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芽酚生产中格氏水解两相分离合成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963513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麦芽酚生产中格氏水解两相分离合成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麦芽酚的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麦芽酚生产中格氏水解两相分离合成装置,包括水解釜、滴加位槽、搅拌器,其特征在于:把原格氏水解反应釜的放料口装电磁阀后,连接变径软管,将变径软管的下端用卡子连接于滤筒上口,滤筒底部出口设有循环泵循环连接至水解釜上部。本实用新型在原有的生产基础上通过改进生产装置,优化工艺流程,改为反应与分离同步进行,提高了格氏工段收率,降低溶剂消耗,强化了生产能力。
【专利说明】麦芽酚生产中格氏水解两相分离合成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麦芽酚的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麦芽酚生产中格氏水解两 相分离合成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麦芽酚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食品增香甜味的添加剂。传统生产麦芽酚的方法为间歇 法,即原料于水解釜内滴加,同一反应釜中发生一步格氏水解反应,待反应完毕后敞口向过 滤器放料,用过滤器将固液分离,再进行下一步加工。这种方法不仅转化率低,溶剂挥发量 大,电力搅拌负荷大,而且操作稳定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传统麦芽酚间歇法生产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麦芽 酚生产中格氏水解两相分离合成装置。
[0004]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麦芽酚生产中格氏水解两相分离合成装置,包括水解釜、滴加 位槽、搅拌器,其特征在于:
[0005] 把原格氏水解反应釜的放料口装电磁阀后,连接变径软管,将变径软管的下端用 卡子连接于滤筒上口,滤筒底部出口设有循环泵循环连接至水解釜上部。
[0006]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反应过程中生成的固渣和反应试剂被有效分离,使得反应 更加充分,产品更加纯净,密闭反应分离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减少了溶剂的使用量,固渣 得到有效分离和转运回收,避免了之前的粗放劳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 图1是老式水解釜的结构示意图;
[0008] 图2是新式水解釜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 实施例1
[0010]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麦芽酚生产中格氏水解两相分离合成装置,包括水解釜、滴 加位槽、搅拌器,其特征在于:
[0011] 把原格氏水解反应釜的放料口由直径0=l〇〇rnm改成直径0=2OOmm,装电磁阀后,连 接上端直径0=2OOmm、下端直径0=lOOOmm长0.5米的变径软管,将变径软管的下端用卡子连 接于直径为IOOOmm的滤筒上口,滤筒底部出口通过循环泵连接至水解釜上部。
[0012]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操作,包括进料、搅拌、过滤步骤,其特征在于以下 步骤:
[0013] a.在3000L搪瓷水解釜(带夹套)中放入一釜格氏试剂(投镁80Kg),高位槽准备氯 化铵溶液约650L,开釜夹套盐水,待釜温降到KTC,以120L/h滴加氯化铵,当3. 2h开始生 产固渣,即开启水解釜底部的的电磁阀,将物料部分放入下部滤筒,进而过滤,固体残渣留 着滤斗里的滤布上,液体则从底部由泵再提升至釜中继续反应,保证釜温在30°C以内。
[0014] b.待氯化铵溶液还剩80L时加大流量,观察滴加升温和釜内反应试剂颜色,以中 间体液清澈和釜温明显降低作为反应终点,自然反应10分钟,停止搅拌,将底层物料放入 滤筒,再将过滤后的试剂用泵循环至釜内,待分离结束,断开滤筒,滤筒由叉车转运至固渣 回收工段,得到水解产品2180L,送往中间槽,进入下一工序。
[0015] 两种生产工艺参数对照表
[0016]

【权利要求】
1. 一种麦芽酚生产中格氏水解两相分离合成装置,包括水解釜、滴加位槽、搅拌器,其 特征在于: 把原格氏水解反应釜的放料口装电磁阀后,连接变径软管,将变径软管的下端用卡子 连接于滤筒上口,滤筒底部出口设有循环泵循环连接至水解釜上部。
【文档编号】B01J19/18GK204198641SQ201420558937
【公开日】2015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7日
【发明者】陈月安, 程光锦, 秦基楼 申请人:安徽金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