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膜、片材流路部件及分离膜元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2295382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分离膜、片材流路部件及分离膜元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用于分离液体、气体等流体中含有的成分的分离膜、片材流路部件及分离膜元件。更详细而言,涉及具有良好的操作性的分离膜或片材流路部件、以及具有稳定的性能的分离膜元件。

背景技术:
为了对液体、气体等流体中含有的成分进行分离,提出了多种方法。例如,就用于除去海水或微咸水等中含有的离子性物质的技术而言,近年来,作为用于节省能源及保护资源的工艺,利用分离膜元件进行分离的方法正在逐步推广。对于在利用分离膜元件的分离方法中使用的分离膜而言,根据其孔径及分离功能等,被分为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反渗透膜、正渗透膜等。这些膜已被用于例如由海水、微咸水或含有有害物质的水制造饮用水、制造工业用超纯水、废水处理或回收有价值物等,根据目标分离成分及分离性能分开使用。分离膜元件具有下述共同特征:向分离膜的一侧的面供给原流体,从另一侧的面得到透过流体。分离膜元件构成如下:包含被捆在一起的多个分离膜,由此确保了大的膜面积,每单元元件中能够得到大量的透过流体;根据用途和目的,制造了螺旋型、中空纤维型、板框型(plate-and-frametype)、旋转平膜型、平膜集成型等的各种元件。例如,在反渗透过滤中,广泛使用螺旋型分离膜元件。螺旋型分离膜元件包括有孔集水管、供给侧流路部件、分离膜及透过侧流路部件,所述供给侧流路部件向分离膜供给原流体,所述分离膜将原流体中含有的成分分离,所述透过侧流路部件用于将透过分离膜的透过流体向有孔集水管导入。供给侧流路部件、分离膜及透过侧流路部件缠绕在有孔集水管的周围。螺旋型分离膜元件对原流体赋予压力,能够得到大量透过流体,因此被广泛地使用。近年来,由于对分离膜元件降低淡水制造成本的需求提高,对分离膜元件的低成本化的需求提高,已提出了通过对分离膜、各流路构件、分离膜元件构件的改良而进行低成本化。例如,专利文献1~3中,在螺旋型分离膜元件中,在平膜的表面或背面设置了以点形状或条纹形状进行配置的流路部件。此外,专利文献4中,在片材上设置了由纤维状物形成的流路部件。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1/152484号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40487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2-161748号公报专利文献4:国际公开第2012/142429号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对于专利文献1~4中记载的分离膜元件而言,虽然通过在加压条件下实施运转可达成高造水化、稳定运转,但另一方面,作为分离膜元件的构成构件的分离膜或片材流路部件发生了卷曲,因此,在制作元件的工序中,在其操作性方面存在问题。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在加压条件下实施运转也能发挥良好的造水性能、并且分离膜或片材流路部件的卷曲得到改善、操作性优异的分离膜或片材流路部件。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申请的发明人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成功获得了能够改善分离膜或片材流路部件的卷曲、操作性优异的分离膜或片材流路部件,从而完成了本发明。即,本发明以如下构成作为主要内容。第1发明为一种分离膜,所述分离膜具备分离膜主体和透过侧流路部件,所述分离膜主体具有供给侧的面和透过侧的面,所述透过侧流路部件粘合于所述分离膜主体的所述透过侧的面上,其中,所述透过侧流路部件由至少包含高结晶性聚丙烯(A)的组合物构成,并且满足下述要件(a)及(b)。(a)在所述组合物中,所述高结晶性聚丙烯(A)的含量为40~95重量%。(b)所述透过侧流路部件的熔融吸热量(ΔH)为20~70J/g。第2发明为上述第1发明所述的分离膜,其中,所述组合物包含低结晶性α-烯烃系聚合物(B),在所述组合物中,所述低结晶性α-烯烃系聚合物(B)的含量为5~60重量%。第3发明为上述第2发明所述的分离膜,其中,所述低结晶性α-烯烃系聚合物(B)为低结晶性聚丙烯或丙烯·烯烃共聚物。第4发明为上述第1~第3发明中任一发明所述的分离膜,其中,所述透过侧流路部件的拉伸伸长率为5%以上,并且拉伸弹性模量为0.2~2.0GPa。第5发明为上述第1~第4发明中任一发明所述的分离膜,其中,所述分离膜主体具备:基材;形成于所述基材上的多孔性支承层;及形成于所述多孔性支承层上的分离功能层。第6发明为一种分离膜元件,其包含上述第1~第5发明中任一发明所述的分离膜。第7发明为一种片材流路部件,其中,片材上粘合有突起物,所述突起物由至少包含高结晶性聚丙烯(A)的组合物构成,并且满足下述要件(a)及(b)。(a)在所述组合物中,所述高结晶性聚丙烯(A)的含量为40~95重量%。(b)所述突起物的熔融吸热量(ΔH)为20~70J/g。第8发明为上述第7发明所述的片材流路部件,其中,所述组合物包含低结晶性α-烯烃系聚合物(B),在所述组合物中,所述低结晶性α-烯烃系聚合物(B)的含量为5~60重量%。第9发明为上述第8发明所述的片材流路部件,其中,所述低结晶性α-烯烃系聚合物(B)为低结晶性聚丙烯或丙烯·烯烃共聚物。第10发明为上述第7~第9发明中任一发明所述的片材流路部件,其中,所述突起物的拉伸伸长率为5%以上,并且拉伸弹性模量为0.2~2.0GPa。第11发明为一种分离膜元件,其包含上述第7~第10发明中任一发明所述的片材流路部件。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通过在构成流路部件的成分中包含特定范围的高结晶性聚丙烯,并且将上述流路部件的熔融热量控制在特定范围内,从而变得能够抑制分离膜或片材流路部件的卷曲。其结果是,分离膜或片材流路部件的操作性、分离膜元件制造工序中的通过性变得良好,并且能够得到即使在加压条件下的运转中也显示出稳定的性能的分离膜元件。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分离膜元件的概要的部分展开立体图。图2为表示具备透过侧流路部件的分离膜的一例的截面图。图3为表示分离膜主体的一例的截面图。图4为表示分离膜主体的另一例的截面图。图5为表示具备透过侧流路部件的分离膜的一例的俯视图。图6为表示具备透过侧流路部件的分离膜的另一例的俯视图。图7为表示具备透过侧流路部件的分离膜的又另一例的俯视图。图8为表示具备透过侧流路部件的分离膜的又另一例的俯视图。图9为表示具备透过侧流路部件的分离膜的又另一例的俯视图。图10为图5的分离膜的A-A向视剖视图。图11为图7的分离膜的B-B向视剖视图。图12为图8的分离膜的C-C向视剖视图。图13为表示在片材上粘合有突起物的片材流路部件的一例的截面图。图14为表示在片材上粘合有突起物的片材流路部件的一例的俯视图。图15为表示在片材上粘合有突起物的片材流路部件的另一例的俯视图。图16为表示在片材上粘合有突起物的片材流路部件的又另一例的俯视图。图17为在片材上粘合有突起物的片材流路部件的又另一例的俯视图。图18为表示在片材上粘合有突起物的片材流路部件的又另一例的俯视图。图19为图14的在片材上粘合有突起物的片材流路部件的D-D向视剖视图。图20为图16的在片材上粘合有突起物的片材流路部件的E-E向视剖视图。图21为图17的在片材上粘合有突起物的片材流路部件的F-F向视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发明的分离膜及分离膜元件进行详细说明。1.分离膜元件如图1所示,分离膜元件1具备集水管6、和卷绕在集水管6的周围的分离膜3。此外,分离膜元件1还具备供给侧流路部件2及端板等构件。分离膜3具备分离膜主体30、和配置于分离膜主体30的透过侧的面上的透过侧流路部件4。分离膜3形成使透过侧的面朝向内侧的、矩形的封套状膜5。封套状膜5仅在其一边开口,其他三边密封,以使透过水流入集水管6中。透过水通过该封套状膜5而与供给水隔离。供给侧流路部件2被配置于封套状膜5彼此之间、即分离膜3的供给侧的面之间。供给侧流路部件2及多个封套状膜5以重叠的状态缠绕在集水管6的周围。从分离膜元件1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供给的原水(图中表示为“供给水7”。)通过由供给侧流路部件2形成的流路,被供给至分离膜主体30。透过分离膜主体30的水(图中表示为“透过水8”。)通过由透过侧流路部件4形成的流路流入集水管6中。由此,可从集水管6的一端回收透过水8。另一方面,可从分离膜元件1的另一端回收未透过分离膜主体30的水(图中表示为“浓缩水9”)。图1所示的分离膜元件1为具备集水管和卷绕在集水管周围的分离膜的螺旋型分离膜元件的构成的一例,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方式。2.分离膜作为用于上述分离膜元件的分离膜3,可以采用下文所述的各种形态的分离膜。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各形态进行说明,但在下文中,对参照其他附图说明过的要素标注同一符号,有时省略其说明。(2-1)概要分离膜是能够对供给至分离膜表面的流体中的成分进行分离从而得到透过分离膜的透过流体的膜。分离膜具备分离膜主体、和配置于分离膜主体上的流路部件。将上述分离膜的一例示于图2。如图2所示,分离膜3具备分离膜主体30和透过侧流路部件4。分离膜主体30具备供给侧的面17和透过侧的面18。本发明中,所谓分离膜主体的“供给侧的面”,是指分离膜主体的两个面中被供给原流体(供给水7)的一侧的表面。所谓“透过侧的面”,是指其相反侧的面。在分离膜主体具备基材11及分离功能层13的情况下,通常,分离功能层13侧的面为供给侧的面,基材11侧的面为透过侧的面。(2-2)分离膜主体(2-2-1)概要作为分离膜主体30,可以使用具有与使用方法、目的等相适应的分离性能的膜。分离膜主体30可以是单层,也可以是具备基材及分离功能层的复合膜。图3及图4中示出复合膜的例子。