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苯硫醚熔体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25503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聚苯硫醚熔体过滤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丝熔体过滤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苯硫醚熔体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在聚苯硫醚(Polyphenylene Sulphide)纤维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废丝、废料,将废丝、废料再次熔融并制成再生切片(PPS再生切片)加以使用,可节省资源,降低成本。

由于纺丝熔体中存在杂质,因而为了提高熔体的纺丝性能和纺丝质量,利用过滤器对纺丝熔体过滤是业界普遍的做法。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不乏关于用于对纺丝熔体过滤的技术信息,典型的如CN1116128A推荐的“聚合物溶液和聚合物熔体用的过滤器”、CN204174322U提供的“便于拆装的纺丝机熔体过滤装置”和CN204530029U介绍的“毛毡丝熔体纺丝的自密封全自动过滤器”,等等。

更为典型的如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1906669A公开的“双桶自动切换熔体过滤器”,该专利申请方案的技术效果是:“双桶自动切换熔体过滤器在工作时,首先熔体进入到和线过滤桶内进行过滤,第二过滤桶空置,当滤前压力传感器与滤后压力传感器测得的压力值的差达到一定值后,开启第二过滤桶的进料阀,使熔体进入到第二过滤桶内,当熔体充满第二过滤桶后,打开第二过滤桶的出料阀,同时关闭第一过滤桶的进料阀、出料阀,此时第二过滤桶可继续对熔体进行过滤,且可保证熔体的不间断,从而保证纺丝不会出现断头,在第二过滤桶工作的同时将第一过滤桶里的滤芯及其组件拿出来清洗,清洗完成后放在第一过滤桶内,此时第一过滤桶又可作为第二过滤桶的备用,这样两个过滤桶来回使用,可保证熔体过滤的持续进行,保证纺丝不出现断头,而且不会影响到熔体的温度,保证纺丝的质量(说明收第0010段)”。但是该专利申请方案存在以下缺憾:其一,由于采用双桶分先后两次过滤,因而过滤过程冗长,过滤效率相对较低,当纺丝机为高速纺丝机时,往往难以满足向计量泵持续提供经过滤的熔体的要求;其二,作为过滤器,设置在桶体内的滤元(即过滤部件)的结构合理与否是一个不可偏废的重要因素,因为过滤效率和过滤杂质的效果以及过滤面积的大小往往取决于滤元,但是该专利申请方案并未给出相应的启示;其三,由于熔体自第一过滤桶进入第二过滤桶或者自第二过滤桶进入第一过滤桶的通道即两过滤桶之间的转换通道相对较长,因而致使熔体在过滤过程中的停留时间长,于是在高温下易导致熔体降解。此外,经本申请人所知,目前对设置于过滤箱(即前述的过滤桶,以下同)内的作为滤元的滤网通常采用复式滤网,所谓的复式滤网是将目数不同的两层或以上的滤网叠合在一起,如此处置方式虽然能够起到对熔体中的杂质的良好滤除作用,但是滤网极易堵塞而需频繁清洗,如果不对滤网极时清洗,那么过滤效率会遭严重影响。进而由本申请人所知,目前对再生切片熔体过滤的过滤器通常采用矩形平面过滤器,如前述CN204530029U便属这种类型,这种过滤器虽然具有更换方便的长处,但是由于对前述的PPS再生切片杂质的含量要求极为严苛,因而如果使用该类过滤器过滤PPS再生切片熔体,那么对杂质的过滤要求往往难以满足业界之预期。

