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过滤功能的沙缸。
背景技术:
沙缸可用于游泳池、水上乐园饮用水预处理等多种水质净化循环系统当中,用于去掉水中的颗粒物及残渣等污物,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沙缸在进行过滤过程中水经固定的管路流进缸体内,经过过滤后再流出缸体外。在现有市场上的沙缸,其结构复杂,在使用过程中,可以达到对水质的初步预处理。但是其过滤效果差,过滤后的水往往会留下污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过滤功能的沙缸,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沙缸过滤效果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过滤功能的沙缸,包括:罐体,用于过滤液体,其中罐体上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水管管道,设置在罐体的外壁,并均与进水管和出水管连通,用于输入或输出液体;其中,罐体内设有第一过滤层和第二过滤层,第一过滤层设置在第二过滤层的上方,第二过滤层的厚度比第一过滤层的厚度厚,进水管设置在第一过滤层内,出水管设置在第二过滤层内。
其中,出水管设置在第二过滤层内的一端设有过滤网。
其中,水管管道包括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和第四管道,第一管道和进水管连通,且第一管道的两端分别与第三管道和第四管道连通,第二管道和出水管连通,且第二管道的两端分别与第三管道和第四管道连通,第三管道或第四管道用于与水泵连接。
其中,第一管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第二管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
其中,罐体顶部设有装料口。
其中,罐体的底部设有支撑脚。
其中,第一过滤层为细砂层,第二过滤层为粗砂层。
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沙缸包括:罐体,用于过滤液体,其中罐体上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水管管道,设置在罐体的外壁,并均与进水管和出水管连通,用于输入或输出液体;其中,罐体内设有第一过滤层和第二过滤层,第一过滤层设置在第二过滤层的上方,第一过滤层的厚度比第二过滤层的厚度厚,进水管设置在第一过滤层内,出水管设置在第二过滤层内。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沙缸的结构简单,且具有双层过滤层,具有很好的过滤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过滤功能的沙缸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过滤功能的沙缸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罐体,11-进水管,12-出水管,13-第一过滤层,14-第二过滤层,15-过滤网,16-装料口,17-支撑脚,21-第一管道,22-第二管道,23-第三管道,24-第四管道,31-第一阀门,32-第二阀门,33-第三阀门,34-第四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1和图2所示,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过滤功能的沙缸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过滤功能的沙缸的外部结构示意图。该沙缸包括罐体1和水管管道。
罐体1用于过滤液体,其中该液体可以为水,也可以为其他液体。在本实施例中,罐体1呈半圆状,当然,罐体1也可以呈矩形状或其他不规则形状。其中,罐体1上设有进水管11和出水管12,具体地,进水管11和出水管12的位置处在罐体1外壁上不同的高度,优选地,进水管11设置在罐体1的上半部,出水管12设置在罐体1的下半部。其中,进水管11和出水管12的管道连通至罐体1的内部,在罐体1的外壁上留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用于与其它管道连接。
进一步地,罐体1内设有第一过滤层13和第二过滤层14,其中第一过滤层13设置在第二过滤层14的上方。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过滤层14的厚度比第一过滤层13的厚度厚。应理解,第一过滤层13和第二过滤层14采用不同的过滤材质,优选地,第一过滤层13为细砂层,第二过滤层14为粗砂层。细砂层的作用是将水中较小的颗粒物过滤掉,粗砂层的作用是将水中较大的颗粒物过滤掉,两者结合,达到对水中的较大和较小的颗粒物过滤干净的效果。
应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为对不同的水质进行不同级别与不同要求的过滤时,第一过滤层13的厚度亦可比第二过滤层14的厚度厚,已达到不同的过滤效果。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罐体1内还设有第三过滤层,第三过滤层可以设置在第一过滤层13和第二过滤层14之间,具体地,第三过滤层可以为木炭层,木炭层的厚度均比第一过滤层13和第二过滤层14的厚度小。