图3所示的分离膜主体30具备基材11、多孔性支承层12及分离功能层13。另一方面,图4所示的分离膜主体30A由基材11及分离功能层13这两个层形成。以下对各层进行说明。(2-2-2)分离功能层分离功能层13的厚度并不限定于具体数值,但从分离性能和透过性能的观点考虑,优选为5~3000nm。特别是在反渗透膜、正渗透膜、纳滤膜中,优选为5~300nm。分离功能层的厚度可以按照目前为止的分离膜的膜厚测定法进行测定。例如可如下进行测定:用树脂包埋分离膜,将其切断从而制作超薄切片,对得到的切片进行染色等处理。然后,利用透射式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从而测定厚度。此外,分离功能层具有褶皱结构的情况下,可如下测定厚度:在位于多孔性支承层上方的褶皱结构的截面长度方向上以50nm的间隔进行测定,对20个褶皱进行测定,由其平均值求出。分离功能层可以是具有分离功能及支承功能两者的层,也可以仅具有分离功能。需要说明的是,所谓“分离功能层”,是指至少具有分离功能的层。在分离功能层具有分离功能及支承功能两者的情况(图4的例子)下,作为分离功能层,优选使用含有纤维素系聚合物、聚偏二氟乙烯、聚醚砜或聚砜作为主成分的层。另一方面,在将分离功能层设置为与多孔性支承层不同的层(图3的例子)的情况下,从易于控制孔径、并且耐久性优异的观点考虑,作为构成多孔性支承层的材料,优选使用交联高分子。从对原流体中的成分的分离性能优异的观点考虑,特别优选使用由多官能胺和多官能酰基卤缩聚而成的聚酰胺分离功能层、有机无机混合物功能层等。上述分离功能层可通过在多孔性支承层上缩聚单体而形成。例如,分离功能层可以含有聚酰胺作为主要成分。上述膜可采用已知方法通过将多官能胺和多官能酰基卤界面缩聚而形成。例如,在多孔性支承层上涂布多官能胺水溶液,用气刀等除去多余的胺水溶液,然后,涂布含有多官能酰基卤的有机溶剂溶液,由此能够得到聚酰胺分离功能层。此外,分离功能层也可以具有包含硅等的有机-无机杂化结构。具有有机-无机杂化结构的分离功能层例如可以含有以下的化合物(A)、(B):(A)具有烯键式不饱和基团的反应性基团及水解性基团与硅原子直接键合而得到的硅化合物;以及(B)上述化合物(A)以外的具有烯键式不饱和基团的化合物。具体而言,分离功能层可以含有化合物(A)的水解性基团的缩合物以及化合物(A)及/或化合物(B)的烯键式不饱和基团的聚合物。即,分离功能层可以含有下述化合物中的至少1种聚合物:·仅由化合物(A)缩合及/或聚合而形成的聚合物;·仅由化合物(B)聚合而形成的聚合物;以及·化合物(A)与化合物(B)的共聚物。需要说明的是,聚合物中包括缩合物。此外,化合物(A)与化合物(B)的共聚物中,化合物(A)可以介由其水解性基团而缩合。杂化结构可采用已知的方法形成。杂化结构的形成方法的一例如下所述。将含有化合物(A)及化合物(B)的反应液涂布在多孔性支承层上。除去多余的反应液后,为了使水解性基团缩合,可进行加热处理。作为化合物(A)及化合物(B)的烯键式不饱和基团的聚合方法,可进行热处理、电磁波照射、电子射线照射、等离子照射。为了加快聚合速度,可以在形成分离功能层时添加聚合引发剂、聚合促进剂等。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任意分离功能层,均可在使用前用例如含有醇的水溶液、碱性水溶液使膜的表面亲水化。(2-2-3)多孔性支承层以下构成可应用于由一个层实现分离功能和支承功能情况下的分离功能层(参见图4)、及由不同的层实现分离功能和支承功能情况下的多孔性支承层(参见图3)。多孔性支承层12中使用的材料及其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多孔性树脂在基板上形成。作为多孔性支承层,可以使用聚砜、乙酸纤维素、聚氯乙烯、环氧树脂或将它们混合、层叠而得到的层,优选使用化学稳定性、机械稳定性、热稳定性高、且孔径易于控制的聚砜。多孔性支承层对分离膜赋予机械强度,并且对于离子等小分子成分不具有像分离膜那样的分离性能。多孔性支承层具有的孔的尺寸及孔的分布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多孔性支承层可以具有均匀且微细的孔,或者也可以具有孔径从形成分离功能层的一侧的表面向另一侧的表面逐渐增大那样的孔径分布。此外,在任意情况下均优选的是,在形成分离功能层的一侧的表面使用原子力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等测定得到的细孔的投影面积等效圆直径为1~100nm。从界面聚合反应性及分离功能层的保持性的观点考虑,特别优选的是,多孔性支承层中形成分离功能层的一侧的表面的孔具有3~50nm的投影面积等效圆直径。多孔性支承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但由于为了对分离膜赋予强度等理由,优选在20~500μm的范围内,更优选为30~300μm。多孔性支承层的构造可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进行观察。使用例如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时,从基材上将多孔性支承层剥离后,采用冷冻切割法将其切断,制成用于截面观察的样品。在该样品上较薄地涂布铂或铂-钯或四氯化钌、优选四氯化钌,在3~6kV的加速电压下,用高分辨率电场放射型扫描电子显微镜(UHR-FE-SEM)进行观察。高分辨率电场放射型扫描电子显微镜可以使用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制S-900型电子显微镜等。可基于得到的电子显微镜照片来测定多孔性支承层的膜厚、表面的投影面积等效圆直径。多孔性支承层的厚度及孔径为平均值,对于多孔性支承层的厚度,通过截面观察在与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以20μm的间隔进行测定,为测定20个点的平均值。此外,孔径为对200个孔进行测定而得到的、各投影面积等效圆直径的平均值。接下来,对多孔性支承层的形成方法进行说明。多孔性支承层例如可如下制造:将上述聚砜的N,N-二甲基甲酰胺(以下记作DMF)溶液以一定厚度浇铸在后述的基材、例如密织的聚酯织布或无纺布上,在水中使其湿式凝固。多孔性支承层可按照“OfficeofSalineWaterResearchandDevelopmentProgressReport”No.359(1968)中记载的方法形成。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得到所期望的形态,可以对聚合物浓度、溶剂的温度、不良溶剂进行适宜调整。例如,可以通过下述步骤得到多孔性支承层。将规定量的聚砜溶解在DMF中,制备规定浓度的聚砜树脂溶液。接下来,将该聚砜树脂溶液以大致恒定的厚度涂布在由聚酯织布或无纺布形成的基材上后,在空气中放置一定时间以除去表面的溶剂,然后在凝固液中使聚砜凝固。(2-2-4)基材作为基材11,从强度、凹凸形成能力及流体透过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使用纤维状基材。作为纤维状基材,可优选使用长纤维无纺布及短纤维无纺布中的任意纤维状基材。尤其是,长纤维无纺布具有优异的成膜性,因此能够抑制下述情况出现:将高分子聚合物的溶液流铸至纤维上时,该溶液因过度渗透而穿透至纤维的背面;多孔性支承层剥离;以及由基材的起毛等导致膜不均匀化;及产生针孔等缺陷。此外,通过使基材由长纤维无纺布(其由热塑性长纤维构成)形成,与短纤维无纺布相比,能够抑制在将高分子溶液流铸时由纤维的起毛而引起的不均匀化及膜缺陷的产生。此外,对分离膜进行连续成膜时,对成膜方向施加张力,因此,优选使用尺寸稳定性优异的长纤维无纺布作为基材。对于长纤维无纺布而言,从成型性及强度的观点考虑,优选与多孔性支承层为相反侧的表层中的纤维与多孔性支承层侧的表层中的纤维相比具有更高的纵向取向。通过上述结构,能够保持强度,由此,不仅能够实现防止膜破裂等高的效果,而且在对分离膜赋予凹凸时,作为包含多孔性支承层和基材的层叠体的成型性也提高,分离膜表面的凹凸形状稳定,故而优选。更具体而言,在长纤维无纺布中,与多孔性支承层为相反侧的表层中的纤维取向度优选为0°~25°,此外,其与多孔性支承层侧的表层中的纤维取向度的取向度差优选为10°~90°。分离膜的制造工序和膜元件的制造工序中包括进行加热的工序,但通过加热,会引起多孔性支承层或分离功能层收缩的现象。特别是在连续成膜中没有赋予张力的宽度方向上,收缩明显。由于收缩会导致尺寸稳定性等产生问题,所以希望基材的热尺寸变化率小。无纺布中,与多孔性支承层为相反侧的表层中的纤维取向度和多孔性支承层侧表层中的纤维取向度的差为10°~90°时,也能够抑制由热产生的宽度方向上的变化,是优选的。此处,所谓“纤维取向度”,是表示构成多孔性支承层的无纺布基材的纤维取向的指标。具体而言,所谓纤维取向度,是进行连续成膜时的成膜方向即无纺布基材的长度方向、与构成无纺布基材的纤维之间的角度的平均值。即,纤维的长度方向与成膜方向平行时,纤维取向度为0°。此外,纤维的长度方向与成膜方向成直角时、即与无纺布基材的宽度方向平行时,该纤维的取向度为90°。因此,纤维取向度越接近于0°表示越为纵向取向、越接近90°表示越为横向取向。纤维取向度如下进行测定。首先,从无纺布随机采集10个小片样品。然后,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以100~1000倍拍摄上述样品的表面。在拍摄的图像中,从每个样品选择10根,测定将无纺布的长度方向(纵向、成膜方向)设为0°时的角度。即,对每一片无纺布的共计100根纤维进行角度的测定。利用由此测定得到的100根纤维的角度算出平均值。将得到的平均值的小数点后第一位四舍五入,所得到的值为纤维取向度。对于基材的厚度而言,优选进行设定以使得基材和多孔性支承层的总厚度在30~300μm的范围内、更优选在50~250μm的范围内。(2-3)透过侧流路部件如图2所示,透过侧流路部件(以下,也简称为“流路部件”)4粘合于分离膜主体30的透过侧的面18上。具体而言,透过侧流路部件4以形成透过侧流路15的方式设置。所谓“以形成透过侧流路的方式设置”,是指以下述方式设置流路部件,即,使得在将分离膜组装至后述的分离膜元件中时、透过分离膜主体的透过流体能够达到集水管的方式。本发明中,透过侧流路部件由至少包含高结晶性聚丙烯(A)的组合物构成、并且满足下述要件(a)及(b)是重要的。(a)在组合物中,高结晶性聚丙烯(A)的含量为40~95重量%。(b)上述透过侧流路部件的熔融吸热量(ΔH)为20~70J/g。