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完全离线清灰的电袋复合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57731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完全离线清灰的电袋复合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除尘器,特别是一种完全离线清灰的电袋复合除尘器。
背景技术
当前,电袋复合除尘器应用越来越多,电袋复合除尘器的结构也各有不同,但不管 是哪种结构都存在以下一些缺点1、部分电袋复合除尘器为直通式结构,后续的袋除尘器没有净气室和提升阀,为 在线清灰结构;另部分电袋复合除尘器为半离线式结构,即后续的袋除尘器设有净气室和 提升阀,但下部的进风口没有阀门控制,可以与其它袋室相通。这两种结构均存在不能离线 或不能完全离线清灰的缺陷,导致清灰不彻底,阻力上升速度快。2、前面的电除尘器与后续的袋除尘器的卸灰口不在一条直线上,这样会增加后续 输灰设备的数量和难度,造成设备成本和运行成本的增加。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完全离线清灰,清灰效果好,电 除尘器与袋除尘器可共用输灰设备,且结构紧凑、简单的电袋复合除尘器。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电除尘区灰斗、灰斗框架、电 场系统、进口封头、内顶梁、支承架、均风板横梁、绝缘均风板、袋除尘区灰斗、卸灰阀、输灰 装置、喷吹装置、滤袋、提升阀、进出风道、接管一、电动阀、接管二。电除尘区灰斗的上边口与灰斗框架连接,电场系统通过内顶梁悬挂于灰斗框架的 上方,均风板横梁架设于内顶梁上,绝缘均风板通过支承架的联接悬挂在电除尘区与袋除 尘区之间,袋除尘区灰斗的上边口同样与灰斗框架连接,电除尘区灰斗和袋除尘区灰斗的 下口与卸灰阀的上口相连,卸灰阀的下口与输灰装置连接。电除尘区灰斗和袋除尘区灰斗在进风方向的边长等距,电除尘区灰斗的卸灰口与 电除尘器的卸灰口在一条直线上。袋除尘区的喷吹装置设在滤袋袋口的上方,提升阀设在袋除尘区每个室的进出风 管上方,接管一的上口与进出风道的下边相通,下口与电动阀相连,电动阀的下口与接管二 上口相连,接管二下口连接在灰斗框架上。工作时,带有粉尘的气流经进口封头进入电场系统内,经高压直流电的荷电分离 作用,80%左右的粉尘被收集下来。经振打作用,收集的粉尘落入电除尘区灰斗内,并由卸 灰阀和输灰装置送走。残余的粉尘随气流经过绝缘均风板的均风作用进入到进出风道下侧 内,并折向下经接管一、电动阀、接管二进入到袋除尘区灰斗内,在负压的作用下折向上经 滤袋的过滤作用将残余粉尘全部收集下来,洁净气流经敞开的提升阀进入进出风道内并进 入后续管道。当滤袋的外表面粉尘集聚到一定厚度时,同时关闭某一室的提升阀和电动阀, 此时该室处于完全离线状态,启动喷吹装置,高压气体瞬间喷入到滤袋的内部进行脉冲喷 吹清灰,由于该室处于完全密闭状态,喷吹离开滤袋表面的粉尘自由沉降到袋除尘区灰斗
3内。收集下来的粉尘经卸灰阀和输灰装置送走。待粉尘完全沉降后,重新打开提升阀和电 动阀,该室进入过滤工作状态,同时进入到下一个袋室的清灰程序。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减少了输灰装置的数量,简化了工艺布置的流程;完全 离线清灰,清灰彻底,阻力上升缓慢,喷吹次数减少,滤袋使用寿命得到延长,保证了电袋复 合除尘器长期、稳定、低阻运行。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袋除尘区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卸灰口布置示意图。图中1为电除尘区灰斗、2为灰斗框架、3为电场系统、4为进口封头、5为内顶梁、 6为支承架、7为均风板横梁、8为绝缘均风板、9为袋除尘区灰斗、10为卸灰阀、11为输灰装 置、12为喷吹装置、13为滤袋、14为提升阀、15为进出风道、16接管一、17为电动阀、18为接
