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淋式废气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11094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喷淋式废气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废气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越来越差,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较为明显的就是大气污染,雾霾现象更是频繁出现。废气排放就是直接影响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污染源,特别是化工厂、钢铁厂、制药厂以及炼焦长、炼油厂等。

废气中含有污染物种类很多,其物理和化学性质非常复杂,毒性也不尽相同。燃料燃烧排出的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NOx)、碳氢化合物等;因工业生产所用原料和工艺不同,而排放各种不同的有害气体和固体废物,含有各种组分如重金属、盐类、放射性物质;汽车排放的尾气含有铅、苯和酚等碳氢化合物。由于废气中含有较多的有害气体,因而在直接排放废气之前需对废气进行处理。如申请号为201420047783.4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废气净化一体机,该一体机包括罐体,该罐体内从输入端至输出端依次设置有入口均流网单元,其用于将输入的废气扩散均匀;等离子电场单元,其用于通过高压分解废气中有害废气污染分子,达到一次净化;活性炭单元,其用于进一步过滤废气中的有害气体,达到二次净化;UV光解灯管,其利用高能UV紫外线光束分解废气中的氧分子并进行光解氧化反应,达到三次净化;超声波雾化单元,其用于向废气中喷射去除废气异味的雾状颗粒物;以及出口均流网,其用于将过滤后的废气均匀扩散后排出。本使用新型的废气净化一体机具有整体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净化效率高,设备运行成本低的特点。

上述废气净化一体机虽能对废气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废气中含有的有害气体较多,而废气净化一体机无法根据不同废气中所含的有害气体的种类进行有效地净化,从而适用范围较小,对废气的净化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对含有多种有效气体的废气进行有效净化的喷淋式废气处理装置,提高对废气的净化效率。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喷淋式废气处理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内从下往上依次划分有粉尘净化室、气体净化室和排气室,所述罐体上的进气口与粉尘净化室连通,所述粉尘净化室、气体净化室和排气室依次连通,所述排气室与罐体上的排气口连通;所述气体净化室内从下往上依次设置有多组用于净化气体的气体净化组件,位于最底层的气体净化组件与粉尘净化室连通,相邻两组气体净化组件之间设置有第二导流罩,且相邻两组气体净化组件之间通过第二导流罩上的第二导流孔连通,位于最上层的气体净化组件与排气室之间设置有除水器。

其中,所述气体净化组件包括导气管,所述导气管的下端与粉尘净化室或相邻下层的气体净化组件连通,所述导气管的上端的圆柱面上开设有第一导流孔,所述导气管的上端设有第一导流罩,所述第一导流罩的下缘低于第一导流孔的下缘;所述第一导流罩的上方设置有吸附液喷头,所述吸附液喷头喷出的吸附液沿第一导流罩的上表面流动并在第一导流孔的下缘的下方形成吸附液幕,废气由第一导流孔输出并穿过吸附液幕后进入除水器或者进入相邻上层的第二导流罩。

其中,所述吸附液喷头包括与外部吸附液输送管路连接的法兰连接部,所述法兰连接部上连接有锥形螺旋喷芯。

其中,所述粉尘净化室内设置有气体升降管,所述气体升降管外壁与罐体内壁之间设有螺旋板,所述螺旋板在气体升降管与罐体之间形成除尘通道,所述除尘通道的上端与罐体上的进气口连通,所述除尘通道的下端与气体升降管内部连通。

其中,所述除水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多个除水叶片,所述除水叶片的横截面呈波纹状,相邻两个除水叶片之间形成用于气流流通的气道,所述除水叶片包括依次间隔设置的固定除水叶片和活动除水叶片,所述固定除水叶片固定连接在壳体内,所述活动除水叶片枢接于壳体内;所述壳体上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轴与其中一个活动除水叶片固定连接并驱动该活动除水叶片转动;每个活动除水叶片上均固定连接有连接件,多个连接件均与同一根连杆铰接;所述驱动电机驱动其中一个活动除水叶片转动时,该活动除水叶片通过平面四连杆机构带动其他活动除水叶片转动。

其中,所述除水叶片的横截面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直线段、第一弧形段、第二弧形段和第二直线段,所述第一弧形段的弯曲方向与第二弧形段的弯曲方向相反。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在废气处理装置内从下往上依次设置粉尘净化室、气体净化室和排气室,废气现在粉尘净化室内进行除尘处理,经除尘处理后的废气再进去气体净化室内进行有毒有害气体的吸附,从而使最终排出的废气不至于会影响大气,且先进行除尘处理,能够有效保证后期进行气体净化时的净化效率;在气体净化室内设置多组气体净化组件,通过多组气体净化组件可重复净化同一气体或者依次对多种气体进行净化,提高该气体净化组件的使用范围以及对气体净化的效率,从而实现对多种有毒有害气体的吸附、净化,提高该废气处理装置对废气的净化效率。

