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清移液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46941阅读:660来源:国知局
一种血清移液管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液管,尤其涉及一种血清移液管。



背景技术:

移液管是用来精确移取一定体积的溶液的量器,移液管是一种量出式仪器,用来测量它所放出溶液的体积,其下端均为尖嘴状,管体处刻有不同的刻度,是移取液体准确体积的标志,刻度可准确到0.01ml。目前基本的生物学和医学实验中分取大体积溶液是必不可少的操作,通常都是用移液管进行吸取的,且移液管具有精确度高的优点,所以移液管常作为一种转移液体的常用仪器。在化学、生物、医学行业领域,经常应用移液管将一定量大体积的液体从一个容器中转移至另一容器中。移液管常配合洗耳球一起使用,利用洗耳球吸气的方式进行液体的转移工作。血清作为细胞培养中最不可少的物质,在细胞培养中需要单独添加,且常添加在细胞培养基中,与细胞培养基混匀后一起用于细胞培养。目前,现有技术中的移液管有1ml,2ml,5ml,10ml,25ml和50ml等不同规格的,也有直行管和胖肚管两种类型。

但是,现有的移液管存在以下缺陷:

使用时必须泡酸处理,再多次清洁润洗,然后再进行高压蒸汽灭菌使用,从而造成很多不必要的资源耗费,而且移液时需要用手指将移液管的顶部堵塞住,不仅危险而且造成实验误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血清移液管,该移液管包括吸液管头、管体和吸液管尖三部分,这三部分一体成型,均由聚苯乙烯制成,使用时无须泡酸处理、多次清洁润洗以及灭菌处理,使用后便可丢弃,避免了重复使用带来了液体交叉污染,而且吸液管头的塞体部安装在罐体的上端,移液时,洗耳球的尖端伸进移液管内吸气,手指按压在吸液管头上,避免了手指与管体内的液体直接接触,提高了实验的安全性。

本发明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血清移液管,包括吸液管头、管体和吸液管尖,所述吸液管头连接在管体的上端,所述吸液管尖连接在管体的下端;所述管体为圆柱状,管体的外壁上设有刻度部;所述吸液管头上靠近管体的一端设有塞体部,所述塞体部嵌装在管体的上端;所述吸液管尖为圆锥状,所述吸液管尖上靠近管体的一端设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嵌装在管体的下端;所述吸液管头、管体和吸液管尖均由聚苯乙烯制成,并且吸液管头、管体和吸液管尖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管体上设有便于区分不同移液管的色环。

进一步地,所述吸液管头内设有过滤芯。

进一步地,所述吸液管头远离管体的一端设有套管。

进一步地,所述管体的内径为14.95-15.05mm,所述套管的内径为8.05-8.15mm。

进一步地,所述塞体部的外沿设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嵌装在管体的上端。

进一步地,所述吸液管尖上设有台肩。

进一步地,所述吸液管尖的口径为2.90-3.00mm。

进一步地,所述管体的内径为8.15-8.25mm,管体的长度为277.05-277.15mm。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的血清移液管,该移液管包括吸液管头、管体和吸液管尖三部分,这三部分一体成型,均由聚苯乙烯制成,使用时无须泡酸处理、多次清洁润洗以及灭菌处理,使用后便可丢弃,避免了重复使用带来了液体交叉污染,而且吸液管头的塞体部安装在罐体的上端,移液时,洗耳球的尖端伸进移液管内吸气,手指按压在吸液管头上,避免了手指与管体内的液体直接接触,提高了实验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血清移液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的吸液管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的吸液管尖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的血清移液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2的吸液管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2的吸液管尖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3的血清移液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3的吸液管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3的吸液管尖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吸液管头;11、塞体部;12、过滤芯;13、套管;14、连接套;2、管体;21、色环;3、吸液管尖;31、凸起部;32、台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参照图1-3,一种血清移液管,包括吸液管头1、管体2和吸液管尖3,吸液管头1连接在管体2的上端,吸液管尖3连接在管体2的下端。吸液管头1、管体2和吸液管尖3均由聚苯乙烯制成,并且吸液管头1、管体2和吸液管尖3一体成型。

管体2为圆柱状,管体2的外壁上设有刻度部;刻度部上的刻度均匀的分布于管体2上,且刻度是采用双向设计的,加样、减样均可十分方便的读取读数,且其容量校准率为±2%以内。管体2经过特殊的表面处理,能最大程度的避免液体的粘附挂壁,增加实验操作量取液体的准确性。

