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合成烟酸肌醇酯的反应釜用搅拌叶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91915阅读:7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合成烟酸肌醇酯的反应釜用搅拌叶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反应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合成烟酸肌醇酯的反应釜用搅拌叶片。



背景技术:

在合成生产烟酸肌醇酯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反应釜来进行,反应釜内的搅拌叶片一般采用浆式叶片或锚式叶片,其搅拌过程中的产生的搅拌旋流方向均是固定不变的,因此不能很好的满足原料之间的充分混合,从而导致生产效率低、合成废弃物产量高的弊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以上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可以根据反应的进行改变搅拌叶片偏转角度的合成烟酸肌醇酯的反应釜用搅拌叶片。

本实用新型克服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合成烟酸肌醇酯的反应釜用搅拌叶片,包括反应釜罐体、竖直转动安装于反应釜罐体中的套管、两个竖直设置且相对于套管对称设置的搅拌叶片以及驱动套管转动的驱动装置,还包括:竖直滑动插装于套管中的驱动杆、安装于反应釜罐体上端的支架以及安装于支架上且与驱动杆传动连接的驱动电机,所述搅拌叶片的中间部位通过转轴转动安装于套管上,所述搅拌叶片上下两端分别水平设置有限位杆Ⅰ及限位杆Ⅱ,所述套管上下两端分别自上而下呈螺旋形设置有滑槽Ⅰ和滑槽Ⅱ,所述限位杆Ⅰ滑动插装于滑槽Ⅰ中,所述限位杆Ⅱ滑动插装于滑槽Ⅱ中,所述驱动杆上设置有限位杆驱动机构,当驱动电机转动时,限位杆驱动机构驱动限位杆Ⅰ及限位杆Ⅱ分别沿滑槽Ⅰ和滑槽Ⅱ运动。

上述驱动装置包括安装于反应釜罐体上端的搅拌电机、安装于电机输出轴上的链轮Ⅱ、安装于套管顶端且位于反应釜罐体外侧的链轮Ⅰ,所述链轮Ⅰ与链轮Ⅱ之间通过链条传动连接。

上述限位杆驱动机构包括同轴设置于驱动杆下端的花键轴、通过花键孔滑动插装于花键轴上的滑杆以及分别设置于滑杆上下两端的叉头Ⅰ及叉头Ⅱ,所述叉头Ⅰ滑动插装于滑槽Ⅰ中且限位杆Ⅰ位于叉头Ⅰ的插槽内,所述叉头Ⅱ滑动插装于滑槽Ⅱ中且限位杆Ⅱ位于叉头Ⅱ的插槽内。

