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更换滤芯的净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71710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便更换滤芯的净水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净水器,尤其是一种方便更换滤芯的净水器。



背景技术:

传统卡接式净水器滤芯的安装方式主要有:第一种是左右旋转,然后往下拉动滤芯,直至卡扣脱开,才能将滤芯取出;第二种是先将滤芯搬到一定角度,然后左右旋转,往下拉动滤芯,直至卡扣脱开,取出滤芯。这两种卡接式换芯方式都比较不方便,要求更换人员蹲着,双手扶着滤芯,然后在进行操作。在装回去的时候,同样比较麻烦,要上下扣位结构对准,然后要考虑滤芯标签的前后,然后蹲着把滤芯装上去。如果橱柜上下空间有限,还会给换芯带来更多的不便。

而从侧面更换滤芯,不需要蹲着更换,不需要对准上下扣位机构,不需要考虑滤芯标签的前后位置,不需要考虑橱柜上下空间位置,滤芯从侧面拿出,则避免了诸多的不便。相对于传统的换芯方式,是一种更加人性化,更加方便的操作模式。

现有的侧面更换滤芯的方式,如申请号为201510186801.6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的一种拆装换芯滤水器,包括滤芯及盒体,盒体上部的两侧分别为进出水口,滤芯的上端设有进出水口,盒体上设有一可实现抽屉动作且用以安设滤芯的底座,底座上设有用以实现滤芯从盒体上快速拆装的驱动机构。但是,这种滤水器,当在拆卸时可一键式或一拉式(一个动作)将阀芯卸下并打开滤水器门板将滤芯送出,容易由于误操作而导致滤芯漏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防止误操作而漏水的方便更换滤芯的净水器。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方便更换滤芯的净水器,包括前侧开口的外箱体,设置在外箱体内的滤芯组件、按钮组件,以及水路接头,所述滤芯组件包括滤芯和进出水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路接头位于外箱体的后侧,所述进出水接头穿过外箱体的后侧壁与水路接头插接配合;所述净水器还包括能将滤芯组件与外箱体锁定的滤芯锁定机构,所述滤芯锁定机构包括设置在滤芯背面的卡块、以及设置在外箱体后侧的推杆,所述推杆能与卡块夹紧而将滤芯组件锁定、并在按钮组件向后移动时被下压与卡块脱开而将滤芯组件解锁;所述净水器还包括向滤芯组件施加向前推力的推动助力机构,所述推动助力机构包括杠杆、与杠杆连接的推动块,所述杠杆通过第一转轴与外箱体的后侧壁转动连接,所述杠杆在滤芯组件解锁后被按钮组件带动转动而使得推动块穿过外箱体的后侧壁向前推,所述推动块向前移动的距离不大于水路接头和外箱体的后侧壁之间的距离。

为便于杠杆在被按钮组件推动转动时,能将推动块从外箱体的后侧壁穿过向前推动,所述杠杆的顶部与按钮组件相对应,所述杠杆的下部通过第二转轴与推动块转动连接,所述外箱体的后侧壁的下部设置有前、后开口的通槽,所述通槽供推动块穿过。

为便于限定推动块的移动路径,所述推出助力机构还包括设置在外箱体的后侧壁上、与通槽位置对应的前后开口的导向槽,所述推动块置于导向槽内。

为便于杠杆复位,所述推出助力机构还包括拉簧,所述外箱体的后侧壁上设置有固定架,所述拉簧的一端与杠杆连接、所述拉簧的另一端则连接到固定架,从而使得所述杠杆保持旋转而带动推动块向后移动的趋势。

优选的,为了保持杠杆在滤芯组件解锁后才能被推动旋转,所述按钮组件包括按压面框,所述按压面框后端具有按压部,所述按压部的后端向前呈逐渐地向下倾斜而形成倾斜的第一按压面,所述推杆包括第一推杆,所述第一推杆的顶部由后向前逐渐向下倾斜而形成倾斜的第二按压面,所述第一按压面和第二按压面配合,所述杠杆位于第一推杆的后侧,所述杠杆与按压部的后端在竖直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叠。