针对上述已有技术,本申请人作为聚苯硫醚纤维的专业生产厂商,对过滤器结构作了持久而有益的反复设计,终于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并且在采取了保密措施下在本申请人的试验中心进行了模拟试验,结果证明是切实可行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使构建于过滤箱内的两个过滤腔各自独立地实施对熔体的过滤而藉以缩短过滤时间、有利于在过滤腔容积有限的前提下显著增大过滤机构的过滤面积并且同时增进对熔体中的杂质的过滤效果而藉以保障经过滤后的熔体的纯度、有益于显著缩短熔体在过滤过程中的停留时间而藉以避免发生降解、有便于摒弃双层或多层滤网以彼此叠置的方式而藉以避免滤网易堵并增加清洗频次、有善于保障整体结构的合理性而藉以满足对纯度要求严苛的再生切片熔体的过滤质量的聚苯硫醚熔体过滤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聚苯硫醚熔体过滤装置,包括一过滤箱,在该过滤箱的左端构成有一左过滤腔,而右端构成有一右过滤腔,该左过滤腔和右过滤腔的上部形成敞口,而下部形成封闭,并且该左、右过滤腔之间由过滤腔间隔壁分隔,在该过滤腔间隔壁的中部开设有一切换轴孔,在该切换轴孔的高度方向的上部并且朝向左过滤腔的一侧开设有一与左过滤腔相通的左过滤腔进料孔,而朝向右过滤腔的一侧开设有一与右过滤腔相通的右过滤腔进料孔,并且在对应于左、右过滤腔进料孔之间的上部的位置开设有一与外界相通的进料管引料孔,在切换轴孔的高度方向的下部并且朝向左过滤腔的一侧开设有一与左过滤腔相通的左过滤腔出料孔,而朝向右过滤腔的一侧开设有一与右过滤腔相通的右过滤腔出料孔,并且在对应于左、右过滤腔出料孔之间的上部的位置开设有一与外界相通的出料管引料孔,在过滤箱的左端上部配设有一用于对所述左过滤腔的上部敞口封闭的左箱盖,而在右端上部配设有一用于对所述右过滤腔的上部敞口封闭的右箱盖;一左过滤机构,该左过滤机构设置在所述的左过滤腔内;一右过滤机构,该右过滤机构设置在所述的右过滤腔内;一切换轴和一切换轴转向驱动机构,切换轴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的切换轴孔内,在该切换轴的上端开设有一切换轴上引料通道,而在切换轴的下端开设有一切换轴下引料通道,并且该切换轴上引料通道以及切换轴下引料通道均呈L字形,切换轴转向驱动机构在对应于所述切换轴孔的底部的位置与所述过滤箱的底部固定并且与切换轴的下端传动配合,其中:当所述切换轴转向驱动机构带动所述切换轴转动并且转动到由所述切换轴上引料通道将所述左过滤腔进料孔与所述进料管引料孔相通的程度时,所述切换轴下引料通道也同时将所述左过滤腔出料孔与所述出料管引料孔相通,所述左过滤腔处于进料过滤以及出料的状态,并且所述右过滤腔进料孔与所述切换轴上引料通道断开以及所述右过滤腔出料孔与所述切换轴下引料通道断开;当由所述切换轴转向驱动机构带动所述切换轴转动并且转动到由所述切换轴上引料通道将所述的左、右过滤腔进料孔以及进料管引料孔三者相通的程度时,所述切换轴下引料通道也同时将所述左、右过滤腔出料孔以及出料管引料孔三者相通,所述左过滤腔处于进料过滤以及出料的状态,并且所述右过滤腔也处于进料过滤以及出料的状态;当所述切换轴转向驱动机构带动所述切换轴转动并且转动到由所述切换轴上引料通道将所述右过滤腔进料孔与所述进料管引料孔相通的程度时,所述切换轴下引料通道也同时将所述右过滤腔出料孔与所述出料管引料孔相通,所述右过滤腔处于进料过滤以及出料的状态,并且所述左过滤腔进料孔与所述切换轴引料通道断开以及所述左过滤腔出料孔与所述切换轴下引料通道断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左过滤腔的上部并且围绕左过滤腔的圆周方向构成有一左过滤网套固定法兰圈,所述的左过滤机构与该左过滤网套固定法兰圈固定;在所述右过滤腔的上部并且围绕右过滤腔的圆周方向构成有一右过滤网套固定法兰圈,所述的右过滤机构与该右过滤网套固定法兰圈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左过滤机构包括一左过滤上网套和一左过滤下网套,左过滤上网套的底部与所述左过滤网套固定法兰圈固定,左过滤下网套对应于左过滤上网套的下方,并且该左过滤下网套的上部与左过滤网套固定法兰圈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左过滤上网套的纵剖面形状呈M字形,而所述的左过滤下网套的纵剖面形状呈复数个循环连结的W字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左过滤上网套的目数为100-150目;而所述左过滤下网套的目数为200-350目。

