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尘器的沉降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22154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除尘器的沉降室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除尘器的沉降室,沉降室的进气口与外部进气系统连接,沉降室内设置有引导气流运动方向的导风板,所述沉降室的出气口连接后续设备连接。本发明解决了烟气的大灰量、高湿度、高温度、高腐蚀性和高粘度粉尘处理难的问题,并且满足了环保排放标准。
【专利说明】除尘器的沉降室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环保除尘、烟气净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除尘器的沉降室。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空气污染问题日益加重,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将面临空气污染不断加重的严峻局面。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烟气排放所造成的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大气环境污染控制问题,不断引起全世界广泛高度重视。只有发展高效、节能、高性价比的烟气净化设备(除尘设备)及技术才能从根本解决发展与环保,当前与长远的不同诉求。
[0003]由于行业不同设备所处的工况环境不同,所以对烟气净化设备性能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总的来说,各行业最重要的要求是高效、节能、高性价比。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除尘器的沉降室,能够解决排放烟气的大灰量、高湿度、高温度、高腐蚀性和高粘度粉尘,处理困难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除尘器的沉降室,沉降室的进气口与外部进气系统连接,沉降室内设置有引导气流运动方向的导风板,所述沉降室的出气口连接后续设备连接。
[0006]进一步地,所述沉降室的进气口为渐扩型进气口。
[0007]进一步地,所述导风板沿气流运行方向倾斜设置并贯穿整个沉降室。
[0008]进一步地,所述导风板的一端与进气口的顶部连接,所述导风板的另一端与沉降室的后壁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导风板的下部连接有弧形板。
[0010]进一步地,所述导风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侧板,所述导风板与两个侧板共同形成一 U型的导风槽。
[0011]进一步地,所述导风槽内设置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一端与导风板连接,所述弧形板的两个侧边分别与两个侧板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弧形板为多个并均匀间隔设置,并且相邻弧形板之间的导风板上设置有孔洞。
[0013]进一步地,所述弧形板的长度沿气流的运行方向依次递增。
[0014]进一步地,所述沉降室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灰斗,所述灰斗的上口区域覆盖整个所述沉降室的底面。
[0015]本发明解决了烟气的大灰量、高湿度、高温度、高腐蚀性和高粘度粉尘处理难的问题,并且满足了环保排放标准。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0016]图1是本发明除尘器的沉降室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沉降室导风结构的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沉降室导风结构的正视图;
图4是本发明沉降室的正视图。
[0017]图中,1.沉降室,2.导风槽,21.导风板,22.侧板,23.弧形板,3.进气口,4.灰斗。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0019]如图1至图3所示,为本发明除尘器的沉降室结构图,所述沉降室I的进气口 3与外部进气系统连接,沉降室I内设置有引导气流运动方向的导风板21,所述沉降室I的出口与后序设备连接。
[0020]沉降室I作为除尘器系统的初级预收尘装置,含尘烟气通过进气口 3进入到沉降室I的内部,沉降室I内的导风板21:具有对含尘烟气的导向作用,还能够使得粉尘进行初步沉降,经初步沉降后的含尘烟气经出气口排入后序设备中,进行下一步的粉尘沉降。
[0021]所述沉降室的进气口 2为渐扩型入口,利用渐扩型进气口的设置,使粉尘气流进入沉降室I后速度突然降低,会使一些较大颗粒粉尘从气流中分离出来。
[0022]为了保证对含尘气流均能够起到导向、沉降的作用,所述导风板21沿气流运行方向倾斜设置并贯穿整个沉降室1,本实施例中,导风板21的一端与进气口 3的顶部连接,所述导风板21的另一端与沉降室I的后壁连接。
[0023]此处导风板21的长度为进气口 3的顶部与沉降室I的后壁之间的连线长度,具体数值视沉降室I的结构而定,而导风板21的宽度只需要覆盖进气口 3的宽度即可,不仅有效地起到导流和沉降的作用,还能够节约材料,节省成本。
[0024]为了进一步取得更好的效果,所述导风板21的下部设置有弧形板23,为了使导风、沉降效果更佳,所述导风板2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侧板22,所述导风板21与两个侧板22共同形成一 U型的导风槽2结构,所述导风槽2内设置有弧形板23,所述弧形板23的一端与导风板21连接,所述弧形板23的两个侧边分别与两个侧板22连接。
[0025]所述弧形板23为多个并均匀间隔设置,并且相邻弧形板23之间的导风板21上设置有孔洞,经过碰撞、反射的气体通过孔洞排到上部空间,所述弧形板23和导风板21共同构成一个类似波浪翅形状,所述弧形板23的切线与导风板21的夹角为30°到60°,本实施例中,为使得导风效果更佳,所述弧形板的切线与导风板的夹角为40°,所述弧形板与导风槽共同形成波浪翅型的U型导风槽2。