2、本实用新型中,该气体净化组件包括导气管、第一导流罩和吸附液喷头,废气经导气管上升后沿第一导流罩的下边缘排出,吸附液喷头可喷射出用于吸附对应有毒有害气体的吸附液,从而该吸附液在第一导流罩的下缘及其下方形成吸附液幕,废气需穿过吸附液幕后才能进入下一组气体净化组件或者排出,从而通过水幕形式可有效提高吸附液幕对有毒有害气体的吸附、净化效果,提高该废气处理装置对废气的净化效率。

3、本实用新型中,吸附液喷头采用锥形螺旋喷芯,通过设计螺旋喷嘴喷槽迎水面与轴线不同夹角,可获得不同角度的伞状雾冠,使吸附液与废气多次接触、充分接触,从而提高该吸附液对废气中有害气体的吸附、净化效果,提高该废气处理装置对废气的净化效率。

4、本实用新型中,气体升降管与罐体之间设有螺旋板,废气在除尘通道内利用离心式重力分离技术对废气进行第一次分离,使较大的粉尘被分离出来,分离效果好;然后进行初步分离后的废气再进入气体升降管内,粉尘在重力作用下将往下沉,而废气则上移,实现废气与粉尘的再次分离,提高了废气的除尘效率,从而便于后续对废气中的有毒有害气体进行高效地吸附,提高该废气处理装置对废气的净化效率。

5、本实用新型中,废气处理装置中除水器的除水叶片包括固定除水叶片和活动除水叶片,多个活动除水叶片通过连接件铰接在同一根连杆上构成平面四连杆机构,因此驱动电机驱动其中一个活动除水叶片转动时,在平面四连杆机构的作用下带动其余的活动除水叶片,因而改变了活动除水叶片的摆放角度,使得活动除水叶片与固定除水叶片之间形成的风道的横截面积发生变化,改变(提高)风道内空气的气流速度,改变(增大)离心力,从而有利于捕捉气体中的水滴,提高除水器的除水效率和除水效果,使得从废气处理装置排出的气体中水分含量更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气体净化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气体净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粉尘净化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除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除水器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除水叶片的连接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螺旋喷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罐体、2-排气口、3-进气口、4-排气室、5-气体净化室、6-粉尘净化室、7-除水器、51-气体净化组件、52-第二导流罩、511-导气管、512-第一导流孔、513-第一导流罩、514-吸附液喷头、515-吸附液幕、521-第二导流孔、5141-锥形螺旋喷芯、5142-法兰连接部、61-螺旋板、62-气体升降管、63-除尘通道、71-壳体、72-除水叶片、73-驱动电机、74-连接件、75-连杆、721-活动除水叶片、722-固定除水叶片、723-第一直线段、724-第二直线段、726-第一弧形段、727-第二弧形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一种喷淋式废气处理装置,包括罐体1,在罐体1内将罐体1的内腔划分为粉尘净化室6、气体净化室5和排气室4,粉尘净化室6、气体净化室5和排气室4从下往上依次分布,且罐体1上的进气口3与粉尘净化室6连通,粉尘净化室6、气体净化室5和排气室4依次连通,排气室4与罐体1上的排气口2连通。废气先经由进气口3进入罐体1内的粉尘净化室6进行固、气分离,分离出来的气体经进入气体净化室5内,该气体净化室5内采用水幕吸附的方式对多种有毒有害气体进行依次吸附净化或者对同一种有毒有害气体进行多次吸附净化,经净化后的气体经由排气室4排出。在气体净化室5内从下往上依次设置有多组用于净化气体的气体净化组件51,位于最底层的气体净化组件51与粉尘净化室6连通,相邻两组气体净化组件51之间设置有第二导流罩52,且相邻两组气体净化组件51之间通过第二导流罩52上的第二导流孔521连通。采用层叠设置的多组气体净化组件51可对多种有毒有害气体进行依次吸附净化或者对同一种有毒有害气体进行多次吸附净化。位于最上层的气体净化组件51与排气室4之间设置有除水器7,经净化后的气体通过除水器7进行除水处理后经排气室4、排气口2排出。

