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膜上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97320阅读:489来源:国知局
一种薄膜上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薄膜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薄膜上胶装置。

背景技术:
薄膜是一种薄而软的透明薄片。用塑料、胶粘剂、橡胶或其他材料制成。聚酯薄膜科学上的解释为:由原子,分子或离子沉积在基片表面形成的二维材料。例:光学薄膜、复合薄膜、超导薄膜、聚酯薄膜、尼龙薄膜、塑料薄膜等等。薄膜被广泛用于电子电器,机械,印刷等行业。薄膜的品种分类没有统一的规定。通常人们习惯的分类方式有以下三种:(1)按薄膜成型所用原料分类:有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聚氯乙烯薄膜和聚酯薄膜等;(2)按薄膜用途分类:有农用薄膜,包装薄膜及用于特殊环境、具有特殊用途的透气薄膜,水溶薄膜及具有压电性能的薄膜等;(3)按薄膜的成型方法分类:有挤出塑化、然后吹塑成型的薄膜,称为吹塑薄膜;经挤出塑化,然后熔融料从模具口流延成型的薄膜,称为流延薄膜;在压延机上由几根辊筒辗压塑化原料制成的薄膜,称为压延薄膜。在生产中,常常要将薄膜和其他材质进行复合,首先需要将两块薄膜先分别上胶,然后和中间的其他材质进行热压贴合。由于其他材质上的两面结构不同,所以就要求两块薄膜具有不同的胶水涂敷位置。目前常见的薄膜上胶有时采用人工完成,部分也采用涂胶设备进行上胶,但是常见的涂胶设备所上胶的位置都相同,不适用于上述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薄膜上胶装置,同时实现对两块薄膜不同位置的上胶,结构合理,生产效率高。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薄膜上胶装置,它包括上胶机构、送料机构,所述送料机构包括送料机架、送料帘、左输送辊、右输送辊,所述左输送辊可转动设置在送料机架的左端,所述右输送辊可转动设置在送料机架的右端,所述送料帘环绕设置在左输送辊和右输送辊上,所述上胶机构设置在送料帘的正上方,所述上胶机构包括上胶机架、主动轴、从动轴、控制轴、第一带轮、第二带轮、驱动皮带、驱动电机、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摩擦盘、第二摩擦盘、第一凸轮、第二凸轮、控制凸轮、定位杆、定位支座、弹簧、弹簧支架、电磁铁、微动开关、胶水管、出胶触头,所述主动轴和从动轴都可转动设置在上胶机架上,所述主动轴和从动轴同轴心设置,所述主动轴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摩擦盘,所述从动轴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摩擦盘,所述第二摩擦盘上设置有凹槽,所述主动轴和从动轴通过第一摩擦盘和第二摩擦盘相联接,所述控制轴也可转动设置在上胶机架上,所述第一齿轮同轴心安装在主动轴上,所述第二齿轮同轴心安装在控制轴上,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相互啮合,所述控制凸轮安装在控制轴上,所述微动开关设置在控制凸轮的上侧,所述第一凸轮安装在主动轴上,所述第二凸轮安装在从动轴上,所述定位杆的中端铰接在定位支座上,所述定位杆的右端连接电磁铁,所述定位杆的左端卡在第二摩擦盘的凹槽上,所述弹簧的一端连接于定位杆,另一端连接于弹簧支架,所述弹簧支架固定设置在定位杆的下方,所述第二带轮同轴心安装在主动轴上,所述第一带轮通过驱动皮带和第二带轮连接,所述第一带轮和驱动电机同轴连接,所述驱动电机安装在上胶机架上,所述微动开关连接电磁铁,所述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形状完全相同,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的一侧都设置胶水管,所述胶水管上设置有出胶触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分度圆直径比为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摩擦盘的直径大于第一摩擦盘的直径。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电机为步进电机。本发明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送料机构实现了对两块薄膜的同步输送,上胶机构实现了两块薄膜不同位置的上胶。驱动电机通过第一带轮、驱动皮带和第二带轮带动主动轴逆时针回转,第一齿轮通过第二齿轮带动控制轴顺时针转动,当主动轴逆时针转过2圈时,控制轴转过1圈,此过程中从动轴受到定位杆的约束保持静止不动。此时,控制凸轮触发微动开关而产生一窄脉冲信号使电磁铁动作,于是定位杆向上摆动,解除对第二摩擦盘的锁定,从动轴开始随主动轴转动,当从动轴转动1圈后,定位杆在弹簧的作用下再次将其锁定。这样就实现了主动轴转动3圈,从动轴转动1圈的要求。