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高压清洁设备的阀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47046发布日期:2018-10-23 23:27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高压清洁设备的阀枪,阀枪用于排出清洁液体,所述阀枪具有壳体和设置在壳体中的阀,所述阀具有关闭体,所述关闭体设置在阀挺杆上并且在关闭位置中紧密地贴靠在阀座上,以及关闭体能够通过可围绕第一枢转轴线枢转地支承在支承部位上的松脱杆的摆转克服清洁液体的作用到关闭体上的压力运动到与阀座间隔开的打开位置中,其中,松脱杆在关闭体的关闭位置中占据静止位置而在关闭体的打开位置中占据释放位置并且经由可围绕第二枢转轴线枢转地支承的联接杆与阀挺杆机械联接,其中,松脱杆的枢转运动经由可沿着引导轨道运动的联接环节能够传递到联接杆上并且引导轨道具有第一端部部段、中间部段和第二端部部段。



背景技术:

借助这种阀挺杆可以控制清洁液体的排出,清洁液体被高压清洁设备置于压力下。阀挺杆具有阀,该阀具有入口和出口。在入口上例如可以连接压力软管,而在出口上例如可以连接到喷枪。阀挺杆经由压力软管被输送承压的清洁液体,并且经由喷枪可以将液体朝向物体。为了控制液体排出,用户有可能将松脱杆从静止位置枢转到释放位置中。松脱杆为此可围绕第一枢转轴线枢转地支承在支承部位上。经由联接杆,松脱杆与阀挺杆机械联接,在阀挺杆上设置阀的关闭体。阀挺杆可以与管壁体一件式地连接,但也可以涉及两个单独的组件。从关闭体紧密贴靠在阀座上的关闭位置开始,关闭体可以通过松脱杆的枢转运动到与阀座间隔开的打开位置中,其中关闭体从关闭位置转移到打开位置中克服清洁液体的作用于关闭体上的压力进行。

松脱杆的枢转运动经由可围绕枢转轴线枢转地支承的联接杆传递到阀挺杆上,在阀挺杆上设置阀的关闭体。枢转运动从松脱杆传递到联接杆经由联接环节进行,该联接环节可以通过松脱杆的枢转沿着引导轨道运动。引导轨道具有第一端部部段、中间部段和第二端部部段。如果松脱杆从静止位置枢转到释放位置中,则联接环节沿着引导轨道运动,并且这又导致,联接杆也执行枢转运动并且由此阀挺杆被移动。

除了清洁液体的压力之外,阀的复位弹簧的力通常作用于关闭体,所述力确保了,在进行液体排出之后,一旦用户将松脱杆释放,则关闭体自动地又占据其关闭位置。为了打开阀因此必须将可观的力施加到关闭体上。

在EP 1 389 495A1中公开了一种阀枪,其中对于打开阀必需的操作力通过如下方式来减小:活塞贴靠在松脱杆上,清洁液体的在阀座上游存在的压力作用于该活塞。该活塞可以在通道中移动并且密封地支承。

在WO 2015/086085A1中公开了一种阀枪,其中松脱杆经由两个联接环节与联接杆机械联接,其中这两个联接环节在松脱杆枢转运动时将引导轨道的不同的部段相继地接触。第一联接环节在此情况下相比于第二联接环节距联接杆的枢转轴线具有更大的间距。这具有如下优点:在松脱杆从静止位置转移到释放位置时联接杆的杠杆比例改变。在转移的第一阶段中,由于存在有利的杠杆比例所以可以将较大的打开力施加到阀挺杆上,甚至在用户仅用比较小的操作力加载松脱杆的情况下,其中所述杠杆比例由在第一联接环节与联接杆的枢转轴线之间的大的间距得到。在第一联接环节与联接杆的枢转轴之间的大的间距导致,在松脱杆的枢转运动的第一阶段期间仅可以达到阀挺杆的小的行程,即仅阀挺杆的比较小的移动路程。在松脱杆的枢转运动的第二阶段中于是在松脱杆与联接杆之间的联接经由第二联接环节进行,该第二联接环节距联接杆的枢转轴线具有较小的间距。第二联接环节的较小的间距导致,在松脱杆进一步枢转时,可以达到阀挺杆的较大的移动路程,使得关闭体可以被运送以距阀座有比较大的间距。

