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验室用组合式刚玉坩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52455阅读:6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实验室用组合式刚玉坩埚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机非金属粉体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实验室用组合式刚玉坩埚。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集成技术的快速发展,氮化铝成为目前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基板的首选材料。保证氮化铝基板高导热率的关键是制备出粒径均匀细小、高纯度的氮化铝粉体。在氮化铝粉体制备与生产过程中,实验室的小试阶段是进行产品开发不可缺少的基本阶段,可加快研究进度,降低研究成本。此外随着科研的不断进步,科研人员对实验仪器的选择不仅要求实用、耐用,也要提高工作效率。一般的实验室刚玉坩埚的埚体为一体结构,在氮化铝粉体制备过程中,由于此过程为放热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易使制备出的粉体在底部结块,导致样品底部残存较厚一层不易取出。这样既不方便操作,又浪费了原料,甚至由于取不出导致坩埚不能重复利用。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埚体采用组合-拆分的方式,有效地解决了实验室采用铝粉直接氮化法制备氮化铝粉体时,由于粉体粘在坩埚底部而不易取出的问题。既不多浪费原料,且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又可多次重复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实验室用组合式刚玉坩埚,以解决实验室制备氮化铝粉体时由于粉体粘在坩埚底部而不易取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实验室用组合式刚玉坩埚。其特征在于:包括侧壁(1)、底板(2)和内凸卡槽(3)组成,其中内凸卡槽(3)设在底板(2)上,内凸卡槽(3)与底座外围(4)之间的距离与侧壁(1)的厚度相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内凸卡槽(3)为两个,其他可达到固定侧壁和底座效果的内凸卡槽数量均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内,在考虑成本、工艺和效果的基础上,优选数量为两个。

进一步的,所述内凸卡槽(3)的结构相同,分布于底板的两端。

进一步的,所述内凸卡槽(3)为圆弧状结构,其他能达到此效果的卡槽形状亦可。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此实用新型的设计使坩埚的埚体采用组合-拆分的方式,在制备氮化铝粉体样品时,可以将埚体的侧壁与底部分离,结块样品直接从底部铲下来即可。此外,底部与侧壁通过内凸卡槽固定,底部包围侧壁的形式,前期原料放进去也不易撒出。通过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坩埚在实验室制备氮化铝粉体时,既节省了原料与劳动力,又使坩埚可以多次重复利用,节省了实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图。

图2,本实用新型结构底座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和2所示,一种实验室用组合式刚玉坩埚,包括侧壁(1)、底板(2)和内凸卡槽(3)组成。其中内凸卡槽(3)设在底板(2)上,内凸卡槽(3)与底座外围(4)之间的距离与侧壁(1)的厚度相匹配。内凸卡槽(3)有两个,结构相同,分布于底板的两端,形状为圆弧状结构。

实施例2

一种实验室用组合式刚玉坩埚,包括侧壁(1)、底板(2)和内凸卡槽(3)组成。其中内凸卡槽(3)设在底板(2)上,内凸卡槽(3)与底座外围(4)之间的距离与侧壁(1)的厚度相匹配。内凸卡槽(3)的数量为两个,结构相同,分布于底板的两端,形状为方形结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