在废气处理装置内从下往上依次设置粉尘净化室6、气体净化室5和排气室4,废气现在粉尘净化室6内进行除尘处理,经除尘处理后的废气再进去气体净化室5内进行有毒有害气体的吸附,从而使最终排出的废气不至于会影响大气,且先进行除尘处理,能够有效保证后期进行气体净化时的净化效率;在气体净化室5内设置多组气体净化组件51,通过多组气体净化组件51可重复净化同一气体或者依次对多种气体进行净化,提高该气体净化组件51的使用范围以及对气体净化的效率,从而实现对多种有毒有害气体的吸附、净化,提高该废气处理装置对废气的净化效率。

该气体净化组件51包括导气管511,导气管511的下端与粉尘净化室6或相邻下层的气体净化组件51连通,即最底层的气体净化组件51的导气管511直接与粉尘净化室6内连通,经除尘后的废气直接经由该导气管511进入最底层的气体净化组件51内,其余位置的气体净化组件51的导气管511直接与相邻的下层的气体净化组件51连通,从而实现下一层气体净化组件51净化后的气体通过上一层气体净化组件51的导气管511进入上一层气体净化组件51,实现多层吸附。在导气管511的上端的圆柱面上开设有第一导流孔512,同一根导气管511上的第一导流孔512可设置多个,多个导流孔沿导气管511的周向均布。进入导气管511内的废气经由第一导流孔512排出导气管511。在导气管511的上端设有第一导流罩513,该第一导流罩513与第二导流罩52的内壁、外壁均呈锥形结构,且第一导流罩513的下缘低于第一导流孔512的下缘。经第一导流孔512排出的废气将沿第一导流罩513的内壁向下移动,并经由第一导流罩513的下缘外溢。在第一导流罩513的上方设置有吸附液喷头514,该吸附液喷头514喷出的吸附液沿第一导流罩513的上表面流动并在第一导流孔512的下缘的下方形成吸附液幕515,废气由第一导流孔512输出并穿过吸附液幕515后进入除水器7或者进入相邻上层的第二导流罩52。

该气体净化组件51包括导气管511、第一导流罩513和吸附液喷头514,废气经导气管511上升后沿第一导流罩513的下边缘排出,吸附液喷头514可喷射出用于吸附对应有毒有害气体的吸附液,从而该吸附液在第一导流罩513的下缘及其下方形成吸附液幕515,废气需穿过吸附液幕515后才能进入下一组气体净化组件51或者排出,从而通过水幕形式可有效提高吸附液幕515对有毒有害气体的吸附、净化效果,提高该废气处理装置对废气的净化效率。

作为优选,提供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吸附液喷头514。该吸附液喷头514包括与外部吸附液输送管路连接的法兰连接部5142,法兰连接部5142上连接有锥形螺旋喷芯5141。

吸附液喷头514采用锥形螺旋喷芯5141,通过设计螺旋喷嘴喷槽迎水面与轴线不同夹角,可获得不同角度的伞状雾冠,使吸附液与废气多次接触、充分接触,从而提高该吸附液对废气中有害气体的吸附、净化效果,提高该废气处理装置对废气的净化效率。

为了提高对废气进行除尘的效率,提供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粉尘净化室6。该粉尘净化室6内设置有气体升降管62,且气体升降管62的外壁与罐体1内壁之间设有螺旋板61,从而在螺旋板61、气体升降管62与罐体1之间形成用于初步除尘的除尘通道63,在气体升降管62内壁之间形成再次除尘的除尘沉降通道。该除尘通道63的上端与罐体1上的进气口3连通,该除尘通道63的下端与气体升降管62内部连通。

气体升降管62与罐体1之间设有螺旋板61,废气在除尘通道63内利用离心式重力分离技术对废气进行第一次分离,使较大的粉尘被分离出来,分离效果好;然后进行初步分离后的废气再进入气体升降管62内,粉尘在重力作用下将往下沉,而废气则上移,实现废气与粉尘的再次分离,提高了废气的除尘效率,从而便于后续对废气中的有毒有害气体进行高效地吸附,提高该废气处理装置对废气的净化效率。