通过使组合物中的高结晶性聚丙烯(A)的含量为95重量%以下,能够抑制形成有透过侧流路的分离膜的卷曲。由此,分离膜的操作性提高,在例如层叠封套状膜的工序(其为分离膜元件的制造工序之一)中的通过性变得特别好。高结晶性聚丙烯(A)的含量更优选为85重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75重量%以下。另一方面,通过使组合物中的高结晶性聚丙烯(A)的含量为40重量%以上,不仅可改善分离膜的卷曲,而且即使例如使本发明的分离膜元件在大于2MPa这样的加压条件下运转,也能够抑制透过侧流路部件的压缩变形,结果,能够抑制分离膜元件性能(尤其是造水性能)的降低,能够呈现出稳定的性能。从抑制压缩变形量的观点考虑,高结晶性聚丙烯(A)的含量更优选为45重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0重量%以上。本发明中所谓的高结晶性聚丙烯(A),例如可举出丙烯均聚物;丙烯无规共聚物;丙烯嵌段共聚物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或混合2种以上使用。此外,高结晶性聚丙烯(A)的熔点优选为140℃以上,更优选为150℃以上。需要说明的是,熔点为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定的值,测定方法的详细内容将在下文中说明。进而,高结晶性聚丙烯(A)的熔体流动速率(MFR)优选为10~2000g/10分钟。通过使MFR为上述范围,透过侧流路部件的熔融成型变得容易。此外,可将熔融成型温度设定地较低,结果,能够抑制熔融成型时的分离膜主体的因热而产生的损伤、分离膜性能的降低,进而对分离膜主体的透过侧的面的粘合性变得良好。高结晶性聚丙烯(A)的MFR更优选为30~1800g/10分钟,进一步优选为50~1500g/10分钟。需要说明的是,MFR的测定方法的详细内容将在下文中说明。本发明中,透过侧流路部件的熔融吸热量(ΔH)为20~70J/g是重要的。透过侧流路部件的ΔH小于20J/g时,虽然分离膜的卷曲被充分抑制,但另一方面,构成透过侧流路部件的组合物的结晶化变得非常慢,因此透过侧流路部件发粘。其结果,在用辊输送时,透过侧流路部件与辊粘接,或由于与辊的接触而导致透过侧流路部件变形。进而,在用卷绕机进行卷绕、然后开卷的情况下,透过侧流路部件附着在分离膜的分离功能层侧等,分离膜卷的开卷性显著恶化,分离膜的操作性大幅降低。进而在加压运转下的压缩变形量变大。另一方面,透过侧流路部件的ΔH大于70J/g时,构成透过侧流路部件的组合物的结晶化快,因此,在形成透过侧流路时,伴随组合物的冷却、固化而产生的体积变化量变得非常大,结果,分离膜大幅卷曲。进而,透过侧流路部件变得非常脆,在用辊输送时发生透过侧流路部件的破坏。透过侧流路部件的ΔH更优选为25~65J/g,进一步优选为30~60J/g。需要说明的是,熔融吸热量是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定的数值,关于测定方法的详细内容,将在下文中说明。本发明中,构成透过侧流路部件的组合物中优选包含低结晶性α-烯烃系聚合物(B),其含量优选在组合物中为5~60重量%。本发明中所谓的低结晶性α-烯烃系聚合物,是非晶性或低结晶性的α-烯烃系聚合物,例如可例举:(B-1)无规聚丙烯、立体有规性低的等规聚丙烯等低结晶性聚丙烯;(B-2)乙烯与选自碳原子数为3~20的α-烯烃中的α-烯烃形成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作为碳原子数为3~20的α-烯烃,包含直链状及支链状的α-烯烃,具体而言,作为直链状的α-烯烃,可例举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1-庚烯、1-辛烯、1-壬烯、1-癸烯、1-十一碳烯、1-十二碳烯、1-十三碳烯、1-十四碳烯、1-十五碳烯、1-十六碳烯、1-十七碳烯、1-十八碳烯、1-十九碳烯、1-二十碳烯等;作为支链状的α-烯烃,可举出3-甲基-1-丁烯、3-甲基-1-戊烯、4-甲基-1-戊烯、2-乙基-1-己烯、2,2,4-三甲基-1-戊烯等);(B-3)作为市售品的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Tafmer”、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制“Tafcelene”等丙烯·烯烃共聚物等。本发明中,可使用它们中的1种或2种以上。其中,作为低结晶性α-烯烃系聚合物(B),从与高结晶性聚丙烯的良好的相容性、通用性、分离膜的卷曲改善效果等观点考虑,较优选(B-1)低结晶性聚丙烯及(B-3)丙烯·烯烃共聚物。本发明中,低结晶性α-烯烃系聚合物(B)的含量优选相对于构成透过侧流路部件的组合物而言为5~60重量%。通过使低结晶性α-烯烃系聚合物(B)的含量为5重量%以上,可赋予透过侧流路部件以柔软性,此外,可减缓高结晶性聚丙烯(A)的结晶速度,结果,能够抑制分离膜的卷曲。另一方面,若低结晶性α-烯烃系聚合物(B)的含量大于60重量%,则虽然可大幅改善分离膜的卷曲,但透过侧流路部件的柔软性显著变高,在例如大于2MPa这样的加压条件下运转时,透过侧流路部件的压缩变形量变大,结果,由于流路阻塞而导致分离膜元件性能(尤其是造水性能)大幅降低。从透过侧流路部件的柔软性及加压下的压缩变形性的观点考虑,低结晶性α-烯烃系聚合物(B)的含量更优选为10~55重量%,进一步优选为15~50重量%。此外,本发明中,在分离膜主体的透过侧的面上粘合的流路部件中,可在不损害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包含1种以上的热流动性提高剂、填料、抗氧化剂、润滑剂等添加剂。作为热流动性提高剂(C),例如可例举:(C-1)聚乙烯蜡、聚丙烯蜡、无规聚丙烯蜡、费-托蜡(Fischer-Tropschwax)等合成蜡;(C-2)石蜡、微晶蜡等石油蜡;(C-3)巴西棕榈蜡、蜂蜡等天然蜡;(C-4)松香、氢化松香、聚合松香、松香酯等松香系树脂;(C-5)萜烯、氢化萜烯、芳香族改性萜烯、芳香族改性氢化萜烯等萜烯系树脂;(C-6)出光兴产株式会社制“I-MARV”(商品名)、荒川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Arkon”(商品名)、TosohCorporation制“Petcoal”、“Petrotack”(均为商品名)等氢化石油树脂等,但并不限定于此。此外,它们可以单独使用或混合2种以上使用。其中,从组合物的热流动性提高效果、与高结晶性聚丙烯(A)的相容性、加热熔融时的组合物的耐热分解性的观点考虑,优选(C-1)合成蜡、(C-5)萜烯系树脂、(C-6)氢化石油树脂。此外,其含量可适宜设定以调整构成透过侧流路部件的组合物的熔融粘度,考虑到防止透过侧流路部件的耐压性降低、防止发生添加剂向流路部件表面的渗出时,优选在组合物中为50重量%以下,更优选为40重量%以下。作为抗氧化剂(D),可例举酚系化合物、磷系化合物、受阻胺系化合物、硫系化合物等,但并不限定于此。此外,它们可单独使用或混合2种以上使用。从在透过侧流路部件的成型时抑制组合物的热分解的观点考虑,含量优选相对于组合物而言为0.001~1重量%。作为润滑剂(E),可例举硬脂酸酰胺、油酸酰胺、芥酸酰胺、乙撑双硬脂酸酰胺(ethylenebisstearamide)等脂肪酸酰胺系化合物;硬脂酸钙、硬脂酸锌、硬脂酸镁、硬脂酸锌等金属皂;脂肪酸酯系化合物等,但并不限定于此。此外,它们可单独使用,也可混合2种以上使用。作为填料(F),可例举碳酸钙、滑石、氧化铝、二氧化硅、云母、粘土等无机系化合物等,但并不限定于此。此外,它们可单独使用,也可混合2种以上使用。从透过侧流路部件的成型性、组合物的增粘、加工装置的磨耗的观点考虑,含量优选相对于组合物而言为3~30重量%。本发明中,在分离膜主体的透过侧的面上粘合的透过侧流路部件的拉伸伸长率优选为5%以上。拉伸伸长率为5%以上时,即使用辊输送分离膜、或将其卷绕在卷绕机上,也能够抑制流路部件的破损、破坏,可得到高品质的分离膜,此外,在元件制造工序中,操作性变得良好。拉伸伸长率更优选为7%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以上。此外,拉伸伸长率越高,发生破坏所需要的能量越高,从韧性方面考虑是优选的,但若使拉伸伸长率过度地高,则在恒定应力下的变形量变大,因此,优选为300%以下,更优选为200%以下。本发明中,在分离膜主体的透过侧的面上粘合的透过侧流路部件的拉伸弹性模量优选为0.2~2.0GPa。通过使拉伸弹性模量为0.2GPa以上,从而即使在大于2.0MPa这样的加压条件下使分离膜元件运转,也能够抑制流路部件的压缩变形量,结果,能够抑制造水性能的降低。拉伸弹性模量更优选为0.25GPa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30GPa以上。拉伸弹性模量越高,越能抑制加压运转时的流路部件的压缩变形量,但实质上达到2.0GPa以上是困难的。透过侧流路部件的形状可以是连续的形状,也可以是不连续的形状。所谓“连续”的流路部件,是将流路部件从1片分离膜主体分离时、不分成多个部分而以具有一体的形状的构件的形式分离的流路部件。例如,网、特里科经编织物(编织物)及膜等构件为连续的流路部件。与之相对,所谓“不连续”,是将流路部件从分离膜主体剥离时、流路部件会分成多个部分的状态。为了方便起见,有时将在1片分离膜主体上分出的各部分、及设置在1个分离膜主体上的流路部件整体均称为“流路部件”。例如使用特里科经编织物等编织物作为流路部件时,流路的高度比编织物的厚度小。与之相对,不连续的流路部件的厚度全部用作流路的高度,因此,与连续的形状相比,不连续的流路部件能够降低流动阻力从而增加造水量。图5~图8示出不连续形状的流路部件的例子。如图5及图10所示,流路部件42是上部为大致半球形状的圆柱形构件,以格子状配置于分离膜主体30上。图6所示的各流路部件43的形状与图5所示的流路部件42的形状相同,但在图6中,流路部件43被配置成曲折状。如图7所示,流路部件44是俯视为椭圆状的圆柱形构件,以曲折状配置于分离膜主体30上。如图11所示,流路部件44的上表面平坦,其截面形状为矩形。如图8所示,流路部件45是平面形状为直线状的壁状构件。壁状构件相互平行配置。如图12所示,与分离膜主体30的膜面垂直的平面上的流路部件45的截面为上部宽度比下部宽度窄的梯形。图9示出连续形状的流路部件的例子。如图9所示,流路部件46是在分离膜主体30的膜面方向上连续的网状的构件。