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制备酪酸梭菌活菌胶囊的菌泥粉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97386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制备酪酸梭菌活菌胶囊的菌泥粉碎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药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制备酪酸梭菌活菌胶囊的菌泥粉碎机。



背景技术:

酪酸梭菌活菌胶囊主要用于因肠道菌群絮乱引起的各种消化道症状及相关的急、慢性腹泻和消化不良等,其制备工序大致如下:芽孢杆菌菌种的逐级培养→芽孢杆菌发酵→芽孢杆菌粉碎→菌粉与其他辅料(淀粉、面粉及玉米粉等)的混合→胶囊填充→双铝包装→纸盒包装。目前,多是使用小型粉碎机对加入有吸附剂的芽孢杆菌菌泥进行粉碎工作,它通常包括内壁呈凹凸设置的外壳、旋转轴及电机,旋转轴上设置有多个旋转叶片,启动电机使其驱动旋转轴进行转动,通过旋转叶片与凹凸结构的配合即可对菌种进行粉碎工作。但是,该种粉碎机粉碎效率较低,且在粉碎后菌粉极易残留在旋转叶片上或外壳内,这样,不仅不便于清理,还会造成原物料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制备酪酸梭菌活菌胶囊的菌泥粉碎机,通过粉碎件相对外支撑筒的转动设置及第二驱动电机对内支撑杆的转动驱动,不仅可加快对菌泥的粉碎效率,还可在粉碎完毕后,有效地清理残留在粉碎件上的菌粉,以减少对原物料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制备酪酸梭菌活菌胶囊的菌泥粉碎机,包括机架、粉碎组件、安装于机架上的粉碎腔体和驱动组件;

粉碎腔体呈中空设置,粉碎腔体的顶端设有与其内腔连通的进料口,粉碎腔体的底端设有与其内腔连通的出料口;

粉碎组件包括横向设置且贯穿粉碎腔体腔壁的外支撑筒和与外支撑筒同轴设置的内支撑杆,外支撑筒通过第一轴承转动设置于粉碎腔体的腔壁上,内支撑杆通过第二轴承设置于外支撑筒内;

外支撑筒的筒壁上通过第三轴承转动设置有若干组粉碎件组件,粉碎件组件包括两沿外支撑筒径向设置且分别位于外支撑筒两侧的粉碎件,粉碎件贯穿外支撑筒的筒壁,粉碎件一端位于粉碎腔体内,粉碎件的另一端位于外支撑筒内,且在该端设置有第一斜齿轮;

内支撑杆上设置有与同一粉碎件组件中两第一斜齿轮均啮合的第二斜齿轮;

驱动组件包括用于驱动外支撑筒转动的第一驱动电机和用于驱动内支撑杆转动的第二驱动电机。

本实用新型中,粉碎腔体和驱动组件均安装于机架上,机架用于承载各个功能结构的动能负荷。应用时,可先封闭出料口,从进料口处倒入适量的加入有吸附剂的菌泥,再启动第一驱动电机,使其驱动外支撑筒带动各个粉碎件进行同步的高速旋转,并对菌泥进行粉碎工作,待粉碎完毕后,则打开出料口,使得菌粉从出料口得到收集。为提高粉碎效率,还可在第一驱动电机启动的同时开启第二驱动电机,使其驱动内支撑杆进行高速的转动,并通过第二斜齿轮与第一斜齿轮之间的啮合带动各个粉碎件进行同步的高速转动,这样,便可加快粉碎件对菌泥的切割效率。

待粉碎腔体内未有菌粉落出时,则开启第二驱动电机,使其驱动内支撑杆进行慢速的转动,并通过第二斜齿轮与第一斜齿轮之间的啮合带动各个粉碎件进行同步的慢速转动,这样,则可将残留在粉碎件上的菌粉也抖落下直至从出料口处流出。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粉碎件相对外支撑筒的转动设置及第二驱动电机对内支撑杆的转动驱动,不仅可加快对菌泥的粉碎效率,还可在粉碎完毕后,有效地清理残留在粉碎件上的菌粉,以减少对原物料的浪费。可见,本实用新型具有粉碎效率佳、操作便捷及运行稳定的优点。

进一步地,所述内支撑杆包括传动段和直径大于传动段直径的驱动段,所述第二斜齿轮套设在传动段,所述驱动段连接在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本实用新型中,驱动段大直径的设置可提高内支撑杆相对外支撑筒转动的稳定性,传动段小直径的设置可便于实现第二斜齿轮与第一斜齿轮之间的啮合。

为实现第一驱动电机对外支撑筒的转动驱动,进一步地,所述外支撑筒的外壁上还设置有位于所述粉碎腔体外侧的从动轮;

