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维护的天然气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09365阅读:45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天然气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易维护的天然气过滤器。



背景技术:

天然气,是从能量角度出发的狭义定义,是指天然蕴藏于地层中的烃类和非烃类气体的混合物的统称,比重约0.65,比空气轻,具有无色、无味、无毒之特性,因此天然气也是人们广泛使用的清洁能源之一。天然气被开采出来后需要进行过滤,将其中的杂质去除后过滤后再输送给用户使用,天然气过滤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人工进行清理或者更换滤芯,但是传统的在更换的时候滤芯表面的杂质及灰尘会落入壳体的底部,由于壳体内空间狭窄,工作人员很难将壳体底部的杂质清理掉,那么这部分杂质就会随着天然气进入下游输气管道,进而进入调压阀等设备,很容易造成下游调压设备的堵塞及损坏,其次就是现有的天然气滤芯基本都是单层滤,不能分级过滤过滤,因此降低了天然气的过滤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易于维护、过滤效率果好的天然气过滤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易维护的天然气过滤器,包括呈圆柱形设置的上壳体,及位于上壳体底部的、与上壳体固定连接的下壳体,及位于上壳体一侧的、与上壳体固定连接的进气管,及位于上壳体另一侧的、与上壳体固定连接的出气管,所述进气管向上壳体内延伸、且进气管上设置有与上壳体相平行的弯头,所述弯头的下方设置有滤芯,所述滤芯包括上堵头和下堵头,及由外到内依次设置的、并固定在上堵头和下堵头之间的加强网、精滤层、骨架层、粗滤层,所述滤芯的上堵头与弯头可拆卸式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滤芯呈圆柱形设置,且内部设有呈圆柱形的腔室,所述腔室与弯头相连通,有助于增大过滤接触面积。

作为优选,所述加强网为不锈钢加强网,有助于增加滤芯的抗气压冲击性能。

作为优选,所述粗滤层为活性炭粗滤层,所述精滤层为聚酯纤维精滤层,有助于进行分级过滤,提高过滤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进气管和出气管上皆设有压力表接口,所述压力表接口分别与进气管和出气管固定连接,有助于对进气端和出气端的压力进行监测。

本实用新型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由于将进气管与滤芯独立设置在上壳体内,在更换滤芯时,过滤所生成的杂质全部落在滤芯内,不会落入壳体从而进入管线,因此提搞了天然气过滤器的易维护性;由于设置了粗滤层和精滤层,有助于天然气中的大颗粒杂质和小颗粒杂质的分级过滤,提高了过滤器的过滤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易维护的天然气过滤器的整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间”、“上”、“下”、“顶部”、“右侧”、“左端”、“上方”、“背面”、“中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另,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如未特别说明部件之间的连接或固定方式,其连接或固定方式均可为通过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螺栓固定或钉销固定,或销轴连接等方式,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不再详述。

如附图1所示,一种易维护的天然气过滤器,包括呈圆柱形设置的上壳体1,及位于上壳体1底部的、与上壳体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的下壳体2,及位于上壳体1一侧的、与上壳体1通过焊接固定连接的进气管3,及位于上壳体1另一侧的、与上壳体1通过焊接固定连接的出气管4,所述进气管3向上壳体1内延伸、且进气管3上设置有与上壳体1相平行的弯头31,所述弯头31的下方设置有滤芯5,所述滤芯5包括上堵头51和下堵头52,及由外到内依次设置的、并固定在上堵头51和下堵头52之间的加强网53、精滤层54、骨架层55、粗滤层56,所述滤芯5的上堵头51与弯头31通过螺纹螺合。所述滤芯5呈圆柱形设置,且内部设有呈圆柱形的腔室7,所述腔室7与弯头31相连通,有助于增大滤芯的过滤面积。所述加强网53为不锈钢加强网,有助于增加滤芯5的抗气压冲击性能。所述粗滤层56为活性炭粗滤层,所述精滤层54为聚酯纤维精滤层,有助于进行分级过滤,提高过滤效果。所述进气管3和出气管4上皆设有压力表接口6,所述压力表接口6分别与进气管3和出气管4通过焊接固定,有助于对进气端和出气端的压力进行监测。

本实用新型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由于将进气管与滤芯独立设置在上壳体内,在更换滤芯时,过滤所生成的杂质全部落在滤芯内,不会落入壳体从而进入管线,因此提搞了天然气过滤器的易维护性,由于设置了粗滤层和精滤层,有助于天然气中的大颗粒杂质和小颗粒杂质的分级过滤,提高了过滤器的过滤效果。

当然,以上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例,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它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