管体2上设有便于区分不同移液管的色环21,色环21可用于区分不同体积的移液管。

吸液管头1上靠近管体2的一端设有塞体部11,塞体部11嵌装在管体2的上端;吸液管尖3为圆锥状,吸液管尖3上靠近管体2的一端设有凸起部31,凸起部31嵌装在管体2的下端;

管体2的内径为14.95-15.05mm,套管13的内径为8.05-8.15mm。这样设置是为了套管13与洗耳球的尖端刚好适配,而且缩小口径可以减少外界杂质进入。

吸液管头1远离管体2的一端设有套管13,套管13用于与洗耳球连接,洗耳球的尖端从套管13伸入吸气,将液体吸取至移液管中。

实施例2:

参照图4-6,一种血清移液管,包括吸液管头1、管体2和吸液管尖3,吸液管头1连接在管体2的上端,吸液管尖3连接在管体2的下端。吸液管头1、管体2和吸液管尖3均由聚苯乙烯制成,并且吸液管头1、管体2和吸液管尖3一体成型。

管体2为圆柱状,管体2的外壁上设有刻度部;管体2上设有便于区分不同移液管的色环21,色环21可用于区分不同体积的移液管。

吸液管头1上靠近管体2的一端设有塞体部11,塞体部11嵌装在管体2的上端;塞体部11的外沿设有连接套14,连接套14嵌装在管体2的上端。

吸液管尖3为圆锥状,吸液管尖3上设有台肩32,台肩32的设置是为了移液管搭靠在吸管上。

管体2的内径为14.95-15.05mm,套管13的内径为8.05-8.15mm。

吸液管头1远离管体2的一端设有套管13,套管13用于与洗耳球连接,洗耳球的尖端从套管13伸入吸气,将液体吸取至移液管中。

实施例3:

参照图7-9,一种血清移液管,包括吸液管头1、管体2和吸液管尖3,吸液管头1连接在管体2的上端,吸液管尖3连接在管体2的下端。吸液管头1、管体2和吸液管尖3均由聚苯乙烯制成,并且吸液管头1、管体2和吸液管尖3一体成型。

管体2为圆柱状,管体2的外壁上设有刻度部;管体2上设有便于区分不同移液管的色环21,色环21可用于区分不同体积的移液管。

吸液管头1上靠近管体2的一端设有塞体部11,塞体部11嵌装在管体2的上端;塞体部11的外沿设有连接套14,连接套14嵌装在管体2的上端。吸液管头1内设有过滤芯12,过滤芯12可用于过滤阻隔作用。

吸液管尖3为圆锥状,吸液管尖3上设有台肩32,台肩32的设置是为了移液管搭靠在吸管上。

管体2的内径为14.95-15.05mm,套管13的内径为8.05-8.15mm。

吸液管头1远离管体2的一端设有套管13,套管13用于与洗耳球连接,洗耳球的尖端从套管13伸入吸气,将液体吸取至移液管中。

本发明的吸液管尖3的口径为2.90-3.00mm,这样设计能最大程度的保证在进行血清转移时血清进入管体的流速最合适,既不会由于压力过大而通过管头进入洗耳球内部,造成血清污染,且吸取血清速度太慢,也不会由于内径过大而使得吸取的血清不能稳定的固定在管体中,从而避免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污染、浪费和耗时。

管体2的长度为277.05-277.15mm,现有技术中的血清移液管均为较长长度管,约为330mm,当在细胞超净工作台进行血清转移时,常会由于移液管过长造成管尖触碰到其他物体表面,造成移液管的废弃,甚至造成细胞或培养基和血清的污染,本发明的管体2长度短,便于操作。

本发明的血清移液管,该移液管包括吸液管头1、管体2和吸液管尖3三部分,这三部分一体成型,均由聚苯乙烯制成,使用时无须泡酸处理、多次清洁润洗以及灭菌处理,使用后便可丢弃,避免了重复使用带来了液体交叉污染,而且吸液管头1的塞体部11安装在罐体的上端,移液时,洗耳球的尖端伸进移液管吸气,手指按压在吸液管头1上,避免了手指与管体2内的液体直接接触,提高了实验的安全性。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