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胶管式精密板式过滤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2968735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胶管式精密板式过滤机。

背景技术:
金属材料的产品包括钢材、钢带、型钢、管材、棒材、线材等,涉及军事、电力、航空、建筑、航海等多个行业。轧制是机械加工金属材料的主要方法,在轧制过程中由于摩擦的作用使得轧制过程得以顺利进行,但同时也导致了轧制力增加、磨损加剧甚至恶化产品质量,因此在实际轧制作业中必须采用润滑工艺。而在工艺润滑系统中,一般都配置有过滤装置,用于滤除润滑液中混入的机械杂质,以降低轧辊磨损、提高产品质量。过滤箱是板式过滤机中的主要部件,在滤油时,根据过滤油量的大小,由若干个过滤箱叠垛而成。一般滤箱的侧面都设有对应于油管、负压管和吹扫管的管口,各管口和油管、负压管和吹扫管之间分别通过胶管对应连通,每两层滤箱间放置有滤纸,在换纸时需要通过升降过滤箱完成,而在滤箱的升降过程中胶管必然会发生扭曲,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引发胶管接头处的松动从而导致漏油现象,甚至发生胶管的扭曲破裂。基于该以上弊端,现采用无胶管式的精密板式过滤机,但是现有的无胶管式的精密板式过滤机在其支撑机构、密封机构、液压系统、智能控制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密封性好且密封可靠的滤箱的无胶管式精密板式过滤机。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具有低能耗、使用寿命长的液压设备的无胶管式精密板式过滤机。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减少换纸时间和故障率的无胶管式精密板式过滤机。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四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安装可靠、刚性强度好的支撑组件的无胶管式精密板式过滤机。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五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具有操作灵活度高的电控设备的无胶管式精密板式过滤机。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无胶管式精密板式过滤机,包括机架以及安装在机架上的滤箱、进纸机构、出纸机构、液压设备、电控设备,所述进纸机构和所述出纸机构分别位于滤箱的两侧以带动滤纸在滤箱中完成过滤工作,所述液压设备配合滤箱进行过滤工作,所述进纸机构、出纸机构、液压设备分别与所述电控设备相连接并受控于所述电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箱包括多层叠垛的滤框,每层滤框内设置有滤油通道、吹扫通道和负压通道,所述滤油通道在所述滤框的侧边形成有入油口和出油口,所述吹扫通道在所述滤框的侧边形成有供气口,所述负压通道在所述滤框的侧边形成有负压口,所述滤框底部的一周开设有负压密封槽,所述负压通道与所述负压密封槽相连通;对应于所述入油口,所述滤框的侧边上成型有与所述入油口相连通的入油管体;对应于所述出油口,所述滤框的侧边上成型有与所述出油口相连通的出油管体;对应于所述供气口,所述滤框的侧边上成型有与所述供气口相连通的供气管体;对应于所述负压口,所述滤框的侧边上成型有与所述负压口相连通的负压管体;所述各管体一端的内周壁上形成有台阶,所述台阶的一周侧壁上径向向外成型有限位槽,所述台阶上安装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外壁上具有能够伸入所述限位槽的限位环。优选地,所述密封圈的顶部呈上凸的圆弧状;所述滤框的相对的两侧分别一体成型有第一侧耳和第二侧耳,所述第一侧耳和第二侧耳的上下端面与所述滤框的上下端面水平;所述入油管体和所述供气管体成型在所述第一侧耳上,并且所述入油管体和所述供气管体的中心轴线与所述滤框的上下端面相垂直;所述出油管体和所述负压管体成型在所述第二侧耳上,并且所述出油管体和所述负压管体的中心轴线与所述滤框的上下端面相垂直。