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室内空气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74839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室内空气净化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室内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环境条件的日益恶化,人们在现有条件下为改善居住环境的空气状况,空气净化器被广泛应用。空气净化器可以改变密闭空间的空气质量状况,用于提升人们的生活的环境水平。

目前,现有的空气净化器的工作原理是,风机把室内的空气吸进空气净化器内,使空气穿过过滤层时,起到净化作用,但是由于过滤层设计的厚度比较薄,因此空气穿过过滤层的路径较短,往往起不到很好的净化作用,并且风机的运转会产生震动,并会将震动传到地面上,产生噪音。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室内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进风口、过滤层Ⅰ、侧板Ⅰ、环形凸起、螺旋管、密封圈、侧板Ⅱ、过滤层Ⅱ、风机、弹簧、出风口,所述外壳前侧开设有进风口,所述外壳内安装有过滤层Ⅰ,所述过滤层Ⅰ一侧安装有侧板Ⅰ,所述侧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侧板Ⅰ一侧面固定有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与通孔位置相对应,所述环形凸起通过密封圈与螺旋管一端连接,所述螺旋管内填充有过滤物质,所述密封圈一侧面开设有凹槽Ⅰ,所述密封圈另一侧面开设有凹槽Ⅱ,所述环形凸起一端安装在凹槽Ⅰ内,所述螺旋管的一端安装在凹槽Ⅱ内,所述侧板Ⅱ的结构及侧面安装的部件与侧板Ⅰ相同,所述螺旋管的另一端通过密封圈与侧板Ⅱ上的环形凸起连接,所述侧板Ⅱ一侧安装有过滤层Ⅱ,所述外壳内安装有风机,所述风机位于过滤层Ⅱ一侧,所述风机的底座与弹簧一端连接,所述弹簧另一端与外壳内侧底面连接,所述外壳后侧开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位于风机一侧。

所述密封圈为橡胶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空气通过过滤层Ⅰ,并从侧板Ⅰ上的通孔进入螺旋管的一端,因空气通过螺旋管的路径较长,因此空气能得到较好的净化,空气从螺旋管的另一端流出经侧板Ⅱ上的通孔、过滤层Ⅱ,最后净化后的空气从出风口排出,环形凸起通过密封圈与螺旋管连接,因密封圈的密封作用,可以防止空气进入螺旋管的过程中漏气,风机底座通过弹簧与外壳底面连接,弹簧具有吸震作用,可以缓冲风机传给底面的震动,减小了噪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侧面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密封圈剖视图。

如图,外壳-1、进风口-2、过滤层Ⅰ-3、侧板Ⅰ-4、通孔-5、环形凸起-6、密封圈-7、凹槽Ⅰ-71、凹槽Ⅱ-72、螺旋管-8、侧板Ⅱ-9、过滤层Ⅱ-10、风机-11、弹簧-12、出风口-13。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所示,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室内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进风口2、过滤层Ⅰ3、侧板Ⅰ4、环形凸起6、螺旋管8、密封圈7、侧板Ⅱ9、过滤层Ⅱ10、风机11、弹簧12、出风口13,外壳1前侧开设有进风口2,过滤层Ⅰ3安装在外壳1内,过滤层Ⅰ3一侧安装有侧板Ⅰ4,侧板Ⅰ4上开设有通孔5,侧板Ⅰ4一侧面固定有环形凸起6,环形凸起6与通孔5位置相对应,环形凸起6通过密封圈7与螺旋管8一端连接,螺旋管8内填充有过滤物质,密封圈7一侧面开设有凹槽Ⅰ71,密封圈7另一侧面开设有凹槽Ⅱ72,环形凸起6一端安装在凹槽Ⅰ71内,螺旋管8的一端安装在凹槽Ⅱ72内,侧板Ⅱ9的结构及安装的部件与侧板Ⅰ4相同,螺旋管8的另一端通过密封圈7与侧板Ⅱ9上的环形凸起6连接,过滤层Ⅱ10安装在侧板Ⅱ9一侧,风机11安装在过滤层Ⅱ10一侧,风机的底座通过弹簧12与外壳1内侧底面连接,外壳1后侧开设有出风口13,出风口13位于风机一侧。

实施例2

使用时,启动风机11,空气从进风口2被吸进,通过过滤层Ⅰ3、侧板Ⅰ4上的通孔5以及侧板Ⅰ上的环形凸起6、密封圈7中间的孔,从螺旋管8的一端进入螺旋管8中,被净化后从螺旋管8的另一端进入密封圈7中间的孔,侧板Ⅱ上的环形凸起6、侧板Ⅱ9的通5孔,然后进入过滤层Ⅱ10进行净化,最后从出风口13排出,风机11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震动经弹簧12传到地面后减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