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右过滤机构包括一右过滤上网套和一右过滤下网套,右过滤上网套的底部与所述右过滤网套固定法兰圈固定,右过滤下网套对应于右过滤上网套的下方,并且该右过滤下网套的上部与右过滤网套固定法兰圈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右过滤上网套的纵剖面形状呈M字形,而所述的右过滤下网套的纵剖面形状呈复数个循环连结的W字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右过滤上网套的目数为100-150目,而所述右过滤下网套的目数为200-350目。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左过滤腔的左侧上部开设有一与外界相通的左过滤腔上排气槽,在对应于该左过滤腔上排气槽的位置配设有一左过滤腔上排气槽针型排气阀,在左过滤腔的左侧下部开设有一与外界相通的左过滤腔下排气槽,在对应于该左过滤腔下排气槽的位置配设有一左过滤腔下排气槽针型排气阀;在所述右过滤腔的右侧上部开设有一与外界相通的右过滤腔上排气槽,在对应于该右过滤腔上排气槽的位置配设有一右过滤腔上排气槽针型排气阀,在右过滤腔的右侧下部开设有一与外界相通的右过滤腔下排气槽,在对应于该右过滤腔下排气槽的位置配设有一右过滤腔下排气槽针型排气阀。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切换轴转向驱动机构包括一电机和一蜗轮减速箱,电机与蜗轮减速箱传动配合并且由蜗轮减速箱连同电机在对应于所述切换轴孔的底部的位置与所述过滤箱的底部固定,并且与所述切换轴的下端传动连接,所述的电机为具有正反转功能的伺服电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之一,由于由切换轴转向驱动机构带动切换轴的转动来改变切换轴上的切换轴上引料通道与左过滤腔进料孔以及右过滤腔进料孔之间的通断并且同时改变切换轴上的切换轴下引料通道与左过滤腔出料孔以及右过滤腔出料孔之间的通断,因而能使构建于过滤箱上的左、右过滤腔各自独立地实施对熔体的过滤,有助于缩短过滤时间;之二,由于提供的左、右过滤机构的结构合理,因而得以在过滤腔容积有限的前提下增大过滤面积并且同时增进对熔体中的杂质的过滤效果,有利于保障过滤后的熔体的纯度;之三,由于左、右过滤腔仅由过滤腔间隔壁一壁之隔,并且将左、右过滤腔进料孔、进料管进料孔、左、右过滤腔出料孔以及出料管引料孔均开设在过滤腔间隔壁上,同时将切换轴设置在开设有过滤腔间隔壁上的切换轴孔内,因而能通过缩短熔体通道缩短熔体停留时间,避免出现降解现象;之四,由于左、右过滤机构摒弃了已有技术中采用多层滤网叠置的形式,因而可以避免短时堵塞并且减少清洗频次;之五,由于整体结构简单且合理,因而能满足对纯度要求严苛的再生聚苯硫醚切片熔体过滤并保障过滤质量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图3为图1和图2所示的切换轴的第一工作位置的示意图。

图4为图1和图2所示的切换轴的第二工作位置的示意图。

图5为图1和图2所示的切换轴的第三工作位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以图1所示的位置状态为基准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请参见图1和图2,示出了一过滤箱1,在该过滤箱1的左端构成有一左过滤腔11,而右端构成有一右过滤腔12,该左过滤腔11和右过滤腔12的上部形成敞口,而下部形成封闭,并且该左、右过滤腔11、12之间由过滤腔间隔壁13分隔,在该过滤腔间隔壁13的中部开设有自顶部贯通至底部的一切换轴孔131,在该切换轴孔131的高度方向的上部并且朝向左过滤腔11的一侧开设有一与左过滤腔11相通的左过滤腔进料孔1311,而朝向右过滤腔12的一侧开设有一与右过滤腔12相通的右过滤腔进料孔1312,并且在对应于左、右过滤腔进料孔1311、1312之间的上部的位置开设有一与外界相通的进料管引料孔1313,在切换轴孔131的高度方向的下部并且朝向左过滤腔11的一侧开设有一与左过滤腔11相通的左过滤腔出料孔1314,而朝向右过滤腔12的一侧开设有一与右过滤腔12相通的右过滤腔出料孔1315,并且在对应于左、右过滤腔出料孔1314、1315之间的上部的位置开设有一与外界相通的出料管引料孔1316,在过滤箱1的左端上部配设有一用于对前述左过滤腔11的上部敞口封闭的左箱盖14,而在右端上部配设有一用于对前述右过滤腔12的上部敞口封闭的右箱盖15;示出了一左过滤机构2,该左过滤机构2设置在前述的左过滤腔11内;示出了一右过滤机构3,该右过滤机构3设置在前述的右过滤腔12内;示出了一切换轴4和一切换轴转向驱动机构5,切换轴4转动地设置在前述的切换轴孔131内,在该切换轴4的上端开设有一切换轴上引料通道41,而在切换轴4的下端开设有一切换轴下引料通道42,并且该切换轴上引料通道41以及切换轴下引料通道42均呈L字形,切换轴转向驱动机构5在对应于前述切换轴孔131的底部的位置与前述过滤箱1的底部固定并且与切换轴4的下端传动配合。