为了降低排出的气体中的含水量,特提供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除水器7。该除水器7包括壳体71和多个除水叶片72,多个除水叶片72依序间隔设置,因而在相邻两个除水叶片72之间形成用于气流流通的气道,空气经由除水器7的气流入口进入除水器7的气道内,空气中的小水滴在气道内凝聚为大水滴,经除水后的空气经由除水器7的气流出口排出。壳体71内的除水叶片72包括固定除水叶片722和活动除水叶片721两种除水叶片72,固定除水叶片722和活动除水叶片721依次间隔设置,即设置方式为“固定除水叶片722—活动除水叶片721—固定除水叶片722—……—活动除水叶片721—固定除水叶片722—活动除水叶片721”。该固定除水叶片722固定连接在壳体71内,活动除水叶片721枢接于壳体71内,因而活动除水叶片721在壳体71内可绕枢接轴转动,从而在活动除水叶片721转动时改变相邻固定除水叶片722与活动除水叶片721之间的气道的横截面积。壳体71上设置有驱动电机73,该驱动电机73的驱动轴与其中一个活动除水叶片721固定连接,活动除水叶片721在驱动电机73的驱动下可绕对应的枢接轴或驱动电机73的驱动轴转动。每个活动除水叶片721上均固定连接有一个连接件74,多个连接件74均与同一根连杆75铰接连接,因而壳体71、活动除水叶片721—连接件74、连杆75之间构成平面四连杆75机构,实现所有活动除水叶片721之间的联动。当驱动电机73驱动其中一个活动除水叶片721转动时,该活动除水叶片721通过平面四连杆75机构带动其他活动除水叶片721转动。

作为优选,所有除水叶片72的结构均相同,即固定除水叶片722之间、固定除水叶片722与活动除水叶片721之间、活动除水叶片721之间的结构均相同。除水叶片72的横截面为波纹状。除水叶片72的横截面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直线段723、第一弧形段726、第二弧形段727和第二直线段724,第一直线段723的末端与第一弧线段的首端连接,且第一直线段723与第一弧线段相切;第一弧形段726的末端与第二弧形段727的首端连接,且第一弧形段726与第二弧形段727外切;第二弧形段727的末端与第二直线段724的首端连接,且第二直线段724与第二弧线段相切;其中第一弧形段726的弯曲方向与第二弧形段727的弯曲方向相反。第一弧形段726的曲率半径与第二弧形段727的曲率半径可相同也可不同,第一弧形段726的曲率半径可大于第二弧形段727的曲率半径,第一弧形段726的曲率半径也可小于第二弧形段727的曲率半径。本实施例中,第一弧形段726的曲率半径小于第二弧形段727的曲率半径。

废气处理装置中除水器7的除水叶片72包括固定除水叶片722和活动除水叶片721,多个活动除水叶片721通过连接件74铰接在同一根连杆75上构成平面四连杆75机构,因此驱动电机73驱动其中一个活动除水叶片721转动时,在平面四连杆75机构的作用下带动其余的活动除水叶片721,因而改变了活动除水叶片721的摆放角度,使得活动除水叶片721与固定除水叶片722之间形成的风道的横截面积发生变化,改变(提高)风道内空气的气流速度,改变(增大)离心力,从而有利于捕捉气体中的水滴,提高除水器7的除水效率和除水效果,使得从废气处理装置排出的气体中水分含量更少。

实施例1

一种喷淋式废气处理装置,包括罐体1,在罐体1内将罐体1的内腔划分为粉尘净化室6、气体净化室5和排气室4,粉尘净化室6、气体净化室5和排气室4从下往上依次分布,且罐体1上的进气口3与粉尘净化室6连通,粉尘净化室6、气体净化室5和排气室4依次连通,排气室4与罐体1上的排气口2连通。废气先经由进气口3进入罐体1内的粉尘净化室6进行固、气分离,分离出来的气体经进入气体净化室5内,该气体净化室5内采用水幕吸附的方式对多种有毒有害气体进行依次吸附净化或者对同一种有毒有害气体进行多次吸附净化,经净化后的气体经由排气室4排出。在气体净化室5内从下往上依次设置有多组用于净化气体的气体净化组件51,位于最底层的气体净化组件51与粉尘净化室6连通,相邻两组气体净化组件51之间设置有第二导流罩52,且相邻两组气体净化组件51之间通过第二导流罩52上的第二导流孔521连通。采用层叠设置的多组气体净化组件51可对多种有毒有害气体进行依次吸附净化或者对同一种有毒有害气体进行多次吸附净化。位于最上层的气体净化组件51与排气室4之间设置有除水器7,经净化后的气体通过除水器7进行除水处理后经排气室4、排气口2排出。