为便于滤芯组件的锁定和解锁,所述推杆还包括位于第一推杆和外箱体的后侧壁之间、在左右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二推杆和第三推杆,所述第二推杆和第三推杆相对的侧面上拼接形成与滤芯背面的卡块适配的卡槽,所述第二推杆和第三推杆保持互相靠拢的趋势而使得卡槽将卡块夹紧,所述第一推杆包括推杆主体,所述推杆主体在第一推杆向下移动时将第二推杆和第三推杆推动互相远离,而使得滤芯组件解锁。

为便于第一推杆在下移的过程中将第二推杆和第三推杆推开以便滤芯组件解锁,所述推杆主体的前侧设置有推块,所述推块呈上大下小的三角形,所述第二推杆与第三推杆相对的侧面还具有逐渐远离第三推杆向上倾斜延伸的第一推动斜面,所述第三推杆与第二推杆相对的侧面上还具有逐渐远离第二推杆向上倾斜延伸的第二推动斜面,所述第一推动斜面和第二推动斜面位置对应、互相配合,所述推块容置在第一推动斜面和第二推动斜面之间。

为限定第二推杆和第三推杆的移动路径,所述第二推杆朝向第三推杆的一侧还设置有导杆,所述第三推杆朝向第二推杆的一侧还形成有向远离第二推杆凹陷的凹槽,所述导杆插入到凹槽中。

为限定第一推杆的移动路径,所述滤芯锁定机构还包括固定在外箱体的后侧壁上的盖板,所述第一推杆限位在外箱体的后侧壁和盖板之间,所述盖板与推杆主体对应的位置向后凹陷而形成滑槽,所述推杆主体置于滑槽内、并沿着滑槽移动。

为便于第一推杆复位,所述外箱体的后侧壁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推杆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推杆主体位于第二通孔底面的前侧下方,所述盖板的顶部具有上开口的定位管,所述盖板和第一推杆之间设置有对第一推杆施加复位力、保持向上移动的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一复位弹簧部分容置于定位管内,并且下端部与定位管的底部抵接、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上端部则与第一推杆的第二通孔的底面抵接。

为便于第二推杆和第三推杆能够将滤芯组件锁定,并便于复位,所述第二推杆远离第三推杆的侧面设置有多个向远离第三推杆方向延伸的第一定位件,所述外箱体的后侧壁上与第一定位件相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一止挡件,所述第二复位弹簧部分置于第一定位件内,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的一端与第二推杆远离第三推杆的侧面抵接、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的另一端则与第一止挡件抵接;所述第三推杆远离第二推杆的侧面设置有多个向远离第二推杆方向延伸的第二定位件,所述外箱体的后侧壁上与第二定位件相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止挡件,所述第三复位弹簧部分置于第二定位件内,所述第三复位弹簧的一端与第三推杆远离第二推杆的侧面抵接、所述第三复位弹簧的另一端则与第二止挡件抵接。

为使得手动操作时,滤芯组件的进出水接头能与水路接头脱开,所述外箱体的后侧壁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水路接头包括与第二通孔位置对应的接头主体和端盖,所述端盖设置在接头主体的前侧,所述进出水接头穿过第二通孔插接入接头主体,在竖直平面的投影上,所述端盖至少部分位于第二通孔之外,使得所述端盖能与外箱体的后侧壁抵接。

为便于滤芯组件的进出水接头与水路接头连接,所述端盖内与接头主体内的每个管路相应的位置形成有喇叭口,所述喇叭口的口径从前向后逐渐缩小。

为限定水路接头的移动路径,所述外箱体的后侧壁上还固定有导向件,所述导向件呈前、后两端开口的中空状,所述水路接头在导向件内相对导向件前、后移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推动助力机构,使得滤芯组件解锁后能自动推动滤芯组件,并且推动的距离不大于水路接头和外箱体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有效避免误操作而引起的漏水;通过设置按钮组件、与按钮组件配合的锁定机构,可方便地操作按钮组件实现滤芯组件的解锁,同时也便于滤芯组件的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净水器的正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净水器的背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净水器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净水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净水器的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净水器的水路接头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净水器的第一推杆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净水器的盖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1~图5,一种方便更换滤芯的净水器,包括净水器的外箱体1,设置在外箱体1内的滤芯组件2,外箱体1内、滤芯2的上方设置有按钮组件3,以便通过操作按钮组件3而更换滤芯组件2。此外,滤芯2上还连接有水路接头4,以便进出水。在本实施例中,以一个滤芯2示例,可替代的,滤芯2可为多个,并列、间隔地布置在外箱体1内。为便于描述,在下文中,“前”指用户操作时靠近用户的一侧,“后”指用户操作时远离用户的一侧,“左”、“右”均指用户操作时相应的方位。