使用两个在松脱杆从静止位置枢转到释放位置中时相继地使用的联接环节因此使得阀枪容易操纵。然而,这要求一定的结构上的开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任务是,改进开头所述类型的阀枪,使得其具有较简单的构造结构并且因此可以由用户以简单方式操作以打开阀。

该任务在这种类型的阀枪方面根据本发明通过如下方式来解决:联接环节在松脱杆从静止位置摆转到释放位置中时可沿着第一端部部段、随后沿着中间部段并接下来沿着第二端部部段运动,其中,第一端部部段相比于中间部段具有相对于松脱杆的枢转方向较小的倾斜度。

松脱杆的枢转方向沿着假想的圆弧进行,该圆弧的中点对应于松脱杆的支承部位并且该圆弧的半径对应于在联接环节与引导轨道的第一端部部段上的接触部位与松脱杆的支承部位之间的间距。

在根据本发明的阀枪中,在松脱杆与联接杆之间的机械联接经由联接环节实现,该联接环节在松脱杆从静止位置摆转到释放位置中时从引导轨道的第一端部部段出发经由中间部段运动直至引导轨道的第二端部部段。经由联接环节和引导轨道,松脱杆的枢转运动传递到联接杆上,该联接杆又对阀挺杆施加以打开力,在该打开力的作用下,阀的布置在阀挺杆上的关闭体从关闭位置运动到打开位置中。

为了减小用户打开阀所花费的操作力,在根据本发明的阀枪中,引导轨道的第一端部部段相比于中间部段相对于松脱杆的枢转方向较小地倾斜。第一端部部段相对于松脱杆的枢转方向更小的倾斜度导致:联接杆在松脱杆刚从静止位置摆转时首先仅较少地改变其枢转位置,也就是说,松脱杆的枢转角度改变首先仅引起联接杆的小的枢转角度改变。然而,联接杆的小的枢转角度改变也引起关闭体的位置改变,使得关闭体即使位置改变微小时也抬离于阀座并且由此清洁液体的在阀座上游存在的压力略微下降。在松脱杆进一步摆转到释放位置中时,联接环节到达引导轨道的中间部段。因为中间部段相比于第一端部部段具有相对于松脱杆的枢转方向更强的倾斜度,所以中间部段于是相对于上文所提及的假想的圆弧更强地倾斜,这导致:通过松脱杆的比较小的枢转角度改变可以实现联接杆的显著的枢转角度改变并由此也可以实现关闭体的显著的位置改变。但强烈的位置改变在如下时间点出现:在该时间点清洁液体的在阀座上游存在的压力已经明显降低,使得可以利用比较小的力来实现位置的改变。

引导轨道的第一端部部段相对于松脱杆的枢转方向并由此相对于前面所阐述的假想的圆弧的较小的倾斜度使得用户在打开阀时容易操纵阀枪。使用在松脱杆从静止位置直至释放位置的整个枢转运动期间接触引导轨道的联接环节在此情况下能够实现阀枪的比较简单的构造结构。

特别有利的是,引导轨道的第二端部部段相比于中间部段具有相对于松脱杆的枢转方向较小的倾斜度。如已经阐述的那样,通过引导轨道的部段相对于松脱杆的枢转方向倾斜和由此相对于前面所阐述的假想的圆弧倾斜,预设在松脱杆的枢转角度改变与联接杆的枢转角度改变之间的关系。倾斜度越大,则联接杆的枢转角度改变就越大,该枢转角度改变可以通过松脱杆的枢转角度改变实现。小的倾斜度导致:松脱杆的枢转角度改变仅较小地影响联接杆的枢转角度的改变。此外,小的倾斜度导致:由联接杆施加到松脱杆上的力基本上相对于前面所阐述的假想的圆弧径向地取向,也就是说该力基本上朝向松脱杆的支承部位指向并且并不大致平行于松脱杆的枢转方向。如果引导轨道的第二端部部段相对于松脱杆的枢转方向具有小的倾斜度并且由此相对于假想的圆弧具有小的倾斜度,则清洁液体的和阀的复位弹簧的在阀的打开位置中作用于关闭体上的力经由联接杆相对于假想的圆弧基本上沿着径向方向传递给松脱杆,使得用户仅仅须花费小的力将松脱杆保持在释放位置中。

