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42445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硅片切割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单晶硅是半导体器件的核心材料,在生产半导体用硅片的流程中,需要将圆柱状的硅单晶棒加工为硅片。现有的切片工艺主要有内圆切割和线切割两种。其中线切割技术有效率更高,硅棒切口损耗更小和切割硅片的表面损伤层浅的优点,加之硅晶片大片径化的发展,线切割技术更具优势,因而线切割技术被认为是硅片切割领域中的主流技术。线切割技术的机理是机器导轮在高速转动中带动钢线,从而由钢线将聚乙二醇和碳化硅微粉混合的砂浆送到切割区,在钢线的高速运转中与压在线网上的工件连续发生摩擦完成切割过程。可以看出,在线切割工艺中,砂浆的质量影响切割后硅片的质量,而砂浆的制备影响切割过程的效率。目前个工厂制备砂浆的方法为在砂浆搅拌缸中导入聚乙二醇和碳化硅砂,在利用搅拌机在固定转速(约35r/min)下搅拌,约1 后测量砂浆的密度和粘度,如果不合格,则继续搅拌池再测试,直到合格为止,制备一缸砂浆一般需要1 左右。碳化硅砂为微米级颗粒,在空气中容易吸水成团,不容易分散,并且聚乙二醇的粘度较大。现有的制备过程采用简单的固定转速的浆式搅拌,导致砂浆的制备时间太长。以一个250MW的硅片工厂为例,至少要有20台以上的搅拌缸才能满足对砂浆使用量的需求。其次,砂浆制备装置将占用大量的厂房用地,从经济上加重了企业的负担。如何提供一种以较短时间制备合格砂浆的搅拌装置,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搅拌装置,以实现快速制备合格砂浆的目的。—种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缸、刮边桨叶、分散盘、搅拌轴、刮边搅拌电机和分散搅拌电机,其中搅拌缸顶部开有搅拌轴通孔,刮边桨叶设置在搅拌缸中,刮边桨叶顶部穿过搅拌轴通孔与刮边搅拌电机相连,分散盘与搅拌轴相连,搅拌轴穿过搅拌轴通孔与分散搅拌电机相连,分散盘为双层分散盘,分散搅拌电机为变频高速搅拌电机。优选的,双层分散盘包括上盘与下盘,上盘叶片一部分朝上弯折,一部分向下弯折;下盘叶片朝向水平。优选的,上盘叶片每两个向上弯折叶片的中间为一个向下弯折的叶片。优选的,刮边桨叶为钢架框式结构且外边缘为聚四氟乙烯材质的刮边桨叶。优选的,双层分散盘为材质为0Crl8Ni9的双层分散盘。优选的,变频高速搅拌电机为转速范围在0-960r/min的6级变频高速搅拌电机。优选的,搅拌缸为0Crl8Ni9钢材质的搅拌缸。[0017]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搅拌装置时遵循以下步骤1)将聚乙二醇加入到搅拌缸中,之后开启刮边搅拌电机,刮边搅拌电机转速设定在 35r/min ;2)将碳化硅加入到搅拌缸中,之后开启变频高速搅拌电机,设定变频高速搅拌电机的转速为400-800r/min ;3)搅拌2小时后,取样测试,如果样品合格,将搅拌缸内砂浆打入储存缸;如果样品不合格,则继续搅拌0. 5小时后再取样,直至合格后打入储存缸中。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搅拌装置。该搅拌装置包括开有搅拌轴通孔、加沙口、加液口的搅拌缸,通过刮边搅拌电机驱动的刮边桨叶和通过变频高速搅拌电机驱动的双层分散盘,并且刮边桨叶与双层分散盘具有重合的转动轴心。该装置为同心双轴双搅拌设计,中心为由变频高速搅拌电机驱动的双层分散盘,实现了砂浆高速分散;边缘为由刮边搅拌电机驱动的固定转速的刮边桨叶,防止砂浆在边壁沉降。与现有的采用了普通分散盘和固定转速的单轴搅拌装置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双层分散盘、变频高速搅拌电机和双轴双搅拌设计。分散盘分散能力的大小与其作用到物料上剪切力的大小有直接关系,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双层分散盘,上盘叶片一部分朝上,一部分朝下,下盘叶片朝向水平,这种分散盘结构在作用时,与物料的剪切力相对于普通分散盘更大,有利于分散固液混合物料。制备同样的的砂浆,采用现有的搅拌装置需要12h以上,而采用了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搅拌装置和使用方法,则只需要池左右,搅拌时间大大缩短。其次,由于搅拌时间的缩短,制备同样的砂浆所需的搅拌装置更少,节约了厂房用地,减轻了企业的经济负担。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搅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 1 中搅拌缸1、刮边桨叶2、双层分散盘3、搅拌轴4、刮边搅拌电机5、变频高速搅拌电机6、加液口 7、加砂口 8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使用的双层分散盘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安搅拌装置,以实现快速制的合格砂浆的目的。