在本实施例中,进水管11设置在第一过滤层13内,出水管12设置在第二过滤层14内。进一步地,出水管12设置在第二过滤层14内的一端设有过滤网15。该过滤网15用于进一步地过滤水质,以防止第二过滤层14的过滤材质进入出水管12内造成对水质的二次污染。应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进水管11设置在第一过滤层13内的一端亦设有过滤网。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过滤层13和/或第二过滤层14内还可以参进木炭和/或过滤棉等过滤物。其中木炭具有吸收异味和吸收水中的颜色的效果。应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第一过滤层13为细砂层和第二过滤层14为粗砂层,,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其它过滤材质层。
在本实施例中,罐体1顶部设有装料口16,且罐体1的底部设有支撑脚17。装料口16设置在罐体1的顶部,方便给罐体1内部装填过滤材质。具体地,装料口16与第一过滤层13表面有一段空间,该空间使得在进水管11的水流进罐体1内部时,不会导致水流将第一过滤层13的过滤材质随水流涌起,弄散在罐体1内。应理解,支撑脚17呈中空圆台状。支撑脚17设置在罐体1的底部,与罐体1接触的部分缠绕在罐体1底部的外壁上。罐体1底部还可以开设有出料口,该出料口用于为更换过滤材质时将过滤材质从罐体1的底部倾泻出来。
水管管道设置在罐体1的外壁,并均与进水管11和出水管12连通,用于输入或输出液体。在本实施例中,水管管道在罐体1的外壁上呈矩形状,在其它实施例中,水管管道还可以呈其它形状,如圆形等,且均与进水管11和出水管12连通。
具体地,水管管道包括第一管道21、第二管道22、第三管道23和第四管道24,第一管道21和进水管11连通,且第一管道21的两端分别与第三管道23和第四管道24连通,第二管道22和出水管12连通,且第二管道22的两端分别与第三管道23和第四管道24连通,第三管道23或第四管道24用于与水泵连接,即第三管道23和第四管道24中的一者与水泵连接,剩下一者作为输出管道。本实施例中,第三管道23或第四管道24作为进水管道与水泵连接,用于接通水源。接通水源后,水流经第三管道23或第四管道24进入第一管道21在进入进水管11进入到罐体1内,以使得该水流在罐体1内的第一过滤层13和第二过滤层14的作用下进行过滤,在经出水管12流进第二管道22流出,行成一个过滤循环,经过过滤的水有利于水的循环利用。
进一步地,第一管道21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阀门31和第二阀门32,第二管道22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三阀门33和第四阀门34。其中,第一阀门31、第二阀门32、第三阀门33和第四阀门34用于连通和阻断水流。
当进行过滤操作时,第一阀门31和第四阀门34打开,同时第二阀门32和第三阀门33关闭,水泵抽取水流进入第三管道23,水流经第三管道23进入第一管道21,再经第一管道21进入进水管11,从而进入罐体1内,顺序经过第一过滤层13和第二过滤层14,再进入出水管12,水流经出水管12进入第二管道22,再进入第四管道24进入到下一个工序中。在此过程中,第一过滤层13和第二过滤层14对水流进行过滤处理,达到较好的预处理效果
当需要对罐体1内的第一过滤层13和第二过滤层14进行反冲清洗时,关闭第一阀门31和第四阀门34,打开第二阀门32和第三阀门33,水流经第三管道23进入第二管道22,再经第二管道22进入出水管12,从而进入罐体1内,顺序经过第二过滤层14和第一过滤层13,再进入进水管11,水流经进水管11进入第一管道21,再进入第四管道24流出。在此过程中,水流将罐体1内的第一过滤层13和第二过滤层14进行反冲,将第一过滤层13和第二过滤层14的过滤材质夹杂的杂物清洗掉,继续循环利用。以使得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过滤功能的沙缸具有较高的利用率。
应理解,本实施例中的过滤材质可以多次循环利用。在其过滤过程中夹杂着较多的杂物时,无需将该过滤材质取出来进行清洗。只需调整阀门的开闭即可实施,方便使用,提高效率。应理解,在本实施例中,对第一阀门31、第二阀门32、第三阀门33和第四阀门34均采用自动控制模式,亦可通过人工方式控制,可选择性高。
综上,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沙缸包括:罐体,用于过滤液体,其中罐体上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水管管道,设置在罐体的外壁,并均与进水管和出水管连通,用于输入或输出液体;其中,罐体内设有第一过滤层和第二过滤层,第一过滤层设置在第二过滤层的上方,第一过滤层的厚度比第二过滤层的厚度厚,进水管设置在第一过滤层内,出水管设置在第二过滤层内。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沙缸的结构简单,且具有双层过滤层,具有很好的过滤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