可以设计的是,引导轨道的第二端部部段平行于松脱杆的枢转方向,即与前面所阐述的假想的圆弧切向地取向。第二端部部段的这种取向能够实现在阀的打开位置中经由联接环节和第二端部部段相对于假想的圆弧沿径向方向将联接杆支撑在松脱杆上。在松脱杆的释放位置中由用户施加的力通过如下方式可以保持得特别小。在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实施形式中,第一端部部段和/或中间部段和/或第二端部部段至少以区域的方式笔直地构成。

从引导轨道的第一端部部段到中间部段的过渡和/或从引导轨道的中间部段到第二端部部段的过渡有利地弧形地进行,使得第一端部部段连续地过渡到中间端部中和/或中间部段连续地过渡到第二端部部段中。这使得阀枪的操纵变得容易。

在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设计方案中,联接环节布置在松脱杆上而引导轨道布置在联接杆上。

有利的是,联接环节布置在松脱杆的背离第一枢转轴线的端侧上。

在本发明的另一有利的实施形式中,联接环节布置在联接杆上而引导轨道布置在松脱杆上。

有利的是,引导轨道布置在松脱杆的背离第一枢转轴线的端侧上。

联接环节优选地构成为可自由转动的联接滚子。联接滚子在此情况下可以构成为单滚子或双滚子的形式。双滚子可以具有两个彼此平行取向的滚子体,所述滚子体可以围绕共同的转动轴线自由转动地支承。尤其是可以设计为,在两个滚子体之间设置有支承体,两个滚子体可围绕共同的转动轴线自由转动地支承在该支承体上。

支承体有利地一体式地与松脱杆连接或一体式地与联接杆连接。

替选地,例如可以设计为,联接环节构成为联接凸轮,该联接凸轮从松脱杆或联接杆突出。优选地,联接凸轮与联接杆或松脱杆一体式地连接。

可以设计为,尤其可以构成为可自由转动的联接滚子的联接环节布置在联接杆的背离阀的端部上。

在本发明的一个特别优选的设计方案中,阀具有阀入口和阀出口,其中,阀入口从阀枪的壳体的前侧伸出,并且壳体具有可由用户以手抓握的把手,其中,松脱杆在其静止位置中从把手的背离阀出口的背侧伸出。在根据本发明的阀枪的这种设计方案中,用户可以以其拇指腕掌操作松脱杆。如果由阀枪排出处于压力下的清洁液体,则清洁液体将反冲施加到阀枪上。松脱杆在把手的背离阀出口的背侧上的定位导致,阀枪在清洁液体的反冲的影响下被压贴到用户的拇指腕掌。用户的拇指腕掌因此按推力轴承的方式起作用,阀枪支撑在拇指腕掌上。用户的手指由此得以减负。

有利的是,阀枪的壳体具有可由用户以手抓握的把手,该把手从壳体的前部的、中央的或向后的区域突出,并且第一枢转轴线布置在把手的背离壳体的前部的、中央的或向后的区域的端部区域中。

阀枪的壳体有利地具有两个壳体外壳,松脱杆可围绕第一枢转轴线枢转地支承在壳体外壳上。

联接杆在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实施形式中可围绕第二枢转轴线枢转地支承在阀壳体上。

附图说明

下文中对本发明的有利的实施例的描述与附图结合用于详细描述。在附图中示出:

图1:根据本发明的阀枪的第一有利的实施形式的前视图;

图2:阀枪沿着图1中的线2-2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3:根据本发明的阀枪的第二有利的实施形式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4:根据本发明的阀枪的第三有利的实施形式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5:根据本发明的阀枪的第四有利的实施形式的示意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和图2中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阀枪的第一有利的实施形式,并且总体上设有附图标记10。阀枪10包括壳体12,该壳体由第一壳体外壳14和第二壳体外壳16形成。壳体12具有中央的壳体区域18,该中央的壳体区域设置在前部的壳体区域20与向后的壳体区域22之间。