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液压设备包括液压缸、油箱、与所述液压缸相连接的进油通道和回油通道、大流量低压泵、小流量高压泵、用于驱动所述大流量低压泵的第一电机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小流量高压泵的第二电机,所述回油通道的出口与所述油箱相连通;所述大流量低压泵和小流量高压泵的入口分别与所述油箱相连接;所述大流量低压泵和小流量高压泵的出口分别与所述进油通道的入口相连接,所述进油通道的出口和所述回油通道的入口分别与所述液压缸的油口相连通。所述大流量低压泵和小流量高压泵的出口分别通过一单向阀与所述进油通道的入口相连接,所述进油通道的出口和所述回油通道的入口分别依次通过电磁换向阀、液控单向阀、双单向节流阀与所述液压缸的油口相连通;各单向阀的出口端均通过第一溢流阀与所述回油通道相连通,所述大流量低压泵的出口通过第二溢流阀与所述回油通道相连通。优选地,所述回油通道的出口与所述油箱之间连接有一滤油器,以过滤自回油通道回流至油箱的液压油;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三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进纸机构和出纸机构均包括有一支撑框架,各支撑框架上对应于每层滤框安装有一卷纸轴;所述出纸机构的支撑框架上安装有一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驱动出纸机构中的卷纸轴转动进而带动所述进纸机构中的卷纸轴转动;所述卷纸轴为气涨轴。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四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机架包括用于支撑安装滤箱和液压缸的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用于支撑安装滤箱的底座、用于支撑安装液压缸的油缸支撑座以及支撑连接在底座和油缸支撑座之间的多个立柱;每个立柱上端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上垫板,所述上垫板中穿设有上支撑轴,所述上支撑轴分别贯穿所述立柱和所述油缸支撑座的外壁,以将所述立柱的上端固定在所述油缸支撑座上;每个立柱下端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下垫板,所述下垫板中穿设有下支撑轴,所述下支撑轴分别贯穿所述立柱和所述底座的外壁,以将所述立柱的下端固定在所述底座上。作为改进,所述上垫板上连接有第一止动板,所述第一止动板上具有与所述上支撑轴的外周相匹配的缺口,所述第一止动板的缺口与所述上支撑轴的外周壁相贴合设置;所述下垫板上连接有第二止动板,所述第二止动板上具有与所述下支撑轴的外周相匹配的缺口,所述第二止动板的缺口与所述下支撑轴的外周壁相贴合设置。优选地,所述底座包括水平设置的下板和上板,以及垂直支撑连接在所述下板和上板之间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为多个侧板连接形成的框状体,每个立柱的下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架的侧板上;所述上板上对应于所述滤箱上的入油管体开设有第一开孔,所述支撑架的侧板上连接设置有进油管,所述进油管的出口与所述第一开孔相对接;所述上板上对应于所述滤箱上的出油管体开设有第二开孔,所述支撑架的侧板上连接设置有净油管,所述净油管的入口与所述第二开孔相对接;所述油缸支撑座包括用于安装所述液压缸的油缸连接板、用于连接所述立柱的立柱连接板、用于固定所述油缸连接板和所述立柱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为多个垂直设置的侧板连接形成的框状体,所述油缸连接板水平设置并连接在安装架的侧板上,所述立柱连接板垂直设置并连接在所述安装架的侧板上,每个立柱的上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立柱连接板上。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五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电控设备包括PLC控制器,与所述PLC控制器相连接的输入装置,与所述PLC控制器相连接的显示装置、与所述PLC控制器相连接的时间继电器组,所述时间继电器组与所述过滤机中用于控制助滤剂混合量的定量阀相连接。