该情况下,流路部件交叉的部分的高度相当于流路部件的厚度,比未交叉的部分的厚度大。需要说明的是,在图5~图9所示的流路部件中的任意流路部件中,其截面形状均可变更为图10~图12所示的截面形状。也就是说,作为不同的方式而说明过的流路部件的平面形状及截面形状、以及配置可以相互组合。如上所述,对于流路部件而言,将图5~图9的任一种平面形状与图10~图12的任一种截面形状任意组合而得到的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在分离膜主体的透过侧的面上粘合的流路部件以从卷绕方向上的片材的内侧端部起直至外侧端部为止连续的方式配置。卷绕方向的内侧是分离膜主体中接近集水管的一侧,卷绕方向的外侧是分离膜主体中远离集水管的一侧,流路部件优选与集水管的长度方向正交。此外,从抑制膜在使用了分离膜元件的加压运转时落入多个流路部件之间的观点考虑,相邻的流路部件的间隔优选为0.05~5.00mm,更优选为0.10~2.00mm,在该范围内适宜设计即可。需要说明的是,所谓流路部件的间隔,是存在高低差的流路部件中从高位置的最高处到邻近部件的高位置的最高处为止的水平距离。分离膜的透过侧的高低差、即透过侧流路部件的厚度优选为50~500μm,更优选为75~450μm,进一步优选为100~400μm。通过使流路部件的厚度为500μm以下,能够增多1个容器(vessel)内可填充的膜叶片数。此外,通过使流路部件的厚度为50μm以上,能够使流体的流动阻力比较小,因此可获得良好的分离特性及透过性能。分离膜的透过侧的高低差可以使用株式会社Keyence制数码显微镜(digitalmicroscope)“VHX-1000”(商品名)等对截面样品进行测量。可以对任意存在高低差的位置实施测定、用各厚度值的总和值除以测定总位置数而求出。此外,分离膜的形态可以是直至分离膜主体的边缘均设置有流路部件的形态,也可以是在边缘附近存在未设置流路部件的区域的形态。也就是说,只要以能够形成透过侧的流路的方式配置流路部件,则分离膜主体中也可以存在未设置流路部件的部分。例如,在透过侧的面的与其他分离膜粘合的部分,不需要设置流路部件。此外,由于其他使用上或制造上的理由,在分离膜的端部等一部分部位,也可以设置有未配置流路部件的区域。(2-4)粘合有突起物的片材流路部件本发明中,粘合有突起物的片材可用作透过侧流路部件。如图13所示,在片材19上粘合有突起物20的片材流路部件47,作为透过侧流路部件而被配置在2个分离膜主体30B的透过侧的面之间。在将突起物20粘合于片材19而得到的片材流路部件47的情况下,即使由于在片材上形成突起物时位置精度不良、加工缺陷而导致相邻的突起物彼此结合、变成透过水流路(突起物之间的槽)阻塞这样的形状,片材内部也会形成流路,透过水可介由片材而向其他槽移动。进而,由于在片材上加工了突起物,所以在形成突起物时不发生分离膜自身的性能降低。作为片材,可举出纤维状基材、多孔性膜等,从强度及透水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使用纤维状基材。作为纤维状基材,可优选使用长纤维无纺布及短纤维无纺布中的任意纤维状基材,从突起物在片材上的粘接性、将2片分离膜的透过侧的面之间密封时的粘接剂在片材中的含浸性、防止片材输送中的片材破裂的观点考虑,纤维状基材的厚度为20~150μm,单位面积重量优选为20~100g/m2的范围。本发明中,粘合于片材上的突起物的熔融吸热量(ΔH)为20~70J/g是重要的。突起物的ΔH小于20J/g时,虽然粘合有突起物的片材的卷曲被充分抑制,但另一方面,构成突起物的组合物的结晶化变得非常慢,因此导致突起物发粘。其结果,在用辊输送时,突起物与辊粘接,或由于与辊的接触而导致突起物的形状发生变形。进而,在用卷绕机进行卷绕、然后开卷的情况下,突起物粘接于片材(未设置突起物的面)等,粘合有突起物的片材卷的开卷性显著恶化,结果,操作性大幅降低。进而,在分离膜以元件形态进行加压运转时,突起物的压缩变形量变大,元件性能降低。另一方面,突起物的ΔH大于70J/g时,构成粘合于片材上的突起物的组合物的结晶化快,因此,在形成突起物时,伴随组合物的冷却、固化而产生的体积变化量变得非常大,结果,粘合有突起物的片材大幅卷曲。进而,突起物变得非常脆,在用辊输送粘合有突起物的片材时,发生突起物的破坏、以被破坏的部位为起点的突起物的从片材的剥离。突起物的ΔH更优选为25~65J/g,进一步优选为30~60J/g。需要说明的是,熔融吸热量是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定的数值,关于测定方法的详细内容,将在下文中说明。本发明中,构成突起物的组合物中优选包含低结晶性α-烯烃系聚合物(B),其含量优选在组合物中为5~60重量%。关于低结晶性α-烯烃系聚合物,例如可例举上述的(B-1)低结晶性聚丙烯、(B-2)乙烯·α-烯烃共聚物、(B-3)丙烯·烯烃共聚物等。本发明中,可使用它们中的1种以上。其中,作为低结晶性α-烯烃系聚合物(B),从与高结晶性聚丙烯的良好的相容性、通用性、片材流路部件的卷曲改善效果等观点考虑,更优选为(B-1)低结晶性聚丙烯及(B-3)丙烯·烯烃共聚物。本发明中,低结晶性α-烯烃系聚合物(B)的含量优选相对于构成突起物的组合物而言为5~60重量%。通过使低结晶性α-烯烃系聚合物(B)的含量为5重量%以上,可赋予突起物以柔软性,此外,可减缓高结晶性聚丙烯(A)的结晶速度,结果,能够抑制片材流路部件的卷曲。另一方面,若低结晶性α-烯烃系聚合物(B)的含量大于60重量%,则虽然可大幅改善片材流路部件的卷曲,但突起物的柔软性显著变高,在例如大于2MPa这样的加压条件下运转时,突起物的压缩变形量变大,结果,由于透过侧流路的阻塞而导致分离膜元件性能(尤其是造水性能)大幅降低。从突起物的柔软性及加压下的压缩变形性的观点考虑,低结晶性α-烯烃系聚合物(B)的含量更优选为10~55重量%,进一步优选为15~50重量%。此外,本发明中,在片材流路部件中,可在不损害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包含1种以上的热流动性提高剂、填料、抗氧化剂、润滑剂等添加剂。作为热流动性提高剂(C),例如,可例举上述的(C-1)合成蜡、(C-2)石油蜡、(C-3)天然蜡、(C-4)松香系树脂、(C-5)萜烯系树脂、(C-6)氢化石油树脂等,但并不限定于此。此外,它们可以单独使用或混合2种以上使用。其中,从组合物的热流动性提高效果、与高结晶性聚丙烯(A)的相容性、加热熔融时的组合物的耐热分解性的观点考虑,优选(C-1)合成蜡、(C-5)萜烯系树脂、(C-6)氢化石油树脂。此外,其含量可适宜设定以调整构成突起物的组合物的熔融粘度,考虑到防止突起物的耐压性降低、防止发生添加剂向突起物表面的渗出时,优选在组合物中为50重量%以下,更优选为40重量%以下。作为抗氧化剂(D),可例举上述的酚系化合物、磷系化合物、受阻胺系化合物、硫系化合物等,但并不限定于此。此外,它们可单独使用或混合2种以上使用。从在使突起物粘合于片材时抑制组合物的热分解的观点考虑,含量优选相对于组合物而言为0.001~1重量%。作为润滑剂(E),可例举上述的脂肪酸酰胺系化合物、金属皂、脂肪酸酯系化合物等,但并不限定于此。此外,它们可单独使用,也可混合2种以上使用。作为填料(F),可例举上述的无机系化合物等,但并不限定于此。此外,它们可单独使用,也可混合2种以上使用。从突起物的成型性、组合物的增粘、加工装置的磨耗的观点考虑,填料(F)的含量优选相对于组合物而言为3~30重量%。本发明中,粘合于片材上的突起物的拉伸伸长率优选为5%以上。拉伸伸长率为5%以上时,即使用辊输送粘合有突起物的片材、或将其卷绕在卷绕机上,也能够抑制突起物的破损、破坏,可得到高品质的片材,此外,在元件制造工序中,操作性变得良好。拉伸伸长率更优选为7%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以上。此外,拉伸伸长率越高,发生破坏所需要的能量越高,从韧性方面考虑是优选的,但若使拉伸伸长率过度地高,则在恒定应力下的变形量变大,因此,优选为300%以下,更优选为200%以下。本发明中,粘合于片材上的突起物的拉伸弹性模量优选为0.2~2.0GPa。通过使拉伸弹性模量为0.2GPa以上,从而即使在大于2.0MPa这样的加压条件下使分离膜元件运转,也能够抑制突起物的压缩变形量,结果,能够抑制造水性能的降低。拉伸弹性模量更优选为0.25GPa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30GPa以上。拉伸弹性模量越高,越能抑制加压运转时的流路部件的压缩变形量,但实质上达到2.0GPa以上是困难的。在粘合于片材上的突起物中,突起物的形状可以是连续的形状,也可以是不连续的形状。所谓“连续”的突起物,是将突起物从1片片材上剥离时、不分成多个部分而具有一体的形状的突起物。与之相对,所谓“不连续”的突起物,是将突起物从片材上剥离时、突起物会分成多个部分的突起物。例如在片材上设置具有连续形状的突起物而得的流路部件的情况下,流路的高度比具有连续形状的突起物的厚度小。与之相对,设置具有不连续形状的突起物而得的流路部件的厚度全部用作流路的高度,因此,与连续形状的流路部件相比,不连续形状的流路部件能够降低流动阻力,结果,可增加造水量。图14~图17示出不连续形状的突起物的例子。如图14及图19所示,突起物21是上部为大致半球形状的圆柱形构件,以格子状配置于片材19上。图15所示的各突起物22的形状与图14所示的突起物21的形状相同,但在图15中,突起物22被配置成曲折状。如图16所示,突起物23为椭圆柱,以曲折状配置于片材19上。如图20中示出的截面那样,突起物23的上表面平坦,其截面形状为矩形。如图17所示,突起物24是平面形状为直线状的壁状构件。壁状构件被配置成相互平行的条纹状。如图21所示,与片材面垂直的方向上的突起物24的截面为上部宽度比下部宽度窄的梯形。图18示出连续形状的突起物25的例子。如图18所示,突起物25是在片材面方向上连续的网状的构件。该情况下,突起物交叉的部分的高度相当于突起物的厚度,比未交叉的部分的厚度大。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4~图18所示的流路部件中的任意流路部件中,其截面形状均可变更为图19~图21所示的截面形状。也就是说,作为不同的方式而说明过的流路部件的平面形状及截面形状、以及配置可以相互组合。如上所述,对于流路部件而言,将图14~图18中的任一种平面形状与图19~图21中的任一种截面形状任意组合而得到的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此外,从抑制膜在使用了分离膜元件的加压运转时落入多个突起物之间的观点考虑,相邻的突起物的间隔优选为0.05~5.00mm,更优选为0.10~2.00mm,在该范围内适宜设计即可。