前部的壳体区域20容纳阀24,该阀具有阀壳体26。阀壳体26具有阀入口28和阀出口30。阀出口30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从壳体12的前侧32伸出来。在阀出口30上例如可以连接有喷枪。在阀入口28上可以连接有液体输送管路,例如压力软管,其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经由软管进入开口34可以引入壳体12中。软管进入开口34设置在壳体12的下侧36上。

阀入口28经由流动通道38与阀出口30连接。流动通道38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形成阀座40,关闭体42可紧密地贴靠到阀座上。关闭体42保持在探入流动通道38中且可在阀壳体26上移动地支承的阀挺杆44上,该阀挺杆用背离于关闭体28的端部区域46从阀壳体26伸出。与阀壳体26间隔开地,在阀挺杆44的端部区域46上固定有弹簧保持件48。在弹簧保持件48与阀壳体26之间夹入第一复位弹簧50,该复位弹簧对阀挺杆44加载弹簧力,在该弹簧力的作用下关闭体42占据关闭位置,在关闭位置中关闭体紧密地贴靠在阀座上。通过阀挺杆44克服第一复位弹簧50的力的移动,关闭体42可以运动到打开位置中,在打开位置中关闭体距阀座40有一定间距并且由此释放阀入口28与阀出口30之间的流动路径。

为了操作阀24,阀枪10具有松脱杆52,该松脱杆经由联接杆54与阀挺杆44机械联接。松脱杆52设置在把手56中,该把手突出于向后的壳体区域22。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保护弓形件58从把手56的背离于向后的壳体区域22的端部区域60延伸到前部的壳体区域20。保护弓形件58、中央的壳体区域18和把手56围成握入开口62,用户可以用其手指握入到该握入开口中。

松脱杆52在支承部位64处可围绕第一枢转轴线66以摆转的方式支承在两个壳体外壳14、16上。把手56在其背离阀24的背侧上具有把手开口68,松脱杆52用操作面70经由把手开口从壳体12伸出来。松脱杆52在其背离于第一枢转轴线66和由此背离于支承部位64的端侧72上承载联接环节74,该联接环节在图1和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构成为可自由转动的联接滚子76。

松脱杆52在其背离于操作面70的前侧78上承载保持销80,在该保持销上固定有第二复位弹簧82,该复位弹簧一侧支撑在保持销80上而另一侧支撑在壳体12的弹簧容纳部84上。第二复位弹簧82将复位力施加到松脱杆上,在该复位力的作用下松脱杆摆转到图2中所示的静止位置中。

联接杆54设置在中央的壳体区域18中并且可以围绕第二枢转轴线86摆转。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联接杆支承在阀壳体26上。然而联接杆也可以摆转地支承在壳体12的壳体半外壳14、16上。第二枢转轴线86平行于第一枢转轴线66地取向。与第二枢转轴线86小间隔地,联接杆54在其背离于松脱杆52的前端部88上具有可调节的力加载元件90,该力加载元件贴靠在阀挺杆44的从阀壳体26伸出的端部上。联接杆54在其朝向松脱杆52的后端部92上具有朝向松脱杆52的引导轨道94,联接滚子76在松脱杆52摆转时沿着所述引导轨道运动。引导轨道94具有第一端部部段96、中间部段98和第二端部部段100。在松脱杆52的在图2中所示的静止位置中,联接滚子76贴靠在第一端部部段96上或距端部部段96具有小的间距。该间距例如可以小于3mm。用户有可能用其手抓握把手56,其中,松脱杆52的操作面70贴靠在用户的拇指腕掌上。这为用户给出了用拇指腕掌将松脱杆52从其在图2中所示的静止位置克服第二复位弹簧82的作用地向前摆转到在该图示中未示出的释放位置中。只要联接滚子之前已经距端部部段96有小的间距,则联接滚子76由于松脱杆52的枢转运动而碰触端部部段96。松脱杆52的进一步的枢转运动导致,联接滚子76从第一端部部段96开始经由中间部段98运动到第二端部部段100。松脱杆52的枢转运动经由联接滚子76和引导轨道94传递到联接杆54上,使得该联接杆围绕第二枢转轴线86摆转。这又导致:阀挺杆克服第一复位弹簧50的复位力地移动并且由此关闭体42占据其与阀座40间隔开的打开位置。