[0026]所述沉降室I的底部设置有灰斗4,灰斗4用于收集沉降的粉尘,并集中排出到除尘器的外部,所述灰斗4的个数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并且所述灰斗4的上口面积之和必须覆盖整个所述沉降室I底面的面积,才能保证完全收集沉降的粉尘。
[0027]如图4所示,含尘气体进入一级沉降室后在U型导风槽2作用下,被迫必须从导风槽2 二侧向下后在向上流出,达到气流速度降低均匀流入沉降室I内的目的。
[0028]本发明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提供了三次粉尘沉降技术:
进气系统如图所示,含尘烟气进入沉降室I后,经过三次沉降进入到后序的沉降设备内,含尘气流进入到沉降室I内速度会降低,大颗粒粉尘在经过三次沉降技术后,会完全落入沉降室I的灰斗4内。
[0029]第一次沉降技术:
含尘气体进入沉降室I后,沉降室I的进气口 3为扩散型,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高速气流进入扩散型管道后速度降低、压力加大,高速气流速度降低后,气流内粉尘由于气流速度突然降低,一些较大颗粒粉尘在流速及压力作用下从气流中分离出来,自然落入到沉降室I的灰斗内从而达到第一次尘降。
[0030]第二次沉降技术:
含尘气体进入沉降室I后,需经过一个40°波浪翅型的U型导风槽2后,才能进入沉降室I的箱体中,进入沉降室I的含尘气流,由于弧形板23改变了气流的流动方向,迫使气流沿弧形板23向下流动,由于气流流动方向的改变,气流的流动速度受阻并引发烟气中灰尘与弧形板23发生碰撞,从而达到第二次降低气流流速的目的,使气流中一些较大的粉尘颗粒在流动方向改变和弧形板23的撞击摩擦下,较大的粉尘颗粒再一次从气流中分离出来,落入沉降室I灰斗4内,达到第二次沉降。
[0031]第三次沉降技术:
含尘气体进入沉降室I后,开口向下的U型导风槽2与灰斗4的平面有一个6-8°夹角,进入U型导风槽2的含尘气流,在此夹角作用下与沉降室I灰斗4的一侧壁板形成撞击,气流撞击灰斗4的一侧壁板后,气流方向完全变化,在撞击作用下气流倾斜向上反入U型导风槽2,与后续流入气流形成撞击使气流发生乱流,气体流速完全降低,含尘气体中的较大颗粒粉尘,在乱流的作用下被迫向沉降室I灰斗4中沉降进而达到第三次沉降。
[0032]本发明的净化技术不仅在燃煤电厂、钢铁产业、石油产业、水泥、各类工业民用锅炉污染治理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尤其在城市垃圾处理、垃圾发电等方面,更具有其他技术所无法替代的优势。
[0033]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发明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除尘器的沉降室,沉降室的进气口与外部进气系统连接,其特征在于,沉降室内设置有引导气流运动方向的导风板,所述沉降室的出气口连接后续设备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器的沉降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室的进气口为渐扩型进气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器的沉降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沿气流运行方向倾斜设置并贯穿整个沉降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尘器的沉降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的一端与进气口的顶部连接,所述导风板的另一端与沉降室的后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尘器的沉降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的下部连接有弧形板。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尘器的沉降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侧板,所述导风板与两个侧板共同形成一U型的导风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除尘器的沉降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槽内设置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一端与导风板连接,所述弧形板的两个侧边分别与两个侧板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或7所述的除尘器的沉降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板为多个并均匀间隔设置,并且相邻弧形板之间的导风板上设置有孔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除尘器的沉降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板的长度沿气流的运行方向依次递增。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器的沉降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室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灰斗,所述灰斗的上口区域覆盖整个所述沉降室的底面。
【文档编号】B01D45/06GK103432829SQ201310361112
【公开日】2013年1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19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19日
【发明者】冀文平 申请人:冀文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