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组份硅胶自清洁混胶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34191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双组份硅胶自清洁混胶阀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胶阀,特别是双组份硅胶自清洁混胶阀,属于混胶阀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光伏组件生产中,安装接线盒工序是一道关键工序,在安装接线盒工序中,需在接线盒内注入灌封双组份硅胶作为绝缘散热填料,双组份硅胶是由A、B两种胶水组成,A类胶水称为基胶,B类胶水称为固化剂,当A、B类胶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之后方可使用,灌封胶的固化时间根据混合比例可以调整。目前的A、B混胶机在使用过程中,用的是静态混合管,静态混合管内的双组份胶,在4个小时内必须每8分钟内注胶一次,否则固化后,静态混合管必须更换。静态管使用4个小时以后,即使不停排胶,静态混合管还会因为胶对混胶芯体的附着,变得堵塞,必须更改,生产的附加费用很高。更换静态混合管还影响生产效率,使生产线产能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打胶阀内的残余胶能自动被清除,不会粘接在阀体内,可以连续使用的双组份硅胶自清洁混胶阀。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双组份硅胶自清洁混胶阀包括混胶阀体与打胶阀体,混胶阀体横向设置,打胶阀体竖向设置,混胶阀体与打胶阀体呈L形连接,打胶阀体内部为矩形的打胶阀空腔,打胶阀空腔内设置有横截面为矩形的打胶活塞,打胶活塞与打胶阀空腔紧密结合,打胶活塞顶部为锥形,在打胶阀体下部对应于打胶活塞的位置设置有锥形的出胶口,所述锥形出胶口与打胶活塞顶部的锥形尺寸相同;所述混胶阀体内设置有上腔体与下腔体,上腔体和下腔体均与打胶阀空腔联通,所述上腔体内设置有混胶活塞A,混胶活塞A与上腔体紧密结合,下腔体内设置有混胶活塞B, 混胶活塞B与下腔体紧密结合,混胶阀上腔体与混胶阀下腔体之间设置有混胶孔,混胶孔将上腔体与下腔体互相联通,在混胶阀体内对应于混胶孔的位置还设置有混胶孔活塞,混胶孔活塞顶部设置有与混胶孔相配合的凸起;在混胶阀外壁上设置有进胶孔C与进胶孔D, 在混胶阀内设置有进胶腔,所述进胶腔与混胶阀体外壁的进胶孔C及进胶孔D同时联通,进胶腔与混胶阀的上腔体和下腔体之间均有出胶孔相连,在进胶腔内还设置有进胶孔活塞,进胶孔活塞的顶部设置有与出胶孔相配合的凸起;进一步的,所述打胶阀体下部的锥形出胶口可拆卸连接在打胶阀体上;进一步的,所述打胶阀体下部的锥形出胶口为可拆卸设置;进一步的,所述打胶阀空腔横截面为四边带圆角的矩形,所述打胶活塞横截面为四边带圆角的矩形;进一步的,所述打胶活塞、混胶活塞A、混胶活塞B、混胶孔活塞、进胶孔活塞上分别连接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控制装置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为直线电机或气缸;进一步的,所述控制装置为可编程PLC系统。

本发明的积极有益技术效果在于:由于打胶阀体与混胶阀体互相联通,两个腔体内的活塞可以两两够互相刮擦,可以避免胶液残留,从而实现清洗功能,使混胶阀作业可以连续操作,节省了更换静态混合管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物料消耗与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混胶阀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混胶阀体与打胶活塞的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的解释本发明的实施,以下提供本发明的实施实例,这些实施实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阐述,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的解释,附图中标记为:附图中标记为:1. 打胶阀体;2. 混胶阀体;3. 上腔体;4. 下腔体;5. 打胶活塞;6. 混胶活塞B;7. 混胶活塞A; 8. 进胶孔C; 9. 进胶孔D; 10出胶孔; 11. 混胶孔; 12进胶腔; 13. 混胶孔活塞; 14. 打胶阀空腔; 15. 出胶口。