实施例2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该气体净化组件51包括导气管511,导气管511的下端与粉尘净化室6或相邻下层的气体净化组件51连通,即最底层的气体净化组件51的导气管511直接与粉尘净化室6内连通,经除尘后的废气直接经由该导气管511进入最底层的气体净化组件51内,其余位置的气体净化组件51的导气管511直接与相邻的下层的气体净化组件51连通,从而实现下一层气体净化组件51净化后的气体通过上一层气体净化组件51的导气管511进入上一层气体净化组件51,实现多层吸附。在导气管511的上端的圆柱面上开设有第一导流孔512,同一根导气管511上的第一导流孔512可设置多个,多个导流孔沿导气管511的周向均布。进入导气管511内的废气经由第一导流孔512排出导气管511。在导气管511的上端设有第一导流罩513,该第一导流罩513与第二导流罩52的内壁、外壁均呈锥形结构,且第一导流罩513的下缘低于第一导流孔512的下缘。经第一导流孔512排出的废气将沿第一导流罩513的内壁向下移动,并经由第一导流罩513的下缘外溢。在第一导流罩513的上方设置有吸附液喷头514,该吸附液喷头514喷出的吸附液沿第一导流罩513的上表面流动并在第一导流孔512的下缘的下方形成吸附液幕515,废气由第一导流孔512输出并穿过吸附液幕515后进入除水器7或者进入相邻上层的第二导流罩52。

实施例3

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该吸附液喷头514包括与外部吸附液输送管路连接的法兰连接部5142,法兰连接部5142上连接有锥形螺旋喷芯5141。

实施例4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该粉尘净化室6内设置有气体升降管62,且气体升降管62的外壁与罐体1内壁之间设有螺旋板61,从而在螺旋板61、气体升降管62与罐体1之间形成用于初步除尘的除尘通道63,在气体升降管62内壁之间形成再次除尘的除尘沉降通道。该除尘通道63的上端与罐体1上的进气口3连通,该除尘通道63的下端与气体升降管62内部连通。

实施例5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该除水器7包括壳体71和多个除水叶片72,多个除水叶片72依序间隔设置,因而在相邻两个除水叶片72之间形成用于气流流通的气道,空气经由除水器7的气流入口进入除水器7的气道内,空气中的小水滴在气道内凝聚为大水滴,经除水后的空气经由除水器7的气流出口排出。壳体71内的除水叶片72包括固定除水叶片722和活动除水叶片721两种除水叶片72,固定除水叶片722和活动除水叶片721依次间隔设置,即设置方式为“固定除水叶片722—活动除水叶片721—固定除水叶片722—……—活动除水叶片721—固定除水叶片722—活动除水叶片721”。该固定除水叶片722固定连接在壳体71内,活动除水叶片721枢接于壳体71内,因而活动除水叶片721在壳体71内可绕枢接轴转动,从而在活动除水叶片721转动时改变相邻固定除水叶片722与活动除水叶片721之间的气道的横截面积。壳体71上设置有驱动电机73,该驱动电机73的驱动轴与其中一个活动除水叶片721固定连接,活动除水叶片721在驱动电机73的驱动下可绕对应的枢接轴或驱动电机73的驱动轴转动。每个活动除水叶片721上均固定连接有一个连接件74,多个连接件74均与同一根连杆75铰接连接,因而壳体71、活动除水叶片721—连接件74、连杆75之间构成平面四连杆75机构,实现所有活动除水叶片721之间的联动。当驱动电机73驱动其中一个活动除水叶片721转动时,该活动除水叶片721通过平面四连杆75机构带动其他活动除水叶片721转动。

实施例6

在实施例五的基础上,作为优选,所有除水叶片72的结构均相同,即固定除水叶片722之间、固定除水叶片722与活动除水叶片721之间、活动除水叶片721之间的结构均相同。除水叶片72的横截面为波纹状。除水叶片72的横截面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直线段723、第一弧形段726、第二弧形段727和第二直线段724,第一直线段723的末端与第一弧线段的首端连接,且第一直线段723与第一弧线段相切;第一弧形段726的末端与第二弧形段727的首端连接,且第一弧形段726与第二弧形段727外切;第二弧形段727的末端与第二直线段724的首端连接,且第二直线段724与第二弧线段相切;其中第一弧形段726的弯曲方向与第二弧形段727的弯曲方向相反。第一弧形段726的曲率半径与第二弧形段727的曲率半径可相同也可不同,第一弧形段726的曲率半径可大于第二弧形段727的曲率半径,第一弧形段726的曲率半径也可小于第二弧形段727的曲率半径。本实施例中,第一弧形段726的曲率半径小于第二弧形段727的曲率半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