为了防止原料粘结在反应釜罐体的内壁上,上述搅拌叶片的外侧端沿竖直方向固定有橡胶板,所述橡胶板的外侧端与反应釜罐体的内壁相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原料加入到反应釜罐体中后,驱动装置驱动套管旋转,从而搅拌叶片在反应釜罐体内进行搅拌,随着搅拌的进行,驱动电机带动驱动杆旋转,从而限位杆驱动机构驱动限位杆Ⅰ及限位杆Ⅱ分别沿滑槽Ⅰ和滑槽Ⅱ运动,此时搅拌叶片以中间部位的转轴为轴心发生偏转运动,偏转的搅拌叶片在搅拌过程中不仅可以产生圆周方向的搅拌旋流,还能够产生轴向的搅拌旋流,从而逐渐提高了原料的搅拌的均匀性,当搅拌均匀后,驱动电机反向转动,使搅拌叶片恢复至竖直状态,此时搅拌叶片产生的圆周方向的旋流只需保证原料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即可,因此提高了烟酸肌醇酯的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套管部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杆部位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反应釜罐体 2.支架 3.驱动电机 4.套管 5.驱动杆 6.链轮Ⅰ 7.链条 8.搅拌电机9.链轮Ⅱ 10.搅拌叶片 11.转轴 12.限位杆Ⅰ 13.限位杆Ⅱ 14.滑槽Ⅰ 15.滑槽Ⅱ 16.叉头Ⅰ 17.叉头Ⅱ 18.花键轴 19.滑杆 20.橡胶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附图2、附图3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合成烟酸肌醇酯的反应釜用搅拌叶片,包括反应釜罐体1、竖直转动安装于反应釜罐体1中的套管4、两个竖直设置且相对于套管4对称设置的搅拌叶片10以及驱动套管4转动的驱动装置,还包括:竖直滑动插装于套管4中的驱动杆5、安装于反应釜罐体1上端的支架2以及安装于支架2上且与驱动杆5传动连接的驱动电机3,搅拌叶片10的中间部位通过转轴11转动安装于套管4上,搅拌叶片10上下两端分别水平设置有限位杆Ⅰ 12及限位杆Ⅱ 13,套管4上下两端分别自上而下呈螺旋形设置有滑槽Ⅰ 14和滑槽Ⅱ 15,限位杆Ⅰ 12滑动插装于滑槽Ⅰ 14中,限位杆Ⅱ 13滑动插装于滑槽Ⅱ 15中,驱动杆5上设置有限位杆驱动机构,当驱动电机3转动时,限位杆驱动机构驱动限位杆Ⅰ 12及限位杆Ⅱ 13分别沿滑槽Ⅰ 14和滑槽Ⅱ 15运动。当原料加入到反应釜罐体1中后,驱动装置驱动套管4旋转,从而搅拌叶片10在反应釜罐体1内进行搅拌,随着搅拌的进行,驱动电机3带动驱动杆5旋转,从而限位杆驱动机构驱动限位杆Ⅰ 12及限位杆Ⅱ 13分别沿滑槽Ⅰ 14和滑槽Ⅱ 15运动,此时搅拌叶片10以中间部位的转轴11为轴心发生偏转运动,偏转的搅拌叶片10在搅拌过程中不仅可以产生圆周方向的搅拌旋流,还能够产生轴向的搅拌旋流,从而逐渐提高了原料的搅拌的均匀性,当搅拌均匀后,驱动电机3反向转动,使搅拌叶片10恢复至竖直状态,此时搅拌叶片10产生的圆周方向的旋流只需保证原料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即可,因此提高了烟酸肌醇酯的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

驱动装置可以为如下结构,其包括安装于反应釜罐体1上端的搅拌电机8、安装于电机8输出轴上的链轮Ⅱ 9、安装于套管4顶端且位于反应釜罐体1外侧的链轮Ⅰ 6,链轮Ⅰ 6与链轮Ⅱ 9之间通过链条7传动连接。搅拌电机8转动,其驱动链轮Ⅱ 9转动,链轮Ⅱ 9通过链条7驱动链轮Ⅰ 6转动,从而使套管4带动搅拌叶片10转动,实现原料的混合。

限位杆驱动机构可以为如下结构,其包括同轴设置于驱动杆5下端的花键轴18、通过花键孔滑动插装于花键轴18上的滑杆19以及分别设置于滑杆19上下两端的叉头Ⅰ 16及叉头Ⅱ 17,叉头Ⅰ 16滑动插装于滑槽Ⅰ 14中且限位杆Ⅰ 12位于叉头Ⅰ 16的插槽内,叉头Ⅱ 17滑动插装于滑槽Ⅱ 15中且限位杆Ⅱ 13位于叉头Ⅱ 17的插槽内。驱动电机3转动,其驱动驱动杆5旋转,驱动杆5通过花键轴18带动滑杆19旋转,由于叉头Ⅰ 16及叉头Ⅱ 17在滑槽Ⅰ 14及滑槽Ⅱ 15中滑动,因此滑杆19是边旋转边沿驱动杆5上下方向伸缩运动,同时滑杆19由于叉头Ⅰ 16及叉头Ⅱ 17卡置在滑槽Ⅰ 14及滑槽Ⅱ 15内,其不会掉落。叉头Ⅰ 16及叉头Ⅱ 17在滑动时,其驱动位于叉头Ⅰ 16及叉头Ⅱ 17内的限位杆Ⅰ 12和限位杆Ⅱ 13沿滑槽Ⅰ 14及滑槽Ⅱ 15滑动,实现了搅拌叶片10的偏转。

进一步的,搅拌叶片10的外侧端沿竖直方向固定有橡胶板20,橡胶板20的外侧端与反应釜罐体1的内壁相接触。当搅拌叶片10转动时,橡胶板20将反应釜罐体1内壁上的原料可以刮除,防止原料粘结在内壁上导致影响反应效率的情况发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