A-A; _-目~- ο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主要包括电除尘区灰斗1、灰斗框架2、电场系统3、进口封头4、内顶梁5、支 承架6、均风板横梁7、绝缘均风板8、袋除尘区灰斗9、卸灰阀10、输灰装置11、喷吹装置12、 滤袋13、提升阀14、进出风道15、接管一 16、电动阀17、接管二 18。电除尘区灰斗1的上边 口与灰斗框架2连接,电场系统3通过内顶梁5悬挂于灰斗框架2的上方,均风板横梁7架 设于内顶梁5上,绝缘均风板8通过支承架6的联接悬挂在电除尘区与袋除尘区之间,袋除 尘区灰斗9的上边口同样与灰斗框架2连接,电除尘区灰斗1和袋除尘区灰斗9的下口与 卸灰阀10的上口相连,卸灰阀10的下口与输灰装置11连接。袋除尘区的喷吹装置12设 在滤袋袋口的上方,提升阀14设在袋除尘区的进出风管15的上方,接管一 16的上口与进 出风道15的下边相通,下口与电动阀17相连,电动阀17的下口与接管二 18上口相连,接 管二 18下口连接在灰斗框架2上。工作时,带有粉尘的气流经进口封头4进入电场系统3内,经高压直流电的荷电分 离作用,80%左右的粉尘被收集下来。经振打作用,收集的粉尘落入电除尘区灰斗1内,并 由卸灰阀10和输灰装置11送走。残余的粉尘随气流经过绝缘均风板8的均风作用进入 到进出风道15下侧内,并折向下经接管一 16、电动阀17、接管二 18进入到袋除尘区灰斗9 内,在负压的作用下折向上经滤袋13的过滤作用将残余粉尘全部收集下来,洁净气流经敞 开的提升阀14进入进出风道15内并进入后续管道。当滤袋13的外表面粉尘集聚到一定 厚度时,同时关闭某一室的提升阀14和电动阀17,此时该室处于完全离线状态,启动喷吹 装置12,高压气体瞬间喷入到滤袋13的内部进行脉冲喷吹清灰,由于该室处于完全密闭状 态,喷吹离开滤袋13表面的粉尘自由沉降到袋除尘区灰斗9内,而且因绝缘均风板8采用 氟橡胶绝缘材料,没有电荷吸附作用,气流中的残余粉尘在吸附到滤袋表面时仍带有电荷, 因此,在电荷的作用下,粉尘粒子之间相互排斥而松散分布,有利于粉尘的喷吹清灰。收集 下来的粉尘经卸灰阀10和输灰装置11送走。待粉尘完全沉降后,重新打开提升阀14和电动阀17,该室进入过滤工作状态,同时进入到下一个袋室的清灰程序。
权利要求
1.一种完全离线清灰电袋复合除尘器,包括电除尘区灰斗、灰斗框架、电场系统、进口 封头、内顶梁、支承架、均风板横梁、绝缘均风板、袋除尘区灰斗、卸灰阀、输灰装置、喷吹装 置、滤袋;电除尘区灰斗的上边口与灰斗框架连接,电场系统通过内顶梁悬挂于灰斗框架的 上方,均风板横梁架设于内顶梁上,绝缘均风板通过支承架的联接悬挂在电除尘区与袋除 尘区之间,袋除尘区灰斗的上边口与灰斗框架连接,电除尘区灰斗和袋除尘区灰斗的下口 与卸灰阀的上口相连,卸灰阀的下口与输灰装置连接;袋除尘区的喷吹装置设在滤袋袋口 的上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提升阀、进出风道、接管一、电动阀、接管二,提升阀设在袋除 尘区每个室的进出风管上方,接管一的上口与进出风道的下边相通,下口与电动阀相连,电 动阀的下口与接管二上口相连,接管二下口连接在灰斗框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完全离线清灰电袋复合除尘器,其特征在于电除尘区灰 斗和袋除尘区灰斗在进风方向的边长等距,电除尘区灰斗的卸灰口与电除尘器的卸灰口在 一条直线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完全离线清灰电袋复合除尘器包括电除尘区灰斗、灰斗框架、电场系统、进口封头、内顶梁、支承架、均风板横梁、绝缘均风板、袋除尘区灰斗、卸灰阀、输灰装置、喷吹装置、滤袋、提升阀、进出风道、接管一、电动阀、接管二。电除尘区和袋除尘区灰斗的上边口分别与灰斗框架连接,电场系统通过内顶梁悬挂于灰斗框架的上方,均风板横梁架设于内顶梁上,绝缘均风板悬挂在电除尘区与袋除尘区之间,电除尘区灰斗和袋除尘区灰斗的下口与卸灰阀的上口相连,卸灰阀的下口与输灰装置连接。袋除尘区设有喷吹装置、提升阀、进出风管、接管一、电动阀、接管二。本发明实现了完全离线清灰,减少了输灰装置数量,简化了工艺流程,延长了滤袋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B01D50/00GK102091491SQ20101057211
公开日2011年6月15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3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3日
发明者何美华, 刘怀平, 徐志海, 袁海燕 申请人:江苏中科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