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冲壁对称式双入口吸收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57982阅读:410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冲壁对称式双入口吸收塔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冲壁对称式双入口吸收塔。



背景技术:

现阶段国内均为单一进烟口的吸收塔,该种类型的吸收塔尤其是塔径较小时普遍存在以下缺陷:吸收塔内壁烟气进烟口对侧的防腐层容易结垢,并出现防腐层脱落现象;除雾器远离烟气进烟口侧容易出现堵塞现象。这些是吸收塔内烟气分布不均及气体流速太大造成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防冲壁对称式双入口吸收塔,能够使烟气均匀上升,有效提高除硫除水的作用,同时延长防腐层的使用寿命。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冲壁对称式双入口吸收塔,包括水槽、吸收段、除雾段和排气口;

所述吸收塔从下到上依次为水槽、吸收段、除雾段和排气口;

所述吸收段的底端设置有两个截面大小相同的进烟口,且两个所述进烟口设置于所述吸收段侧壁上在同一水平高度上的相对位置,所述进烟口相对于水平面呈一定角度向上倾斜;废气的输运主管分为两支直径相同的支管,分别将废气通过两个所述进烟口输送至吸收塔内部;

所述吸收段顶部设置有喷淋层,喷洒吸收废气的除硫剂;

所述除雾段设置有除雾器,所述除雾器为水平放置的片状结构;

所述吸收段和所述除雾段的侧壁设置有防腐层。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进烟口的倾斜角度为10-15°。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喷淋层设有多层,且各层之间间距相同。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除雾器纵向等间距设置多个。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除雾器为网格结构。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防腐层厚度为3-5mm。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水槽将废水收集后,经过处理,由水泵将处理后的废水输送到所述喷淋层。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吸收段和所述除雾段的侧壁设置有观察口。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观察口设有多个。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观察口有玻璃密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使吸收塔内的烟气均匀上升,有效提高除硫除水的作用,同时延长防腐层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内部气体流向示意图。

其中:水槽1、吸收段2、进烟口21、喷淋层22、防腐层23、除雾段3和排气口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一种防冲壁对称式双入口吸收塔,包括水槽1、吸收段2、除雾段3和排气口4;

所述吸收塔从下到上依次为水槽1、吸收段2、除雾段3和排气口4;

所述吸收段2的底端设置有两个截面大小相同的进烟口21,且两个所述进烟口21设置于吸收段2侧壁上在同一水平高度上的相对位置,所述进烟口21相对于水平面呈一定角度向上倾斜;废气的输运主管分为两支直径相同的支管,分别将废气通过两个进烟口21输送至吸收塔内部;

所述吸收段2顶部设置有喷淋层22,喷洒吸收废气的除硫剂;

所述除雾段3设置有除雾器31,所述除雾器31为水平放置的片状结构;

所述吸收段2和除雾段3的侧壁设置有防腐层23。

两个进烟口21的结构位置对称,废气从进烟口21进入吸收塔后,就会在惯性作用下互相冲击,在冲击的过程中烟气将会沿吸收塔的中心均匀上升,上升的废气流速降低,避免了与对吸收塔内壁的气流冲击,减少了对防腐层23的作用力,防腐层23的使用寿命就会增长。均匀上升的废气也会被喷淋层22均匀喷洒,废气和除硫剂充分接触,脱硫效果更好。均匀上升的低流速废气也会均匀通过除雾器31,不会出现堵塞的情况,除雾器31的使用寿命也会延长。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进烟口21的倾斜角度为10-15°。

经大量模拟计算分析发现,废气从这个角度范围内的进烟口21进入吸收塔后,相互撞击并向下运动一段距离,随后就会平稳的上升。没有回流现象,上升的废气流速最小。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喷淋层22设有多层,且各层之间间距相同。

多层等间距的喷淋层22可以保证废气与除硫剂充分接触,保证除硫效果。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除雾器31纵向等间距设置多个。

除雾器31主要是将废气中的气水分离,多个除雾器31可以提高分离的效果。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除雾器31为网格结构。

网格结构增大了废气和除雾器31的接触面积,气水分离效果更好。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防腐层23厚度为3-5mm。

防腐层23是防止酸性气体对吸收塔内壁的侵蚀,是对吸收塔内壁的保护层。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水槽1将废水收集后,经过处理,由水泵将处理后的废水输送到所述喷淋层22。

对水资源进行循环利用,节约资源,降低成本。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吸收段2和所述除雾段3的侧壁设置有观察口。

可以观测防腐层23、喷淋层22及除雾器31的使用情况进行观测,及时更换维护吸收塔的内部设施。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观察口设有多个。

多个观察口可以避免存在观察死角。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观察口有玻璃密封。

防止未处理废气从观察口溢出。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