优选地,所述时间继电器组包括控制助滤剂预沉积时间的第一时间继电器和用于控制过滤机过滤过程中补给助滤剂时间的第二时间继电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滤箱不仅采用了负压密封槽的结构,使得各个滤框之间的密封性更好。此外还优化了入油管体、负压管体、出油管体和供气管体的密封圈放置结构,即在增加了限位槽的结构,同时对密封圈的结构进行相应的改变,即在密封圈上增加限位环,通过限位槽对限位环的限位作用,避免当两个滤箱分开时密封圈由于黏连而被另一个滤箱带走,相应的也不会发生密封圈移位的情况,有效保证了滤箱在循环工作中的密封性。(2)、液压设备采用了大流量低压泵、小流量高压泵,如此在下压滤箱的前期,需要的压紧力小,开启大流量低压泵进行工作。在下压滤箱的后期,需要的压紧力大,此时同时开启小流量高压泵则能快速使得对滤箱的压紧力达到设定压力,工作效率高。而在过滤工作状态中,在过滤油的影响下,滤箱之间的压紧力会逐渐下降,当下降到设定值时则可开启小流量高压泵进行补压,以保证过滤过程中液压缸对滤箱的压紧力,补压速度快且能耗低。通过大流量低压泵、小流量高压泵的配合使用能够大大延长该板式过滤机的液压系统的使用寿命。(3)、将气涨轴作为卷纸轴使用,减少了换纸的时间和故障率,提高了换纸效率,同时保证了换纸的可靠性。(4)、机架中的支撑组件结构简单,采用上垫板、下垫板的结构,同时配合使用上支撑轴和下支撑轴的结构,使得立柱在油缸支撑座和底座上的连接刚性更好,加强了立柱与油缸支撑座、底座的连接牢固性。(5)、电控设备在实现传统的控制作用外,采用了时间继电器组以连接过滤机中用于控制助滤剂混合量的定量阀,如此可以根据不同的工艺,通过对时间继电器的时间参数进行不同的设置,灵活的实现助滤剂在预沉积过程和过滤过程中添加量,以实现对过滤机过滤的精确控制。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无胶管式精密板式过滤机的示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滤框的俯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滤框的仰视图。图4为图2沿A-A线的剖视图。图5为图3的部分放大图。图6为图2沿D-D线的剖视图。图7为图2沿E-E线的剖视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密封圈的俯视图。图9为图8的剖视图。图10为密封圈和管体的配合安装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无胶管式精密板式过滤机的液压设备的原理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无胶管式精密板式过滤机的支撑组件的主视图。图13为图12沿A-A截面的剖视图。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撑组件的底座的主视图。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撑组件的底座的俯视图。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撑组件的底座的侧视图。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撑组件的油缸支撑座的主视图。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撑组件的油缸支撑座的俯视图。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撑组件的油缸支撑座的侧视图。图2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无胶管式精密板式过滤机的电控设备的结构框图。图2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出纸机构的主视图。图2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出纸机构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无胶管式精密板式过滤机,包括机架1以及安装在机架1上的滤箱2、进纸机构3、出纸机构4、液压设备5、电控设备6,进纸机构3和出纸机构4分别位于滤箱2的两侧以带动滤纸在滤箱2中完成过滤工作,液压设备5配合滤箱2进行过滤工作,进纸机构3、出纸机构4、液压设备5分别与电控设备6相连接并受控于电控设备6,从而在电控设备6的控制下完成整个过滤工作。