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汽中水的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05064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排汽中水的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回收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排汽中水的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板坯冷却一般采用气雾冷却工艺,其流程为:一定压力的压缩空气将水流雾化成微小的水滴后通过喷嘴均匀喷洒到铸坯表面,从而降低铸坯温度,同时水滴吸收热量,一部分汽化为蒸汽通过风机、钢风道排出厂房,通常状况下钢风道垂直引出厂房由厂房屋面排出。由于水被雾化为质量很小的小水滴,一部分未汽化的小水滴会被风机通过风道吹排出,造成大量水的损失。同时,在北方冬季水滴又会落至厂房屋面,造成结冰,日积月累厚厚的冰层会增加厂房屋面负荷,只能通过人工用蒸汽化冰,耗费大量人力及能源,易造成安全隐患。发明内容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排汽中水的回收装置,分离回收排汽中的水,节能减排,消除安全隐患。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排汽中水的回收装置,包括壳体、支撑腿、集水管、气水分离挡板,壳体内设有气水分离挡板,壳体由支撑腿支撑,壳体底部连接有集水管;所述的壳体底部为锥面结构;所述的气水分离挡板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组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截留分离其中的液态水加以回收,既节约了宝贵的水资源,又省去了人工除冰的麻烦,消除了安全隐患。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示意图。图中:1_支撑腿2-壳体3-集水管4-气水分离挡板5-风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地描述,但是应该指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见图1和图2,一种排汽中水的回收装置,包括壳体2、支撑腿1、集水管3、气水分离挡板4,壳体2内设有气水分离挡板4,壳体2由支撑腿I支撑,壳体2底部连接有集水管3 ;所述的壳体2底部为锥面结构;所述的气水分离挡板4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组成。安装时,壳体2入口与排汽钢制风道5顶部出口相接,支撑腿I与厂房屋面固定,气水分离挡板4可采用多棱挡水板制作。风道5中的含水排汽进入本装置后排放面积会增大从而降低流速,经由气水分离挡板4后,一部分带有水滴的气流与气水分离挡板4的弯折处发生碰撞,由于水的表面张力作用,水滴就聚集在壳体2内板面上形成水膜,形成较大水滴时通过自身重力落下,经由集水管3收集回收。可根据不同的工况,调整气水分离挡板4间距及气水分离挡板4层数即可达到理想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结合传统挡水板气水分离的功能,通过截留分离其中的液态水加以回收,既节约了宝贵的水资源,节水效果可达3(Γ40%,又省去了人工除冰的麻烦,消除了安全
隐 患。
权利要求1.一种排汽中水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支撑腿、集水装置、气水分离挡板,壳体内设有气水分离挡板,壳体由支撑腿支撑,壳体底部连接有集水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排汽中水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底部为锥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排汽中水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水分离挡板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汽中水的回收装置,包括壳体、支撑腿、集水装置、气水分离挡板,壳体内设有气水分离挡板,壳体由支撑腿支撑,壳体底部连接有集水装置;所述的壳体底部为锥面结构;所述的气水分离挡板为两层或两层以上结构。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通过截留分离其中的液态水加以回收,既节约了宝贵的水资源,又省去了人工除冰的麻烦,消除了安全隐患。
文档编号B01D45/08GK203017878SQ201220595358
公开日2013年6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12日
发明者李亚彬, 朱宏, 班杰 申请人:鞍钢集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