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筒式澄清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93192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套筒式澄清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套筒式澄清池。
背景技术
澄清池是综合混凝和泥水分离过程的净水构筑物,一般分为泥渣悬浮型澄清池和泥渣循环型澄清池两类。泥渣悬浮型澄清池有悬浮澄清池和脉冲澄清池等。泥渣循环型澄清池有机械搅拌澄清池、水力循环澄清池等。泥渣悬浮澄清池的作用机理是通过水流的提升作用或脉冲作用形成泥渣悬浮层,当污水流过悬浮泥渣层时,水中的杂质被泥渣层截留。这种澄清池构造较简单,但是对 原水水质及水量变化适应性较差。机械搅拌澄清池集混合、絮凝及沉淀于一池内完成,是利用机械搅拌的提升作用来完成泥渣回流和接触反应。该池虽然适应性强,处理效果稳定,但是因上升流速小造成了占地面积大,且混凝部分泥渣浓度较难控制。水力循环澄清池与机械搅拌澄清池类似,不同之处为该池利用水射器在水力的作用下进行混合和达到泥渣循环回流。该池无机械搅拌装置,构造简单,但存在投药量大,要消耗大量水头,对水质、水量变化适应性较差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套筒式澄清池,实现了混合、絮凝、澄清、污泥浓缩一体化,有效避免局部集泥及短流现象。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套筒式澄清池,所述澄清池包括管道混合器、组合絮凝室、斜管沉淀室、污泥浓缩室、清水室以及污泥螺杆泵,其中;所述管道混合器通过进水管与组合絮凝室连通;所述斜管沉淀室、所述污泥浓缩室和清水室为一个整体室,所述组合絮凝室置于该整体室中间,组合絮凝室与斜管沉淀室、清水室呈套筒式结构;所述污泥浓缩室通过回流污泥管与所述污泥螺杆泵连通,所述污泥螺杆泵通过管路与进水管连通。优选地,所述组合絮凝室包括机械搅拌絮凝室和微涡流絮凝室,其中;所述机械搅拌絮凝室置于微涡流絮凝室中,且在同轴上;所述机械搅拌絮凝室底部凹陷形成锥形进水区,该锥形进水区与进水管连通;所述机械搅拌絮凝室内设有导流筒,所述导流筒与机械搅拌絮凝室同轴,所述导流筒内的轴上设有搅拌器,所述导流筒的底部设有絮凝剂投加环;所述微涡流絮凝室的底板为网格状支撑板,所述微涡流絮凝室内分布有多个微涡流反应器,所述微涡流絮凝室的外墙板底部设有导流板。优选地,所述澄清池内从下到上依次分为污泥浓缩室、斜管沉淀室、清水室,其中;所述污泥浓缩室内设有中心转动刮泥机;所述斜管沉淀室由正多边形蜂窝状斜管构成;[0014]所述清水室内设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与所述澄清池外围设有的环形出水槽连通,所述环形出水槽上设有出水口。优选地,所述斜管沉淀室由正六边形蜂窝状斜管构成,且倾斜角度为60度。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I、布置紧凑,占地面积小;2、采用机械絮凝与微涡流絮凝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高效絮凝,可产生密度高、沉降效果好的矾花,利于污泥的沉降与浓缩;3、采用中心布水的方式,可避免短流、局部集泥,水利条件更好,斜管沉淀区利用 率闻;4、微涡流絮凝反应室即可作为絮凝反应的场所提高混凝效果又可作为配水区域,这一方面可以大大缩小机械搅拌絮凝室的容积,另一方面使布水更加均匀;5、微涡流反应器处理效率高、结构简单、管理方便;6、设置斜管沉淀室可捕集细小的矾花,提高出水水质;7、将污泥浓缩室中活性高的污泥回流,可有效减少药剂用量,且可增加生成矾花的密实度;8、剩余污泥可直接进入脱水机处理,因此可省去污泥浓缩池,进而可减少整个污水厂占地面积。

图I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套筒式澄清池的剖面结构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套筒式澄清池的俯视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一种套筒式澄清池,所述澄清池包括管道混合器I、组合絮凝室4、斜管沉淀室12、污泥浓缩室17、清水室16以及污泥螺杆泵19,其中;所述管道混合器I通过进水管2与组合絮凝室4连通;所述斜管沉淀室12、所述污泥浓缩室17和清水室16为一个整体室,所述组合絮凝室置于该整体室中间,组合絮凝室与斜管沉淀室、清水室呈套筒式结构;所述污泥浓缩室17通过回流污泥管20与所述污泥螺杆泵19连通,所述污泥螺杆泵19通过管路与进水管2连通。