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臭氧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81999阅读:64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臭氧消毒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效臭氧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水处理臭氧消毒技术的发展,市面上出现了各色各样的水处理消毒装置。其中,臭氧消毒技术更是广泛应用于瓶装饮用水领域。

但是在当前,现有的臭氧消毒混合可以通过臭氧塔工艺来达到高效的臭氧混合效果,但是通常的臭氧混合塔自身高度大于等于4米,这便对厂房高度有着一定的刚性要求。如果厂房的高度小于等于4米,便安装不了臭氧混合塔,或者需要对厂房进行高度上的改造,但是改造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提高了生产成本的同时给用户带来一定的麻烦。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高效臭氧混合装置,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高效臭氧混合效果的且对厂房的高度要求小的高效臭氧混合装置;以解决现有的臭氧混合装置对安装高度有着较高刚性要求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高效臭氧混合装置,其包括:

臭氧混合器,用于将臭氧和原水的混合液进行混合,所述臭氧混合器至少具有两个,相邻的所述臭氧混合器首尾连接固定并形成一个臭氧混合器整体;

射流器,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射流器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臭氧混合器整体的输入端,

水泵,所述水泵的输入端通过一闸阀连接于所述原水,所述水泵的输出端通过第一自动阀连接于所述射流器的第一输入端;

储气罐,所述储气罐的输入端连接于臭氧机,所述储气罐的输出端通过第一球阀和第二自动阀连接于所述射流器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一球阀设置在靠近所述储气罐输出端处,所述第二自动阀设置在靠近所述射流器第二输入端处;

所述臭氧机,所述臭氧机的输出端和所述储气罐的输入端之间设置有一第二球阀,所述第二球阀设置在靠近所述储气罐输入端处;

臭氧室外排出器,其通过一第一三通管件连接于所述第二自动阀和第一球阀,所述第一三通管件的输入口连接于所述第一球阀的输出口,所述第一三通管件的第一输出口连接于所述第二自动阀的输入口,所述第一三通管件的第二输出口连接于所述臭氧室外排出器。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射流器的输出端与所述臭氧混合器之间还设置有一第二三通管件,所述射流器的第一输入端和所述第一自动阀之间设置有一第三三通管件,

其中,所述第二三通管件和第三三通管件之间设置有一第三球阀。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三三通管件与所述第一自动阀之间、所述储气罐上均设置有压力表。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射流器的第二输入端和所述第二自动阀之间还设置有一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的输出口连接于所述射流器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一单向阀的输入口连接于所述第二自动阀的输出口。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二自动阀和第一三通管件之间设置有一第四球阀,所述第四球阀的输入口连接于所述第一三通管件的第一输出口,所述第四球阀的输出口连接于所述第二自动阀的输入口。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臭氧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球阀的输入口之间设置有一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的输入口连接于所述臭氧机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单向阀的输出口连接于所述第二球阀的输入口。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水泵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自动阀之间还设置有一第三单向阀,所述第三单向阀的输入口连接于所述水泵的输出端,所述第三单向阀的输出口连接于所述第一自动阀的输入口。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三通管件和臭氧室外排出器之间依次设置有一第三自动阀和第五球阀,所述第三自动阀的输入口连接于所述第一三通管件的第二输出口,所述第三自动阀的输出口连接于所述第五球阀的输入口,所述第五球阀的输出口连接于所述臭氧室外排出器。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球阀与所述第一三通之间还设置有一流量计。

相较于现有技术的臭氧混合装置,本实用新型的高效臭氧混合装置通过自身结构上的设置,降低了对安装场所高度的要求;解决了现有的臭氧混合装置对安装高度有着较高刚性要求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取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高效臭氧混合装置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附图中的图式,其中相同的组件符号代表相同的组件。以下的说明是基于所例示的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其不应被视为限制本实用新型未在此详述的其它具体实施例。

请参照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高效臭氧混合装置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高效臭氧混合装置10包括臭氧混合器1、射流器2、水泵3、储气罐4、臭氧机5和臭氧室外排出器6。

臭氧混合器1用于将臭氧和原水的混合液进行混合,臭氧混合器1至少具有两个,相邻的臭氧混合器1首尾连接固定并形成一个臭氧混合器整体;射流器2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输出端,射流器2的输出端连接于臭氧混合器整体的输入端,水泵3的输入端通过一闸阀连接于原水,水泵3的输出端通过第一自动阀11连接于射流器2的第一输入端;

储气罐4的输入端连接于臭氧机5,储气罐4的输出端通过第一球阀21和第二自动阀12连接于射流器2的第二输入端;第一球阀21设置靠近在储气罐4输出端处,第二自动阀12设置在靠近射流器2第二输入端处;臭氧机5的输出端和储气罐4的输入端之间设置有一第二球阀22,第二球阀22设置在靠近储气罐4输入端处;

