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弹力图杯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97322阅读:775来源:国知局
血栓弹力图杯夹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杯体夹取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血栓弹力图杯夹。



背景技术:

血栓弹力图仪(TEG)的工作原理是对患者全血进行检测,评估患者凝血状态的一种新技术。目前在产科、创伤外科、重症医学科、手术大量出血时的实时凝血评估,TEG的广泛应用为及时评估患者的凝血状态,进行合理的输血治疗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指证,极大的提升了抢救效率,改善了抢救效果。TEG的工作方法是将患者340ul全血加入一次性检测杯内,仪器通过探针检测患者血液在检测杯中的血液凝固的时间以及血块形成的大小,监测血块是否有回缩。并将检测过程中的物理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在电脑中描记。通过对电信号分析患者的整体凝血功能。

目前的检测时,首先需要将铝箔封闭的试剂徒手打开,可能划伤操作者。操作时需要手工将检测杯从杯盒中取出放入到仪器的杯槽内,取杯子时杯盖与杯体易分开脱落,脱落后有沾染风险而不能使用,造成浪费。杯体在检测结束后手工取下带有患者血液的一次性检测杯,检测杯的结构是由分开的圆柱形杯体和中间带孔的杯盖组成,两者间有一定的缝隙,会有患者的血液从中溢出,取杯时检测者手部会被患者血液污染,引起检测者感染。如不及时清理消毒,易造成交叉污染,存在严重的生物安全隐患。

综上,目前TEG的检测,徒手进行打开铝箔包装,上杯,还是下杯操作,存在很多操作人员受伤、耗材损失和交叉污染等诸多安全隐患。而随着检测项目的普及,标本量不断的增加,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也越发的明显起来。发明多功能TEG夹,一次性解决的上述风险。

检测杯的使用过程如下。

1、从杯盒中取出一次检测杯安装到仪器杯槽内。

2、打开试剂瓶加入试剂,加入一次性检测杯。

3、将患者标本加入到紫色高龄土瓶中。

4、将血从紫色高龄土瓶中吸出加入到检测杯中开始检测,检测后弃掉检测杯及紫色高龄土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避免交叉污染且使用方便的血栓弹力图杯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长板状弹性夹臂和第二长板状弹性夹臂,其结构要点第一长板状弹性夹臂后端与二长板状弹性夹臂后端通过弹性U形体连接,第一长板状弹性夹臂前端和第二长板状弹性夹臂前端相对应设置有向中部弯折的折板,折板为从前上端向后下端倾斜的斜板,两斜板中部相对处设置有前弧形开口。

所述斜板下端与下横向夹板前端相连,下横向夹板外侧与长板状弹性夹臂前下端相连,两下横向夹板相对处设置有下弧形开口;第一长板状弹性夹臂前部上端和第二长板状弹性夹臂前部上端对应设置有上横向夹板,两上横向夹板相对处设置有上弧形开口;上弧形开口的半径大于下弧形开口的半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斜板的倾斜角度为45度。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上弧形开口的半径为6mm,下弧形开口的半径为5.5mm。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上弧形开口前端、下弧形开口前端、前弧形开口两端均为圆弧过渡。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长板状弹性夹臂外侧和第二长板状弹性夹臂外侧均设置有防滑垫。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长板状弹性夹臂与第二长板状弹性夹臂的夹角为25度,第一长板状弹性夹臂和第二长板状弹性夹臂的宽度为15mm,上横向夹板和下横向夹板的厚度为1.5mm。

其次,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长板状弹性夹臂后端内侧通过阻尼转轴与刀体后端相连,刀体刃部在刀体收纳时靠近第一长板状弹性夹臂上端,第一长板状弹性夹臂上端后部设置有防止刀体向上转出第一长板状弹性夹臂的横向挡板,第一长板状弹性夹臂后端设置有防止刀体向下转过90度的竖向挡板。

另外,本实用新型所述刀体远离刀体刃部一侧沿刀体长度方向设置有条形扣手槽。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可与血栓弹力图仪配套使用。

