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学检验用移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33149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学检验用移液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医学检验用移液器。



背景技术:

医学检验是运用现代物理化学方法、手段进行医学诊断的技术,它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实验室技术、医疗仪器设备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该技术要求使用各种光电仪器及化学试剂完成实验分析,这就需要一种移液器进行移液,然而,现有的移液器普遍采用了同一种设计,即控制按钮置于移液器顶部,通过拇指直接按压控制按钮,这样按压控制按钮接触面积小,当长时间的实验操作,尤其是指关节的压力较大,影响拇指的舒适度,而且有的移液器大多采用单道,只采取一个吸嘴,移液的工作效率很低,不能满足医学检验中的需求,并且很多的移液器每次只能加一个样本,无法对不同的样本同时移液,适用的范围小,还有的移液器缺少控制移液量大小的设置,不便于检验人员进行定量的移液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学检验用移液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医学检验用移液器,包括控流壳体、移液器主体、隔离腔、蓄液腔和施压体,所述移液器主体底端的一侧设有控流壳体,控流壳体内部的一侧设有倾斜的滑槽,滑槽内部安装有滚轮,所述滚轮一侧的控流壳体内部设有软管,且软管的两端皆贯穿控流壳体,所述控流壳体的底端安装有主针头,且主针头的输入端与软管连通,所述控流壳体一侧的移液器主体底端通过中通的引流柱安装有副针头,且副针头的顶端通过引流柱与移液器主体连通,所述移液器主体内部底端的一侧安装有第一塑料导管,且第一塑料导管的底端与软管连通,第一塑料导管的顶端贯穿隔离腔并延伸至蓄液腔的内部,所述第一塑料导管一侧的移液器主体内部安装有第二塑料导管,且第二塑料导管的底端通过引流柱与副针头连通,第二塑料导管的顶端延伸至隔离腔的内部,所述移液器主体内部的中间位置处设有隔离腔,隔离腔外表面的底端安装有螺纹套环,所述螺纹套环上方的隔离腔外表面设有凹槽,凹槽内安装有四个活动块,所述隔离腔内部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伸缩隔离板,伸缩隔离板的顶端安装有配合板,所述配合板的边缘处均匀安装有四个连接块,连接块水平位置的中轴线与活动块水平位置的中轴线重合,所述隔离腔上方的移液器主体内部设有蓄液腔,蓄液腔位置处的移液器主体外表面上设有刻度标示,所述蓄液腔内部的顶端设有施压体,且施压体的上端贯穿蓄液腔并延伸至移液器主体的外部,所述施压体的边缘处均匀安装有四个第二弹簧,所述蓄液腔顶端的移液器主体内部对称安装有第一弹簧,且第一弹簧远离蓄液腔的一端与施压体固定连接,所述移液器主体顶端通过支撑杆安装有动力室,动力室内部的一侧安装有电机,所述动力室内部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凸轮,且凸轮通过联轴器与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施压体的顶端延伸至凸轮位置处,所述动力室内部远离电机的一侧安装有蓄电池,且蓄电池通过导线与电机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滑槽到软管的最大距离大于滚轮的半径,滑槽到软管的最小距离小于滚轮的半径。

优选的,所述动力室的顶部固定有悬挂绳。

优选的,所述配合板顶端的长度小于配合板底端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活动块两侧与移液器主体接触位置处设有凹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隔离腔内部的中心位置处安装伸缩隔离板,伸缩隔离板顶端安装配合板,配合板内部安装连接块、以及隔离腔外部安装螺纹套环、活动块,体现了通过旋转套环将配合板与施压体通过连接块连接,实现了不同样本同时移液的目的,从而提高了移液器的适用性,通过在动力室内部的一侧安装蓄电池,蓄电池一侧的动力室内部安装电机,电机输出端安装凸轮,以及移液器主体内部安装施压体,实现了通过电机的转动带动施压体的上下移动,提高了移液的工作效率,减少了检验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通过在移液器主体底端的一侧安装控流壳体,在控流壳体内部安装有滚轮与软管,控流壳体内部安装的滑槽,以及控流壳体一端安装的主针头,实现了通过滚动滚轮对移液量大小的控制,提高了移液器定量移液时的便利性,本实用新型不仅提高了移液的工作效率,提高了移液器的适用性,而且实现了对移液量大小的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施压体与蓄液腔以及第一弹簧配合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施压体与配合板配合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控流壳体内部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俯视图。

