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角度喷淋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96380阅读:15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角度喷淋头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喷淋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喷淋头。



背景技术:

目前喷淋产品广泛应用于各个场所,基本上都是由喷淋头和喷淋管组成,通过与喷淋管连接的开关控制水的流出。现有喷淋头一般为一段圆管体,圆管体的一端具有进水口且另一端具有喷口,为了达到较好的雾化效果,会在圆管体的喷口端形成由上到下延伸且逐渐缩小的螺旋状喷口,然而这种喷淋头的喷淋角度只能达到60-90°,喷淋水的覆盖面积不广,使用时需要增设喷淋头的数量才能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大角度喷淋头,能够加大喷淋头的喷淋角度,提高单个喷淋水的喷淋覆盖面积,在同等面积上可减少喷淋头的安装数量,减少设备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大角度喷淋头,所述喷淋头的一端设有进水口且另一端设有出水口,所述进水口的内部中间处设有分流板,所述分流板将所述进水口分隔为两个进水区域,两个进水区域的底面皆为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倾斜设置,两块所述导流板相互之间沿喷淋头的轴线呈中心对称分布,每一所述导流板皆具有一最高点、一最低点和连通孔,所述连通孔远离所述导流板的最高点且靠近所述导流板的最低点,所述连通孔位于所述导流板与所述分流板的相交处,所述分流板具有两个相对的表面且各自对应位于两个进水区域内,所述分流板的两个相对的表面上各自设有引流槽,所述引流槽自所述分流板与所述进水口的内壁的相交处延伸至所述连通孔,所述引流槽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连通孔的内径;

还包括汇流区,所述汇流区位于所述导流板的下方,所述汇流区的上端与所述连通孔相通,所述汇流区的下端与所述出水口相通。

进一步地说,所述导流板的上表面均匀间隔分布有若干条导流槽,每条导流槽的走向与所述导流板的倾斜方向一致,每条所述导流槽的宽度为1-2mm,相邻导流槽的间距为2-3mm。

进一步地说,所述导流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0-40°,所述导流板的形状为半圆形。

进一步地说,所述分流板的顶部呈三角形且所述分流板的顶角为120-150°。

进一步地说,所述汇流区的内径从上到下递减。

进一步地说,所述出水口呈上窄下宽的喇叭口状。

进一步地说,所述连通孔的形状为圆形、矩形或菱形。

进一步地说,所述进水口的进水口径大于所述出水口的出水口径。

进一步地说,所述进水口的外部设有用于将所述喷淋头与喷淋管连接的外螺纹。

进一步地说,所述喷淋头的中部设有与扳手对应的螺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具有以下几点:

一、本实用新型喷淋头的进水口设有分流板,可以均分水流进入进水口时产生的水压,使水流均匀平稳地进入喷淋头内部,并且能够将水流分为两股,从而使两股水流在底部汇合时产生紊流,增强水流的冲击力和流向的随机性,并且喷淋头的进水口还设有两导流板,在每个导流板上设置一细小的连通孔,两股水流分别经各自的导流板引入连通孔,并通过连通孔在汇流区汇流,使两股水流在强烈的冲击力下相互混掺,运动无序,提升出水流向的随机性,使喷淋头的水流喷淋角度能够达到至少120°,提高单个喷淋头的喷淋覆盖面积,在同等面积上可减少喷淋头的安装数量,减少设备成本;

二、本实用新型导流板表面的导流槽不仅对水流有导引作用,还增加了导流板表面的粗糙度,可进一步延长水流在导流板上的流经时间,提升进出水的流畅性;

三、分流板上引流槽的设计,可以将水流顺利引入连通孔内,有效避免水流倒流或向上冲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进水口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

进水口1、外螺纹11、出水口2、分流板3、引流槽31、导流板4、最高点41、最低点42、连通孔43、导流槽44、汇流区5、螺母6、夹角α和顶角β。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实施例:一种大角度喷淋头,如图1-4所示,所述喷淋头的一端设有进水口1且另一端设有出水口2,所述进水口1的内部中间处设有分流板3,所述分流板3将所述进水口1分隔为两个进水区域,两个进水区域的底面皆为导流板4,所述导流板4倾斜设置,两块所述导流板4相互之间沿喷淋头的轴线呈中心对称分布,每一所述导流板4皆具有一最高点41、一最低点42和连通孔43,所述连通孔43远离所述导流板4的最高点且靠近所述导流板4的最低点,所述连通孔43位于所述导流板4与所述分流板3的相交处,所述分流板3具有两个相对的表面且各自对应位于两个进水区域内,所述分流板3的两个相对的表面上各自设有引流槽31,所述引流槽31自所述分流板3与所述进水口1的内壁的相交处延伸至所述连通孔43,所述引流槽31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连通孔43的内径;

还包括汇流区5,所述汇流区5位于所述导流板4的下方,所述汇流区5的上端与所述连通孔43相通,所述汇流区5的下端与所述出水口2相通。

所述导流板4的上表面均匀间隔分布有若干条导流槽44,每条导流槽的走向与所述导流板4的倾斜方向一致,每条所述导流槽44的宽度为1-2cm,相邻导流槽的间距为2-3cm。

所述导流板4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α为30-40°,所述导流板4的形状为半圆形。

所述分流板3的顶部呈三角形且所述分流板3的顶角β为120-150°。

所述汇流区5的内径从上到下递减。

所述出水口2呈上窄下宽的喇叭口状。

所述连通孔43的形状为圆形、矩形或菱形。

所述进水口1的进水口径大于所述出水口2的出水口径。

所述进水口1的外部设有用于将所述喷淋头与喷淋管连接的外螺纹11。

所述喷淋头的中部设有与扳手对应的螺母6。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当水流到达喷淋头的进水口时,首先由进水口处的分流板将水流分为两股,使水流均匀平稳地进入喷淋头内部,从而使两股水流在底部汇合时产生紊流,增强水流的冲击力和流向的随机性,并且喷淋头的进水口的导流板上设置一细小的连通孔,两股水流分别经各自的导流板引入连通孔,并通过连通孔在汇流区汇流,使两股水流在强烈的冲击力下相互混掺,运动无序,提升出水流向的随机性,使喷淋头的水流喷淋角度能够达到至少120°,提高单个喷淋头的喷淋覆盖面积,在同等面积上可减少喷淋头的安装数量,减少设备成本;另外,导流板表面的导流槽不仅对水流有导引作用,还增加了导流板表面的粗糙度,可进一步延长水流在导流板上的流经时间,提升进出水的流畅性;分流板上引流槽的设计,可以将水流顺利引入连通孔内,有效避免水流倒流或向上冲击。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