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心式油雾回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61692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离心式油雾回收器,属于环保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金属加工润滑剂的工作过程决定了其油雾产生形式包含了机械、物理和物理一化学方式同时存在。为了有效地润滑、冷却和清洗,金属加工润滑剂在使用中要经历泵循环、喷雾、射流与高速旋转的刀具激烈撞击和高温蒸发等过程。油雾产生的方式不同,其颗粒直径范围也有较大区别。一般情况下,机械雾化过程产生的油雾主要以液滴形态存在,液滴直径范围较宽,通常为2~10um。蒸发产生的油蒸汽在冷凝过程中也会形成直径非常细小的冷凝悬浮体,粒径通常为2um以下。研究表明,车间里大气中油雾粒径的最大分布区为1um,对磨床周围油雾粒径的测试结果表明95%的液滴直径小于3um。润滑剂的大量蒸发使加工车间空气中的总烃含量比油雾测试值大得多。

金属加工润滑剂与多种职业病有关。已知的可导致发病率明显增高的职业病包括良性的呼吸系统疾病(包括哮喘、肺炎等)、过敏性皮肤病和恶性肿瘤。以动物为试验对象的研究结果表明,狗接触5~100mg/m3油雾12个月以上,会出现含脂肪的肺泡和巨噬细胞脂肪性肉芽肿,并且呼吸组织出现形态改变的特征。1996年有人对美国一家使用乳化液的滚珠轴承制造厂的166名工人进行了哮喘病调查,结果表明当车间中的油雾浓度为0.65rng/m3时,经常接触金属加工液油雾的工人中有4%患上了哮喘;而同一家工厂中没有接触加工液油雾的工人中,患哮喘病人数为零。美国劳动部统计局发布的职业皮肤病调查报告也表明,1991年全日制工人皮肤病的平均发病率是0.77‰;而同年装配螺钉和普通机械加工行业的发病率分别为3.33‰和2.22‰,这两个行业也是工作环境中油雾浓度最高的行业。

因此,减少车间中的油雾能够有效保障工人健康,减少对设备的腐蚀,现有的油雾回收装置如专利号:cn106823595a公开了一种油雾回收机,包括机架,机架设有壳体,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入口,所述壳体内依次设有用于对油雾进行一级过滤的一级过滤装置,用于对油雾进行二级过滤的二级过滤装置,用于对油雾进行三级过滤的三级过滤装置以及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三级过滤装置驱动连接;所述三级过滤装置的下端设有收集机构。该发明虽然能够通过一级过滤装置、二级过滤装置以及三级过滤装置,对油雾实现多次过滤、除味处理、以及油雾冷却液化回收的作用;但该发明结构复杂,过滤网需要容易积油,需要频繁更换,并且空气通量小,过滤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离心式油雾回收器。本发明结构简单,主要利用离心作用使油雾聚集成液,过滤棉网使用寿命长,无需频繁更换,且过滤效果好,空气通量大,过滤效率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离心式油雾回收器,包括集油筒;所述集油筒底部中心设置一进气口,中部内侧壁固定一上下分隔环;所述分隔环将集油筒分隔成下预处理舱和上集油舱;一电机竖直设置在集油筒内;所述电机驱动一同样位于集油筒内的离心叶轮转动,所述离心叶轮位于预处理舱和集油舱之间,使油雾在离心作用下聚集成液;所述集油舱内侧壁上设置有螺旋形导油凸条;所述导油凸条从上到下的螺旋方向与离心叶轮的旋转方向相同;所述导油凸条下端的集油筒侧壁上设置有一出油孔;一支撑板固定在分隔环上;所述支撑板与分隔环之间留有供空气和油雾通过的间隙;所受电机倒置在支撑板上,所述离心叶轮位于支撑板下方;一套设在电机外的第一过滤棉筒安置在支撑板上;所述第一过滤棉筒上端部设置一向上凸出集油筒上端面的凸台;凸台中部设置连通第一过滤棉筒内部的出风口,凸台侧壁设置一供电机供电线穿出的出线孔;所述第一过滤棉筒上端面向外延伸一环形挡板;所述挡板外圈与集油筒上端内侧壁衔接;所述集油筒内壁、支撑板、第一过滤棉筒以及挡板围合成u型离心腔;一上端封闭的第二过滤棉筒竖直罩设在凸台外。

其中,所述第一过滤棉筒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圆形通口;所述通口上罩设有过滤棉网。

其中,所述第二过滤棉筒包括筒形内网和外网;所述内网和外网围合成环形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填充滤棉。