臭氧室外排出器6通过第一三通管件31连接于第二自动阀12和第一球阀21,第一三通管件31的输入口连接于第一球阀21的输出口,第一三通管件31的第一输出口连接于第二自动阀12的输入口,第一三通管件31的第二输出口连接于臭氧室外排出器6。

具体的,于本优选实施例中,射流器2的输出端与臭氧混合器1之间还设置有一第二三通管件32,射流器2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一自动阀11之间设置有一第三三通管件33,第二三通管件32和第三三通管件33之间设置有一第三球阀23,其中第二三通管件32的输出口连接于臭氧混合器1的输入端,第二三通管件32的第一输入口连接于射流器2的输出端,第二三通管件32的第二输入口连接于第三球阀23的输出口;第三三通管件33的输入口连接于第一自动阀11的输出口,第三三通管件33的第一输出口连接于射流器2的第一输入端,第三三通管件33的第二输出口连接于第三球阀23的输入口。

另外,为了能直观的判断第三三通管件33与第一自动阀11之间、储气罐4上的压力值,故于第三三通管件33与第一自动阀11之间、储气罐4上均设置有一压力表51。

于本优选实施例中,射流器2的第二输入端和第二自动阀12之间还设置有一第一单向阀41,第一单向阀41的输出口连接于射流器2的第二输入端,第一单向阀41的输入口连接于第二自动阀12的输出口。

第二自动阀12和第一三通管件31之间设置有一第四球阀24,第四球阀24的输入口连接于第一三通管件31的第一输出口,第四球阀24的输出口连接于第二自动阀12的输入口。

臭氧机5的输出端与第二球阀22的输入口之间设置有一第二单向阀42,第二单向阀42的输入口连接于臭氧机5的输出端,第二单向阀42的输出口连接于第二球阀22的输入口。

水泵3的输出端与第一自动阀11之间还设置有一第三单向阀43,第三单向阀43的输入口连接于水泵3的输出端,第三单向阀43的输出口连接于第一自动阀11的输入口。

第一三通管件31和臭氧室外排出器6之间依次设置有一第三自动阀13和第五球阀25,第三自动阀13的输入口连接于第一三通管件31的第二输出口,第三自动阀13的输出口连接于第五球阀25的输入口,第五球阀25的输出口连接于臭氧室外排出器6。

其中,为了更为直观方便的知道储气罐4中输送了多少量的臭氧,于是在第一球阀11与第一三通31之间还设置有一流量计61。

显而易见的,臭氧混合器1的数量和混合单元的数量,是根据臭氧混合的效果而定的,需要的臭氧混合的效果高,则可以通过增加臭氧混合器1或/和混合单元的数量来调节。

另外,本优选实施例的结构上的设置,使得其混合效果可以等同臭氧混合塔工艺,而且本优选实施例的造价成本也几乎与臭氧混合塔相近,因此在混合效果和设备造价等同的情况下,如果由于某一厂房的高度小于4米话,那么就可以通过选择本优选实施例,在达到同等效果的同时,也无需改造厂房,便可省下一笔改造费用。

本优选实施例的混合消毒工作过程是:

首先,臭氧机5产生臭氧,臭氧经第二单向阀42和第二球阀22输送至储气罐4,而后储气罐4中的臭氧经第一球阀21和第一三通管件31流向第三自动阀13和第四球阀24,其中流经第四球阀24的臭氧通往第二自动阀12;这时,如果分别流至第二自动阀12和第三自动阀13的臭氧可以流过第二自动阀12和第三自动阀13,而经过第二自动阀12的臭氧通过第一单向阀41进入射流器2的第二输入端,并进入射流器2的混合腔中;而流过第三自动阀13的臭氧经过第五球阀25从臭氧室外排出器6排出室外;

于此同时,水泵3启动,原水经闸阀通过水泵3输送至第三单向阀43并经过第三单向阀43输送至第一自动阀11,流过第一自动阀11进入射流器2的第一输入端,并于射流器2内的混合腔中与臭氧进行初次混合;

然后,进行初次混合后的臭氧和原水的混合液,从射流器2的输出端流出并被输送至臭氧混合器1进行二次混合;

最后,混合液从臭氧混合器1的输出端输送出去。

这样便完成了本优选实施例的混合消毒过程。

本实用新型的高效臭氧混合装置的优选实施例通过自身结构上的设置,降低了对安装场所高度的要求;解决了现有的臭氧混合装置对安装高度有着较高刚性要求的技术问题。

综上所述,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