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试管防晃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74816阅读:998来源:国知局
一种试管防晃动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涉及试管等液体存储设备放置时的防晃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体液的收集及存储设备多为试管。一般情况下,对体液检测时,要求试管中的体液必须达到一定的容积量才能实现检测的目的。

如使用试条检测时,试条置入试管时必须达到一定深度才能使试条的全部检测部分浸入液体中。因而只有试管中的液体有较高的液面,才能使液体与试条的全部检测部分接触;只有试管中的液体液面离管口近,才便于滴管汲取液体。

但是,儿童或危重病患体液的给及很少,经常不能达到检测所必须的容积量。解决儿童或危重病患体液收集量少的问题,一般采用减少体液的收集量的方法,即减少试管的容积,即使用较细的试管,在较少的液体量的情况下,可保证液体在试管中达到检测用的液体高度。

但是,使用细的试管,在试管放置时,试管和试管架的固定位之间产生了加大的活动空间,在运输过程中,试管容易晃动,造成破损及污染。

因此,如何在符合检测需求的情况下,针对小容积试管提供一种试管与试管架的防晃结构,成为业界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符合检测需求的情况下,针对小容积试管,提供一种试管与试管架的防晃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试管防晃动结构,包括固定架、试管以及防晃件。所述固定架设有试管插入用固定位,所述固定位设有第一限动侧面。所述防晃件设有用于与试管配合用的第二限动侧面。当所述固定架、所述试管及所述防晃件共同配合时,所述试管穿过所述防晃件的试管插接口,使防晃件位于所述试管的外围,所述试管置于所述固定位内。所述试管外侧面与所述第一限动侧面之间距离大于所述试管外侧面与所述第二限动侧面之间距离。其中,试管穿过所述防晃件时,试管可以是于所述防晃件紧密配合,也可是与所述防晃件间隙配合。

上述方案中,所述防晃件与所述固定架固定配合,所述防晃件的试管插接口与所述固定位对应设置。所述防晃件的试管插接口与所述固定位对应,可使试管穿过防晃件的试管插接口置于所述固定位时,可确保试管竖直,避免试管倾斜。

进一步地,所述防晃件固定于所述试管架的上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防晃件插接固定于所述固定位。可以是所述防晃件全部置于所述固定位内;也可是部分置于所述固定位内,部分位于所述固定位外;如所述防晃件的上部与所述试管架的上表面配合固定,所述防晃件的下部位于所述固定位内。

上述方案中,还可是所述防晃件先与试管外侧面紧密配合,然后在将配合后试管和防晃件组件置于所述固定位中。所述防晃件设有第三限动侧面,且所述第三限动侧面与所述第一限动侧面之间距离小于所述试管外侧面与所述第一限动侧面之间距离。

上述方案中,所述防晃件固定于试管外侧面上,然后在将配合后试管和防晃件组件置于所述固定位中。所述防晃件设有第三限动侧面,且所述第三限动侧面与所述第一限动侧面之间距离小于所述试管外侧面与所述第一限动侧面之间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同时解决了采液量少,又可符合检测需求,且可减少了试管在试管架中的晃动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1。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2。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晃件3结构示意图-1。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3。

图5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4。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架1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试管和防晃件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5。

图9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6。

图10为本实用新型防晃件3结构示意图-2。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7。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8。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9。

图中:

1固定架,11固定位,12第一限动侧面,13上开口,14侧开口,15上表面

2试管,21试管外侧面,

3防晃件,31试管插接口,32第二限动侧面,33第三限动侧面,34防晃件的上部,35防晃件的下部,

D1试管外侧面与第一限动侧面之间距离,

D2试管外侧面与第二限动侧面之间距离,

D3第一限动侧面与第三限动侧面之间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以下实施例仅为优选例,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加以限制,相反地,其目的是希望能涵盖各种改变及具相等性的安排于本实用新型所欲申请之专利范围的范畴内。

实施例1:

下面结合图1和图2 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试管防晃动结构,包括固定架1、试管2和防晃件3。

固定架1设有10个试管插入用固定位11,固定位11设有第一限动侧面12。固定位11设有上开口和侧开口,侧开口的宽度小于试管2的外径。上开口用于试管2插入。第一限动侧面12为圆弧状。

防晃件3为片状,防晃件3上设有10个与固定位11对应设置的试管插接口31。防晃件3设有用于与试管2插接配合用的第二限动侧面32。

当固定架1、试管2及防晃件3共同配合时,防晃件3固定于试管架1的上表面上,试管2穿过防晃件3的试管插接口31置于固定位11内。

试管外侧面与第一限动侧面之间距离D1大于试管外侧面与第二限动侧面之间距离D2。减小了试管2在试管固定位11的活动空间,从而实现了防止试管晃动的目的。

实施例2:

下面结合图3至图6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试管防晃动结构,包括固定架1、试管2和防晃件3。

固定架1设有1个试管插入用固定位11,固定位11设有第一限动侧面12。固定位11设有上开口13和侧开口14,侧开口的宽度小于试管2的外径。上开口13用于试管2插入。第一限动侧面12为圆弧状。

防晃件3包括防晃件的上部34和防晃件的下部35。防晃件3设有1个与固定位11对应设置的试管插接口31。防晃件3设有用于与试管2插接配合用的第二限动侧面32。防晃件的上部34与试管架1的上表面15配合固定,防晃件的下部35位于固定位11内,防晃件的下部35与第一限动侧面12配合。

当固定架1、试管2及防晃件3共同配合时,防晃件3固定于试管架1的上,试管2穿过防晃件3的试管插接口31置于固定位11内。

试管外侧面与第一限动侧面之间距离D1大于试管外侧面与第二限动侧面之间距离D2。减小了试管2在试管固定位11的活动空间,从而实现了防止试管晃动的目的。

如图12所示,上述方案中,固定架1可以有多个固定位11。每个固定位11匹配固设一个防晃件3,每个防晃件3的防晃件的上部34与试管架1的上表面15配合固定,防晃件的下部35位于固定位11内。当固定架1、试管2及防晃件3共同配合时,防晃件3固定于试管架1的上,试管2穿过防晃件3的试管插接口31置于固定位11内。

试管外侧面与第一限动侧面之间距离D1大于试管外侧面与第二限动侧面之间距离D2。减小了试管2在试管固定位11的活动空间,从而实现了防止试管晃动的目的。

实施例3:

下面结合图6至图10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试管防晃动结构,包括固定架1、试管2和防晃件3。

固定架1设有1个试管插入用固定位11,固定位11设有第一限动侧面12。固定位11设有上开口13和侧开口14,侧开口的宽度小于试管2的外径。上开口13用于试管2插入。第一限动侧面12为圆弧状。

防晃件3包括防晃件的上部34和防晃件的下部35。防晃件3设有1个与固定位11对应设置的试管插接口31。

防晃件3套设于试管2的外侧,且与试管外侧面21紧密配合。

当固定架1、试管2及防晃件3共同配合时,将先套设有防晃件3的试管2置于试管架1固定位11内。

试管外侧面与第二限动侧面之间距离D2大于试第一限动侧面与第三限动侧面之间距离D3,减小了试管2在试管固定位11的活动空间,从而实现了防止试管晃动的目的。

如图11所示,上述方案中,固定架1可以有多个固定位11。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