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刮吸泥机上折叠式的挡渣板清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74085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刮吸泥机上折叠式的挡渣板清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刮吸泥机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刮吸泥机上折叠式的挡渣板清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周边传动刮吸泥机主要用于污水处理厂圆形二沉池,将沉降在池底的污泥刮集至一组沿半径方向布置的吸泥管管口,再通过中心排泥管排出,以便污泥回流或浓缩脱水,同时将池面的浮渣撇向集渣斗,通过集渣斗排出池外,以便进一步处理。而现有的圆形二沉池周边上一般还设置有一圈挡渣板,目前的刮吸泥机主要用于清理圆形二沉池内的沉淀物,但一般没对挡渣板进行清理,还有一些具备清理挡渣板的刮吸泥机,其清理挡渣板的装置一般是固定的,长期在清理挡渣板,容易造成挡渣板严重磨损,从而会导致挡渣板的寿命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了一种刮吸泥机上折叠式的挡渣板清理装置,其清理装置能在不使用时进行折叠脱离挡渣板,从而既能清理挡渣板,同时又能延长挡渣板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刮吸泥机上折叠式的挡渣板清理装置,包括相对的两个毛刷,毛刷上成型有支轴,毛刷通过支轴插接在翻转支架的两端,翻转支架的上端成型有两根竖直的立柱,立柱的顶端插接固定有第一铰接轴;下连接杆的下端插套在毛刷的支轴上、上端成型有插杆;上连接杆的上端插接固定有第二铰接轴、下端成型有插槽,插槽的下端成型有贯穿上连接杆上侧外壁的槽口,插槽两侧的壁上成型有导向槽,下连接杆上插杆的头部插接有连轴,连轴的两端插接在上连接杆的导向槽内,下连接杆的上侧壁和上连接杆的上侧壁上分别固定有第一永磁铁和第二永磁铁,第一永磁铁上表面的磁极与第二永磁铁上表面的磁极相异,所述上连接杆的下侧壁上固定有第三永磁铁。

所述的毛刷由圆形的刷板和软毛组成,支轴成型在刷板上。

所述的下连接杆位于翻转支架的外侧,毛刷上支轴的外端插套固定有限位套。

所述的翻转支架整体呈“冂”字形。

所述的支轴、第一铰接轴、第二铰接轴皆水平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其结构简单,清理装置能在不使用时进行折叠脱离挡渣板,从而既能清理挡渣板,同时能减小与挡渣板的摩擦,减少挡渣板的磨损,从而能延长挡渣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A处的剖视示意图。

图中:1、毛刷;11、刷板;12、软毛;13、支轴;2、翻转支架;21、立柱;22、第一铰接轴;3、下连接杆;31、插杆;4、上连接杆;41、导向槽; 42、槽口;43、插槽;44、第二铰接轴;5、连轴;6、第一永磁铁;7、第二永磁铁;8、第三永磁铁;9、限位套。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见图1至4所示,一种刮吸泥机上折叠式的挡渣板清理装置,包括相对的两个毛刷1,毛刷1上成型有支轴13,毛刷1通过支轴13插接在翻转支架2的两端,翻转支架2的上端成型有两根竖直的立柱21,立柱21的顶端插接固定有第一铰接轴22;下连接杆3的下端插套在毛刷1的支轴13上、上端成型有插杆31;上连接杆4的上端插接固定有第二铰接轴44、下端成型有插槽43,插槽43的下端成型有贯穿上连接杆4上侧外壁的槽口42,插槽43两侧的壁上成型有导向槽41,下连接杆3上插杆31的头部插接有连轴5,连轴5的两端插接在上连接杆4的导向槽41内,下连接杆3的上侧壁和上连接杆4的上侧壁上分别固定有第一永磁铁6和第二永磁铁7,第一永磁铁6上表面的磁极与第二永磁铁7上表面的磁极相异,所述上连接杆4的下侧壁上固定有第三永磁铁8。

所述的毛刷1由圆形的刷板11和软毛12组成,支轴13成型在刷板11上。

所述下连接杆3位于翻转支架2的外侧,毛刷1上支轴13的外端插套固定有限位套9。

所述的翻转支架2整体呈“冂”字形。

所述的支轴13、第一铰接轴22、第二铰接轴44皆水平设置。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为刮吸泥机上挡渣板清理装置,其在刮吸泥机的桁架上设置本装置,其通过第一铰接轴22和第二铰接轴44铰接于桁架上,当下连接杆3的插杆31插接在上连接杆4的插槽43内时,其下连接杆3和上连接杆4组成支撑杆,实现毛刷1的竖立,而而当下连接杆3拉出上连接杆4,通过第一永磁铁6和第二永磁铁7相吸,则下连接杆3拉出上连接杆4折叠在一起,实现毛刷1收起。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