其中,所述进气口上设置有过滤网。

其中,所述集油筒下端面设置有多个支架,所述支架底端设置有缓冲橡胶垫。

其中,所述出风口内横设一方便提拉第一过滤棉筒的提手。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结构简单,主要利用离心作用使油雾聚集成液,过滤棉网使用寿命长,无需频繁更换,且过滤效果好,空气通量大,过滤效率高。

2、本发明设置的离心叶轮能够有效通过离心式动力加速作用,使油雾分子相互结合转化为液体状态。

3、本发明设置的第二过滤棉筒能够在过滤完成后的气体排出外界时进一步进行过滤,保障排出气体的洁净度。

4、本发明设置的第一过滤棉筒不仅可以有效防止电机受油雾侵袭,而且能够对未聚集成液体的油雾进行过滤,保障排出空气的洁净度。

5、本发明的结构有利于更换第一过滤棉筒和第二过滤棉筒。

6、本发明设置的导油凸条能够有效的将聚集成液体的油导出,并且导油凸条从上到下的螺旋方向与离心叶轮的旋转方向相同,从而使导油凸条的导油面处于背风方向,防止风力阻碍导油凸条的导油,甚至使油逆行。

7、本发明设置的出线孔能够方便电机的供电线穿出,不妨碍第二过滤棉筒的安装。

8、本发明设置有分隔环,将集油筒分隔成下预处理舱和上集油舱,使油雾经预压缩后进一步聚集成液,提高了油雾回收效果。

9、本发明设置的缓冲橡胶垫能够有效减小集油筒的震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1-集油筒、10-出油孔、11-分隔环、12-预处理舱、13-集油舱、14-离心叶轮、15-导油凸条、16-支撑板、17-第一过滤棉筒、171-凸台、172-挡板、173-通口、175-出风口、176-出线孔、177-提手、18-进气口、181-过滤网、19-支架、191-缓冲橡胶垫、2-电机、3-第二过滤棉筒、31-内网、32-外网、33-容纳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离心式油雾回收器,包括集油筒1;所述集油筒1底部中心设置一进气口18,中部内侧壁固定一上下分隔环11;所述分隔环11将集油筒1分隔成下预处理舱12和上集油舱13;一电机2竖直设置在集油筒1内;所述电机2驱动一同样位于集油筒1内的离心叶轮14转动,所述离心叶轮14位于预处理舱12和集油舱13之间,使油雾在离心作用下聚集成液;所述集油舱13内侧壁上设置有螺旋形导油凸条15;所述导油凸条15从上到下的螺旋方向与离心叶轮14的旋转方向相同;所述导油凸条15下端的集油筒1侧壁上设置有一出油孔10;一支撑板16固定在分隔环11上;所述支撑板16与分隔环11之间留有供空气和油雾通过的间隙;所受电机2倒置在支撑板16上,所述离心叶轮14位于支撑板16下方;一套设在电机2外的第一过滤棉筒17安置在支撑板16上;所述第一过滤棉筒17上端部设置一向上凸出集油筒1上端面的凸台171;凸台171中部设置连通第一过滤棉筒17内部的出风口175,凸台171侧壁设置一供电机2供电线穿出的出线孔176;所述第一过滤棉筒17上端面向外延伸一环形挡板172;所述挡板172外圈与集油筒1上端内侧壁衔接;所述集油筒1内壁、支撑板16、第一过滤棉筒17以及挡板172围合成u型离心腔;一上端封闭的第二过滤棉筒3竖直罩设在凸台171外。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过滤棉筒17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圆形通口173;所述通口173上罩设有过滤棉网。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过滤棉筒3包括筒形内网31和外网32;所述内网31和外网32围合成环形的容纳腔33;所述容纳腔33内填充滤棉。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口18上设置有过滤网181。

进一步的,所述集油筒1下端面设置有多个支架19,所述支架19底端设置有缓冲橡胶垫191。

进一步的,所述出风口175内横设一方便提拉第一过滤棉筒17的提手177。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将本发明油雾回收器放置在机台上方,电机2驱动离心叶轮14转动,机台附近带有油雾的空气由进气口18吸入预处理舱12内,在离心叶轮14的作用下初步压缩,经初步压缩的油雾向上进入集油筒1内侧壁和第一过滤棉筒17之间相对较小的空间进一步压缩,结合受到的离心力油雾在集油舱13内侧壁聚集成液态,沿着导油凸条15向下流动,最终从出油孔10流出;其余空气依次经第一过滤棉筒17、出风口175和第二过滤棉筒3排出外界。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