外箱体1呈中空长方体形状,并且前侧开口,以便从外箱体1的前侧取出和放回滤芯组件2。滤芯组件2包括滤芯21和进出水接头22,进出水接头22用于与水路接头4连接,以便使得外部的水源提供的如自来水进入滤芯21,也便于经过滤芯21过滤后的净水通过水路接头4连通外部的水龙头等。在本实施例中,进出水接头22为三个管路,分别对应自来水、生活用水和净水,相应的,水路接头4也包括三个管路,进出水接头22和水路接头4通过插接的方式配合。

按钮组件3包括按压面框31,按压面框31包括位于上方的顶面311和位于顶面311下方的按压部312,顶面311的后端可以与按压部312后端齐平。按压部312的后端向前呈逐渐地向下倾斜,从而形成倾斜的第一按压面313。当使用者操作按钮组件3时,即对按压面框31施加向后的作用力时,能将按压面框31整体向后推动。

按压面框31的前侧面314设置有向后延伸的按压杆32,外箱体1的后侧壁11上设置有定位套管12,按压杆32上设置有第四复位弹簧33,按压杆32的后端插入到定位套管12内,第四复位弹簧33的一端与前侧面314抵接,另一端则与定位套管12抵接。当按钮组件3不受力时,第四复位弹簧33处于自然伸展状态,当按钮组件3被向后按压时,第四复位弹簧33被压缩,外力消失后,按压面框31在第四复位弹簧33的作用下向前复位。

结合图3和图6,水路接头4的接头主体41和端盖42,端盖42设置在接头主体41的前侧,端盖42内与接头主体41内的每个管路相应的位置形成有喇叭口421,喇叭口421的口径从前向后逐渐缩小,由此可引导进出水接头22插入到接头主体41内。外箱体1的后侧壁11上开设有第一通孔13,水路接头4安装在第一通孔13的位置,并且在竖直平面的投影上,端盖42至少部分位于第一通孔13之外,由此使得当滤芯组件2的进出水接头22带动水路接头4一起向前移动时,端盖42在移动到第一通孔13的位置时,能够与第一通孔13的周边抵接,从而进一步拉动滤芯组件2后,由于水路接头4被外箱体1阻挡不能移动而与进出水接头22脱离。

水路接头4外周套设有导向件7,导向件7呈前、后两端开口的中空状,导向件7与外箱体1的后侧壁11固定,当水路接头4随滤芯组件2一起移动时,导向件7可对水路接头4起到导向的作用。

结合图4、图5和图7,净水器还包括有滤芯锁定机构,滤芯锁定机构包括第一推杆51、第二推杆52、第三推杆53和盖板54。其中,第一推杆51设置在外箱体1的后侧,在竖直方向上延伸,第一推杆51的顶部由后向前逐渐向下倾斜,从而形成倾斜的第二按压面511,第二按压面511的位置、倾斜角度与第一按压面313适配,由此,当第一按压面313向后移动时,由于第一推杆51被盖板54限位(将在下文详述),因此仅可推动第一推杆51向下移动。

第一推杆51上与外箱体1的第一通孔13相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二通孔512,供水路接头4穿过,而导向件7可设置在第一推杆51和外箱体1之间。第一推杆51还包括推杆主体513,推杆主体513位于第二通孔512底面的前侧下方。推杆主体513的前侧设置有向前凸起的推块514,推块514呈上大下小的三角形。在本实施例中,推块514具有上、下间隔布置的三个。

参见图2、图4和图8,盖板54设置在第一推杆51的推杆主体513的后侧,盖板54的左右两侧延伸出推杆主体513外,由此可与外箱体1的后侧壁11固定。盖板54与推杆主体513对应的位置向后凹陷而形成滑槽541,推杆主体513置于该滑槽541内,由此限定了推杆主体513不能向后移动,而只能沿着滑槽541在竖直方向上移动,滑槽541对于第一推杆51的移动还起到导向的作用。

