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衣机旋钮加工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71302阅读:514来源:国知局
洗衣机旋钮加工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洗衣机旋钮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设备的自动化和小型化得到广泛的关注,现有对洗衣机旋钮的加工需要在多台设备上进行,整条生产线庞大,占地面积大,且每台设备需要单独控制,耗费人力物力也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以及自动化程度高的洗衣机旋钮加工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洗衣机旋钮加工设备,洗衣机旋钮包括旋钮本体和中心转轴,洗衣机旋钮加工设备用于在旋钮本体上点胶中心转轴,洗衣机旋钮加工设备包括上料装置、点胶装置和工作台,上料装置包括第一固定座、抓取装置和定位装置,定位装置安装在第一固定座上,抓取装置设置在第一固定座的正上方;点胶装置用于在旋钮本体上点胶中心转轴,点胶装置包括点胶头和冷却装置,冷却装置设置在点胶头的一侧;工作台包括第二固定座及转盘,第二固定座上设置有中心轴,转盘以中心轴为中心进行旋转,转盘包括位于同一平面内的四个延伸部,四个延伸部包括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第三延伸部以及第四延伸部,第一延伸部沿着X方向延伸,第一延伸部靠近端部的位置上固定有第一产品承载座,第二延伸部沿着Y方向反向延伸,第二延伸部靠近端部的位置上固定有第二产品承载座,第三延伸部沿着X方向反向延伸,第三延伸部靠近端部的位置上固定有第三产品承载座,第四延伸部沿着Y方向延伸,第四延伸部靠近端部的位置上固定有第四产品承载座,上料装置与点胶装置分别设置在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端部一侧的位置上。

由上述方案可见,抓取装置将旋钮本体放置在定位装置上,定位装置对旋钮本体进行旋转定位,接着,抓取装置将旋钮本体抓取并放置在第一产品承载座上,接着,转盘绕着中心轴顺时针转动90度,将该旋钮本体转动到点胶头下,点胶装置在旋钮本体的中心位置处点胶洗衣机旋钮的中心转轴,同时冷却装置对点胶完成的中心转轴进行冷却,接着转盘继续绕着中心轴顺时针转动90度,并进入下一道工序。该设备结构简单且紧凑,有助力实现设备的小型化,另外该设备的自动化程度高,便于减少人力物力,大大节省了生产成本。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定位装置包括第五产品承载座、驱动装置以及多个第一感应器,第五产品承载座与驱动装置驱动连接,驱动装置和多个第一感应器固定连接在第一固定座上。

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是,驱动装置为电机。

由此可见,第一感应器感应旋钮本体后将感应信号传输给洗衣机旋钮加工设备的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到感应信号后向电机输出控制信号,电机根据控制信号带动第五产品承载座旋转到指定位置。

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是,上料装置还包括行移动座、列移动座,行移动座在X方向上延伸,列移动座在Z方向上延伸并沿着行移动座移动,列移动座具有在Z方向上延伸的导轨,第五产品承载座的中心与第一产品承载座的中心的连线与行移动座平行。

由此可见,行移动座和列移动座的设置便于抓取装置实现在X方向和在Z方向上的移动。

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是,抓取装置包括气缸、第一滑块、卡爪和延伸臂,气缸的本体固定在列移动座的顶部,气缸的伸缩杆固定在第一滑块的顶部,卡爪和延伸臂固定在第一滑块上,第一滑块具有滑槽,滑槽与导轨配合使抓取装置沿着导轨移动,延伸臂的端部安装有第二感应器。

由此可见,第二感应器用于感应第一产品承载座和第五产品承载座的位置并将感应信号传输给给洗衣机旋钮加工设备的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到该感应信号后向上料装置发出控制信号,上料装置根据该控制信号控制列移动座沿着行移动座在X方向上移动,直到卡爪移动到第一产品承载座或第五产品承载座的正上方。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洗衣机旋钮加工设备还包括底座,点胶装置包括第二滑块、X轴移动座、Y轴移动座以及Z轴移动座,Y轴移动座固定在底座上,X轴移动座沿着Y轴移动座在Y方向上滑动,Z轴移动座沿着X轴移动座在X方向上滑动,第二滑块沿着Z轴移动座在Z方向上滑动,点胶头和冷却装置固定在第二滑块上。

由此可见,点胶头和冷却装置可在X方向、Y方向和Z方向上移动,可实现点胶头的空间位置的调整。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冷却装置内设置有冷却风扇和电机,冷却装置的端部开设有出风口,出风口与点胶头的端部相对应。

由此可见,出风口与点胶头的端部相对应,因此点胶完成的部分可快速凝固,使中心转轴的成型质量得到保证。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第二产品承载座的正下方设置有第三传感器,第三传感器通过连接件固定安装在第二固定座上。