本实用新型两上横向夹板相对处设置有上弧形开口,可在上杯、下杯时有效的防止检测杯脱落。

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长板状弹性夹臂和第二长板状弹性夹臂,第一长板状弹性夹臂后端与二长板状弹性夹臂后端通过弹性U形体连接。手持长板状弹性夹臂,可避免检测者手部直接与检测杯接触,防止检测者受到污染,方便消毒,可避免交叉污染造成的生物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第一长板状弹性夹臂前端和第二长板状弹性夹臂前端相对应设置有向中部弯折的折板,折板为从前上端向后下端倾斜的斜板,两斜板中部相对处设置有前弧形开口;方便从杯盒中取出检测杯。杯盒为纸盒,使用时,斜板下压,使检测杯上端凸缘下端与纸板产生间隙,将斜板伸入凸缘下端。

本实用新型两下横向夹板相对处设置有下弧形开口,适合夹取紫色高龄土瓶。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不仅局限于以下内容的表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夹持检测杯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夹持检测杯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从杯盒中取检测杯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试剂瓶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检测杯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紫色高龄土瓶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前弧形开口、2为斜板、3为圆弧过渡、4为上弧形开口、5为上横向夹板、6为下弧形开口、7为下横向夹板、8为第一长板状弹性夹臂、9为横向挡板、10为防滑垫、11为刀体刃部、12为扣手槽、13为刀体、14为第二长板状弹性夹臂、15为阻尼转轴、16为竖向挡板、17为弹性U形体、18为检测杯、19为杯盒、20为试剂瓶、21为紫色高龄土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长板状弹性夹臂和第二长板状弹性夹臂,第一长板状弹性夹臂后端与二长板状弹性夹臂后端通过弹性U形体连接,第一长板状弹性夹臂前端和第二长板状弹性夹臂前端相对应设置有向中部弯折的折板,折板为从前上端向后下端倾斜的斜板,两斜板中部相对处设置有前弧形开口。

所述斜板下端与下横向夹板前端相连,下横向夹板外侧与长板状弹性夹臂前下端相连,两下横向夹板相对处设置有下弧形开口;第一长板状弹性夹臂前部上端和第二长板状弹性夹臂前部上端对应设置有上横向夹板,两上横向夹板相对处设置有上弧形开口;上弧形开口的半径大于下弧形开口的半径。

所述斜板的倾斜角度为45度。

所述上弧形开口的半径为6mm,下弧形开口的半径为5.5mm。

所述上弧形开口前端、下弧形开口前端、前弧形开口两端均为圆弧过渡。在夹取检测杯或高龄土瓶时,可能不会一下使杯体的夹取位置置于弧形开口的正中心,设置圆弧过渡,便于使杯体的夹取位置滑动到弧形开口的正中心。

所述第一长板状弹性夹臂外侧和第二长板状弹性夹臂外侧均设置有防滑垫。

所述第一长板状弹性夹臂与第二长板状弹性夹臂的夹角为25度,第一长板状弹性夹臂和第二长板状弹性夹臂的宽度为15mm,上横向夹板和下横向夹板的厚度为1.5mm。

所述第一长板状弹性夹臂后端内侧通过阻尼转轴与刀体后端相连,刀体刃部在刀体收纳时靠近第一长板状弹性夹臂上端,第一长板状弹性夹臂上端后部设置有防止刀体向上转出第一长板状弹性夹臂的横向挡板,第一长板状弹性夹臂后端设置有防止刀体向下转过90度的竖向挡板。设置折叠刀体,便于划开试剂瓶盖的外皮。横向挡板便于刀体在不使用时的收纳,防止刀体刃部伤人。竖向挡板在刀体使用时对刀体进行支撑,便于对刀体施力。

所述刀体远离刀体刃部一侧沿刀体长度方向设置有条形扣手槽;便于扣出刀体。

可采用可反复清洗及耐消毒的材料制作本实用新型血栓弹力图杯夹。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受限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