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输出轴连接有主动轮;

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套设在从动轮和主动轮的传动皮带。

如此,可实现外支撑筒与内支撑杆之间的独立旋转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粉碎件包括与所述第三轴承内圈相连的连接段和与连接段相连且位于所述外支撑筒外的粉碎段。

进一步地,所述粉碎腔体的腔壁内设置有安装腔,粉碎腔体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个贯穿其腔壁且与安装腔连通的通孔;

安装腔内通过弹性件连接有活动板,活动板上设置有若干个与通孔相对应的粉碎凸起,弹性件作用于活动板使得:若干个粉碎凸起对应地贯穿若干个通孔且均位于粉碎腔体内;

活动板于远离粉碎凸起的另一端面上设置有贯穿粉碎腔体外壁的调节柱。

本实用新型中,当粉碎件作用于菌泥使其高速撞击粉碎腔体的内壁面时,粉碎凸起的设置可提高对菌泥的粉碎效率。但内壁面凹凸不平的设置也极易残留菌粉,为此,本实用新型将粉碎凸起设置在活动板上,这样,通过拉动调节柱移动活动板,可将粉碎凸起收缩于通孔内,这样,则可将残留于粉碎凸起上的菌粉刮落至粉碎腔体内。

为便于拉动调节柱,进一步地,还包括位于所述粉碎腔体外侧的调节杆;

所述调节柱设置有两个,且两调节柱均与调节杆相连;

弹性件作用于活动板使得:若干个粉碎凸起对应地贯穿若干个通孔均位于粉碎腔体内,且调节杆与粉碎腔体的外壁面相抵接。

为避免活动板过度移动而影响粉碎凸起与通孔之间的贯穿配合,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柱上还设置有限位环。

进一步地,所述粉碎凸起的自由端呈半球状。粉碎凸起半球状的设置,可避免菌粉残留在粉碎凸起的自由端处。

进一步地,所述粉碎件组件设置有三组。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粉碎件相对外支撑筒的转动设置及第二驱动电机对内支撑杆的转动驱动,不仅可加快对菌泥的粉碎效率,还可在粉碎完毕后,有效地清理残留在粉碎件上的菌粉,以减少对原物料的浪费。可见,本实用新型具有粉碎效率佳、操作便捷及运行稳定的优点。

2、当粉碎件作用于菌泥使其高速撞击粉碎腔体的内壁面时,粉碎凸起的设置可提高对菌泥的粉碎效率。但内壁面凹凸不平的设置也极易残留菌粉,为此,本实用新型将粉碎凸起设置在活动板上,这样,通过拉动调节柱移动活动板,可将粉碎凸起收缩于通孔内,这样,则可将残留于粉碎凸起上的菌粉刮落至粉碎腔体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下面将对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需要用到的附图作简单的说明。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还可以根据下面的附图,得到其它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制备酪酸梭菌活菌胶囊的菌泥粉碎机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制备酪酸梭菌活菌胶囊的菌泥粉碎机中第一驱动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零部件名称如下:1、机架,2、粉碎腔体,3、进料口,4、出料口,5、外支撑筒,6、内支撑杆,7、第三轴承,8、粉碎件,9、第一斜齿轮,10、第二斜齿轮,11、第一驱动电机,12、第二驱动电机,13、传动段,14、驱动段,15、限位环,16、从动轮,17、主动轮,18、传动皮带,19、调节杆,20、安装腔,21、通孔,22、弹性件,23、活动板,24、粉碎凸起,25、调节柱,26、连接段,27、粉碎段,28、第一轴承,29、第二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而易见的,下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基于本实用新型记载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得到的其它所有实施例,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内。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用于制备酪酸梭菌活菌胶囊的菌泥粉碎机,包括机架1、粉碎组件、安装于机架1上的粉碎腔体2和驱动组件;

粉碎腔体2呈中空设置,粉碎腔体2的顶端设有与其内腔连通的进料口3,粉碎腔体2的底端设有与其内腔连通的出料口4;

粉碎组件包括横向设置且贯穿粉碎腔体2腔壁的外支撑筒5和与外支撑筒5同轴设置的内支撑杆6,外支撑筒5通过第一轴承28转动设置于粉碎腔体2的腔壁上,内支撑杆6通过第二轴承29设置于外支撑筒5内;

外支撑筒5的筒壁上通过第三轴承7转动设置有若干组粉碎件组件,粉碎件组件包括两沿外支撑筒5径向设置且分别位于外支撑筒5两侧的粉碎件8,粉碎件8贯穿外支撑筒5的筒壁,粉碎件一端位于粉碎腔体2内,粉碎件8的另一端位于外支撑筒5内,且在该端设置有第一斜齿轮9;