从图中可以看出:所述双组份硅胶自清洁混胶阀包括混胶阀体2与打胶阀体1,混胶阀体2横向设置,打胶阀体1竖向设置,混胶阀体2与打胶阀体1呈L形连接,打胶阀体1内部为矩形的打胶阀空腔14,打胶阀空腔14内设置有横截面为矩形的打胶活塞5,打胶活塞5与打胶阀空腔14紧密结合,打胶活塞5顶部为锥形,在打胶阀体1下部对应于打胶活塞5的位置设置有锥形的出胶口10,所述锥形出胶口10与打胶活塞5顶部的锥形尺寸相同;所述混胶阀体2内设置有上腔体3与下腔体4,上腔体3和下腔体4均与打胶阀空腔14联通,所述上腔体3内设置有混胶活塞A7,混胶活塞A7与上腔体3紧密结合,下腔体4内设置有混胶活塞B6, 混胶活塞B6与下腔体4紧密结合,混胶阀上腔体3与混胶阀下腔体4之间设置有混胶孔11,混胶孔11将上腔体3与下腔体4互相联通,在混胶阀体2内对应于混胶孔11的位置还设置有混胶孔活塞13,混胶孔活塞13顶部设置有与混胶孔相配合的凸起;在混胶阀外壁上设置有进胶孔C与进胶孔D, 在混胶阀内设置有进胶腔12,所述进胶腔12与混胶阀体2外壁的进胶孔C8及进胶孔D9同时联通,进胶腔12与混胶阀的上腔体3和下腔体4之间均有出胶孔相连,在进胶腔12内还设置有进胶孔活塞,进胶孔活塞的顶部设置有与出胶孔10相配合的凸起;进一步的,所述打胶阀体下部的锥形出胶口为可拆卸设置;进一步的,所述打胶阀空腔14横截面为四边带圆角的矩形,所述打胶活塞5横截面为四边带圆角的矩形;进一步的,所述打胶活塞、混胶活塞A、混胶活塞B、混胶孔活塞、进胶孔活塞上分别连接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控制装置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为直线电机或气缸;进一步的,所述控制装置为可编程PLC系统。

本发明的工作方式如下:进胶时,混胶孔活塞13后退,打开混胶孔11,打胶活塞5在出胶的位置,前端的锥形体在锥形出胶口10内,混胶活塞A7与混胶活塞B6在后退位置,混胶活塞A7、混胶活塞B6与打胶活塞5之间在上腔体3与下腔体4内分别形成混胶空间,进胶孔活塞后退,两种胶通过进胶孔C与进胶孔D进入进胶腔12,随后进胶孔活塞前推,将两种胶注入混胶阀体2的上腔体3与下腔体4的混胶空间内,由于进胶孔活塞前端与进胶孔形状一致,可以保证将进胶孔内的胶全部挤入混胶阀体内;随后混胶活塞A7与混胶活塞B6开始一个前推一个后退的往复运动,混胶空间内的混合硅胶通过混胶孔11进行往复混匀的过程,混匀完毕后,混胶孔活塞13前推,关闭混胶孔11,随后打胶活塞5后退,在打胶阀空腔14内形成打胶空间,混胶活塞A7与混胶活塞B6同时前推,将混合好的硅胶推入打胶空间内,由于混胶活塞A7与混胶活塞B6与所在上下腔体腔壁结合紧密,在推出混合硅胶的同时将混胶孔11与出胶孔10孔口的混合胶体一同推入打胶空间内,混胶活塞A7与混胶活塞B6在推胶完毕后,端部与打胶阀空腔14壁部平齐,此时打胶活塞5前推,将混合硅胶挤出出胶口15,同时将混胶活塞A7与混胶活塞B6端部的混合胶刮擦干净,打胶活塞5端部的锥形体与锥形出胶口15配合,可以将残胶全部挤出。

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案为锥形出胶口为可拆卸设计,在长期不使用时可以拆卸掉锥形出胶口15进行清洁,可以保证再次使用时打胶活塞5端部的锥形体与锥形出胶口15的配合不受残胶的影响。

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案为打胶阀空腔14横截面为四边带圆角的矩形,打胶活塞5横截面为四边带圆角的矩形,可以使打胶活塞运行更顺畅,密封更严密。

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案为所述打胶活塞5、混胶活塞A7、混胶活塞B6、混胶孔活塞13、进胶孔活塞上分别连接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控制装置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可以为直线电机或气缸,所述控制装置为可编程PLC系统。通过可编程PLC系统控制直线电机或气缸对打胶活塞5、混胶活塞A7、混胶活塞B6、混胶孔活塞13、进胶孔活塞的动作进行连续控制,可以实现打胶生产的自动化作业。对直线电机或气缸与活塞的连接及PLC的编程,均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惯用的技术手段,在本发明中不再详细加以说明。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