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产三元前驱体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34059发布日期:2018-06-19 20:06阅读:45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产三元前驱体的设备。



背景技术:

镍钴锰三元材料广泛应用于数码电子产品、电动工具、电动自行车等的锂离子电池上。目前镍钴锰三元前躯体的生产方法主要采用金属盐、液碱、氨水同时加入反应釜体中制备生成。在连续法制备过程中,由于边进液边出料,使得物料在反应釜体内的停留时间各不相同,从而产生了最终产品的大小颗粒的正态分布。但在后续烧结过程中,晶核(也叫极小颗粒)容易出现过烧,因而是正极材料厂商所不愿意看到的。前躯体厂商一般采用过滤时滤布穿滤或者烘干时抽风分离掉部分晶核,虽能满足正极材料厂商的要求(D0>3μm),但这样必然会导致物料损失,收率下降,从而造成成本上升,这也是目前不得已的主流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在制备过程中减少晶核的生产三元前驱体的设备。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生产三元前驱体的设备,包括反应釜体和与其配合的反应釜盖,所述反应釜体连通有一根液碱进液管和一根金属盐进液管,该液碱进液管设有两个出液口,其中一个出液口的位置高于另一个出液口的位置,在所述反应釜体内贴近反应釜盖处和反应釜体的溢流口处均设置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溢流口安装有溢流阀,所述液位传感器的信号传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信号控制所述溢流阀的开启与关闭。

作为优选,所述反应釜体内设置有上下两层搅拌浆,所述其中一个的出液口靠近上层搅拌浆,另一个出液口靠近下层搅拌桨。

作为优选,所述另一个出液口和金属盐进液管的出液口平齐。

作为优选,所述反应釜体还连通有氨水进液管。

作为优选,当反应釜盖处的液位传感器感应到反应液时,该传感器将信号传送至控制器控制溢流阀开启;当溢流口处的液位传感器没有感应到反应液时,该传感器将信号传送至控制器控制溢流阀关闭。

作为优选,每一所述出液口为向下倾斜的斜口。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一根液碱进液管设有一高一低的两个出液口,其中一个出液口流出的液碱主要负责调节整个体系的pH值,另一个出液口流出的液碱主要负责与氨水和金属盐的直接合成反应,由于直接参与反应的液碱量减少,局部pH变低,一旦形成了新的晶核,都会以比原来明显更快地速度迅速长大,从而达到明显减少晶核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图1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在此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生产三元前驱体的设备,包括反应釜体1与其配合的反应釜盖6,所述反应釜体连通有一根液碱进液管2和一根金属盐进液管3,液碱进液管可向反应釜体内通入液碱,金属盐进液管可向反应釜体内通入金属盐;所述液碱进液管设有两个出液口21,每一所述出液口为向下倾斜的斜口,有利于液碱流出。其中一个出液口的位置高于另一个出液口的位置,从其中一个出液口流入反应釜体内的液碱可调节整个反应体系的pH值,从另一个出液口流入反应釜体内的液碱可与氨水和金属盐直接进行合成反应,实现镍钴锰三元前驱体的制备。

本实用新型在所述反应釜体内贴近反应釜盖处和反应釜体的溢流口7处均设置有液位传感器8,所述溢流口安装有溢流阀9,所述液位传感器的信号传送至控制器10,控制器根据信号控制所述溢流阀的开启与关闭。具体来说,当反应釜盖处的液位传感器感应到反应液时,该传感器将信号传送至控制器控制溢流阀开启;当溢流口处的液位传感器没有感应到反应液时,该传感器将信号传送至控制器控制溢流阀关闭。本实用新型将溢流阀门由常开状态调整为间歇开启状态。由于溢流口距反应釜盖还有一段距离,关闭溢流口并不会马上导致反应釜冒槽。关闭溢流口,延长小颗粒在反应釜的停留时间,待反应釜液位上升至接近反应釜盖时,开启溢流阀直至釜内液位与溢流阀平齐,此时再关闭溢流阀,如此循环进行。由于小颗粒在反应釜内的平均停留时间得到了显著延长,这将大大降低最终产品中小颗粒的数量。

作为优选,所述反应釜体内设置有上下两层搅拌浆4,对反应溶液进行搅拌,所述其中一个出液口靠近上层搅拌浆,另一个出液口靠近下层搅拌桨,使得溶液更加均匀;所述另一个出液口和金属盐进液管的出液口平齐,可保证反应在反应釜体下部快速进行。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反应釜体还连通有氨水进液管5,通过氨水进液管可向反应釜体内通入氨水。

本实用新型采用三根进液管,四个出液口可实现液碱、金属盐、氨水的同时输送,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利用了液碱进液管高低的两个出液口,不仅可明显减少反应过程中的晶核,还可使合成过程D0至少大于1.5μm,再经过后续的陈化工艺,可以让D0提高到3μm以上。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