需要说明的是,所谓突起物的间隔,是存在高低差的突起物中从高位置的最高处到邻近突起物的高位置的最高处为止的水平距离。粘合于片材上的突起物的厚度优选为50~500μm,更优选为75~450μm,进一步优选为100~400μm。通过使突起物的厚度为500μm以下,能够增多1个容器内可填充的膜叶片数。此外,通过使突起物的厚度为50μm以上,能够使流体的流动阻力比较小,因此可获得良好的分离特性及透过性能。粘合于片材上的突起物的高低差可以使用株式会社Keyence制数码显微镜“VHX-1000”(商品名)等对截面样品进行测量。可以对任意存在高低差的位置实施测定、用各厚度值的总和值除以测定总位置数而求出。粘合于片材上的突起物以从卷绕方向上的片材的内侧端部起直至外侧端部为止连续的方式配置。卷绕方向的内侧是片材中接近集水管的一侧,卷绕方向的外侧是片材中远离集水管的一侧,突起物优选与集水管的长度方向正交。粘合于片材上的突起物形态,可以是直至片材的边缘为止均设置有突起物的形态,也可以是在边缘附近存在未设置突起物的区域的形态。也就是说,只要以能够形成透过侧的流路的方式配置粘合于片材上的突起物,则片材上也可以存在未设置突起物的部分。在边缘附近存在未设置突起物的区域的形态中,利用粘接材料将分离膜主体的透过侧面粘合时,粘接面不存在因突起物而产生的凹凸,因此,分离膜主体彼此的粘接性提高。进而,在未在粘接面上设置突起物的情况下,可削减该部分的流路部件使用量。3.分离膜的制造方法(3-1)分离膜主体上文中对分离膜主体的制造方法进行了说明,简单归纳如下。将树脂溶解在良溶剂中,将得到的树脂溶液浇铸到基材上,浸渍在纯水中,使多孔性支承层与基材复合。然后,如上文所述在多孔性支承层上形成分离功能层。进一步地,根据需要,为了提高分离性能、透过性能,实施氯、酸、碱、亚硝酸等化学处理,进而清洗单体等,制作分离膜主体的连续片材。需要说明的是,在化学处理之前或之后,可通过压花加工等在分离膜主体上形成凹凸。(3-2)透过侧流路部件(3-2-1)粘合于分离膜主体的透过侧面上的流路部件设置透过侧流路部件的工序可以在制造分离膜的任意阶段进行。例如,可以在下述阶段设置流路部件:在基材上形成多孔性支承层之前;设置多孔性支承层之后、形成分离功能层之前;形成分离功能层之后、实施上述化学处理之前或之后。形成流路部件中含有的各层的工序可以采用涂布、印刷、喷雾等。此外,作为所使用的设备,可举出喷嘴型热熔涂敷器(applicator)、喷涂型热熔涂敷器、扁平喷嘴型热熔涂敷器、辊型涂布机、挤出型涂布机、凹版印刷机、喷雾器等。通过加热对树脂组合物进行加工从而形成透过侧流路部件时,加工温度只要为可对树脂进行熔融成型加工的温度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但从抑制由加工时的热而导致分离膜的性能降低的观点考虑,优选为230℃以下,更优选为200℃以下。此外,通过加热进行熔融成型加工时,构成透过侧流路部件的组合物的熔融粘度优选为1~100Pa·s。通过使组合物的熔融粘度为1Pa·s以上,从而透过侧流路部件的熔融成型性升高,能够赋予所期望的形状,此外,流路部件的机械特性优异,分离膜的操作性变得良好。另一方面,通过使熔融粘度为100Pa·s以下,组合物向分离膜主体的透过侧的面中的含浸迅速进行,可提高流路部件的粘合性,不发生流路部件从分离膜主体的剥离,可得到操作性、品质优异的分离膜。组合物的熔融粘度更优选为3~95Pa·s,进一步优选为5~90Pa·s。此外,在熔融成型加工中,在将熔融的树脂冷却固化的过程中,也可使用冷风、液体对树脂进行强制冷却。(3-2-2)在片材上设置有突起物的流路部件通过加热或在片材上设置突起物的方法将树脂加工成突起物时,可优选采用上述“(3-2-1)粘合于分离膜主体的透过侧面上的流路部件”的项目中记载的要件。4.分离膜元件的制造方法(4-1)概要分离膜元件的制造可使用以往的元件制作装置。此外,作为元件制作方法,可采用参考文献(日本特公昭44-14216号公报、日本特公平4-11928号公报、日本特开平11-226366号公报)中记载的方法。详细内容如下所述。(4-2)供给侧流路的形成供给侧流路部件为网等连续性地形成的构件时,可通过使分离膜与供给侧流路部件叠合来形成供给侧流路。此外,也可以通过直接在分离膜上涂布树脂来形成具有不连续的、或连续的形状的供给侧流路部件。利用粘合于分离膜主体的供给侧流路部件而形成的情况下,供给侧流路部件的配置也可以视为分离膜的制造方法的一部分。此外,也可以通过对分离膜主体进行凹凸加工来形成流路。作为凹凸加工法,可举出压花成型、水压成型、压延加工等方法。压花加工的条件、压花加工形状等可根据所要求的分离膜元件的性能等进行适宜设计。上述凹凸加工也可以视为分离膜的制造方法的一部分。(4-3)分离膜的层叠及卷绕(4-3-1)粘合于分离膜主体的透过侧面的流路部件将1片分离膜以透过侧的面朝向内侧的方式折叠贴合,或将2片分离膜以透过侧的面朝向内侧的方式重叠贴合,由此形成图1所示那样的封套状膜5。如上文所述,封套状膜的三边被密封。密封可通过利用粘接剂或热熔等进行的粘接、利用热或激光进行的熔接等来实施。用于形成封套状膜的粘接剂的粘度优选在4~15Pa·s的范围内,进而更优选为5~12Pa·s。分离膜产生皱折时,有时分离膜元件的性能降低,但通过使粘接剂粘度为15Pa·s以下,从而在将分离膜卷绕在集水管上时变得不易产生皱折。此外,粘接剂粘度为4Pa·s以上时,可抑制粘合剂从分离膜之间流出,粘合剂附着在不需要的部分的危险性降低。粘接剂的涂布量优选为分离膜被卷绕在集水管上后、涂布有粘接剂的部分的宽度为10~100mm的量。由此,分离膜被可靠地粘接,因此可抑制原流体流入到透过侧。此外,还可以确保有效膜面积比较大。作为粘接剂,优选聚氨酯系粘接剂,为了使粘度为4~15Pa·s的范围,优选作为主剂的异氰酸酯和作为固化剂的多元醇以异氰酸酯∶多元醇=1∶1~1∶5的比例混合而得的粘接剂。对于粘接剂的粘度,使用B型粘度计(JISK6833)测定预先规定了主剂、固化剂单体及配合比例的混合物的粘度。以封套状膜的闭口部分位于卷绕方向内侧的方式配置如上所述地涂布了粘接剂的分离膜,将分离膜缠绕在集水管的周围。由此,将分离膜卷绕成螺旋状。(4-3-2)在片材上设置有突起物的流路部件将1片分离膜主体以透过侧的面朝向内侧的方式折叠贴合,或将2片分离膜主体以透过侧的面朝向内侧的方式重叠贴合,由此形成封套状膜5。在其间插入构成透过侧流路部件的、粘合有突起物的片材(片材流路部件)。如上文所述,封套状膜的三边被密封。密封可通过利用粘接剂或热熔等进行的粘接、利用热或激光进行的熔接等来实施。粘接剂的粘度、涂布量、种类优选为上述“(4-3-1)粘合于分离膜主体的透过侧面的流路部件”的项目中记载的要件。以封套状膜的闭口部分位于卷绕方向内侧的方式配置如上所述地涂布了粘接剂的分离膜,将分离膜缠绕在集水管的周围。(4-4)其他工序分离膜元件的制造方法可以包括在如上所述地形成的分离膜的卷绕体的外侧进一步缠绕膜及长丝等的工序,也可以包括将集水管长度方向上的分离膜的端部切齐的边缘切割(edgecut)、端板的安装等更进一步的工序。5.分离膜元件的利用分离膜元件可以进一步地串联或并联接续,并收纳在压力容器中,由此可作为分离膜组件使用。此外,将上述分离膜元件、组件与向它们供给流体的泵、对该流体进行前处理的装置等组合,可以构成流体分离装置。通过使用该分离装置,能够例如将供给水分离为饮用水等透过水和未透过膜的浓缩水,从而得到符合目的的水。流体分离装置的操作压力越高,除去率就越高,但运转所需要的能量也增加,而且还考虑到分离膜元件的供给流路、透过流路的保持性时,使原流体透过膜组件时的操作压力优选为0.2~8MPa的范围。原流体温度变高时,盐除去率降低,但随着原流体温度变低,膜渗透通量也减少,因此,原流体温度优选为5~45℃的范围。此外,原流体的pH变高时,在海水等高盐浓度的供给水的情况下,有可能会产生镁等水垢,此外,担心高pH运转会导致膜劣化,因此,优选在中性范围内运转。利用分离膜元件进行处理的流体没有特别限定,在用于水处理的情况下,作为供给水,可举出海水、微咸水、废水等含有500mg/L~100g/L的TDS(TotalDissolvedSolids:总溶解固态成分)的液态混合物。通常,TDS是指总溶解固态成分量,由“重量÷体积”或“重量比”表示。根据定义,可以于39.5~40.5℃的温度使利用0.45μm的过滤器过滤而得到的溶液蒸发、由残留物的重量算出,更简便地可以由实用盐度(S)进行换算。实施例以下根据实施例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受这些实施例的任何限定。A.分离膜、片材流路部件的卷曲评价将在分离膜主体的基材侧粘合透过侧流路部件而得的分离膜或粘合有突起物的片材(片材流路部件)切割成长50cm、宽50cm的大小,制成试验片。将该试验片载置于平台上,测定试验片的4角的翘起量,将其平均值作为试验片的卷曲高度。该供于测定的试验片为5片,将5片试验片的平均值作为分离膜或片材流路部件的卷曲高度(h),依据下述基准,评价卷曲性。需要说明的是,将“◎”及“○”视为合格,评价为分离膜或片材流路部件的操作性优异。<评价基准>◎:卷曲高度(h)≤2cm○:2cm<卷曲高度(h)≤5cm△:5cm<卷曲高度(h)≤10cm×:10cm<卷曲高度(h)B.熔体流动速率(MFR)按照JISK7210:1999,在温度为230℃、加重(load)为21.18N的条件下测定MFR[g/10分钟]。测定次数为3次,将其平均值作为MFR。C.透过侧流路部件的熔融吸热量测定透过侧流路部件的熔融吸热量使用PerkinElmerCo.,Ltd.制的DSC-7型差示扫描量热仪进行测定。即,将透过侧流路部件从分离膜主体或片材上剥离而得到试样,将10mg该试样以10℃/分钟的升温速度升温至200℃,由得到的DSC曲线的吸热峰面积算出熔融吸热量。测定次数为3次,将其平均值作为熔融吸热量[J/g]。D.高结晶性聚丙烯的熔点高结晶性聚丙烯(A)的熔点使用PerkinElmerCo.,Ltd.制的DSC-7型差示扫描量热仪进行测定。即,将10mg聚丙烯试样以10℃/分钟的升温速度升温至220℃,于220℃保持5分钟后,以15℃/分钟的速度降温至室温。然后,再次以10℃/分钟的升温速度升温至220℃,该情况下,在100~200℃的范围内出现吸热峰,将该吸热峰的峰顶温度作为熔点。测定次数为3次,将其平均值作为高结晶性聚丙烯(A)的熔点[℃]。E.熔融粘度使用株式会社东洋精机制作所制毛细管流变仪“Capirograph1B”(商品名),使用L=40mm、D=1mm的模具,在温度为200℃、剪切速度为24sec-1的条件下进行测定,将测得的值作为熔融粘度[Pa·s]。对于供于熔融粘度测定的粒料,在测定前于100℃的温度下进行8小时的真空干燥,将熔融时间设定为5分钟而进行测定。