盖板54的顶部具有上开口的定位管542,盖板54和第一推杆51之间设置有对第一推杆51施加复位力、保持向上移动的第一复位弹簧543,第一复位弹簧543部分容置于定位管542内,并且下端部与定位管542的底部抵接,而上端部则与第一推杆51的第二通孔512的底面抵接。当滤芯组件2处于安装在外箱体1内而被锁定的初始状态时,第一复位弹簧543处于自然状态或略微压缩,当按下按钮组件3时,第一推杆51向下移动,则第一复位弹簧543被压缩。

第二推杆52和第三推杆53则设置在第一推杆51的前侧,位于第一推杆51和外箱体1之间。第二推杆52和第三推杆53左、右相对设置,其中,第二推杆52设置在外箱体1后的左侧,而第三推杆53则设置在外箱体1后的右侧。第二推杆52远离第三推杆53的侧面设置有多个向远离第三推杆53方向延伸的第一定位件521,第一定位件521可呈前开口的中空半圆柱形,外箱体1的后侧壁11上与第一定位件521相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一止挡件111,第二推杆52通过第二复位弹簧522保持向第三推杆53移动的趋势,第二复位弹簧522部分置于第一定位件521内,第二复位弹簧522的一端与第二推杆52远离第三推杆53的侧面抵接、另一端则与第一止挡件111抵接。当滤芯组件2处于安装在外箱体1内而被锁定的初始状态时,第二复位弹簧522处于自然状态。

第三推杆53远离第二推杆52的侧面设置有多个向远离第二推杆52方向延伸的第二定位件531,第二定位件531可呈前开口的中空半圆柱形,外箱体1的后侧壁11上与第二定位件531相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止挡件112,第三推杆53通过第三复位弹簧532保持向第二推杆52移动的趋势,第三复位弹簧532部分置于第二定位件531内,第三复位弹簧532的一端与第三推杆53远离第二推杆52的侧面抵接、另一端则与第二止挡件112抵接。当滤芯组件2安装于外箱体1内的初始状态时,第三复位弹簧532处于自然状态。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件521和第二定位件531均为间隔布置的四个,分别在第二推杆52和第三推杆53的竖直延伸方向上均匀布置,由此可使得第二推杆52和第三推杆53复位和移动都保持较好的平衡。

第二推杆52与第三推杆53相对的侧面则形成有向远离第三推杆53凹陷的第一卡槽523,第三推杆53与第二推杆52相对的侧面则形成有向远离第二推杆52凹陷的第二卡槽533,第一卡槽523和第二卡槽533优选的,分别为半圆形,当第二推杆52和第三推杆53贴紧时,第一卡槽523和第二卡槽533拼接成完整的圆形卡槽。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槽523和第二卡槽533分别为两个。

滤芯21的后侧设置有与第一卡槽523和第二卡槽533配合的卡块55,卡块55从外箱体1的后侧壁11穿过。卡块55为圆形,当第二推杆52和第三推杆53贴紧时,第一卡槽523和第二卡槽533在卡块55的两侧将卡块55夹紧,而第二推杆52和第三推杆53的后侧被第一推杆51阻挡,由此滤芯组件2相对外箱体1固定,不能被抽出。

第二推杆52和第三推杆53的其中一个,在本实施例中,为第二推杆52,朝向第三推杆53的一侧还设置有导杆524,而第二推杆52和第三推杆53的另一个,在本实施例中,为第三推杆53,朝向第二推杆52的一侧还形成有向远离第二推杆52凹陷的凹槽534,导杆524可插入到凹槽534中,从而对第二推杆52和第三推杆53的移动进行导向。