图中:1-主针头;2-滑槽;3-控流壳体;4-软管;5-移液器主体;6-隔离腔;7-活动块;8-配合板;9-蓄液腔;10-施压体;11-第一弹簧;12-动力室;13-电机;14-凸轮;15-蓄电池;16-第二弹簧;17-刻度标示;18-连接块;19-伸缩隔离板;20-螺纹套环;21-第一塑料导管;22-第二塑料导管;23-滚轮;24-副针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医学检验用移液器,包括控流壳体3、移液器主体5、隔离腔6、蓄液腔9和施压体10,移液器主体5底端的一侧设有控流壳体3,控流壳体3内部的一侧设有倾斜的滑槽2,滑槽2内部安装有滚轮23,滚轮23一侧的控流壳体3内部设有软管4,且软管4的两端皆贯穿控流壳体3,软管4到滑槽2的最大距离大于滚轮23的半径,软管4到滑槽2的最小距离小于滚轮23的半径,控流壳体3的底端安装有主针头1,且主针头1的输入端与软管4连通,控流壳体3一侧的移液器主体5底端通过中通的引流柱安装有副针头24,且副针头24的顶端通过引流柱与移液器主体5连通,移液器主体5内部底端的一侧安装有第一塑料导管21,且第一塑料导管21的底端与软管4连通,第一塑料导管21的顶端贯穿隔离腔6并延伸至蓄液腔9的内部,第一塑料导管21一侧的移液器主体5内部安装有第二塑料导管22,且第二塑料导管22的底端通过引流柱与副针头24连通,第二塑料导管22的顶端延伸至隔离腔6的内部,移液器主体5内部的中间位置处设有隔离腔6,隔离腔6外表面的底端安装有螺纹套环20,螺纹套环20上方的隔离腔6外表面设有凹槽,凹槽内安装有四个活动块7,活动块7两侧与移液器主体5接触位置处设有凹槽,隔离腔6内部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伸缩隔离板19,伸缩隔离板19的顶端安装有配合板8,配合板8顶端的长度小于配合板8底端的长度,配合板8的边缘处均匀安装有四个连接块18,连接块18水平位置的中轴线与活动块7水平位置的中轴线重合,隔离腔6上方的移液器主体5内部设有蓄液腔9,蓄液腔9位置处的移液器主体5外表面上设有刻度标示17,蓄液腔9内部的顶端设有施压体10,且施压体10的上端贯穿蓄液腔9并延伸至移液器主体5的外部,施压体10的边缘处均匀安装有四个第二弹簧16,蓄液腔9顶端的移液器主体5内部对称安装有第一弹簧11,且第一弹簧11远离蓄液腔9的一端与施压体10固定连接,移液器主体5顶端通过支撑杆安装有动力室12,动力室12的顶部固定有悬挂绳,动力室12内部的一侧安装有电机13,该电机13的型号可为Y90L-4,动力室12内部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凸轮14,且凸轮14通过联轴器与电机13的输出端连接,施压体10的顶端延伸至凸轮14位置处,动力室12内部远离电机13的一侧安装有蓄电池15,且蓄电池15通过导线与电机13电连接。

工作原理:当需要电动移液时,首先通过动力室12内部电机13的转动,带动电机12输出端凸轮14的转动,从而带动移液器主体5内部施压体10向下移动,使其在与蓄液腔9上方的第一弹簧11相互配合,在通过控流壳体3内部的软管4,控流壳体3一端的主针头1与移液器主体5内部的第一塑料导管21、蓄液腔9,完成电动移液的工作,当需要分离抽取液体时,通过向下按压移液器主体5内部施压体10使其向下移动,在通过向上旋转隔离腔6外部的螺纹套环20,使隔离腔6外侧的活动块7挤压配合板8内部的连接块18,致使连接块18同时与施压体10、配合板8相配合,在通过隔离腔6内部中心位置处的伸缩隔离板19,以及主针头1、副针头24、第一塑料导管21、第二塑料导管22相互配合,完成分离抽取液体工作,当需要控制移液流量的大小时,通过向下推动移液器主体5内部的滚轮23,使滚轮23沿滑槽2移动,从而挤压控流壳体3内部的软管4,完成控制移液量的工作。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