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细胞测试的微流控化学发光芯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12637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层微流控芯片,特别涉及用于细胞培养和细胞测试的微流控化学发光芯片,属于生物芯片领域。



背景技术:

微流控芯片技术可把细胞培养、反应及检测等基本操作单元集成到尽可能小的芯片上,并配以检测装置,实现一体化操作,为细胞的培养与测试提供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平台。微流控芯片作为微流控芯片技术的载体可设计成不同维度、多模式通道的构型,加之封闭的环境可模拟体内环境,实现片上细胞的培养、分离或其他处理,辅以相应的检测器可获得各种指标参数。微流控芯片对检测器有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等特殊的要求。光学检测法由于简单、干扰小而被广泛应用。芯片上采用的光学检测法主要包括荧光法和化学发光法。其中化学发光法不需外加光源,具有背景信号低、灵敏度高和设备简单等优点,成为常用的检测手段之一。

专利文献CN 204536292 U公开了一种生物检测芯片,包括多孔板以及设于多孔板孔内的探针点阵,利用免疫分析法检测抗生素、非法添加剂和生物毒素。该专利所述芯片是一种分子水平检测的芯片,并未结合荧光化学发光仪,实现一体化检测。专利文献CN 103801412 A公开了一种用于酶催化产物荧光检测的集成化微流控芯片,集成不同功能,可用在标准的酶标仪上进行分析数据的采集。该专利公开的芯片虽然和酶标仪匹配可以进行样本检测,但是同样在分子水平,且所用方法为荧光检测,存在背景信号干扰。专利文献CN 103344759 A公布了一种单珠光子晶体微球液相芯片化学发光法高灵敏度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方法,通过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利用多功能酶标仪对化学发光信号进行检测。该专利公开的方法虽然也和酶标仪兼容,但是同样为分子水平检测。

目前将化学发光与微流控芯片结合,搭建微流控化学发光芯片替代商业化荧光化学发光微孔板检测仪孔板,用于细胞连续培养与细胞测试的尚未有报道称。因此,搭建新型微流控化学发光芯片,实现细胞培养与测试一体化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细胞测试的微流控化学发光芯片,将微流控芯片与化学发光检测方法结合,实现人体环境模拟、细胞培养、细胞株间的生化反应及化学反应一体化,实现一块芯片上同时多信息量、高灵敏度检测及结果比较。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细胞测试的微流控化学发光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叠放设置的化学发光试剂及样本注入层、细胞培养层和玻璃基片层,所述细胞培养层上横向分布有至少一条细胞培养微通道,所述化学发光试剂及样本注入层两侧对应每条细胞培养微通道的两端分别设置轴线上下延伸的细胞培养液进口和细胞培养液出口,所述细胞培养液进口和细胞培养液出口与细胞培养微通道相通,所述化学发光试剂及样本注入层的上侧细胞培养液进口和细胞培养液出口的孔口上设置有细胞培养液注入硅胶柱,所述细胞培养液硅胶柱上设置有轴线上下延伸的细胞培养液注入孔;

所述化学发光试剂及样本注入层上还纵向设置至少一条化学发光试剂及样本注入微通道,所述化学发光试剂及样本注入微通道位于两侧的细胞培养液硅胶柱之间,所述化学发光试剂及样本注入微通道与细胞培养微通道有交叉连通点,所述化学发光试剂及样本注入层的上侧化学发光试剂及样本注入微通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化学发光试剂及样本注入硅胶柱,所述化学发光试剂及样本注入硅胶柱上设置有与化学发光试剂及样本注入微通道联通的溶液注入孔。

使用时,微流控芯片进行灭菌处理后,通过流动注射泵将细胞悬浮液通过细胞培养液注入硅胶柱缓慢注入细胞培养通道,使细胞均匀平铺在细胞培养通道中,于培养箱中常规培养。细胞经ABAP氧化应激诱导处理后,从细胞培养液注入硅胶柱通入不同浓度的厚朴酚/和厚朴酚溶液,继续孵育,移除通道内的厚朴酚/和厚朴酚溶液。

