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业臭氧消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93222阅读:4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工业臭氧消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毒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工业臭氧消除装置。



背景技术:

UV喷绘设备、UV固化设备、等离子表面材料处理设备、臭氧杀菌消毒设备等已广泛应用于各行业的工业生产过程中。上述设备的使用,主要利用了臭氧的强氧化性,来满足相关工艺要求,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也排放了大量高浓度、高风量的臭氧。这些臭氧逸散到车间中,能够强烈刺激工人的呼吸道,造成咽喉肿痛、胸闷咳嗽、引发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因此需要对臭氧进行及时消除。尽管目前存在一些臭氧去除设备,然而这些设备大多是针对家庭的室内空气进行处理。对于高浓度、高风量的工业臭氧,目前还尚无良好的消除措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业臭氧消除装置,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便于安装和维护。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工业臭氧消除装置,包括带有进风口和排风口的外壳,其技术要点是,在外壳上靠近进风口的位置设置有控制热分解温度的电加热器和热电偶,在外壳内还设置折流板,折流板包括上折流板和下折流板,上折流板与进风口之间形成进风加热风道,上折流板、下折流板与排风口之间形成催化折流风道;在进风加热风道和催化折流风道内均设置有催化剂。

在外壳内设置有至少3个折流板,包括至少两个上折流板和至少一个下折流板,

进风口与第一上折流板、第二上折流板之间形成进风加热风道,第一上折流板与下折流板之间形成第一催化折流风道,第二上折流板与下折流板之间形成第二催化折流风道,下折流板与排风口之间分别形成第三催化折流风道和第四催化折流风道。

第三上折流板靠近进风口设置,在第三上折流板两侧设置有第一上折流板和第二上折流板,进风口、第一上折流板、第三上折流板之间形成第一进风加热风道,进风口、第二上折流板、第三上折流板之间形成第二进风加热风道,第一折流板与下折流板之间形成第一催化折流风道,第二上折流板与下折流板之间形成第二催化折流风道,下折流板与排风口之间分别形成第三催化折流风道和第四催化折流风道。

两个上折流板与设置在它们下端的一个下折流板形成基础折流结构。

在基础折流结构外侧还设置有至少一个基础折流结构。

所述的催化剂或采用泡沫金属网负载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或采用蜂窝活性炭负载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或采用蜂窝陶瓷负载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

所述的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为Co-Mn氧化物。

在排风口的附近还设置有高压变频风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工业臭氧消除装置,在外壳上靠近进风口的位置设置有控制热分解温度的电加热器和热电偶,采用电加热方式对进风口加热,利用臭氧的热不稳定性,消除部分臭氧;该结构在外壳内还设置安装有催化剂的折流风道,该结构增加了催化剂与废气的接触面积,提高臭氧停留时间;电加热与热电偶联动,有利于控制热分解温度;采用高压变频风机驱动气流,可根据催化剂用量调节风压风量。该装置将热分解技术与催化分解技术相结合,可处理UV杀菌、等离子表面处理、臭氧消毒等设备产生的高浓度、高风量臭氧二次污染。系统工作时仅需电力驱动,不涉及废水产出,具有结构简单、便于移动、操作方便、运行成本低、能源消耗小的特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工业臭氧消除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五风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六风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九风道结构示意图;

图中序号说明如下:1进风口、2电加热器、3催化剂、4高压变频风机、5排风口、6热电偶、7上折流板、8上折流板、9下折流板、10上折流板、11上折流板、12上折流板,13下折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1~图4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的工业臭氧消除装置,包括带有进风口1和排风口5的外壳,在外壳上靠近进风口1的位置设置有控制热分解温度的电加热器2和热电偶6,在外壳内还设置折流板,折流板包括上折流板和下折流板,上折流板与进风口1之间形成进风加热风道Ⅰ,上折流板、下折流板与排风口5之间形成催化折流风道;在进风加热风道和催化折流风道内均设置有催化剂。

首先在进风加热风道Ⅰ内利用臭氧的热不稳定性,消除部分臭氧;然后废气进入催化折流风道进行臭氧的催化分解。

实施例2:

在外壳内设置有至少3个折流板,包括至少两个上折流板(上折流板7、上折流板8)和至少一个下折流板9。

工业臭氧消除装置内的第一种折流结构如下:

进风口1与上折流板7、上折流板8之间形成进风加热风道Ⅰ,上折流板7与下折流板9之间形成催化折流风道Ⅱ,上折流板8与下折流板9之间形成催化折流风道Ⅲ,下折流板9与排风口5之间分别形成催化折流风道Ⅳ和催化折流风道Ⅴ。如图1所示,为五风道的工业臭氧消除装置结构示意图。

工业臭氧消除装置内的第二种折流结构如下:

上折流板10靠近进风口1设置,在上折流板10两侧设置有上折流板7和上折流板8,进风口1、上折流板7、上折流板10之间形成进风加热风道Ⅰ,进风口1、上折流板8、上折流板10之间形成进风加热风道Ⅱ,折流板7与下折流板9之间形成催化折流风道Ⅲ,上折流板8与下折流板9之间形成催化折流风道Ⅳ,下折流板9与排风口5之间分别形成催化折流风道Ⅴ和催化折流风道Ⅵ,如图2所示,为六风道的工业臭氧消除装置结构示意图。

催化剂3通过设置在折流板上的凸台固定。催化剂3或采用泡沫金属网负载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或采用蜂窝活性炭负载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或采用蜂窝陶瓷负载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本实施例中的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可以为Co-Mn氧化物,电加热温度控制在70℃,催化剂采用20块蜂窝陶瓷负载Co-Mn氧化物催化剂,风量设置为500m3/h时,进口浓度为100ppm的臭氧可完全分解消除。

在排风口5的附近还设置有高压变频风机4。利用高压变频风机4驱动气流,可根据催化剂用量调节风压风量,处理后的废气可由排气口5排至车间。

实施例3:

上折流板7、上折流板8与设置在它们下端的一个下折流板9形成基础折流结构。

在基础折流结构外侧还设置有至少一个基础折流结构,本实施例是在下折流板9的两侧设置有上折流板11和上折流板12,在上折流板11和上折流板12下方设置有下折流板13,如图4所示,为九风道的工业臭氧消除装置结构示意图。除上述结构外,用户可根据实际装置的大小,适当增加基础折流结构,从而增加催化剂与废气的接触面积,提高臭氧停留时间,增强了臭氧的去处效率。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内的熟练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而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