百叶窗式阀闸包括平行 控制的两个或更多个翼状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过滤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百叶窗式阀闸能够在打 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受控制,并且还可受控制以在所述打开位置与所述关闭位置之间的 至少一个中间位置使用。
全文摘要
本公开涉及织物过滤器系统,其可用于从气体,诸如燃烧过程气体,移除颗粒物质。过滤器系统包括放置于过滤隔室中的织物过滤器(3)。气体从过滤器经由过滤器无限制空间(5)流到出口管(7),气体在出口管(7)处离开。流量控制装置控制通过出口管离开的空气量。流量控制装置包括百叶窗式阀闸(17)。这提供对气体流量可靠且有效的控制。连接无限制空间(5)与出口管(7)的套环(21)改进了到管内的气体流动。
文档编号B01D46/04GK102149444SQ200980136143
公开日2011年8月10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10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11日
发明者A·E·M·耶尔姆贝里, R·S·安德森 申请人:阿尔斯托姆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