化学发光试剂及样本注入微通道与细胞培养微通道的交叉连通点为化学发光检测窗口。芯片上光学信号的检测通过荧光化学发光仪检测。启动荧光化学发光仪,将化学发光检测窗口对准检测孔中心,通过流动注射泵从化学发光试剂及样本注入硅胶柱向化学发光试剂及样本注入微通道中注入luminol溶液,并记录化学发光信号。结果显示,微流控化学发光芯片可实现片上细胞的培养及测试;厚朴酚/和厚朴酚均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

上述方案中:所述化学发光试剂及样本注入层、细胞培养层均由聚合物材料制成。

上述方案中:所述细胞培养微通道为1-16条,每两条细胞培养微通道之间的间距为1-10mm。所述细胞培养微通道的深度50~150μm、宽250~350μm,长15~20mm。所述化学发光试剂及样本注入微通道为1-24条,每条化学发光试剂及样本注入微通道与每条细胞培养微通道均有交叉连通点。所述化学发光试剂及样本注入微通道深50~150μm、宽250~350μm,长25~40mm,每两条化学发光试剂及样本注入微通道之间的间距为1~10mm。实现一块芯片上多信息量、高灵敏度检测。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细胞测试的微流控化学发光芯片将微流控芯片与化学发光检测方法结合,实现人体环境模拟、细胞培养、细胞株间的生化反应及化学反应一体化,实现一块芯片上同时多信息量、高灵敏度检测及结果比较。可代替商品化孔板,实现荧光化学发光微孔板检测仪在细胞测试方面的集成化、一体化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细胞测试的微流控化学发光芯片由化学发光试剂及样本注入层1、细胞培养层2、玻璃基片层3、细胞培养微通道4、化学会发光试剂及样本注入微通道5、细胞培养液硅胶柱6、化学发光试剂及样本注入硅胶柱7组成。

化学发光试剂及样本注入层1、细胞培养层2和玻璃基片层3从上到下依次叠放,化学发光试剂及样本注入层1、细胞培养层2均由聚合物材料通过阳模制备。

细胞培养层2上横向分布有至少一条细胞培养微通道4,优选细胞培养微通道4为1-16条,所有细胞培养微通道4平行,每两条细胞培养微通道4之间的间距为1-10mm。细胞培养微通道4的深度50~150μm、宽250~350μm,长15~20mm。

化学发光试剂及样本注入层1两侧对应每条细胞培养微通道4的两端分别设置轴线上下延伸的细胞培养液进口和细胞培养液出口,细胞培养液进口和细胞培养液出口与细胞培养微通道4相通,化学发光试剂及样本注入层1的上侧细胞培养液进口和细胞培养液出口的孔口上设置有细胞培养液注入硅胶柱6,细胞培养液硅胶柱6上设置有轴线上下延伸的细胞液注入孔,细胞培养液注入孔的中心线与细胞培养液进口或细胞培养液出口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细胞悬浮液等通过细胞培养液注入硅胶柱6注入细胞培养微通道4中。

化学发光试剂及样本注入层1上还纵向设置至少一条化学发光试剂及样本注入微通道5,根据需要,化学发光试剂及样本注入微通道5为1-24条,所有化学发光试剂及样本注入微通道5平行,化学发光试剂及样本注入微通道5深50~150μm、宽250~350μm,长25~40mm,每两条化学发光试剂及样本注入微通道5之间的间距为1~10mm。化学发光试剂及样本注入微通道5位于两侧的细胞培养液硅胶柱6之间,每条化学发光试剂及样本注入微通道5与每条细胞培养微通道4均有交叉连通点。化学发光试剂及样本注入层1的上侧化学发光试剂及样本注入微通道5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化学发光试剂及样本注入硅胶柱7,化学发光试剂及样本注入硅胶柱7上设置有与化学发光试剂及样本注入微通道5联通的溶液注入孔。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总之,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