F.透过侧流路部件的厚度·间隔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800”(商品名,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制),以500倍的倍率针对10个任意的透过侧流路部件的截面拍摄照片。在拍摄的图像中,测定透过侧流路部件的厚度、及相邻的透过侧流路部件的间隔。G.透过侧流路部件的伸长率及拉伸弹性模量针对将透过侧流路部件从分离膜主体上剥离而得到的试样、或将突起物从片材上剥离而得到的试样,在温度为20℃、湿度为65%的环境下,使用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制电子万能试验机(Autograph)“AG-50NISMS”(商品名),以试样长度为10cm、拉伸速度为10cm/min的条件进行拉伸试验。将最大负荷点对应的伸长率作为流路部件的伸长率[%],此外,由测得的应力-应变曲线测定拉伸弹性模量[GPa]。测定次数为5次,将其平均值作为伸长率、拉伸弹性模量。H.分离膜片材、片材流路部件的开卷性评价在将透过侧流路部件粘合于分离膜主体的基材侧的加工工序中,或在将突起物粘合于片材上的加工工序中,将长度为10m的试样卷绕至卷绕机上,得到分离膜卷或片材卷。然后,以2m/分钟的速度将分离膜卷或片材卷开卷,得到10m分离膜片材或粘合有突起物的片材(片材流路部件),依据下述基准,评价分离膜片材或片材流路部件的开卷性。需要说明的是,将“◎”及“○”视为合格,评价为分离膜或片材流路部件的开卷性优异。<评价基准>◎:透过侧流路部件粘合在分离膜功能层上的部位、或突起物粘合在片材(未粘合突起物的面)上的部位为0~2处/10m○:透过侧流路部件粘合在分离膜功能层上的部位、或突起物粘合在片材(未粘合突起物的面)上的部位为3~5处/10m△:透过侧流路部件粘合在分离膜功能层上的部位、或突起物粘合在片材(未粘合突起物的面)上的部位为6~10处/10m×:透过侧流路部件粘合在分离膜功能层上的部位、或突起物粘合在片材(未粘合突起物的面)上的部位为11处以上/10mI.分离膜片材、片材流路部件的品质评价在将透过侧流路部件粘合于分离膜主体的基材侧的加工工序中,或在将突起物粘合于片材上的加工工序中,将长度为10m的试样卷绕至卷绕机上,得到分离膜卷或片材卷。然后,以2m/分钟的速度将分离膜卷或片材卷开卷,得到10m分离膜片材或粘合有突起物的片材(片材流路部件),计数流路部件被破坏的部位,依据下述基准,评价分离膜片材或片材流路部件的操作性。需要说明的是,将“◎”及“○”视为合格,评价为分离膜或片材流路部件的品质优异。<评价基准>◎:透过侧流路部件的破坏部位为0~2处/10m○:透过侧流路部件的破坏部位为3~5处/10m△:透过侧流路部件的破坏部位为6~10处/10m×:透过侧流路部件的破坏部位为11处以上/10mJ.造水量及脱盐率(TDS除去率)使用浓度为500mg/L、pH为6.5、温度为25℃的食盐水作为供给水,在操作压力为1.5MPa及2.5MPa的条件下使螺旋型分离膜元件运转1小时,然后,在相同条件下进行10分钟的运转,由此得到透过水。根据得到的透过水量,将每个分离膜元件每1天的透水量(立方米)作为造水量[m3/天]。此外,使用东亚电波工业株式会社制电导率计测定供给水、所得到的透过水的电导率,从而测定实用盐度(S)。将如上所述地得到的实用盐度视为盐浓度,使用下式从而求出TDS除去率。针对3个元件实施该评价,将其平均值作为造水量、TDS除去率。TDS除去率(%)=100×{1-(透过水中的TDS浓度/供给水中的TDS浓度)}(分离膜片材的制造)在室温(25℃)下,将含有15.0重量%的聚砜的二甲基甲酰胺(DMF)溶液以180μm的厚度流铸到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长纤维形成的无纺布(纤度:1.1dtex,厚度:90μm,透气度:1cc/cm2/sec,纤维取向度:多孔性支承层侧表层为40°、与多孔性支承层呈相反侧的表层为20°)上,然后立即浸渍到纯水中,放置5分钟,制作厚度为130μm的纤维增强聚砜多孔性支承膜卷。然后,在多孔性支承膜的流铸了聚砜的面上涂布间苯二胺(1.8重量%)·ε-己内酰胺(4.5重量%)水溶液,接着,从空气喷嘴吹入氮气,从支承膜表面除去多余的水溶液,然后涂布包含0.06重量%的均苯三甲酰氯的25℃的正癸烷溶液,使得膜表面完全润湿。然后,通过吹气从膜上除去多余的溶液,用热水进行清洗(80℃)后,通过吹气进行干燥,从而得到分离膜主体。(构成透过侧流路部件的树脂的制作)预先将高结晶性聚丙烯(PP)(A)、低结晶性α-烯烃系聚合物(B)及添加剂(C、D)按照表1~表5所示的重量比率进行掺混后,使用双螺杆挤出机(TECHNOVELCorporation制KZW-15)于200℃进行熔融混炼。在水槽内使从挤出模头排出的树脂充分冷却,接着切割成5mm左右,得到组合物粒料。(实施例1)于200℃使包含55重量%高结晶性PP(MFR1000g/10分钟、熔点161℃)和45重量%低结晶性α-烯烃系聚合物(出光兴产株式会社制,低立体有规性聚丙烯“L-MODU·S400”(商品名))的组合物粒料熔融后,利用齿轮泵,向装填有梳形垫片(狭缝宽度0.4mm、间距0.8mm)的涂敷器供给熔融树脂。接下来,将熔融树脂从梳形垫片排出,以10m/分钟的速度在分离膜主体的透过侧以条纹状加工透过侧流路部件,通过自由辊(freeroll)将其卷绕至卷绕机上,得到分离膜卷(卷绕张力为15N/m,卷绕中使用的芯径为3英寸)。从分离膜卷释放10m片材,得到分离膜片材。从得到的分离膜片材切出透过侧流路部件,针对流路部件的各种特性评价进行了测定,结果,熔融吸热量(ΔH)为46J/g,拉伸伸长率为25%,拉伸弹性模量为0.31GPa。接下来,从分离膜片材制作长50cm、宽50cm的大小的试验片,评价了卷曲高度,结果,卷曲高度低,为1.9cm,是操作性极其优异的分离膜。认为其原因是流路部件中的高结晶性PP的含量及ΔH被控制在优选的范围内。实施了分离膜片材的开卷性评价,结果,分离膜片材未粘合在分离膜功能层表面,能够顺畅地开卷。此外,评价了流路部件的破损部位,结果,未观察到破损部位,分离膜片材的开卷性及品质极其良好。此外,裁切分离膜片材,在以1边开口的方式折叠的分离膜片材之间连续地层叠作为供给侧流路部件的网(厚度:800μm、间距5mm×5mm),在分离膜片材的有孔集水管的长度方向两侧的端部涂布聚氨酯系粘接剂(异氰酸酯∶多元醇=1∶3),然后叠合,制作26片宽度为930mm的封套状膜,使得分离膜元件中的有效面积为37m2。然后,将封套状膜的开口部侧的规定部分粘接在有孔集水管的外周面上,进而卷绕成螺旋状,由此制作卷绕体。将膜缠绕在卷绕体的外周面上,用胶带固定后,进行边缘切割、端板安装、长丝缠绕,制作直径为8英寸的元件。将该分离膜元件装入纤维增强塑料制筒形压力容器中,在操作压力为1.5MPa的条件下测定了脱盐率及造水量,结果,关于元件性能,脱盐率为98.8%,造水量为34.5m3/天。此外,在操作压力为2.5MPa的条件下,脱盐率为99.0%,造水量为58.5m3/天,即使在高压运转条件下也显示出极其良好的性能。结果示于表1。(实施例2)将构成透过侧流路部件的树脂变更为高结晶性PP(与实施例1相同)92重量%/低结晶性α-烯烃系聚合物(出光兴产株式会社制,低立体有规性PP“L-MODU·S400”(商品名))8重量%,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评价。结果示于表1。由于ΔH高,所以卷曲高度稍高,为4.7cm,但为操作性优异的分离膜。实施了分离膜片材的开卷性评价,结果,分离膜片材未粘合在分离膜功能层表面,能够顺畅地开卷。另一方面,评价了流路部件的破损部位,结果,由于流路部件的拉伸伸长率小,导致每10m的长度观察到了5处破损部位,但为品质优异的分离膜片材。(实施例3)将构成透过侧流路部件的树脂变更为高结晶性PP(与实施例1相同)65重量%/低结晶性α-烯烃系聚合物(出光兴产株式会社制,低立体有规性PP“L-MODU·S400”(商品名))20重量%/热流动性提高剂(YasuharaChemicalCo.,Ltd.制,萜烯树脂氢化物“ClearonP125”(商品名))15重量%,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评价。结果示于表1。卷曲高度低,为1.5cm,是操作性极其优异的分离膜。实施了分离膜片材的开卷性评价,结果,分离膜片材未粘合在分离膜功能层表面,能够顺畅地开卷。此外,在分离膜片材上未观察到破损部位,分离膜片材的开卷性及品质极其良好。(实施例4)将构成透过侧流路部件的树脂变更为高结晶性PP(与实施例1相同)40重量%/低结晶性α-烯烃系聚合物(出光兴产株式会社制,低立体有规性PP“L-MODU·S600”(商品名))30重量%/热流动性提高剂(YasuharaChemicalCo.,Ltd.制,萜烯树脂氢化物“ClearonP115”(商品名))30重量%,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评价。结果示于表1。卷曲高度低,为0.5cm,是操作性极其优异的分离膜。实施了分离膜片材的开卷性评价,结果,分离膜片材虽然存在粘合于分离膜功能层表面的部位(5处),但能够比较顺畅地开卷,开卷性良好。此外,在分离膜片材上未观察到破损部位,分离膜片材的品质极其良好。(实施例5)将构成透过侧流路部件的树脂变更为高结晶性PP(与实施例1相同)75重量%/低结晶性α-烯烃系聚合物(出光兴产株式会社制,低立体有规性PP“L-MODU·S600”(商品名))5重量%/热流动性提高剂(荒川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氢化石油树脂“脂环族饱和烃树脂·ArkonP-100”(商品名))20重量%,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评价。结果示于表1。卷曲高度低,为2.5cm,是操作性优异的分离膜。实施了分离膜片材的开卷性评价,结果,分离膜片材未粘合在分离膜功能层表面,能够顺畅地开卷。此外,虽然在分离膜片材上存在2处破损部位,但分离膜片材的开卷性及品质极其良好。(实施例6)将构成透过侧流路部件的树脂变更为高结晶性PP(与实施例1相同)85重量%/低结晶性α-烯烃系聚合物(出光兴产株式会社制,低立体有规性PP“L-MODU·S600”(商品名))10重量%/热流动性提高剂(出光兴产株式会社制,氢化石油树脂“二环戊二烯/芳香族共聚系氢化石油树脂I-MARVP125”(商品名))5重量%,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评价。