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胶辊安装加热棒的孔塞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19559阅读:58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胶辊安装加热棒的孔塞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孔塞结构,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胶辊安装加热棒的孔塞结构。



背景技术:

砻谷机采用一对旋转的胶辊对谷物进行脱壳,胶辊硬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在冬季低温(例如零下5摄氏度)时会变硬,变硬后会加大胶辊的磨损,此外在胶辊长期受挤压过程中容易在其表面形成细小的疲劳裂纹,为了降低低温对胶辊的影响,需要在胶辊的胶层中安装加热装置(例如加热棒/管)。

安装加热棒时先在胶辊上开设安装孔,胶辊中间的金属轴芯采用空心结构,给加热棒供电的导线从金属轴芯中穿出并连接外部电源(通常采用电滑环与外部电源连接),加热棒塞入安装孔后,再通过一个塞块将安装孔封堵住,塞块与胶辊的胶层之间通过螺钉或胶粘剂固定连接。螺钉连接存在螺钉头表面裸露在胶辊表层的问题,硬的螺钉头容易将谷物中的米粒挤碎,导致碎米增多;而胶粘剂连接虽然能够避免上述问题,但是由于加热棒的使用寿命通常在2-3年,需要定期更换,胶粘剂连接的方式存在更换加热棒不方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胶辊安装加热棒的孔塞结构,该孔塞结构既具备拆装方便的优点,又不会将谷物中的米粒挤碎、导致碎米增多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胶辊安装加热棒的孔塞结构,包括沿胶辊径向开设的加热棒安装孔、设于所述加热棒安装孔上方的沉头塞孔以及用于封堵所述沉头塞孔的塞盖,其中沉头塞孔与加热棒安装孔之间形成台阶面,台阶面沿胶辊轴线方向开设有第一条形槽,所述塞盖下端设有第一凸出部件,所述第一条形槽的底部及第一凸出部件内设有可相互吸住的第一磁性件,所述第一凸出部件的前后长度小于第一条形槽的长度,所述第一凸出部件的左右端可恰好卡入第一条形槽中,所述塞盖塞入沉头塞孔后,所述第一凸出部件插入第一条形槽中并通过第一磁性件吸住,所述第一凸出部件与第一条形槽之间存在便于将其沿胶辊轴线方向从第一条形槽内撬出的防干涉空隙,所述防干涉空隙位于第一凸出部件的前侧和/或后侧。

砻谷机在运作时,两个胶辊反向转动,这时胶辊表面受到的作用力可分解成垂直胶辊轴心方向上的力和沿胶辊切线方向上的力。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胶辊安装加热棒的孔塞结构,由于凸出部件卡入在条形槽中并采用磁性件固定,塞盖不会因重力作用而掉落,且凸出部件与条形槽之间在沿胶辊切线方向上未设有空隙,使得沿胶辊切线方向上的力无法移动凸出部件,即使得胶辊在转动时塞盖也不会掉落。

优选的,所述台阶面沿胶辊轴线方向开设有第二条形槽,所述塞盖下端设有第二凸出部件,所述第二条形槽的底部及第二凸出部件内设有可相互吸住的第二磁性件,所述第二凸出部件的前后长度小于第二条形槽的长度,所述第二凸出部件的左右端可恰好卡入第二条形槽中,所述塞盖塞入沉头塞孔后,所述第二凸出部件插入第二条形槽中并通过第二磁性件吸住,所述第二凸出部件与第二条形槽之间存在便于将其沿胶辊轴线方向从第二条形槽内撬出的防干涉空隙,所述防干涉空隙位于第二凸出部件的前侧和/或后侧。