内支撑杆6上设置有与同一粉碎件组件中两第一斜齿轮9均啮合的第二斜齿轮10;

驱动组件包括用于驱动外支撑筒5转动的第一驱动电机11和用于驱动内支撑杆6转动的第二驱动电机12。

本实施例中,粉碎腔体2和驱动组件均安装于机架1上,机架1用于承载各个功能结构的动能负荷。应用时,可先封闭出料口4,从进料口3处倒入适量的加入有吸附剂的菌泥,再启动第一驱动电机11,使其驱动外支撑筒5带动各个粉碎件8进行同步的高速旋转,并对菌泥进行粉碎工作,待粉碎完毕后,则打开出料口4,使得菌粉从出料口4得到收集。为提高粉碎效率,还可在第一驱动电机11启动的同时开启第二驱动电机12,使其驱动内支撑杆6进行高速的转动,并通过第二斜齿轮10与第一斜齿轮9之间的啮合带动各个粉碎件8进行同步的高速转动,这样,便可加快粉碎件8对菌泥的切割效率。

待粉碎腔体2内未有菌粉落出时,则开启第二驱动电机12,使其驱动内支撑杆6进行慢速的转动,并通过第二斜齿轮10与第一斜齿轮9之间的啮合带动各个粉碎件8进行同步的慢速转动,这样,则可将残留在粉碎件8上的菌粉也抖落下直至从出料口4处流出。

本实施例中,通过粉碎件8相对外支撑筒5的转动设置及第二驱动电机12对内支撑杆6的转动驱动,不仅可加快对菌泥的粉碎效率,还可在粉碎完毕后,有效地清理残留在粉碎件8上的菌粉,以减少对原物料的浪费。可见,本实施例具有粉碎效率佳、操作便捷及运行稳定的优点。

优选地,所述内支撑杆6包括传动段13和直径大于传动段13直径的驱动段14,所述第二斜齿轮10套设在传动段13,所述驱动段14连接在所述第二驱动电机12的输出轴上。本实施例中,驱动段14大直径的设置可提高内支撑杆6相对外支撑筒5转动的稳定性,传动段13小直径的设置可便于实现第二斜齿轮10与第一斜齿轮9之间的啮合。

为实现第一驱动电机11对外支撑筒5的转动驱动,优选地,所述外支撑筒5的外壁上还设置有位于所述粉碎腔体2外侧的从动轮16;

所述第一驱动电机11输出轴连接有主动轮17;

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套设在从动轮16和主动轮17的传动皮带18。

如此,可实现外支撑筒5与内支撑杆6之间的独立旋转运动。

优选地,所述粉碎件8包括与所述第三轴承7内圈相连的连接段26和与连接段26相连且位于所述外支撑筒5外的粉碎段27。这样,又能实现粉碎件与第三轴承的连接,又能对菌泥进行粉碎工作。

优选地,所述粉碎腔体2的腔壁内设置有安装腔20,粉碎腔体2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个贯穿其腔壁且与安装腔20连通的通孔21;

安装腔20内通过弹性件22连接有活动板23,活动板23上设置有若干个与通孔21相对应的粉碎凸起24,弹性件22作用于活动板23使得:若干个粉碎凸起24对应地贯穿若干个通孔21且均位于粉碎腔体2内;

活动板23于远离粉碎凸起24的另一端面上设置有贯穿粉碎腔体2外壁的调节柱25。

本实施例中,当粉碎件8作用于菌泥使其高速撞击粉碎腔体2的内壁面时,粉碎凸起24的设置可提高对菌泥的粉碎效率。但内壁面凹凸不平的设置也极易残留菌粉,为此,本实施例将粉碎凸起24设置在活动板23上,这样,通过拉动调节柱25移动活动板23,可将粉碎凸起24收缩于通孔21内,这样,则可将残留于粉碎凸起24上的菌粉刮落至粉碎腔体2内。

为便于拉动调节柱25,优选地,还包括位于所述粉碎腔体2外侧的调节杆19;

所述调节柱25设置有两个,且两调节柱25均与调节杆19相连;

弹性件22作用于活动板23使得:若干个粉碎凸起24对应地贯穿若干个通孔21均位于粉碎腔体2内,且调节杆19与粉碎腔体2的外壁面相抵接。

为避免活动板23过度移动而影响粉碎凸起24与通孔21之间的贯穿配合,优选地,所述调节柱25上还设置有限位环15。

优选地,所述粉碎凸起24的自由端呈半球状。粉碎凸起24半球状的设置,可避免菌粉残留在粉碎凸起24的自由端处。

优选地,所述粉碎件组件设置有三组。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