所述组合絮凝室包括机械搅拌絮凝室8和微涡流絮凝室9,其中;所述机械搅拌絮凝室8置于微涡流絮凝室9中,且在同轴上;所述机械搅拌絮凝室8底部凹陷形成锥形进水区3,该锥形进水区3与进水管2连通;所述机械搅拌絮凝室8内设有导流筒6,所述导流筒6与机械搅拌絮凝室8同轴,所述导流筒6内的轴上设有搅拌器7,所述导流筒6的底部设有絮凝剂投加环5,该絮凝剂投加环5与投放絮凝剂的水管相连,由进水管2进入的污水与絮凝剂投加环5喷出的絮凝剂充分混合;所述微涡流絮凝室9的底板为网格状支撑板11,所述微涡流絮凝室9内分布有多个微涡流反应器10,所述微涡流絮凝室的外墙板底部设有导流板21。[0033]所述澄清池内从下到上依次分为污泥浓缩室17、斜管沉淀室12、清水室16,其中;所述污泥浓缩室17内设有中心转动刮泥机18 ;所述清水室16内设有集水槽13,所述集水槽13与所述澄清池外围设有的环形出水槽14连通,所述环形出水槽14上设有出水口 1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为首先污水进入管道混合器,与由此处注入的混凝剂充分混合,然后与回流污泥一起经导流筒底部的锥形进水区进入到导流筒内,在导流筒内污水与由絮凝剂投加环注入的絮凝剂进行充分混合数次后,慢慢从机械搅拌絮凝室的顶口满溢到微涡流絮凝室内,通过微涡流反应器进行强化絮凝效果,然后随着导流板引入到斜管沉淀室,经沉淀后清水进入到清水室的集水槽中排出到环形出水槽内,由出水口排出。污泥则在污泥浓缩室中得到沉淀、浓缩,活性差的剩余污泥直接排出进入污泥处理系统,活性好的污泥经污泥螺杆泵继 续循环使用。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套筒式澄清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澄清池包括管道混合器、组合絮凝室、斜管沉淀室、污泥浓缩室、清水室以及污泥螺杆泵,其中;所述管道混合器通过进水管与组合絮凝室连通;所述斜管沉淀室、所述污泥浓缩室和清水室为一个整体室,所述组合絮凝室置于该整体室中间,组合絮凝室与斜管沉淀室、清水室呈套筒式结构;所述污泥浓缩室通过回流污泥管与所述污泥螺杆泵连通,所述污泥螺杆泵通过管路与进水管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套管式澄清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絮凝室包括机械搅拌絮凝室和微涡流絮凝室,其中; 所述机械搅拌絮凝室置于微涡流絮凝室中,且在同轴上; 所述机械搅拌絮凝室底部凹陷形成锥形进水区,该锥形进水区与进水管连通;所述机械搅拌絮凝室内设有导流筒,所述导流筒与机械搅拌絮凝室同轴,所述导流筒内的轴上设有搅拌器,所述导流筒的底部设有絮凝剂投加环; 所述微涡流絮凝室的底板为网格状支撑板,所述微涡流絮凝室内分布有多个微涡流反应器,所述微涡流絮凝室的外墙板底部设有导流板。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套管式澄清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澄清池内从下到上依次分为污泥浓缩室、斜管沉淀室、清水室,其中; 所述污泥浓缩室内设有中心转动刮泥机; 所述斜管沉淀室由正多边形蜂窝状斜管构成; 所述清水室内设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与所述澄清池外围设有的环形出水槽连通,所述环形出水槽上设有出水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套管式澄清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管沉淀室由正六边形蜂窝状斜管构成,且倾斜角度为60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套筒式澄清池,所述澄清池包括管道混合器、组合絮凝室、斜管沉淀室、污泥浓缩室、清水室以及污泥螺杆泵,其中;所述管道混合器通过进水管与组合絮凝室连通;所述斜管沉淀室、所述污泥浓缩室和清水室为一个整体室,所述组合絮凝室置于该整体室中间,组合絮凝室与斜管沉淀室、清水室呈套筒式结构;所述污泥浓缩室通过回流污泥管与所述污泥螺杆泵连通,所述污泥螺杆泵通过管路与进水管连通。本实用新型采用机械絮凝与微涡流絮凝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高效絮凝,可产生密度高、沉降效果好的矾花,利于污泥的沉降与浓缩;采用中心布水的方式,可避免短流、局部集泥,水利条件更好,斜管沉淀区利用率高。
文档编号B01D21/06GK202590444SQ201220164500
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7日
发明者唐晶, 甘露, 张伟 申请人:中冶华天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