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式解剖标本底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54046阅读:55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标本解剖实验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旋转式解剖标本底座。



背景技术:

目前医学院校师生解剖标本大多数直接在简易的展示台上面进行,位置固定不变、不方便解剖操作,也不方便学习者全方位参观,若人为变换位置,存在操作麻烦,可能损坏标本的风险。因此,需要研制一种能够匀速旋转并精准定位,实现全方位调整标本位置便于观察及操作的旋转式解剖标本底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匀速旋转并精准定位,实现全方位调整标本位置便于观察及操作的旋转式解剖标本底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旋转式解剖标本底座,包括支架、底板和面板,其中:底板与面板之间设置有旋转传动机构,面板通过辐架与旋转传动机构连接,辐架以旋转传动机构竖直中心线为中心向外辐射设置,底板的外围设置有围板,围板和支架的一侧设置有微电脑,旋转传动机构与微电脑电性连接;旋转传动机构包括步进电机、蜗轮蜗杆减速器、联轴器、轴承座,上轴承和下轴承,步进电机通过联轴器连接蜗轮蜗杆减速器的输入轴,上轴承和下轴承过盈配合安装在蜗轮蜗杆减速器的输出轴上,上轴承和下轴承之间设置有隔套,轴承座过盈配合套装在上轴承和下轴承的外部,下轴承底部设置有透盖,上轴承顶部设置有端盖。

进一步地,辐架包括斜板、平板和立板,立板的顶面与面板的底面连接,立板的侧面连接平板和斜板,平板和斜板的另一端连接轴承座的外侧面。

进一步地,围板的顶面与面板的底面留有5-10mm的间隙,围板的一侧开设有门。

进一步地,端盖的顶面与面板的底面留有10-15mm的间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面板底部设置旋转传动机构,能够驱动面板做匀速转动,实现全方位调整标本位置,便于观察和操作;采用步进电机能够驱动面板按设定的方向转动一个固定的角度,从而达到准确定位的目的;设置微电脑,将步进电机与微电脑电性连接,面板的启动、停止或转动角度都可在微电脑的触摸屏上操作,自动化程度高;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易维护,值得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架,2-底板,3-围板,4-面板,5-辐架,51-立板,52-斜板,53-平板,61-透盖,62-下轴承,63-轴承座,64-端盖,65-输出轴,66-隔套,67-上轴承,68-蜗轮蜗杆减速器,69-联轴器,610-步进电机,7-微电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更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支架1、底板2和面板4,其中:底板2与面板4之间设置有旋转传动机构,面板4通过辐架5与旋转传动机构连接,辐架5以旋转传动机构竖直中心线为中心向外辐射设置,底板2的外围设置有围板3,围板3和支架1的一侧设置有微电脑7,旋转传动机构与微电脑7电性连接;旋转传动机构包括步进电机610、蜗轮蜗杆减速器68、联轴器69、轴承座63,上轴承67和下轴承62,步进电机610通过联轴器69连接蜗轮蜗杆减速器68的输入轴,上轴承67和下轴承62过盈配合安装在蜗轮蜗杆减速器68的输出轴65上,上轴承67和下轴承62之间设置有隔套66,轴承座63过盈配合套装在上轴承67和下轴承62的外部,下轴承62底部设置有透盖61,上轴承67顶部设置有端盖64。

为了支撑面板4,并使面板4随着旋转传动机构运转,面板4底部设置辐架5,辐架5包括斜板52、平板53和立板51,立板51的顶面与面板4的底面连接,立板51的侧面连接平板53和斜板52,平板53和斜板52的另一端连接轴承座63的外侧面,这样面板4就可以随着轴承座63转动起来。

围板3的顶面与面板4的底面留有5-10mm的间隙,使面板4在转动过程中不受围板3的限制,围板3将旋转传动机构围起来,具有防护作用;围板3的一侧开设有门,可以打开门对步进电机610和蜗轮蜗杆减速器68进行维护。

面板4是由辐架5撑托围绕蜗轮蜗杆减速器68的输出轴65转动,端盖64的顶面与面板4的底面留有10-15mm的间隙,保证面板4转动时不受端盖64的制约。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操作人员启动按钮,在微电脑7触摸屏上设置转速、转角,通过微电脑7发出指令给步进电机610动作,步进电机610按照接收的指令进行旋转、定位、停止等动作,该设备运行平稳,控制性较好,定位准确,安全易操作;能实现全方位调整标本位置,方便解剖操作,也方便学习者全方位参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