由图1和图2所示,前述的左箱盖14通过左箱盖固定螺钉141在对应于预设在过滤箱1的左端顶部的箱盖螺钉孔16的位置与过滤箱1的左端上部固定,为了确保左箱盖14对左过滤腔11的腔口上部的密封效果,因而在左箱盖14朝向下的一侧并且在对应在于左过滤腔11的腔口上部的位置形成有一左箱盖台阶柱142,在该左箱盖台阶柱142上设置有一左箱盖台阶柱密封圈1421,该左箱盖台阶柱密封圈1421与左过滤腔11的腔口上部的壁体密封配合。由于右箱盖15与过滤箱1的配合方式与左箱盖14相同,因而申请人不再赘述。

请重点见图1,在前述左过滤腔11的上部并且围绕左过滤腔11的圆周方向构成有一左过滤网套固定法兰圈111,前述的左过滤机构2与该左过滤网套固定法兰圈111固定;在前述右过滤腔12的上部并且围绕右过滤腔12的圆周方向构成有一右过滤网套固定法兰圈121,前述的右过滤机构3与该右过滤网套固定法兰圈121固定。

继续见图1和图2,前述的左过滤机构2的优选而非绝对限于的结构如下:包括一左过滤上网套21和一左过滤下网套22,左过滤上网套21的底部具有一左过滤上网套圈211(也可称“圈”为“环”),通过左过滤上网套圈螺钉2111将左过滤上网套21与前述左过滤网套固定法兰圈111固定,左过滤下网套22对应于左过滤上网套21的下方,在该左过滤下网套22的上部具有一左过滤下网套圈221,通过左过滤下网套圈螺钉2211将左过滤下网套22与左过滤网套固定法兰圈111固定,左过滤上网套21的上部具有一左过滤上网套环212,而左过滤下网套22的下部具有左过滤下网套环222。

由图1和图2所示,前述的左过滤上网套21的纵剖面形状呈一个(但并非限于一个)M字形,而前述的左过滤下网套22的纵剖面形状呈两个(但并非限于两个)循环连结的W字形。

前述左过滤上网套21的目数优选为100-150目,较好地为120-140目,最好为130目,本实施例选择130目;而前述左过滤下网套22的目数优选为200-350目,较好地为250-300目,更好地为280目,本实施例280目。

继续见图1和图2,前述的右过滤机构3的优选而非绝对限于的结构如下:包括一右过滤上网套31和一右过滤下网套32,右过滤上网套31的底部具有一右过滤上网套圈311(也可称“圈”为“环”),通过右过滤上网套圈螺钉3111将右过滤上网套31与前述右过滤网套固定法兰圈121固定,右过滤下网套32对应于右过滤上网套31的下方,并且在该右过滤下网套32的上部具有一右过滤下网套圈321,通过右过滤下网套圈螺钉3211将右过滤下网套32与右过滤网套固定法兰圈121固定。在右过滤上网套31的上部具有一右过滤上网套支撑环312,而在右过滤下网套32的下部具有一右过滤下网套支撑环322。

由图1和图2所示,前述右过滤上网套31的纵剖面形状呈一个(但并非限于一个)M字形,而前述的右过滤下网套32的纵剖面形状呈两个(但并非限于两个)循环连结的W字形。

前述右过滤上网套31的目数优选为100-150目,较好地为120-140目,最好为130目,本实施例选择130目,而前述右过滤下网套32的目数优选为200-350目,较好地为250-300目,更好地为280目,本实施例选择280目。

继续见图1和图2,在前述左过滤腔11的左侧上部开设有一与外界相通的左过滤腔上排气槽112,在对应于该左过滤腔上排气槽112的位置配设有一左过滤腔上排气槽针型排气阀1121,在左过滤腔11的左侧下部开设有一与外界相通的左过滤腔下排气槽113,在对应于该左过滤腔下排气槽113的位置配设有一左过滤腔下排气槽针型排气阀1131;在前述右过滤腔12的右侧上部开设有一与外界相通的右过滤腔上排气槽122,在对应于该右过滤腔上排气槽122的位置配设有一右过滤腔上排气槽针型排气阀1221,在右过滤腔12的右侧下部开设有一与外界相通的右过滤腔下排气槽123,在对应于该右过滤腔下排气槽123的位置配设有一右过滤腔下排气槽针型排气阀1231。

仍见图1和图2,前述的切换轴转向驱动机构5包括一电机51和一蜗轮减速箱52,电机51与蜗轮减速箱52传动配合并且由蜗轮减速箱52连同电机51在对应于前述切换轴孔131的底部的位置通过减速箱固定螺钉521与前述过滤箱1的底部固定,并且与前述切换轴4的下端传动连接,前述的电机51为具有正反转功能的伺服电机。

