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内截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62213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一种河道内截污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河道内截污装置。



背景技术:

在水污染治理工程中,位于河道两侧的工厂、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宾馆、餐饮、居住小区等生单位产生的污水主要通过污水管道截流接入敷设在城镇道路下的污水管道系统中,并转输至城镇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因而,市政截污在城镇污水处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由于市政截污管道的建设成本高、难度大、拆迁牵涉面广,截污工作日益成为城市黑臭河道治理的难点。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进入河道,使河道内污染物的量大大超过河道环境容量,即使通过生态修复措施提高河道自净能力,但污水中的大量悬浮物仍很容易使治理措施发生堵塞、失效。有研究也表明污水中悬浮物携带约30%污染物质,经初步处理后除掉悬浮物即可减少这部分污染物质进入河水,方便后续生态化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能保持河水流动,又能方便收集污泥的河道内截污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河道内截污装置,它包括微孔过滤网和设置在微孔过滤网下部的污泥收集部,其中在微孔过滤网的一个垂直侧边上设有快接构件,污泥收集部设置在迎水面一侧的微孔过滤网下部。

微孔过滤网可以透水,同时拦截随河水被携带的垃圾或污泥,在自然水力作用下便可以将拦截的污泥或垃圾直接沉降落入迎水面一侧的污泥收集部内,方便定期清理,快接构件可以将微孔过滤网的侧边快速固定在河道内,方便在行洪时拆卸,在截污时设置,整个装置结构简单,方便使用,施工容易。

在所述微孔过滤网的另一个垂直侧边上设有快接构件。可以方便将相邻的微孔过滤网通过快接构件连接成一体,形成较大的截污装置。

在所述快接构件上设有固定所述微孔过滤网侧边的固定槽。可以将微孔过滤网的侧边整个放置在固定槽内,提高固定的效果以及增强微孔过滤网的受力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果简单,设置方便快速,无需专门工具或配套设施,可以同时透水和截污,河水流动性好,截污效果好。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1、微孔过滤网,2、污泥收集部,3、快接构件,4、固定槽,5、河道,6、污水进口,7、河道驳岸。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2,一种河道内截污装置,它包括微孔过滤网1和设置在微孔过滤网1下部的污泥收集部2,其中在微孔过滤网1的两个垂直侧边上分别设有快接构件3,在每个快接构件3上设有容置微孔过滤网1侧边的固定槽4,污泥收集部2设置在迎水面一侧的微孔过滤网1下部。在河道5内设置时,通过快接构件3将整个装置固定在污水进口6处的河道驳岸7上,并使污泥收集部2位于迎水面一侧。

污水进口6排出的污水透过微孔过滤网1进入河道,携带污泥和垃圾被挡住并随水力冲刷落入污泥收集部2内,快接构件3连接在河道驳岸7上,整个装置设置方便,且过滤效果好。

为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以下以实验进行说明。

实验例1:

河道治理项目,河道上游污水口排污每天100m3,曾使用旁路装置、生态化改造设置对河道进行改造,因排污口污染物总量超过水体容量,未能达到消除黑臭的水质效果。使用本截污装置后,入河污染物明显减少,水体能见度提高至少30cm,其他常规污染物指标降低10-20%,通过定期清理装置内沉淀的污泥将污染物移除出水体系统,并配合其他净化措施使河水水质维持稳定。

实施例2

某大型湖泊治理项目。有排污口直通没经过处理的污水进入湖中,污水量预计每天50m3,曾使用生态化改造、曝气增氧、浮岛等措施对湖水进行净化,因排污口污染物总量超过水体容量,未能达到预期清澈见底的水质效果。使用本截污装置发明后,入河污染物明显减少,水体能见度提高至少50cm,其他常规污染物指标降低10-20%,通过定期清理装置内沉淀的污泥将污染物移除出水体系统,并配合其他改造措施使水质状况持久稳定。

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之一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案的专利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