由此可见,第三感应器用于感应第二产品承载座的位置并将感应信号传输给给洗衣机旋钮加工设备的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到该感应信号后向点胶装置发出控制信号,点胶装置接收到该控制信号后对旋钮本体进行点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洗衣机旋钮加工设备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洗衣机旋钮加工设备实施例中洗衣机旋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洗衣机旋钮加工设备实施例隐藏部分结构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洗衣机旋钮加工设备实施例中点胶装置和工作台的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洗衣机旋钮加工设备实施例中上料装置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与图2,本实施例提供的洗衣机旋钮加工设备用于在旋钮本体11上点胶中心转轴12,洗衣机旋钮1包括旋钮本体11和中心转轴12,该洗衣机旋钮加工设备包括工作台2、底座5、上料装置3、点胶装置4、检测装置6以及保压装置7。

参见图3与图4,工作台2包括固定座21及转盘22,固定座21上设置有中心轴23,转盘22以中心轴23为中心进行旋转,转盘22包括位于同一平面内的四个延伸部,四个延伸部包括第一延伸部221、第二延伸部222、第三延伸部223以及第四延伸部224,第一延伸部221沿着X方向延伸,第二延伸部222沿着Y方向反向延伸,第三延伸部223沿着X方向反向延伸,第四延伸部224沿着Y方向延伸,每个延伸部靠近端部的位置上固定有一个产品承载座241、242、243、244,上料装置3与点胶装置4分别设置在第一延伸部221和第二延伸部222端部一侧的位置上,检测装置6和保压装置7分别设置在第三延伸部223和第四延伸部224端部一侧的位置上。

上料装置3用于上料并对旋钮本体11进行旋转定位,上料装置3包括固定座31、抓取装置33、定位装置、行移动座34和列移动座35,行移动座34在X方向上延伸,列移动座35在Z方向上延伸并沿着行移动座34移动,列移动座35具有在Z方向上延伸的导轨351。定位装置安装在固定座31上,抓取装置33设置在固定座31的正上方。

定位装置包括产品承载座321、驱动装置322以及多个第一感应器323,产品承载座321的中心与第一产品承载座241的中心的连线与行移动座34平行,产品承载座321与驱动装置322驱动连接,驱动装置322和多个第一感应器323固定连接在固定座21上。优选地,驱动装置322为电机。第一感应器323感应旋钮本体11后将感应信号传输给洗衣机旋钮加工设备的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到感应信号后向电机输出控制信号,电机根据控制信号带动产品承载座321旋转到指定位置。

参见图3和图5,抓取装置33包括气缸、第一滑块331、卡爪332和延伸臂333,气缸的本体3351固定在列移动座35的顶部,气缸的伸缩杆3352固定在第一滑块331的顶部,卡爪332和延伸臂333固定在第一滑块上331,第一滑块331具有滑槽,滑槽与导轨351配合使抓取装置33沿着导轨351移动,延伸臂333的端部安装有第二感应器334。第二感应器334用于感应产品承载座241和产品承载座321的位置并将感应信号传输给给洗衣机旋钮加工设备的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到该感应信号后向上料装置3发出控制信号,上料装置3的气缸根据该控制信号控制列移动座35沿着行移动座34在X方向上移动到产品承载座241或产品承载座321的正上方。

点胶装置4用于在旋钮本体11上点胶中心转轴12,点胶装置4包括点胶头41、冷却装置42、第二滑块46、X轴移动座43、Y轴移动座44以及Z轴移动座45,冷却装置42设置在点胶头41的一侧。Y轴移动座44固定在底座5上,X轴移动座43沿着Y轴移动座44在Y方向上滑动,Z轴移动座45沿着X轴移动座43在X方向上滑动,第二滑块46沿着Z轴移动座45在Z方向上滑动,点胶头41和冷却装置42固定在第二滑块46上。冷却装置42内设置有冷却风扇和电机,冷却装置42的端部开设有出风口421,出风口421与点胶头41的端部相对应。

产品承载座242的正下方设置有第三传感器25,第三传感器25通过连接件26固定安装在固定座21上。第三感应器25用于感应产品承载座242的位置并将感应信号传输给给洗衣机旋钮加工设备的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到该感应信号后向点胶装置4发出控制信号,点胶装置4接收到该控制信号后对旋钮本体11进行点胶。

由上可见,抓取装置33将旋钮本体11放置在定位装置上,定位装置对旋钮本体11进行旋转定位,接着,抓取装置将旋钮本体11抓取并放置在产品承载座241上,接着,转盘22绕着中心轴23顺时针转动90度,将该旋钮本体11转动到点胶头41下,点胶装置4在旋钮本体11的中心位置处点胶洗衣机旋钮的中心转轴12,同时冷却装置42对点胶完成的中心转轴12进行冷却,接着转盘22继续绕着中心轴23顺时针转动90度,并进入下一道工序,即点胶完成后,转盘22继续顺时针转动,使洗衣机旋钮1分别在检测装置6以及保压装置7上完成检测工序及保压工序。该设备结构简单且紧凑,有助力实现设备的小型化,另外该设备的自动化程度高,便于减少人力物力,大大节省了生产成本。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