请参见图3并且结合图1和图2,图3示出了前述切换轴4的第一工作位置状态,其是由切换轴转向驱动电机5的电机51的工作并通过蜗轮减速箱52带动前述切换轴4转动并且转动到由前述切换轴上引料通道41将前述左过滤腔进料孔1311与前述进料管引料孔1313相通,此时前述切换轴下引料通道42也同时将前述左过滤腔出料孔1314与前述出料管引料孔1316相通,前述左过滤腔11处于进料过滤以及出料的状态,并且前述右过滤腔进料孔1312与前述切换轴上引料通道41断开以及前述右过滤腔出料孔1315与前述切换轴下引料通道42断开。在该状态下,由图示的进料管6将聚苯硫醚再生切片熔体引入进料管引料孔1313,经L字形的切换轴上引料通道41引入左过滤腔进料孔1311,进入左过滤腔11内的聚苯硫醚再生切片熔体率先由左过滤机构2的结构体系的左过滤上网套21过滤,经左过滤上网套21过滤后的聚苯硫醚再生切片熔体向下进入左过滤下网套22继而过滤,过滤后依次经左过滤腔出料孔1314、切换轴下引料通道42和出料管引料孔1316引至图示的出料管7,由出料管7引至纺丝设备的结构体系的计量泵。在前述过程中,当在线作业人员见到左过滤腔下排气槽113有熔体流出时,则旋紧左过滤腔下排气槽针型排气阀1131,同样的道理,当见到左过滤腔上排气槽112有熔体流出时,则表明左过滤腔11内的空气处于排净状态并旋紧左过滤腔上排气槽针型排气阀1121。

请参见图4并且结合图1和图2,图4示出了前述切换轴4的第二工作位置的状态,具体而言,切换轴4相对于图3顺时针转过了45°,即切换轴4被转动到了由前述切换轴上引料通道41将前述的左、右过滤腔进料孔1311、1312以及进料管引料孔1313三者相通的程度,此时前述切换轴下引料通道42也同时将前述左、右过滤腔出料孔1314、1315以及出料管引料孔1316三者相通,前述左过滤腔11处于进料过滤以及出料的状态,并且前述右过滤腔12也处于进料过滤以及出料的状态。由于左过滤腔11处于对聚苯硫醚再生切片熔体的过滤过程与申请人在对图3描述时所作的说明相同,因而不再复述,又由于右过滤腔12处于对聚苯硫醚再生切片熔体的过滤过程将在下面对图5的说明时阐述,因而暂且不作说明。

请参见图5并且结合图1和图2,图5示出了前述的切换轴4的第三工作位置的状态,具体而言,切换轴4相对于图4又被顺时针转过了45°,即切换轴4被转动到了由前述切换轴上引料通道41将前述右过滤腔进料孔1312与前述进料管引料孔1313相通,此时,前述切换轴下引料通道42也同时将前述右过滤腔出料孔1315与前述出料管引料孔1316相通,前述右过滤腔12处于进料过滤以及出料的状态,并且前述左过滤腔进料孔1311与前述切换轴引料通道41断开以及前述左过滤腔出料孔1314与前述切换轴下引料通道42断开。在该状态下,由图示的进料管6将聚苯硫醚再生切片熔体引入进料管引料孔1313,经L字形的切换轴上引料通道41引入右过滤腔进料孔1312,进入右过滤腔12内的聚苯硫醚再生切片熔体率先由右过滤机构3的结构体系的右过滤上网套31过滤,经右过滤上网套31过滤后的聚苯硫醚再生切片熔体向下进入右过滤下网套32继而过滤,过滤后依次经右过滤腔出料孔1315、切换轴下引料通道42和出料管引料孔1316引至图示的出料管7,由出料管7引至纺丝设备的结构体系的计量泵。在前述过程中,当在线作业人员见到右过滤腔下排气槽123有熔体流出时,则旋紧右过滤腔下排气槽针型排气阀1231,同样的道理,当见到右过滤腔上排气槽122有熔体流出时,则表明右过滤腔12内的空气处于排净状态并旋紧右过滤腔上排气槽针型排气阀1221。

依据专业常识,当要对左过滤上、下网套21、22清洗或更换时,只要开启左箱盖14即可,此外,当要对左过滤腔11冲洗时,那么,前述的左过滤腔下排气槽113演变为排污槽;当要对右过滤上、下网套31、32清洗或更换时,只要开启右箱盖15,此外,当要对右过滤腔12清洗时,那么前述的右过滤腔下排气槽123演变为排污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缺憾,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如实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