第二推杆52与第三推杆53相对的侧面还具有逐渐远离第三推杆53向上倾斜延伸的第一推动斜面525,第一推动斜面525在竖直方向上与第一卡槽523交错布置;第三推杆53与第二推杆52相对的侧面上还具有逐渐远离第二推杆52向上倾斜延伸的第二推动斜面535,第二推动斜面535在竖直方向上与第二卡槽533交错布置。第一推动斜面525和第二推动斜面535位置对应、互相配合。当第二推杆52和第三推杆53贴紧时,第一推动斜面525和第二推动斜面535组成空间为与推块514适配的三角形,推块514恰好容置在第一推动斜面525和第二推动斜面535之间。当第一推杆51向下移动时,推块514下移,将第一推动斜面525和第二推动斜面535分别向左、右两侧推动,从而使得第二推杆52和第三推杆53分离,第一卡槽523和第二卡槽533不再夹紧滤芯组件2的卡块55,滤芯组件2可相对外箱体1移动。

净水器还包括有推出助力机构,推出助力机构包括杠杆61和推动块62。杠杆61的顶部位于第一推杆51的第二按压面511的后侧,杠杆61与按压部312的后端在竖直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叠。为了使得施力平衡,杠杆61具有两个,分别设置在外箱体1后、第一推杆51的左右两侧。每个杠杆61从外箱体1的后侧壁11上部对应位置延伸到下部对应位置。两个杠杆61之间连接有第一转轴611。外箱体1的后侧壁1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转动支架14,第一转轴611的两端分别穿过第一转动支架14后与杠杆61连接。由此,杠杆61可以以与第一转动支架14连接处为支点相对外箱体1转动。

两个杠杆61的下部之间可连接有第二转轴612。外箱体1的后侧壁11的下部设置有前、后开口的通槽15,推出助力机构还包括设置在外箱体1的后侧壁11上、与通槽15位置对应的前后开口的导向槽63,推动块62置于导向槽63内,并与通槽15适配。推动块62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转动支架621,第二转轴612的两端分别穿过第二转动支架621后与杠杆61连接。由此,杠杆61可以以与第二转动支架621连接处为支点相对推动块62转动。

推出助力机构还包括拉簧64,外箱体1的后侧壁11上设置有固定架16,拉簧64的一端与杠杆61连接,另一端则连接到固定架16,拉簧64使得杠杆61保持反向旋转、使得推动块62向后移动的趋势。

当需要更换滤芯组件2时:

1)首先按压按钮组件3,使得按压面框31的第一按压面313逐渐向后移动,与第一推杆51的第二按压面511作用,将第一推杆51逐渐向下推,同时,按压杆32逐渐向后移动,使得第一复位弹簧543和第四复位弹簧33被压缩;在第一推杆51下移的过程中,推块514下移将第二推杆52和第二推杆53分别向左、右两侧推开,第二复位弹簧522和第三复位弹簧532被压缩,由此使得第一卡槽523和第二卡槽533不再将滤芯组件2的卡块55夹紧,此时滤芯组件2可相对外箱体1移动;

2)然后,按压面框31继续被向后按压,按压部312的后端抵接到杠杆61,由此将杠杆61的顶部向后推压,使得杠杆61绕与第一转动支架14的连接点转动,杠杆61的下部向前转动,通过推动块62向前移动,从而推动块62沿着导向槽63向前穿过通槽15而接触到滤芯组件2,将滤芯组件2向前推出一定距离,此时拉簧64被拉伸,杠杆61转动带动推动块62移动的距离不大于水路接头4和外箱体1的后侧壁11之间的距离,因此,水路接头4和滤芯组件2的进出水接头22仍然保持连接,当用户发现是误操作按钮组件3时,可将滤芯组件2向后推回到初始固定位置,而由于水路接头4仍与滤芯组件2保持连接,因此不会因为误操作而造成漏水;当用户确认要更换滤芯组件2时,则进行下一步骤;

3)将滤芯组件2手动向前拉动,当水路接头4的端盖42与外箱体1的后侧壁11抵接时,继续向前拉则可使得滤芯组件2的进出水接头22与水路接头4脱开,从而可将滤芯组件2整体向前拉出外箱体1进行更换,各复位弹簧和拉簧64使得滤芯锁定机构和推动助力机构复位。

当更换后的滤芯组件2需要安装时,只需要将滤芯组件2放入外箱体1内向后推即可,在此过程中,卡块55卡入到第一卡槽523和第二卡槽533之间,被第二推杆52和第三推杆53重新夹紧,滤芯组件2和外箱体1完成安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