如图1、图21和22所示,进纸机构3和出纸机构4均包括有一支撑框架31,41,各支撑框架31,41上对应于每层滤框安装有一卷纸轴32,42,每个卷纸轴32,42上可更换地套设有卷纸筒,出纸机构4中的卷纸轴42由安装在出纸机构4的支撑框架42上的驱动装置驱动,进而带动进纸机构3中的卷纸轴32进行转动,在卷纸轴32,42的转动过程中带动卷纸筒一起旋转。本实施例中的卷纸轴32,42采用气涨轴,驱动装置选用减速机。将气涨轴作为卷纸轴32,42使用时,卷纸筒能够方便的自卷纸轴32,42上脱下,如此则可以方便进行滤纸的更换,相应减少了换纸的时间和故障率。如图2~图10所示,其中滤箱2为该无胶管式精密板式过滤机进行过滤工作的重要组件,滤箱2包括多层叠垛的滤框21,每层滤框21内设置有滤油通道、吹扫通道和负压通道201。滤油通道在滤框21的侧边形成有入油口和出油口,吹扫通道在滤框21的侧边形成有供气口,负压通道201在滤框21的侧边形成有负压口,并且滤框21底部的一周开设有负压密封槽202,负压通道201与该负压密封槽202相连通。其中入油口和供气口形成于滤框21入油的一侧,滤框21在该侧一体成型有第一侧耳211。而出油口和负压口形成于滤框21出油的一侧,滤框21在该侧一体成型有第二侧耳212。第一侧耳211和第二侧耳212的上下端面与滤框21的上下端面水平,如此可以降低滤框21、第一侧耳211和第二侧耳212一体铸造的难度,减小了出现气孔、夹缝、裂纹的可能性。在第一侧耳211上通设有入油管体22和供气管体25,并且入油管体22和的供气管体25中心轴线与滤框21的上下端面相垂直。入油管体22与入油口相连通,供气管体25与供气口相连通。在第二侧耳212上通设有出油管体23和负压管体24,并且出油管体23和负压管体24的中心轴线与滤框21的上下端面相垂直。出油管体23与出油口相连通,负压管体24与负压口相连通。在入油管体22、出油管体23、负压管体24和供气管体25这些管体一端的内周壁上形成有用于安装密封圈26的台阶27,台阶27的一周侧壁上径向向外成型有限位槽271。在该台阶27上放置一外壁上具有限位环261的密封圈26,该密封圈26上的限位环261恰好能够伸入到限位槽271中。并且密封圈26的顶部呈上凸的圆弧状。该密封圈26顶部的圆弧对应的圆心角优选为123.86°。并且该密封圈26整体可选用氟橡胶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中的滤箱2在使用时,将多个该结构的滤框21对应叠放在一起。叠放后的各个滤框的各个管体之间通过密封圈26的密封作用形成封闭的通道。叠放后的各滤框21的负压管体24密封形成负压总管,配合外部的负压装置,将负压密封槽202中的油吸走,进而完成对各个滤框21之间的负压密封,保证在滤油工作中各个滤框21之间良好的密封性,防止两个滤框21之间的油渗漏情况。叠放后的各滤框21的入油管体22密封形成了入油总管,污油通过该入油总管自各滤框21的入油口流入到各层滤框21中的滤油通道,并通过两层滤框21之间的滤纸对污油进行过滤工作。叠放后的各滤框21的出油管体23密封形成出油总管,则经过过滤获取的净油通过各滤框21的出油口流入到该出油总管中,进而回收至净油箱中。叠放后的各滤框21的供气管体25密封形成供气总管,在需要打开各个滤框21进行滤纸更换前,则通过该供气总管供气,进而对各个滤框21进行吹扫过程,使得滤纸上的助滤剂干燥成滤饼。当打开各个滤框21时,密封圈26在限位槽271对限位环261的限位作用下,不会跟随另一个滤框21移动。同时,由于密封圈26的顶部呈上凸的圆弧状,则密封圈26的顶部不易与另一层滤框21发生黏连的情况,如此两层滤框21箱能够快速分开且不会带动密封圈26发生移位,有效保证了密封圈26的长期可靠性。如图11所示,在液压设备5的作用下,滤箱2中各滤框21能够被带动进行升降动作,升起时,进纸结构3和出纸机构4同时工作,从而将各滤框21之间用过的滤纸带走,进而带入新的滤纸,以便滤箱2循环进行过滤工作。该液压设备5包括液压缸51、油箱52、进油通道53、回油通道54、大流量低压泵55、小流量高压泵56、第一电机57和第二电机58。其中第一电机57和第二电机58则受控于电控设备6,在电控设备6的控制下开启和关闭工作。其中液压缸51可以根据需要采用现有的各种液压缸。液压缸51上还连接有一蓄能器511,可有效保证液压缸51工作在正常压力范围,同时该液压缸51上还可以连接一压力表以供实时监测液压缸51的工作压力。该液压缸51的油口分别与进油通道53和回油通道54相连通。