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作业、运输类,一般容器内装有一个或数个粉碎机件的破碎、研磨或粉碎用的圆筒形磨碎机,尤指一种金矿选矿用复合破碎机。
背景技术:
开采金矿床的类型主要分两大类:一类为脉金矿,矿床大多分布在高山地区,由内力地质作用形成,脉金矿又称山金矿、内生金矿,另一类为砂金矿,由山金矿露出地面后,经过长期风化剥蚀,破碎成金粒、金片、金末,又通过风、流水等的搬运作用,在流水的分选作用下聚集起来,沉积在河滨、湖滨、海岸而形成冲积型、洪积型或海滨型砂金矿床,有的山金矿风化剥蚀后,碎屑产物在原地堆积,则形成残积型砂金矿床;如果沿斜坡堆积,则形成坡积型砂金矿床,砂金矿床又称外生金矿,其成矿时代可以在古生代、中生代、第三纪、第四纪或现代,此外,还有一种伴生金矿,其含金量低,常常在有色金属矿井过程中加以回收,并进行综合利用。
破碎机是破碎矿石工序不可缺少的设备,其中颚式破碎机尤为出名,颚式破碎机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改进,结构上大体一致,但由于颚式破碎机具有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制作容易,维护方便,费用较低等优点,所以至今仍广泛用于选矿,建筑材料,等领域,颚破在选矿工业中一般用来对坚硬或中硬矿石进行粗破,中破,在小型矿山生产中也有细碎作用,现有技术的破碎机只能一次一次的进行破碎,通常先造粗粒,然后一级一级的破碎,生产工艺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金矿选矿用复合破碎机,该设备结构合理规范,实用方便,通过多级转子的组合设计,能将粗破碎和细料破碎组合起来,能有效的降低生产工序,节约成本,能有效的降低多次破碎造成的物料损失。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金矿选矿用复合破碎机,包括第一驱动电机,转轮,第二驱动电机,齿轮,齿盘,机体,外筒体,内筒体,内衬层,齿盘,上转子,中转子,下转子,其特征在于:机体为中空的圆柱形结构,机体中部竖直设置有转轴,机体左侧下部设置有第一驱动电机,第一驱动电机下部设置有转轮,转轮与转轴之间通过皮带连接,机体顶部左侧设置有进料口,机体底部右侧设置有出料口,转轴上部设置有上转子,转轴中部设置有中转子,转轴下部设置有下转子,机体外部设置有外筒体,机体内部设置有内筒体,外筒体内部上、下边缘位置设置有环形轨道,内筒体上、下分别设置有行走轮,行走轮与轨道相互配合,内筒体中部环形设置有齿盘,外筒体右侧中下部设置有第二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上部设置有齿轮,齿轮与齿盘形成配合,内筒体内表面设置有内衬层,内衬层上设置有若干凸出部,上转子、中转子、下转子与内衬层表面之间的距离依次缩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转子外表面设置有若干凸出部。
工作原理:
块状的金矿石从加料口进行加料,由于上转子、中转子、下转子与内衬板之间的距离依次缩小,块状的金矿石依次被破碎成粗粒、细料从出料口进行排料,有效的节省工序,同时通过内、外筒的设计,通过外筒对各项装置进行安装,通过内筒体与转子的相向转动,能有效的增强对金矿石的破碎效果,通过外筒体的轨道与内筒体的行走轮相互配合能有效的减缓二者之间的摩擦阻力。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块状的金矿石从加料口进行加料,由于上转子、中转子、下转子与内衬板之间的距离依次缩小,块状的金矿石依次被破碎成粗粒、细料从出料口进行排料,有效的节省工序,同时通过内、外筒的设计,通过外筒对各项装置进行安装,通过内筒体与转子的相向转动,能有效的增强对金矿石的破碎效果,通过外筒体的轨道与内筒体的行走轮相互配合能有效的减缓二者之间的摩擦阻力。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金矿选矿用复合破碎机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转轮;2-第一驱动电机;3-皮带;4-机体;5-转轴;6-出料口;7-外筒体;8-行走轮;9-下转子;10-第二驱动电机;11-中转子;12-内衬层;13-齿轮;14-齿盘;15-凸出部;16-上转子;17-内筒体;18-轨道;19-进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金矿选矿用复合破碎机,包括第一驱动电机2,转轮1,第二驱动电机10,齿轮13,齿盘14,机体4,外筒体7,内筒体17,内衬层12,齿盘14,上转子16,中转子11,下转子9,其特征在于:机体4为中空的圆柱形结构,机体4中部竖直设置有转轴5,机体4左侧下部设置有第一驱动电机2,第一驱动电机2下部设置有转轮1,转轮1与转轴5之间通过皮带3连接,机体4顶部左侧设置有进料口19,机体4底部右侧设置有出料口6,转轴5上部设置有上转子16,转轴5中部设置有中转子11,转轴5下部设置有下转子9,机体4外部设置有外筒体7,机体4内部设置有内筒体17,外筒体7内部上、下边缘位置设置有环形轨道18,内筒体17上、下分别设置有行走轮8,行走轮8与轨道18相互配合,内筒体17中部环形设置有齿盘14,外筒体7右侧中下部设置有第二驱动电机10,第二驱动电机10上部设置有齿轮13,齿轮13与齿盘14形成配合,内筒体17内表面设置有内衬层12,内衬层12上设置有若干凸出部15,上转子16、中转子11、下转子9与内衬层12表面之间的距离依次缩小,所述下转子9外表面设置有若干凸出部15,块状的金矿石从加料口进行加料,由于上转子、中转子、下转子与内衬板之间的距离依次缩小,块状的金矿石依次被破碎成粗粒、细料从出料口进行排料,有效的节省工序,同时通过内、外筒的设计,通过外筒对各项装置进行安装,通过内筒体与转子的相向转动,能有效的增强对金矿石的破碎效果,通过外筒体的轨道与内筒体的行走轮相互配合能有效的减缓二者之间的摩擦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