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先触碰出胶触头,胶水管中的胶水挤出粘附在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上。两块薄膜在送料帘的作用下实现平稳向左传送,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将胶水涂敷在薄膜上。第二摩擦盘的直径大于第一摩擦盘的直径,避免了定位杆对第一摩擦盘的干涉,结构合理。驱动电机为步进电机,步进电机的转速、停止的位置只取决于脉冲信号的频率和脉冲数,而不受负载变化的影响,可靠性好。本发明同时实现对两块薄膜不同位置的上胶,结构合理,生产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图1的A-A向视图。图3为本发明图1的B-B向视图。图中:1.上胶机构,2.送料机构,3.送料机架,4.送料帘,5.左输送辊,6.右输送辊,7.上胶机架,8.主动轴,9.从动轴,10.控制轴,11.第一带轮,12.第二带轮,13.驱动皮带,14.驱动电机,15.第一齿轮,16.第二齿轮,17.第一摩擦盘,18.第二摩擦盘,19.第一凸轮,20.第二凸轮,21.控制凸轮,22.定位杆,23.定位支座,24.弹簧,25.弹簧支架,26.电磁铁,27.微动开关,28.胶水管,29.出胶触头,30.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解释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薄膜上胶装置,它包括上胶机构1、送料机构2,送料机构2实现了对两块薄膜的同步输送,上胶机构1实现了两块薄膜不同位置的上胶。所述送料机构2包括送料机架3、送料帘4、左输送辊5、右输送辊6,所述左输送辊5可转动设置在送料机架3的左端,所述右输送辊6可转动设置在送料机架3的右端,所述送料帘4环绕设置在左输送辊5和右输送辊6上。所述上胶机构7设置在送料帘4的正上方,所述上胶机构7包括上胶机架7、主动轴8、从动轴9、控制轴10、第一带轮11、第二带轮12、驱动皮带13、驱动电机14、第一齿轮15、第二齿轮16、第一摩擦盘17、第二摩擦盘18、第一凸轮19、第二凸轮20、控制凸轮21、定位杆22、定位支座23、弹簧24、弹簧支架25、电磁铁26、微动开关27、胶水管28、出胶触头29,所述主动轴8和从动轴9都可转动设置在上胶机架7上,所述主动轴8和从动轴9同轴心设置,所述主动轴8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摩擦盘17,所述从动轴9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摩擦盘18,所述第二摩擦盘18上设置有凹槽30,所述主动轴8和从动轴9通过第一摩擦盘17和第二摩擦盘18相联接。所述第二摩擦盘18的直径大于第一摩擦盘17的直径,避免了定位杆22对第一摩擦盘17的干涉,结构合理。所述控制轴10也可转动设置在上胶机架7上,所述第一齿轮15同轴心安装在主动轴8上,所述第二齿轮16同轴心安装在控制轴10上,所述第一齿轮15和第二齿轮16相互啮合,所述第一齿轮15和第二齿轮16的分度圆直径比为1:2。所述控制凸轮21安装在控制轴10上,所述微动开关27设置在控制凸轮21的上侧。所述第一凸轮19安装在主动轴8上,所述第二凸轮20安装在从动轴9上,所述定位杆22的中端铰接在定位支座23上,所述定位杆22的右端连接电磁铁26,所述定位杆22的左端卡在第二摩擦盘18的凹槽30上,所述弹簧24的一端连接于定位杆22,另一端连接于弹簧支架25,所述弹簧支架25固定设置在定位杆22的下方。所述第二带轮12同轴心安装在主动轴8上,所述第一带轮11通过驱动皮带13和第二带轮12连接,所述第一带轮11和驱动电机14同轴连接,所述驱动电机14安装在上胶机架7上,所述驱动电机14为步进电机,步进电机的转速、停止的位置只取决于脉冲信号的频率和脉冲数,而不受负载变化的影响,可靠性好。所述微动开关27连接电磁铁26,所述第一凸轮19和第二凸轮20形状完全相同,第一凸轮19和第二凸轮20的一侧都设置胶水管28,所述胶水管28上设置有出胶触头2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一种薄膜上胶装置使用时,驱动电机14通过第一带轮11、驱动皮带13和第二带轮12带动主动轴8逆时针回转,第一齿轮15通过第二齿轮16带动控制轴10顺时针转动,当主动轴8逆时针转过2圈时,控制轴10转过1圈,此过程中从动轴9受到定位杆22的约束保持静止不动。此时,控制凸轮21触发微动开关27而产生一窄脉冲信号使电磁铁26动作,于是定位杆22向上摆动,解除对第二摩擦盘18的锁定,从动轴9开始随主动轴8转动,当从动轴9转动1圈后,定位杆22在弹簧24的作用下再次将其锁定。这样就实现了主动轴8转动3圈,从动轴9转动1圈的要求。第一凸轮19和第二凸轮20先触碰出胶触头29,胶水管28中的胶水挤出粘附在第一凸轮19和第二凸轮20上。两块薄膜在送料帘4的作用下实现平稳向左传送,第一凸轮19和第二凸轮20将胶水涂敷在薄膜上。本发明同时实现对两块薄膜不同位置的上胶,结构合理,生产效率高。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发明说明书的内容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