本实施例中,进油通道53的出口和所述回油通道54的入口分别依次通过电磁换向阀501、液控单向阀502、双单向节流阀503与液压缸51的油口相连通,从而保证液压缸51的正常运行。而回油通道54的出口则通过一滤油器541与油箱52相连通,滤油器541能够过滤自回油通道54回流至油箱52的液压油。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电机57采用较大功率的电机,用于驱动大流量低压泵55工作。第二电机58采用较小功率的电机,用于驱动小流量高压泵56。其中大流量低压泵55采用叶片泵,小流量高压泵56采用柱塞泵。大流量低压泵55和小流量高压泵56的入口分别与油箱52相连接,从而在大流量低压泵55和小流量高压泵56的作用下将油箱52中的液压油送入至液压缸51中。大流量低压泵55和小流量高压泵56的出口分别通过一单向阀59与进油通道53的入口相连接。这两个单向阀59的出口端均通过第一溢流阀504与回油通道54相连通,大流量低压泵55的出口通过第二溢流阀505与回油通道54相连通。本实施例中第一溢流阀504可以选用直动式溢流阀,而第二溢流阀505可以选用电磁溢流阀。为了实时监控大流量低压泵55和小流量高压泵56的工作压力,可以在大流量低压泵55和小流量高压泵56的出口分别连接一压力表,实现对大流量低压泵55和小流量高压泵56的实时监测。该液压设备的工作过程如下:当需要更换滤纸时,液压设备的要求为低压力、大流量、大功率,此时电控设备则控制开启第一电机57以驱动大流量低压泵55进行工作,进而液压缸工作,能够快速的将滤箱中每一层滤框打开。当滤纸更换完毕,需要下压滤箱2中的各层滤框21,使得各层滤框21密封堆垛在一起以方便后期的过滤工作。在下压滤箱2的前期,需要的压紧力小,但是需要的工作功率大,此时开启较大工作功率的第一电机57以驱动大流量低压泵55进行工作,此时液压缸进行工作下压滤箱2。而在下压滤箱2的后期,需要的压紧力大以保证各层滤框21间的密封压垛。此时同时开启较小工作功率的第二电机58以驱动小流量高压泵56进行工作,从而快速加大液压缸51对滤箱2的压紧力,以使得在较短的时间内即可达到设定压力,进而第一电机57和第二电机58可以停止工作,如此降低了液压缸51整个下压过程的能耗,且工作效率高。液压缸51完成对滤箱2的下压工作后,则可以进行各滤框21之间的负压密封操作。即将负压密封槽202中的油吸走,进而完成对各个滤框21之间的负压密封,保证在滤油工作中各个滤框21之间良好的密封性,防止两个滤框21之间的油渗漏情况。在各层滤框21进行过滤的过程中,在过滤油的影响下,滤框21之间的压紧力会逐渐下降,当下降到设定值时则可开启小流量高压泵56进行补压,以保证过滤过程中液压缸51对滤框21的压紧力,补压速度快、能耗低,并且在补压过程中由于消耗的功率大大降低,相应也降低了整个液压设备5的发热量,进而使得该液压设备5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如图12~图19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机架1包括有用于支撑安装滤箱2和液压缸51的支撑组件,该支撑组件包括底座11、油缸支撑座12和四个立柱13,油缸支撑座12和底座11上下间隔设置,而立柱13则支撑连接在油缸支撑座12和底座11之间。底座11用于支撑安装滤箱,即安装时,滤箱安装在底座11上并位于底座11和油缸支撑座12之间。底座11包括水平设置的下板111和上板112,以及垂直支撑连接在下板111和上板112之间的支撑架113。该支撑架113为四个侧板焊接形成的矩形框状体,各侧壁之间焊接有筋板。本实施例中上板112、下板111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伸出在支撑架113的前侧壁和后侧壁外。本实施例中,由于滤箱的入油总管和出油总管分别位于滤箱的前侧、后侧。上板112上对应于滤箱中最下层的滤框上的入油管体开设有第一开孔1121,支撑架113的侧板上相应连接设置有进油管1131,该进油管1131的出口与第一开孔1121相对接。上板112上对应于滤箱滤箱中最下层的滤框上的出油管体开设有第二开孔1122,支撑架113的侧板上相应连接设置有净油管1132,该净油管1132的入口与第二开孔1122相对接。本实施例中的立柱13采用槽钢,其中两个立柱13平行安装在底座11、油缸支撑座12的前侧,另外两个立柱13则平行安装在底座11、油缸支撑座12的后侧。为了方便立柱13的安装,上板112的前侧边和后侧边上分别凹陷设置有两个能够供立柱13置入的槽口1123。安装时,将立柱13卡入在槽口1123内,一方面方便立柱13的定位安装,另一方面增加立柱13和底座11之间的安装强度。