松脱杆52的枢转运动在图2中通过假想的圆弧104阐明,该圆弧的半径对应于如下间距,联接滚子76在第一端部部段96的接触部位距支承部位64具有该间距,并且该圆弧的中心是松脱杆52的支承部位64。

如在图2中直接可看到的那样,第一端部部段96仅仅略微相对于松脱杆52的枢转方向倾斜并且因此相对于假想的圆弧102倾斜,而中间部段98相对于松脱杆的枢转方向和由此相对于假想的圆弧102的倾斜度选择得明显更大。第二端部部段100的倾斜度又明显小于中间部段98相对于松脱杆52的枢转方向所具有的倾斜度。尤其是可以设计为,第二端部部段100相对于松脱杆52的枢转方向的倾斜度选择得与第一端部部段56相对于松脱杆52的枢转方向(假想的圆弧102)的倾斜度一样大。

如果松脱杆52从其在图2中所示的静止位置开始运动到其释放位置中,则联接杆54的枢转角度位置由于第一端部部段96距松脱杆52的枢转方向具有的小倾斜度而改变,当联接滚子76沿着中间部段98运动时,首先仅略微改变,以便随后在松脱杆进一步摆转时进行显著的枢转角度改变。如果联接滚子76到达第二端部部段100,则松脱杆52的结束的枢转运动仅引起联接杆54的小的枢转角度改变,这是因为第二端部部段100相对于松脱杆52的枢转方向也具有小的倾斜度。

一旦联接滚子76沿着引导轨道94的第一端部部段96运动,联接杆54所实施的小的枢转角度改变就导致关闭体52略微抬离于阀座40,从而清洁液体的在阀座40上游存在的压力降低。联接滚子76接着沿着引导轨道94的中间部段98的运动于是导致联接杆54的强烈的枢转角度改变并且由此导致关闭体42朝向其打开位置的显著的运动。关闭体42因此完全释放阀座40,使得清洁液体可以从阀入口28流至阀出口30。如果联接滚子76到达第二端部部段100,则松脱杆52的进一步的枢转运动仅还引起联接杆54的微小的枢转运动,使得关闭体42仅还略微运动。

在关闭体的打开位置中,联接滚子76贴靠在引导轨道94的第二端部部段100上。关闭体42在打开位置中由第一复位弹簧50以力朝向其关闭位置加载。为了将关闭体42保持在其打开位置中,因此关闭体42必须经由阀挺杆44由联接杆54加载以保持力。联接杆54经由引导轨道94的第二端部部段100和联接滚子76支撑在松脱杆52上。松脱杆52在此情况下被联接杆54加载力,该力基本上径向地相对于假想的圆弧102取向。这允许用户用小的力将松脱杆52保持在其释放位置中,在该释放位置中关闭体42占据其打开位置。

如果关闭体42又要占据其关闭位置,使得在阀入口28与阀出口30之间的流动联接中断,则为此仅需要,用户将松脱杆52释放。在第二复位弹簧82的作用下,于是松脱杆52摆转到其在图2中所示的静止位置中,其中,联接滚子76从引导轨道94的第二端部部段100开始经由中间部段98运动至第一端部部段96。

引导轨道94的第一端部部段96和第二端部部段100相对于松脱杆52的枢转方向具有的小的倾斜度使得用户容易操纵阀枪10。阀枪10尤其可以利用比较小的力操作。

在图3中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阀枪的第二有利的实施形式并且总体上设有附图标记150。图3中所示的阀枪150与后续参照图4和图5详细阐述的阀枪200和250一样地与图1和图2所示的阀枪10尽可能相同地构成。相同的组件因此在图3、图4和图5中用与图1和图2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为了避免重复,关于这些组件参考前面的阐述。

图3中所示的阀枪150与图1和图2所示的阀枪10不同在于,代替联接环节74在松脱杆52的端侧72上设置引导轨道152,并且代替引导轨道94在联接杆54的后端部92上可自由转动地支承有呈联接滚子156形式的联接环节154。

松脱杆52的枢转方向在图3所示的阀枪150中通过假想的圆弧158阐明,该圆弧的圆中心与松脱杆52的支承部位64相一致。假想的圆弧158的半径对应于在联接环节154在引导轨道152的第一端部部段160上的接触部位与支承部位64之间的间距。