优选的,所述加热棒安装孔的孔壁上设有一圈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凹槽中卡入一用于防止加热棒从加热棒安装孔顶端往外脱出的限位铁片,更优选的,所述限位铁片为环形铁片,所述环形铁片的内圈直径小于加热棒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加热棒安装孔的左右侧壁上均设有U型槽,所述U型槽内设有用于将加热棒从加热棒安装孔内取出的拉绳,所述拉绳采用耐热材料制成。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胶辊安装加热棒的孔塞结构,对加热棒起到了良好地固定,使得加热棒不会受到胶辊转动的影响,且胶辊表面平整,加热棒更换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A-A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B-B剖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C部位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方式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内”、“外”、“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3所示,一种用于胶辊安装加热棒的孔塞结构,包括沿胶辊径向开设的加热棒安装孔1、设于加热棒安装孔1上方的沉头塞孔2以及用于封堵沉头塞孔2的塞盖3,其中沉头塞孔2与加热棒安装孔1之间形成台阶面2a,台阶面2a上沿胶辊轴线方向开设有第一条形槽4,塞盖3下端设有第一凸出部件5,第一条形槽4的底部及第一凸出部件5内设有可相互吸住的第一磁性件6,第一凸出部件5的前后长度小于第一条形槽4的长度,第一凸出部件5的左右宽度等于第一条形槽4的宽度,塞盖3塞入沉头塞孔2后,第一凸出部件5插入第一条形槽4中并通过第一磁性件6吸住,第一凸出部件5与第一条形槽4之间存在便于将其沿胶辊轴线方向从第一条形槽4内撬出的防干涉空隙,防干涉空隙位于第一凸出部件5的前侧和/或后侧。

塞盖3通过第一凸出部件5卡在第一条形槽4上,且第一凸出部件5与第一条形槽4之间通过磁性件6进一步固定,因而即便胶辊转动塞盖3也不会因重力作用而掉落。胶辊在转动时,塞盖3会受到左右方向的作用力,由于塞盖3通过第一凸出部件5固定在第一条形槽4上,而第一凸出部件5与第一条形槽4之间未设置左右方向上的空隙,使得塞盖3不会被左右方向的作用力从沉头塞孔2中撬出,因而无论胶辊如何转动,塞盖3均不会从沉头塞孔2中掉落。

进一步的,台阶面2a上沿胶辊轴线方向开设有第二条形槽7,第一条形槽4和第二条形槽7对称设置在加热棒安装孔1的左右两侧,塞盖3下端设有第二凸出部件8,第二条形槽7的底部及第二凸出部件8内设有可相互吸住的第二磁性件9,第二凸出部件8的前后长度小于第二条形槽7的长度,第二凸出部件8的左右宽度等于第二条形槽7的宽度,塞盖3塞入沉头塞孔2后,第二凸出部件8插入第二条形槽7中并通过第二磁性件9吸住,第二凸出部件8与第二条形槽7之间也存在便于将其沿胶辊轴线方向从第二条形槽7内撬出的防干涉空隙,防干涉空隙位于第二凸出部件8的前侧和/或后侧。

第二凸出部件8和第二条形槽7的作用原理与第一凸出部件5和第一条形槽4的作用原理相同,仅是为了对塞盖3进一步固定,使其更不易从沉头塞孔2中掉落。

进一步的,加热棒安装孔1的孔壁上设有一圈限位凹槽10,限位凹槽10中卡入一用于防止加热棒从加热棒安装孔1顶端往外脱出的限位铁片,更进一步的,限位铁片为环形铁片,环形铁片的内圈直径小于加热棒的直径。

胶辊在运转时,加热棒安装孔1内的加热棒会因离心力作用而顶住塞盖3,使得塞盖3有从沉头塞孔2中掉落的可能,而由于限位凹槽10内卡入了环形铁片,挡住了加热棒,使得加热棒在胶辊转动时不会与塞盖3接触,从而避免了塞盖3的掉落。

进一步的,加热棒安装孔1的左右侧壁上均设有U型槽11, U型槽11内设有用于将加热棒从加热棒安装孔1内取出的拉绳12,拉绳12采用耐热材料制成。

为了便于取出加热棒,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加热棒安装孔1的左右侧壁设置了安放拉绳12的U型槽11,通过拉动拉绳12即可将加热棒和拉绳12同时取出。

本实施方式在安装加热棒时,首先将拉绳12放入U型槽11中,再将加热棒放入加热棒安装孔1中,然后将环形限位铁片卡入限位凹槽10中,最后塞上塞盖3。取出加热棒则首先从前后方向上撬出塞盖3,再取出限位凹槽10中的环形限位铁片,最后通过拉动拉绳12将加热棒和拉绳12一同取出。

上述实施方式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