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材精密单点点胶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52642阅读:643来源:国知局
线材精密单点点胶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材点胶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线材精密单点点胶机。



背景技术:

现今,线材在加工制作的过程中通常需要进行点胶作业,点胶作业通常是人工操作完成,目前的点胶作业是将胶液置于挤压瓶内,然后,在挤压瓶上安装点胶嘴,通过手动挤压该挤压瓶,使得挤压瓶内的胶液从点胶嘴挤出,这种点胶方式虽然能够实现点胶,然而,该种方式无法精准对点胶量进行控制,从而无法实现单点点胶,不但耗费胶液,并对线材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线材精密单点点胶机,其有效解决现有之人工挤压点胶的方式不能精密控制点胶量造成胶液浪费和产品不良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线材精密单点点胶机,包括有阀体、点胶嘴、顶针以及驱动装置;该阀体包括有阀壳、进料槽以及点胶嘴接头,所述阀壳安装在进料槽上,所述进料槽侧面设有进料口;进料槽中间设有一出胶通道;该点胶嘴安装在点胶嘴接头下端;该顶针下端通过出胶通道配合活动地置于进料槽内;顶针上端通过顶针固定块安装在驱动装置内;该驱动装置安装在阀体上面,驱动装置带动顶针上下活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了缸体、缸体上盖、活塞、下压件以及行程控制器;该缸体侧面设置有第一气孔;该缸体上盖通过螺丝连接在缸体上面,缸体上盖侧面设置有第二气孔;所述活塞设于缸体内腔中且与内腔壁上下滑动配合,顶针固定块安装在活塞内;所述行程控制器安装在缸体上盖上;该下压件的轴体下表面穿过行程控制器与活塞上表面相连接,该下压件与行程控制器为滑动配合。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有弹簧、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以及第三密封圈;该弹簧上端抵触活塞下表面,弹簧下端抵触缸体内腔下面;第一密封圈设于缸体和缸体上盖之间;第二密封圈设于轴体与缸体上盖之间;第三密封圈设于缸体与上述阀壳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进料槽侧面设有固定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阀壳为中间镂空的支架结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其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利用驱动装置带动顶针来回活动,利用顶针将胶液定量推出,实现了精密单点点胶,取代了传统之人工挤压点胶的方式,有效避免了胶液的浪费,并利于保证产品的质量,从而为生产带来便利。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剖面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分解视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阀体 101、进料口

102、固定孔 103、出胶通道

11、阀壳 12、进料槽

13、点胶嘴接头 20、点胶嘴

30、顶针 31、顶针固定块

40、驱动装置 401、第一气孔

402、第二气孔 41、缸体

42、缸体上盖 43、活塞

44 、下压件 441、轴体

45、行程控制器 46、弹簧

47、第一密封圈 48、第二密封圈

49、第三密封圈 50、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阀体10、点胶嘴20、顶针30以及驱动装置40。

该阀体10包括有阀壳11、进料槽12以及点胶嘴接头13,所述阀壳11安装在进料槽12上,该阀壳11为中间镂空的支架结构,有效的避免了胶水进入驱动装置40内,所述进料槽12侧面设有进料口101以及用于固定在外部机器上的固定孔102,该进料槽12中间设有一出胶通道103;点胶嘴接头13安装在进料槽12的下方并连通出胶通道103。

该点胶嘴20安装在点胶嘴接头13下端,点胶嘴20通过点胶嘴接头13连通出胶通道103,该点胶嘴20为全塑料斜式无毛边精密成型点胶嘴。

该顶针30下端置于阀体10内,具体而言,顶针30下端通过上述出胶通道103配合活动地置于进料槽12内,顶针30上端通过顶针固定块31安装在驱动装置40内。

该驱动装置40安装在阀体10上面,驱动装置40包括了缸体41、缸体上盖42、活塞43、下压件44、行程控制器45、弹簧46、第一密封圈47、第二密封圈48以及第三密封圈49;该缸体41设有内腔,活塞43、弹簧46、第一密封圈47以及第二密封圈48收置在该内腔中,该缸体41侧面设置有第一气孔401;该缸体上盖42通过螺丝50连接在缸体41上面,缸体上盖42侧面设置有第二气孔402;所述活塞43设于缸体41内腔中且与内腔壁上下滑动配合,上述顶针固定块31安装在活塞43内;所述行程控制器45安装在缸体上盖42上;所述下压件44下端穿过行程控制器45与活塞43上表面相连接,该下压件44与行程控制器45为滑动配合;弹簧46上端抵触活塞43下表面,弹簧46下端抵触缸体41内腔下面,活塞43在向下运动过程中,弹簧46从张开的状态开始挤压,当活塞43停止运动时,活塞43在弹簧46弹力的作用下复原;第一密封圈47设于缸体41和缸体上盖42之间,从而起到缸体41上面密封作用;第二密封圈48设于下压件的轴体441与缸体上盖42之间,从而起到缸体上盖42的密封作用;第三密封圈49设于缸体41与上述阀壳11之间,使得缸体41下端密封性更好。

在待机工作状态时,第二气孔402进气,气压带动活塞43往下运动,活塞43带动顶针30往下运动堵死出胶通道103。

当点胶阀收到工作指令时,控制两个气孔的电磁阀开始工作。原进气孔:第二气孔402变为排气孔,原出气孔:第一气孔401变为进气孔,活塞43在下方压力的作用下往上运动,活塞43带动顶针30往上运动,顶针30上移脱离出胶通道103,从而胶水进入出胶通道103内,此时,第一气孔401变位出气孔,第二气孔402变位进气孔,在上方压力的作用下,活塞43往下运动,活塞43带动顶针30下压,从而把胶水从出胶通道103挤出,一个周期完成,因为压力不变所以每次挤出的胶水为稳定的量。

如果因故障无法通气时,活塞43在弹簧46弹力的作用下往上运动,顶针30也随着往上运动,在弹簧46属于完全张开状态时,出胶通道103打开,胶水进入出胶通道103,这时用手压下压件44,在压力的作用下,下压件44带动活塞43往下运动,活塞43带动顶针30往下运动,胶水在顶针30的挤压下喷出,手松开后,活塞43在弹簧46的弹力作用下往上运动,这时顶针30复原没通气时的初始位置,如此反复,即可完成点胶作业。

本实用新型的重点在于:通过利用驱动装置带动顶针来回活动,利用顶针将胶液定量推出,实现了精密单点点胶,取代了传统之人工挤压点胶的方式,有效避免了胶液的浪费,并利于保证产品的质量,从而为生产带来便利。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