油缸支撑座12包括用于安装液压缸的油缸连接板121、用于连接立柱13的立柱连接板122、用于固定油缸连接板121和立柱13的安装架。油缸支撑座12用于支撑安装液压缸,相应的液压缸安装在油缸连接板121上端面上。该安装架为多个垂直设置的侧板焊接形成的框状体,安装架包括左侧板123、右侧板124、前侧板125和后侧板126,左侧板123和右侧板124平行间隔设置,前侧板125和后侧板126平行间隔连接在左侧板123和右侧板124之间。油缸连接板121水平设置,并且该油缸连接板121圈设在左侧板123、右侧板124、前侧板125和后侧板126之间,油缸连接板121的侧边分别与左侧板123、右侧板124、前侧板125和后侧板126的内壁焊接在一起。前侧板125和油缸连接板121之间焊接有支撑角件128,后侧板126和油缸连接板121之间焊接有支撑角件128。左侧板123、右侧板124的两端分别焊接一立柱连接板122,立柱连接板122所在的平面与左侧板123、右侧板124所在的平面相垂直。前侧板125、左侧板123、右侧板124、立柱连接板122围绕的空间内还水平设置有两个支撑筋板127,支撑筋板127的侧边分别与前侧板125、左侧板123、右侧板124、立柱连接板122焊接在一起。后侧板126、左侧板123、右侧板124、立柱连接板122围绕的空间内还水平设置有两个支撑筋板127,支撑筋板127的侧边分别与后侧板126、左侧板123、右侧板124、立柱连接板122焊接在一起。每个立柱13的下端固定连接在支撑架113的侧板上,每个立柱13的上端固定连接在立柱连接板122上。每个立柱13上端的外侧壁上焊接有上垫板14,上垫板14、立柱13和立柱连接板122中贯穿设置支撑轴15,以将立柱13的上端固定在油缸支撑座12上。上垫板14上焊接有第一止动板18,第一止动板18上具有与上支撑轴15的外周相匹配的缺口,第一止动板18的缺口与上支撑轴15的外周壁相贴合设置,以防止上支撑轴15发生转动。每个立柱13下端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下垫板16,下垫板16、立柱13和支撑架113的侧壁中贯穿设置下支撑轴17,以将立柱13的下端固定在底座11上。下垫板16上焊接有第二止动板9,第二止动板9上具有与下支撑轴17的外周相匹配的缺口,第二止动板9的缺口与下支撑轴17的外周壁相贴合设置,以防止下支撑轴17发生转动。本实施例中的上垫板14和下垫板16可以采用法兰。以上结构的支撑组件采用上垫板14、下垫板16的结构,同时配合使用上支撑轴15和下支撑轴17的结构,使得立柱13在油缸支撑座12和底座11上的连接刚性更好,加强了立柱13与油缸支撑座12、底座11的连接牢固性。如图20所示,电控设备6包括PLC控制器61、输入装置62、显示装置63、时间继电器组。输入装置62、显示装置63、时间继电器组分别与PLC控制器61相连接,时间继电器组还与过滤机中用于控制助滤剂混合量的定量阀64相连接。本实施例中的时间继电器组包括控制助滤剂预沉积时间的第一时间继电器651和用于控制过滤机过滤过程中补给助滤剂时间的第二时间继电器652。通过第一时间继电器651和第二时间继电器652的导通时间来控制定量阀64的开启时间,从而控制助滤剂在预沉积过程和过滤过程中添加量。其中PLC控制器61选择使用现有的PLC控制器产品,该PLC控制器61中可以存入成熟的无胶管式精密板式过滤机的控制程序,从而控制进纸机构、出纸机构、液压设备配合进行工作。输入装置62和显示装置63可以一体设置为触摸屏6,通过该触摸屏6可以显示过滤机的实时控制状态。为了方便规范电控设备6的管理权限,通过触摸屏6操作向PLC控制器61内输入设定的管理密码。不同污浊程度的污油需要预沉淀的滤饼厚度和过滤过程中需要的助滤剂的剂量均不同,如此根据工艺需要,需要灵活的修改第一时间继电器651和第二时间继电器652的导通时间以满足对污油良好的过滤效果。该情况下,具有操作权限的操作人员可以通过触摸屏6输入待验证的密码数据,当该密码数据与设定的密码不一致时,操作人员无法修改第一时间继电器651和第二时间继电器652的导通时间。如果该密码数据与设定的密码一致时,则操作人员可以修改第一时间继电器651和第二时间继电器652的导通时间。随之在过滤机的电控装置的工作过程中则按照新设置的第一时间继电器651和第二时间继电器652的导通时间控制定量阀64的开启时间,进而控制助滤剂在预沉积过程和过滤过程中添加量。该电控设备6在能够实现通用功能的管理控制的同时,还对关键参数设置权限进行开放,减少了对过滤机的调试时间,降低了过滤机的维护难度,且操作灵活度高,实用性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