结果示于表1。由于ΔH高,所以卷曲高度稍高,为4.2cm,但为操作性优异的分离膜。实施了分离膜片材的开卷性评价,结果,分离膜片材未粘合在分离膜功能层表面,能够顺畅地开卷。另一方面,评价了流路部件的破损部位,结果,由于流路部件的拉伸伸长率小,导致每10m的长度观察到了3处破损部位,但为品质优异的分离膜片材。(实施例7)将构成透过侧流路部件的树脂变更为高结晶性PP(与实施例1相同)70重量%/低结晶性α-烯烃系聚合物(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丙烯·烯烃共聚物“TafmerPN-20300”(商品名))30重量%,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评价。结果示于表2。卷曲高度低,为2.0cm,是操作性极其优异的分离膜。实施了分离膜片材的开卷性评价,结果,分离膜片材未粘合在分离膜功能层表面,能够顺畅地开卷。此外,虽然在分离膜片材上存在1处破损部位,但分离膜片材的开卷性及品质极其良好。(实施例8)将构成透过侧流路部件的树脂变更为高结晶性PP(与实施例1相同)50重量%/低结晶性α-烯烃系聚合物(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丙烯·烯烃共聚物“TafmerPN-20300”(商品名))20重量%/热流动性提高剂(荒川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氢化石油树脂“脂环族饱和烃树脂·ArkonP-100”(商品名))20重量%/滑石(林化成株式会社制“MicronWhite5000S”(商品名))10重量%,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评价。结果示于表2。卷曲高度低,为1.0cm,是操作性极其优异的分离膜。实施了分离膜片材的开卷性评价,结果,分离膜片材未粘合在分离膜功能层表面,能够顺畅地开卷。此外,虽然在分离膜片材上存在1处破损部位,但分离膜片材的开卷性及品质极其良好。(实施例9)将构成透过侧流路部件的树脂变更为高结晶性PP(与实施例1相同)60重量%/低结晶性α-烯烃系聚合物(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制,特种丙烯系弹性体“TafceleneH-5002”(商品名))10重量%/热流动性提高剂(YasuharaChemicalCo.,Ltd.制,萜烯树脂氢化物“ClearonP125”(商品名))30重量%,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评价。结果示于表2。卷曲高度低,为0.7cm,是操作性极其优异的分离膜。实施了分离膜片材的开卷性评价,结果,分离膜片材虽然存在4处粘合于分离膜功能层表面的部位,但能够比较顺畅地开卷,开卷性良好。此外,虽然在分离膜片材上存在2处破损部位,分离膜片材的品质极其良好。(实施例10)将构成透过侧流路部件的树脂变更为高结晶性PP(PrimePolymerCo.,Ltd.制,MFR120g/10分钟、熔点165℃)60重量%/低结晶性α-烯烃系聚合物(出光兴产株式会社制,低立体有规性PP“L-MODU·S400”(商品名))20重量%/热流动性提高剂(加藤洋行株式会社制,费-托蜡“SasolWaxH1”(商品名))20重量%,并使加工温度为225℃,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评价。结果示于表2。卷曲高度低,为1.0cm,是操作性极其优异的分离膜。实施了分离膜片材的开卷性评价,结果,分离膜片材虽然存在2处粘合于分离膜功能层表面的部位,但能够比较顺畅地开卷,开卷性极其良好。此外,虽然在分离膜片材上存在4处破损部位,但分离膜片材的品质良好。(实施例11)将构成透过侧流路部件的树脂变更为高结晶性PP(JapanPolypropyleneCorporation制“BC10HRF”(商品名)、MFR100g/10分钟、熔点167℃)45重量%/低结晶性α-烯烃系聚合物(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丙烯·烯烃共聚物“TafmerPN-20300”(商品名))15重量%/热流动性提高剂(荒川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氢化石油树脂“脂环族饱和烃树脂·ArkonP-125”(商品名))20重量%/热流动性提高剂(三洋化成株式会社制,PP蜡“Viscol550P”(商品名))20重量%,并使加工温度为230℃,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评价。结果示于表2。卷曲高度低,为1.4cm,是操作性极其优异的分离膜。实施了分离膜片材的开卷性评价,结果,分离膜片材虽然存在5处粘合于分离膜功能层表面的部位,但能够比较顺畅地开卷,开卷性良好。此外,虽然在分离膜片材上存在2处破损部位,但分离膜片材的品质极其良好。(比较例1)除了使构成透过侧流路部件的树脂仅为高结晶性PP(与实施例1相同)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评价。结果示于表3。由于ΔH非常大,导致卷曲高度为10cm以上,操作性极差。实施了分离膜片材的开卷性评价,结果,分离膜片材上未观察到粘合于分离膜功能层表面的部位,开卷性极其良好。另一方面,流路部件的拉伸伸长率非常低,因此,在分离膜片材上存在11处以上的破损部位,分离膜片材的品质非常差。(比较例2)将构成透过侧流路部件的树脂变更为高结晶性PP(与实施例1相同)97重量%/低结晶性α-烯烃系聚合物(出光兴产株式会社制,低立体有规性PP“L-MODU·S400”(商品名))3重量%,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评价。结果示于表3。由于ΔH高,所以卷曲高度非常高,为9.5cm,操作性不良。实施了分离膜片材的开卷性评价,结果,分离膜片材未粘合在分离膜功能层表面,能够顺畅地开卷。另一方面,评价了流路部件的破损部位,结果,由于流路部件的拉伸伸长率小,导致每10m的长度观察到了10处破损部位,为低品质的分离膜片材。(比较例3)将构成透过侧流路部件的树脂变更为高结晶性PP(与实施例1相同)35重量%/低结晶性α-烯烃系聚合物(出光兴产株式会社制,低立体有规性PP“L-MODU·S400”(商品名))65重量%,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评价。结果示于表3。卷曲高度非常低,为0.2cm,操作性极其良好,此外,在分离膜片材上未观察到破损部位,分离膜片材的品质极其良好。另一方面,实施了分离膜片材的开卷性评价,结果,分离膜片材多处粘合在分离膜功能层表面(10处),在开卷时,发生分离膜功能层的部分剥离,非常难以顺畅地开卷。此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测定了脱盐率及造水量,结果,关于元件性能,虽然脱盐率良好,为98.8%,但造水量为27.4m3/天,是比上述实施例低20%以上的值。在运转结束后观察透过侧流路部件,结果,流路部件发生压缩变形,透过水流路阻塞。认为其原因是构成流路部件的树脂的耐压性(弹性模量)低。(比较例4)将构成透过侧流路部件的树脂变更为高结晶性PP(与实施例1相同)20重量%/低结晶性α-烯烃系聚合物(出光兴产株式会社制,低立体有规性PP“L-MODU·S600”(商品名))40重量%/热流动性提高剂(YasuharaChemicalCo.,Ltd.制,萜烯树脂氢化物“ClearonP115”(商品名))40重量%,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评价。结果示于表3。卷曲高度低,为0.1cm,是操作性极其优异的分离膜。实施了分离膜片材的开卷性评价,结果,分离膜片材存在多处粘合于分离膜功能层表面的部位(11处以上),在开卷时,发生分离膜功能层的部分剥离,非常难以顺畅地开卷。另一方面,在分离膜片材上未观察到破损部位,分离膜片材的品质极其良好。此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测定了脱盐率及造水量,结果,关于元件性能,虽然脱盐率良好,为97.8%,但造水量为25.0m3/天,是比上述实施例1低20%以上的值。在运转结束后观察透过侧流路部件,结果,流路部件严重压缩变形,透过水流路大部分阻塞。认为其原因是构成流路部件的树脂的耐压性(弹性模量)低。[表3](实施例12)于210℃使包含45重量%高结晶性PP(MFR1000g/10分钟、熔点161℃,与实施例1相同)和55重量%低结晶性α-烯烃系聚合物(出光兴产株式会社制,低立体有规性聚丙烯“L-MODU·S400”(商品名))的组合物粒料熔融后,利用齿轮泵,向装填有梳形垫片(狭缝宽度0.35mm、间距0.7mm)的涂敷器供给熔融树脂。接下来,将熔融树脂从梳形垫片排出,以8.5m/分钟的速度在片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长纤维无纺布、单丝纤度1.2dtex、厚度55μm、单位面积重量28g/m2)上以条纹状加工突起物,通过自由辊将其卷绕至卷绕机上,得到片材卷(卷绕张力为15N/m,卷绕中使用的芯径为3英寸)。从片材卷释放10m片材,得到粘合有突起物的片材(片材流路部件)。从得到的片材中切出突起物,针对流路部件的各种特性评价进行了测定,结果,熔融吸热量(ΔH)为33J/g,拉伸伸长率为26%,拉伸弹性模量为0.23GPa。接下来,从片材流路部件制作长50cm、宽50cm的大小的试验片,评价了卷曲高度,结果,卷曲高度低,为0.8cm,是操作性极其优异的分离膜。认为其原因是流路部件中的高结晶性PP的含量及ΔH被控制在优选的范围内。实施了片材流路部件的开卷性评价,结果,突起物未粘接于以卷绕的状态接触的其他片材面,能够顺畅地开卷。此外,评价了流路部件的破损部位,结果,未观察到破损部位,片材流路部件的开卷性及品质极其良好。此外,裁切片材流路部件,在以1边开口的封套方式折叠的分离膜片材之间连续地层叠作为供给侧流路部件的网(厚度:800μm、间距5mm×5mm),将作为透过侧流路部件的片材流路部件插入到封套状膜片材之间,涂布聚氨酯系粘接剂(异氰酸酯∶多元醇=1∶3),然后叠合,制作26片宽度为930mm的封套状膜,使得分离膜元件中的有效面积为37m2。