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优化了吸附剂负荷率的干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63939阅读:411来源:国知局
一种优化了吸附剂负荷率的干燥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干燥机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优化了吸附剂负荷率的干燥机。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3和图4,模块化干燥机为近年来深受用户喜爱的一种新型干燥机,有别于传统的双塔式干燥机,这种具有模块化结构的干燥机包括多组互相并联的吸附管,吸附剂被分散充填在各个吸附管内。由于吸附剂充填的比较分散,并且吸附管的规格也比传统的吸附塔相对较小,模块化干燥机既可以避免吸附管内存在死角,又可以增加压缩气体和吸附剂之间的接触面积,因而可以大大提高吸附剂的负荷率,改善吸附效果。另一方面,由于多组吸附管之间是互相并联的结构,这种干燥机不但可以非常方便的通过增加吸附管的组数扩展干燥机的系统容量,维护起来也比较方便。然而,现有模块化干燥机还存在如下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第一,现有模块化干燥机的附属部件6(比如过滤器、压力表和电磁阀以及他们的连接管线)一般设置在干燥机本体1的左右两侧,如图3中标号6所示,容易损坏,并且看起来凌乱不堪。第二,现有模块化干燥机一般包括干燥机本体1、进气组件2、主排气组件3、副排气组件4及控制系统5,其中进气组件2和主排气组件3设置在干燥机本体1的同一侧;压缩空气自进气组件2进入干燥机,经干燥机本体内的多组吸附管干燥后经主排气组件3投入使用,一部分气体引入再生吸附管活化吸附剂,然后再经副排气组件4排出干燥机。以图3和图4中所示干燥机为例,该干燥机共包括八组吸附管,每一组吸附管均包括两只交替进行吸附和再生的吸附管,压缩气体自第一组吸附管通过干燥机的循环线路(如图4中标号I所示)远远小于自第一组吸附管通过干燥机的循环线路(如图4中标号VIII所示)。如此一来,距离进气组件较近的吸附管内的吸附剂的负荷率远远高于距离近期组件较远的吸附管内的吸附剂的负荷率,由此可能会导致部分吸附管内的吸附剂过早失效,增加设备维护的工作量和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任务是提供一种优化了吸附剂负荷率的干燥机,该干燥机通过对干燥机附属部件、进气组件和主排气组件的安装位置进行,既可以使干燥机整体看起来更加整洁,还可以使各组干燥管内的吸附剂的负荷率比较均匀,优化了产品结构,提高了设备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优化了吸附剂负荷率的干燥机,包括干燥机本体、进气组件、主排气组件、副排气组件及控制系统;干燥机本体包括A组上连通管、A组下连通管、B组上连通管及B组下连通管;A组上连通管和A组下连通管之间以及B组上连通管和B组下连通管之间均设置有至少一只干燥管;A组上连通管、A组下连通管、B组上连通管和B组下连通管上对称设置有数量和干燥管的个数相一致的干燥管装配孔;所述至少一只干燥管密封连接在干燥管装配孔上;进气组件用于引入需要干燥的压缩空气;主排气组件用于排出干燥后的大部分压缩空气;副排气组件用于排出用于吸附剂再生的小部分气体;控制系统用于协调进气组件、主排气组件和副排气组件的运行;其特征在于:上连通管和下连通管的一端封闭,另一端分别用于安装主排气组件和进气组件;进气组件和主排气组件分别设置在干燥机本体的两侧。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优化了吸附剂负荷率的干燥机还包括干燥机附属部件,干燥机附属部件包括电磁阀、过滤器以及电磁阀和过滤器的管线;控制系统与干燥机附属部件设置在干燥机本体的同一侧并且采用封装盒封装在干燥机本体上。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优化了吸附剂负荷率的干燥机中干燥机本体包括八组干燥管。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有益的技术效果:

1、将进气组件和主排气组件设置在干燥机本体的两侧可以使干燥机整体受力更平衡,结构更协调,看起来更美观。同时可以使每一条气路的行程(压缩空气自进气组件进入干燥机后再经吸附管和主排气组件排出干燥机的总路程)几乎相等,由此实现了不同吸附管内吸附剂负荷率的优化,提高了不同吸附管内吸附剂使用寿命的一致性,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节约了生产成本。

2、将干燥机附属部件和控制系统设置于干燥机本体的同一侧比如进气组件一侧或主排气组件一侧,并采用封装盒或保护壳体封装起来,既可以减少外力对附属部件造成的损害,还可以使干燥机看起来更整洁,更简约。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技术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优化了吸附剂负荷率的干燥机做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优化了吸附剂负荷率的干燥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吸附剂负荷率优化方案原理说明图;

图3:现有模块化干燥机结构示意图;

图4:现有模块化干燥机吸附剂负荷率说明图。

其中:

1-干燥机本体,2-进气组件,3-主排气组件,4-副排气组件,5-控制系统,6-干燥机附属部件;

10-本申请干燥机本体,20-本申请进气组件,30-本申请主排气组件,40-本申请副排气组件,50-本申请控制系统和附属部件的封装盒;

101-上连通管,102-下连通管,103-干燥管;

501-控制系统,502-干燥机附属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公开的优化了吸附剂负荷率的干燥机包括干燥机本体10、进气组件20、主排气组件30、副排气组件40和封装盒50,封装盒50内设置有控制系统501和干燥机附属部件502。进气组件20用于引入需要干燥的压缩空气,主排气组件30用于排出干燥后的大部分压缩空气,副排气组件40用于排出用于吸附剂再生的一小部分干燥气体。干燥机附属部件502包括过滤器、压力表、电磁阀以及他们的管线,控制系统501用于协调干燥机各个组件或部件之间的运行。

干燥机本体10包括两只上连通管101、两只下连通管102以及设置在上连通管101和下连通管102之间的16只干燥管103。两只上连通管分为A组上连通管和B组上连通管,两只下连通管分为A组下连通管和B组下连通管;与此相对应,16只干燥管103分为A组干燥管和B组干燥管,其中每一组均包括8只干燥管。A组上连通管和A组下连通管上对称设置有8组干燥管装配孔,A组的8只干燥管密封紧固在干燥管装配孔上。B组上连通管和B组下连通管上对称设置有8组干燥管装配孔,B组的8只干燥管密封紧固在干燥管装配孔上。

A组和B组上连通管101的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开口端上装配有主排气组件30。

A组和B组下连通管102的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开口端上装配有进气组件20以及副排气组件40。

主排气组件30和进气组件20以及副排气组件40分别设置于干燥机本体10的两侧。

干燥机控制系统501和附属部件502通过封装盒50设置在干燥机本体10的同一侧。

由于主排气组件30和副排气组件40分别设置在干燥机本体10的两侧,干燥机整体上受力更接近平衡,结构更加稳定,视觉效果更突出。由于干燥机附属部件502和控制系统501设置于干燥机本体10的同一侧,并且封装在封装盒或保护壳体50内,既可以避免外力对附属部件502造成的损害,又可以使干燥机看起来更整洁,更简约。

另一方面,请参阅图2,在这种进气组件20和主排气组件30对称设置的结构里,自进气组件20至主排气组件30之间每一组干燥管所形成的气路都几乎相等(图2中示出了最接近进气组件20的吸附管所形成的第I气路以及距离进气组件20最远的吸附管所形成的第VIII气路),气流分配更均匀,更合理,由此实现了不同位置吸附管内吸附剂负荷率的优化或均化,提高了不同吸附管内吸附剂使用寿命的一致性,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节约了生产成本。

以上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详细阐述,应该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说明书附图中公开的具体结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所述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发出其他实施例,任何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新理念的简单变形或等同替换,均涵盖于本实用新型,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