图1示出了一种搅拌装置的结构,包括搅拌缸1、刮边桨叶2、分散盘3、搅拌轴4、刮边搅拌电机5、分散搅拌电机6,加液口 7和加砂口 8。其中,搅拌缸1由0Crl8Ni9钢材制成,且至少能够承受_0. 04Mpa的真空度;搅拌缸1顶部开有搅拌轴通孔。刮边桨叶2为钢架框式结构,外边缘为聚四氟乙烯材质,以防止刮边桨叶与搅拌缸硬摩擦接触;刮边桨叶2顶部通过搅拌轴通孔与刮边搅拌电机相连。双层分散盘3有6-8毫米厚的0Crl8Ni9钢材制成,为双层结构,上盘叶片201 —部分向上弯折、一部分向下弯折,且每两个向上的叶片之间有一片向下的叶片,下盘叶片202朝向水平,上下两盘片间通过螺栓203固定相连。双层分散盘3通过搅拌轴4设置于搅拌缸1中,搅拌轴4伸出搅拌缸1的一端连接有变频高速搅拌电机6。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搅拌机时,遵循以下步骤1)由加液口 7将聚乙二醇加入到搅拌缸中,之后开启刮边搅拌电机,刮边搅拌电机转速设定在35r/min ;2)将碳化硅由加砂口 8加入到搅拌缸中,之后开启变频高速搅拌电机,设定变频高速搅拌电机的转速为400-800r/min ;3)搅拌2小时后,取样测试,如果样品合格,将搅拌缸内砂浆打入储存缸;如果样品不合格,则继续搅拌0. 5小时后再取样,直至合格后打入储存缸中。与现有的采用了普通分散盘和固定转速的单轴搅拌装置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双层分散盘、变频高速搅拌电机和双轴双搅拌设计。分散盘分散能力的大小与其作用到物料上剪切力的大小有直接关系,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双层分散盘,上盘叶片一部分朝上,一部分朝下,下盘叶片朝向水平,这种分散盘结构在作用时,与物料的剪切力相对于普通分散盘更大,有利于分散固液混合物料。制备同样的的砂浆,采用现有的搅拌装置需要12h以上,而采用了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搅拌装置和使用方法,则只需要池左右,搅拌时间大大缩短。进一步,选择转速范围在0-960r/min的6级变频高速搅拌电机。选用6级、0-960r/min转速范围的变频高速电机能够在满足搅拌需求的前提下,降低搅拌装置的造价,提高了整套装置的经济性。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缸、刮边桨叶、分散盘、搅拌轴、刮边搅拌电机和分散搅拌电机,其中,所述搅拌缸顶部开有搅拌轴通孔;所述刮边桨叶设置在所述搅拌缸中,所述刮边桨叶顶部穿过搅拌轴通孔与所述刮边搅拌电机相连;所述分散盘与所述搅拌轴相连,所述搅拌轴穿过搅拌轴通孔与所述分散搅拌电机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盘为双层分散盘,所述分散搅拌电机为变频高速搅拌电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分散盘包括上盘与下盘,所述上盘叶片一部分朝上弯折,一部分向下弯折;所述下盘叶片朝向水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盘叶片每两个向上弯折叶片的中间为一个向下弯折的叶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分散盘为材质为 0Crl8Ni9的双层分散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刮边桨叶为钢架框式结构且外边缘为聚四氟乙烯材质的刮边桨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频高速搅拌电机为转速范围为0-960r/min的6级变频高速搅拌电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缸为0Crl8M9钢材质的搅拌缸。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搅拌装置,一种搅拌装置,包括设有搅拌轴通孔、加液口和加砂口的搅拌缸和分别通过刮边搅拌电机和变频高速搅拌电机驱动的刮边桨叶和双层分散盘。一种搅拌装置的使用方法,通过加液口加入聚乙二醇后,开启刮边搅拌电机,并设定转速为30r/min;之后通过加砂口加入碳化硅砂,再开启变频高速搅拌电机,设定其转速为400-800r/min;搅拌2小时后,抽样检测,如果砂浆质量合格将其存入储存缸。本实用新型采用同心双轴双搅拌设计,中心由变频高速搅拌电机驱动的双层分散盘,实现了砂浆高速分散,边缘的刮边桨叶,防止砂浆在边壁沉降;缩短了制备砂浆所需的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减少了设备、厂房投资,减轻企业的经济负担。
文档编号B01F7/18GK202315752SQ201120446760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1日
发明者刘翠, 谢建伟, 陈淳 申请人:重庆大全新能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