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过滤三级沉降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03784阅读:12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循环过滤三级沉降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循环过滤三级沉降池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燃烧炉尾气酸洗除尘设备使用的沉降池。
背景技术
[0002]燃烧炉在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尘气体,如果直接排放到大气中直接会提 高空气中PM2. 5颗粒物的含量,而众所周知PM2. 5会直接影响到人体的健康,是目前全世界 都在关注的污染指数,如何控制尾气排放中的PM2. 5的含量,是很多高耗能企业所共同面 临的问题。[0003]针对上述问题,申请人在同日申请了《一种燃烧炉酸洗设备》的实用新型专利,在 该专利申请的技术方案中,申请人用滤布的结构将尾气的气泡打散,可以使尾气的净化结 果更好,但是该设备不能够长时间使用,特别是在使用一段时间以后,酸溶液中的溶解度就 达到饱和,造成一定量的沉淀和浑浊,所以必须对溶液中的颗粒物杂质进行去除,以保证整 个设备能够继续良好的运转。[0004]而针对酸洗池中的酸洗液,一旦饱和,就必须更换。所以需要对饱和溶液中的杂质 进行过滤和去除。实用新型内容[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酸洗设备中的溶液进行过滤、循环的沉降池设备。[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具体实现[0007]一种循环过滤三级沉降池,包括壳体,在壳体内部设置有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 板,通过两个过滤板将壳体内部分隔成三个空间,即第一过滤池、第二过滤池和沉降池,所 述第一过滤板与外侧的壳体之间为第一过滤池,在壳体上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连通到 第一过滤池内部,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之间为第二过滤池,第二过滤板与外侧的壳体 之间为沉降池。[0008]所述第一过滤板的过滤孔大于第二过滤板的过滤孔。[0009]在所述第一过滤池内部设有第一过滤网;在所述第二过滤池内部设有第二过滤 网;[0010]在所述沉降池内部设有循环泵,所述循环泵与循环水管连接。[0011]本实用新型通过两个过滤板和两个过滤网,可以对酸洗液中的杂质98%过滤掉, 并通过沉降池进行沉降,可以使酸洗液达到很好的循环使用的效果。


[0012]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循环过滤三级沉降池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循环过滤三级沉降池,包括壳体1,在壳体I内 部设置有第一过滤板2和第二过滤板3,通过两个过滤板将壳体I内部分隔成三个空间,即 第一过滤池4、第二过滤池5和沉降池6,所述第一过滤板2与外侧的壳体I之间为第一过 滤池4,在壳体I上设有进水口 11,所述进水口 11连通到第一过滤池4内部,第一过滤板2 和第二过滤板3之间为第二过滤池5,第二过滤板3与外侧的壳体I之间为沉降池6。[0015]所述第一过滤板2的过滤孔大于第二过滤板3的过滤孔。[0016]在所述第一过滤池4内部设有第一过滤网7 ;在所述第二过滤池5内部设有第二 过滤网8 ;[0017]在所述沉降池6内部设有循环泵9,所述循环泵9与循环水管10连接。[0018]本实用新型通过两个过滤板和两个过滤网,可以对酸洗液中的杂质98%过滤掉, 并通过沉降池进行沉降,可以使酸洗液达到很好的循环使用的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循环过滤三级沉降池,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在壳体内部设置有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通过两个过滤板将壳体内部分隔成三个空间,即第一过滤池、第二过滤池和沉降池,所述第一过滤板与外侧的壳体之间为第一过滤池,在壳体上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连通到第一过滤池内部,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之间为第二过滤池,第二过滤板与外侧的壳体之间为沉降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过滤三级沉降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板的过滤孔大于第二过滤板的过滤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过滤三级沉降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过滤池内部设有第一过滤网;在所述第二过滤池内部设有第二过滤网。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过滤三级沉降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沉降池内部设有循环泵,所述循环泵与循环水管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循环过滤三级沉降池,包括壳体,在壳体内部设置有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通过两个过滤板将壳体内部分隔成三个空间,即第一过滤池、第二过滤池和沉降池,所述第一过滤板与外侧的壳体之间为第一过滤池,在壳体上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连通到第一过滤池内部,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之间为第二过滤池,第二过滤板与外侧的壳体之间为沉降池。本实用新型通过两个过滤板和两个过滤网,可以对酸洗液中的杂质98%过滤掉,并通过沉降池进行沉降,可以使酸洗液达到很好的循环使用的效果。
文档编号B01D36/04GK202822999SQ20122054935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5日
发明者吴建国 申请人:无锡天惠塑机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