然后,将封套状膜的开口部侧的规定部分粘接在有孔集水管的外周面上,进而卷绕成螺旋状,由此制作卷绕体。将膜缠绕在卷绕体的外周面上,用胶带固定后,进行边缘切割、端板安装、长丝缠绕,制作直径为8英寸的元件。将该分离膜元件装入纤维增强塑料制筒形压力容器中,测定了脱盐率及造水量,结果,关于元件性能,脱盐率为98.9%,造水量为33.9m3/天,即使在高压运转条件下也显示出极其良好的性能。结果示于表4。(实施例13)除了将树脂变更为高结晶性PP(与实施例1相同)60重量%/低结晶性α-烯烃系聚合物(出光兴产株式会社制,低立体有规性PP“L-MODU·S400”(商品名))30重量%/热流动性提高剂(YasuharaChemicalCo.,Ltd.制,萜烯树脂氢化物“ClearonP125”(商品名))10重量%之外,与实施例12同样地进行评价。结果示于表4。卷曲高度低,为1.1cm,是操作性极其优异的片材。实施了粘合有突起物的片材的开卷性评价,结果,未观察到突起物在片材上的粘接,能够顺畅地开卷。此外,在粘合有突起物的片材上观察不到破损部位,片材的开卷性及品质极其良好。(实施例14)于180℃,使作为构成突起物的树脂的、包含高结晶性PP(与实施例1相同)40重量%/低结晶性α-烯烃系聚合物(出光兴产株式会社制,低立体有规性PP“L-MODU·S400”(商品名))45重量%/热流动性提高剂(YasuharaChemicalCo.,Ltd.制,萜烯树脂氢化物“ClearonP145”(商品名))15重量%的组合物粒料熔融后,利用齿轮泵,向装填有梳形垫片(狭缝宽度0.30mm、间距0.6mm)的涂敷器供给熔融树脂。接下来,将熔融树脂从梳形垫片排出,以15m/分钟的速度在片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长纤维无纺布、单丝纤度1.4dtex、厚度50μm、单位面积重量33g/m2)上以条纹状加工突起物,通过自由辊将其卷绕至卷绕机上,得到片材卷(卷绕张力为15N/m,卷绕中使用的芯径为3英寸)。从片材卷释放10m片材,得到粘合有突起物的片材(片材流路部件)。针对得到的片材流路部件,与实施例12同样地进行评价。结果示于表4。卷曲高度低,为0.7cm,是操作性极其优异的片材。实施了粘合有突起物的片材的开卷性评价,结果,虽然观察到了5处突起物在片材上的粘接部位,但由于为轻度的粘接,所以能够比较顺畅地开卷。此外,在粘合有突起物的片材上观察不到破损部位,片材的开卷性及品质极其良好。(实施例15)于210℃,使作为构成突起物的树脂的、包含高结晶性PP(与实施例10相同)45重量%/低结晶性α-烯烃系聚合物(出光兴产株式会社制,低立体有规性PP“L-MODU·S400”(商品名))45重量%/热流动性提高剂(荒川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氢化石油树脂“脂环族饱和烃树脂·ArkonP-100”(商品名))10重量%的组合物粒料熔融后,利用齿轮泵,向装填有梳形垫片(狭缝宽度0.30mm、间距0.6mm)的涂敷器供给熔融树脂。接下来,将熔融树脂从梳形垫片排出,以4m/分钟的速度在片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短纤维无纺布、单丝纤度1.2dtex、厚度75μm、单位面积重量75g/m2)上以条纹状加工突起物,通过自由辊将其卷绕至卷绕机上,得到片材卷(卷绕张力为15N/m,卷绕中使用的芯径为3英寸)。从片材卷释放10m片材,得到粘合有突起物的片材(片材流路部件)。针对得到的片材流路部件,与实施例12同样地进行评价。结果示于表4。卷曲高度低,为0.9cm,是操作性极其优异的片材。实施了粘合有突起物的片材的开卷性评价,结果,虽然观察到了4处突起物在片材上的粘接部位,但由于为轻度的粘接,所以能够比较顺畅地开卷。此外,在粘合有突起物的片材上存在2处破损部位,片材的开卷性及品质极其良好。(实施例16)于200℃,使作为构成突起物的树脂的、包含高结晶性PP(与实施例1相同)50重量%/低结晶性α-烯烃系聚合物(B-1)(出光兴产株式会社制,低立体有规性PP“L-MODU·S400”(商品名))45重量%/低结晶性α-烯烃系聚合物(B-2)(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丙烯·烯烃共聚物“TafmerPN-20300”(商品名))5重量%的组合物粒料熔融后,利用齿轮泵,向装填有梳形垫片(狭缝宽度0.4mm、间距0.8mm)的涂敷器供给熔融树脂。接下来,将熔融树脂从梳形垫片排出,以6m/分钟的速度在片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长纤维无纺布、单丝纤度1.2dtex、厚度48μm、单位面积重量25g/m2)上以条纹状加工突起物,通过自由辊将其卷绕至卷绕机上,得到片材卷(卷绕张力为15N/m,卷绕中使用的芯径为3英寸)。从片材卷释放10m片材,得到粘合有突起物的片材(片材流路部件)。针对得到的片材流路部件,与实施例12同样地进行评价。结果示于表4。卷曲高度低,为0.6cm,是操作性极其优异的片材。实施了粘合有突起物的片材的开卷性评价,结果,未观察到突起物在片材上的粘接部位,能够顺畅地开卷。此外,在粘合有突起物的片材上观察不到破损部位,片材的开卷性及品质极其良好。(实施例17)于210℃,使作为构成突起物的树脂的、包含高结晶性PP(与实施例1相同)50重量%/低结晶性α-烯烃系聚合物(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丙烯·烯烃共聚物“TafmerPN-20300”(商品名)25重量%)/热流动性提高剂(YasuharaChemicalCo.,Ltd.制,萜烯树脂氢化物“ClearonP145”(商品名)25重量%)的组合物粒料熔融后,利用齿轮泵,向装填有梳形垫片(狭缝宽度0.4mm、间距0.8mm)的涂敷器供给熔融树脂。接下来,将熔融树脂从梳形垫片排出,以9m/分钟的速度在片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长纤维无纺布、单丝纤度1.2dtex、厚度73μm、单位面积重量50g/m2)上以条纹状加工突起物,通过自由辊将其卷绕至卷绕机上,得到片材(卷绕张力为15N/m,卷绕中使用的芯径为3英寸)。从片材卷释放10m片材,得到粘合有突起物的片材(片材流路部件)。针对得到的片材流路部件,与实施例12同样地进行评价。结果示于表4。卷曲高度低,为1.1cm,是操作性极其优异的片材。实施了粘合有突起物的片材的开卷性评价,结果,虽然观察到了3处突起物在片材上的粘接部位,但由于为轻度的粘接,所以能够比较顺畅地开卷。此外,虽然在粘合有突起物的片材上存在4处破损部位,但片材的品质良好。(比较例5)除了使构成突起物的树脂仅为高结晶性PP(与实施例1相同)之外,与实施例12同样地进行评价。结果示于表5。粘合有突起物的片材的卷曲高度非常高,为10cm以上,操作性极差。实施了粘合有突起物的片材的开卷性评价,结果,未观察到突起物在片材上的粘接部位。此外,突起物的破损部位有11处,片材的品质非常差。(比较例6)除了将树脂变更为高结晶性PP(与实施例1相同)96重量%/低结晶性α-烯烃系聚合物(出光兴产株式会社制,低立体有规性PP“L-MODU·S400”(商品名)4重量%之外,与实施例12同样地进行评价。结果示于表5。片材的卷曲高度高,为7.4cm,操作性不良。实施了片材的开卷性评价,结果,未观察到突起物在片材上的粘接,能够顺畅地开卷。此外,突起物的破损部位有7处,片材的品质差。(比较例7)除了将树脂变更为高结晶性PP(与实施例1相同)35重量%/低结晶性α-烯烃系聚合物(出光兴产株式会社制,低立体有规性PP“L-MODU·S400”(商品名)60重量%/滑石(林化成社制“MicronWhite5000S”(商品名))5重量%之外,与实施例12同样地进行评价。结果示于表5。片材的卷曲高度非常低,为0.3cm,操作性极其良好。实施了片材的开卷性评价,结果突起物在片材上的粘接有6处,难以顺畅地开卷。此外,突起物的破损部位为1处,片材的品质极其良好。此外,与实施例12同样地测定了脱盐率及造水量,结果,关于元件性能,虽然脱盐率良好,为98.3%,但造水量为28.0m3/天(操作压力为1.5MPa),是比上述实施例12低20%以上的值。在运转结束后观察片材上的突起物,结果,突起物发生压缩变形,透过水流路阻塞。认为其原因是,构成突起物的高结晶性PP树脂的含量少,并且,耐压性(弹性模量)低。(比较例8)除了将树脂变更为高结晶性PP(与实施例1相同)30重量%/低结晶性α-烯烃系聚合物(出光兴产株式会社制,低立体有规性PP“L-MODU·S400”(商品名)50重量%/热流动性提高剂(YasuharaChemicalCo.,Ltd.制,萜烯树脂氢化物“ClearonP125”(商品名))20重量%之外,与实施例12同样地进行评价。结果示于表5。片材的卷曲高度非常低,为0.2cm,操作性极其良好。实施了片材的开卷性评价,结果突起物在片材上的粘接有10处以上,难以顺畅地开卷。另一方面,未观察到突起物的破损部位,片材的品质极其良好。此外,与实施例12同样地测定了脱盐率及造水量,结果,关于元件性能,虽然脱盐率良好,为98.4%,但造水量为25.3m3/天(操作压力为1.5MPa),是比上述实施例12低25%以上的值。在运转结束后观察片材上的突起物,结果,突起物发生压缩变形,透过水流路阻塞。认为其原因是,构成突起物的高结晶性PP树脂的含量少,并且,耐压性(弹性模量)低。[表5]参照特定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说明了本发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和范围的情况下施加各种变更、修正。本申请是基于2013年10月30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日本特愿2013-225516)而完成的,其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申请中。产业上的可利用性本发明的分离膜及分离膜元件能够特别适合用于微咸水的脱盐。附图标记说明1:分离膜元件2:供给侧流路部件3:分离膜30、30A、30B:分离膜主体4:透过侧流路部件5:封套状膜6:集水管7:供给水(原流体)8:透过水9:浓缩水11:基材12:多孔性支承层13:分离功能层15:透过侧流路17:供给侧的面18:透过侧的面19:片材20~25:突起物42~47:片材流路部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