在松脱杆52的在图3中所示的静止位置中,联接环节154贴靠在引导轨道152的第一端部部段160上或距端部部段160具有小的间距。除了第一端部部段160之外,引导轨道152具有中间部段162和第二端部部段164。以如在阀枪10中相应的方式,引导轨道152的第一端部部段160相比于中间部段162相对于松脱杆52的枢转方向也较少地倾斜并且第二端部部段164相比于中间部段162相对于松脱杆52较少地倾斜。只要联接环节154贴靠在第一端部部段160上或贴靠在第二端部部段164上,则松脱杆52的枢转角度改变仅仅引起联接杆54的小的枢转角度改变。然而,如果联接环节154贴靠在中间部段162上,则松脱杆52的枢转角度改变导致联接杆54的显著的枢转角度改变。

端部部段160、164相对于松脱杆52的枢转方向具有的小的倾斜度以及中间部段162相对于松脱杆52的枢转方向具有的显著的倾斜度在阀枪150中也促成简单的操作。

在图4中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阀枪的第三有利的实施形式并且总体上设有附图标记200。在图4中所示的阀枪200与前面所阐述的阀枪10和150不同在于,代替松脱杆52使用松脱杆202,松脱杆52用其操作面70从背侧的把手开口68伸出,松脱杆202用前部的操作面204从前部的把手开口206伸出并且可以被用户以其手指抓握。

以如在图1和图2中所示的阀枪10的松脱杆52的相应方式,阀枪200的松脱杆202在其背离支承部位64的端侧72上承载呈联接滚子210形式的联接环节208。在松脱杆202摆转时,联接滚子210沿着引导轨道212运动,所述引导轨道朝向松脱杆202地设置在联接杆216的后端部214上。引导轨道212具有第一端部部段218、中间部段220和第二端部部段222。松脱杆202在图4中在其静止位置中示出。从静止位置开始,松脱杆202可以围绕枢转轴线66沿着背离于阀24的方向向后摆转。枢转方向在图4中通过假想的圆弧224阐明,该圆弧的中点与松脱杆202的支承部位64相一致并且该圆弧的半径与在联接环节208在第一端部部段218上的接触部位与松脱杆202的支承部位64之间的间距相一致。

如在图4中直接可看到的那样,第一端部部段218和第二端部部段222相比于引导轨道212的中间部段220相对于枢转方向较少地倾斜,即相对于所假想的圆弧224较小地倾斜。这在图4所示的阀枪200中具有如下优点:该阀枪可以以简单方式操作。只要联接环节208贴靠在第一端部部段218上或贴靠在第二端部部段222上,松脱杆202的枢转角度改变仅导致联接杆216的微小的枢转角度改变,而当联接环节208贴靠在中间部段220上时,松脱杆202的枢转角度改变导致联接杆216的显著的枢转角度改变。

在图5中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阀枪的第四有利的实施形式并且总体上设有附图标记250。阀枪250与图4中所示的阀枪200不同在于,代替联接环节208在松脱杆202的端侧72上设置引导轨道252,所述引导轨道具有第一端部部段254、中间部段256和第二端部部段258,并且代替引导轨道在联接杆216的后端部214上设置呈可自由转动的联接滚子262形式的联接环节260。

在图5所示的阀枪250中,松脱杆202也可以从图5中所示的静止位置开始围绕枢转轴线66沿着背离于阀24的方向运动到释放位置中。枢转方向在图5中通过假想的圆弧264阐明,该圆弧的中点形成松脱杆202的支承部位64并且该圆弧的半径对应于在联接环节260在第一端部部段254上的接触部位与松脱杆202的支承部位64之间的间距。

如果松脱杆202从其静止位置运动到其释放位置中,则联接环节260从第一端部部段254经由中间部段256运动到第二端部部段258中。第一端部部段254相对于松脱杆202的枢转方向即相对于假想的圆弧264的倾斜度与第二端部部段258的倾斜度一样相比于中间部段256的倾斜度明显更小。这在图5所示的阀枪250中具有如下优点:该阀枪可以以小的力操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