搅拌桨自适应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34057发布日期:2018-06-19 20:06阅读:499来源:国知局
搅拌桨自适应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反应釜技术领域,具体讲是一种搅拌桨自适应反应釜。



背景技术:

目前有一类具有多层搅拌桨的反应釜,适用于不同液位的反应需要,这种反应釜,具有搅拌效率高、可适用于多种液位需求的优点,使用比较灵活,但是,存在空转现象,一来无效负荷增加,二来空转带来的巨大扰动对有些产品的反应不适用,会影响到产品质量。

由于存在上述问题,对具有多层搅拌桨的反应釜的应用构成了局限,所以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搅拌桨自适应反应釜,搅拌桨可自适应以尽量减轻空转现象,从而降低无效负荷,且减轻空转带来的扰动,进而提高产品质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搅拌桨自适应反应釜,包括釜体、搅拌轴和轴向依序设置的多层搅拌桨,还包括轴向依序设置的浮动件,浮动件周向连接搅拌桨,每个浮动件的上下方均设有限位件,分别为上限位件和下限位件,浮动件与搅拌轴滑动套接,上限位件的下侧设有第一连接件,浮动件的上侧设有与第一连接件配合使用的第二连接件,该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连接实现搅拌轴与浮动件之间的传动。

采用上述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浮动件随着液位不同而上升或下降,活动范围为上限位件和下限位件之间,这样,针对不同液位,就可以有不同数量的搅拌桨参与,即浮动件上浮使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连接,实现传动,这样参与的搅拌桨增加,反之,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分离,搅拌轴与浮动件没有动力传递,浮动件不随搅拌轴转动,尽量减轻了空转,综合上述,随着液位的不同,搅拌桨可自适应以尽量减轻空转现象,从而降低无效负荷,且减轻空转带来的扰动,进而提高产品质量。

作为改进,除最下层以外的各层搅拌桨均设置所述的浮动件,这样,由于一般最下层搅拌桨必然会使用,所以无需安装浮体件,更符合实际使用环境,整体结构简单化。

作为改进,第一连接件下端沿周向设有第一凹凸形连接部,第二连接件上端沿周向设有可与第一凹凸形连接部上下拼接的第二凹凸形连接部,这样,连接和分离均较为简单,传动强度高。

作为改进,第二凹凸形连接部的凸出部位的端部整体为弧形部,第一凹凸形连接部的凸出部的两翼设置倒角,这样,连接更加顺畅,较容易结合。

作为改进,下限位件的上端设有平面轴承,这样,一来避免浮动件与下限位件相互磨损,二来因为没有磨损消耗,所以也起到节能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搅拌桨自适应反应釜的结构示意图之一(搅拌轴不带动第二、三层搅拌桨)。

图2为本实用新型搅拌桨自适应反应釜的结构示意图之二(搅拌轴带动第二层搅拌桨)。

图3为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连接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釜体,2、搅拌轴,3、搅拌桨,4、浮动件,5、上限位件,6、下限位件,7、第一连接件,8、第二连接件,9、第一凹凸形连接部,10、第二凹凸形连接部,11、弧形部,12、倒角,13、平面轴承,14、电机,15、减速器,16、进料口,17、出料口,18、液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搅拌桨自适应反应釜,包括釜体1、搅拌轴2和轴向依序设置的多层搅拌桨3,还包括轴向依序设置的浮动件4,浮动件4周向连接搅拌桨3,每个浮动件4的上下方均设有限位件,分别为上限位件5和下限位件6,浮动件4与搅拌轴2滑动套接,上限位件5的下侧设有第一连接件7,浮动件4的上侧设有与第一连接件7配合使用的第二连接件8,浮动件4用于上浮使第一连接件7与第二连接件8连接,该第一连接件7与第二连接件8连接实现搅拌轴2与浮动件4之间的传动。

本例中,如图中所示,设有三层,自下而上依序为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每层包括两个搅拌桨3,图1中,液位18低,只需要第一层即可,图2中,液位18没过了第二层,则需要第一层和第二层,第二层由于浮力作用,第一连接件7与第二连接件8连接实现动力传递,因此不同的液位18需求都能够满足,同时避免了空转的浪费和干扰;图1、图2为宏观结构示意图,第一连接件7与第二连接件8连接细节由图3所示。

上限位件5、下限位件6分别与搅拌轴2的固定连接可采用焊接,第一连接件7与上限位件5的固定连接也可采用焊接,第二连接件8与下限位件6的固定连接也可采用焊接。

反应釜的其它现有结构,例如电机14、减速器15、进料口16、出料口17等结构,同现有技术,不加赘述。

除最下层以外的各层搅拌桨3均设置所述的浮动件4;浮动件4可以是金属浮箱。

第一连接件7下端沿周向设有第一凹凸形连接部9,第二连接件8上端沿周向设有可与第一凹凸形连接部9上下拼接的第二凹凸形连接部10。

第二凹凸形连接部10的凸出部位的端部整体为弧形部11,第一凹凸形连接部9的凸出部的两翼设置倒角12。

下限位件6的上端设有平面轴承13。

第一连接件7与第二连接件8在连接时,虽然接触时,可能由于没有对准,会有一定的相对运动,但相对运动中,第一凹凸形连接部9的凸出部会进入第二凹凸形连接部10的凹部,同时,第二凹凸形连接部10的凸出部也会进入的第一凹凸形连接部9凹部,即相互阴阳配合实现连接。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