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级布氏漏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85679发布日期:2018-08-04 11:36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布氏漏斗,尤其涉及一种多级布氏漏斗。



背景技术:

布氏漏斗是一种实验室常用的过滤设备,通常与真空泵和抽滤瓶组成抽滤装置,能够利用抽真空或负压进行快速的抽滤。但是,传统的布氏漏斗过滤设备只能用于溶液的过滤,而不能实现在过滤的同时将溶液中的溶质进行分离,同时有些溶液成分复杂容易使铝膜堵塞,即使选用不同孔径的滤膜过滤,但也要分次逐级进行过滤,不仅需要较长操作时间,而且滤液在转移过程中会造成一定损失。

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一种多级布氏漏斗”,其公告号为CN202569719U,公告日为2012年12月5日,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多级布氏漏斗,由布氏漏斗本体和位于其上两侧平行的隔挡片构成,在将待过滤样品进行一次过滤的同时,用多级过布氏漏斗可以方便地将过滤样品中不同大小的分子进行分离,与通常要进行几次过滤才能实现的过滤效果相比大大的缩短了操作时间。该实用新型的不足之处是隔挡片的安装拆卸困难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多级布氏漏斗装卸不便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卸方便的多级布氏漏斗,该过滤器不仅适合于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化学分析时流动相的除颗粒和脱气过滤,而且还能按着实验要求对过滤样品中的颗粒物质按分子大小进行逐级分离。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级布氏漏斗,包括布氏漏斗本体和设置在所述布氏漏斗本体内的第一过滤筒芯,所述第一过滤筒芯与所述布氏漏斗本体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筒芯底面设有若干供滤液透过的孔。

第一过滤筒芯与布氏漏斗本体通过螺纹结构既可以形成密封结构,也可以方便地拆卸,能够将过滤样品中不同分子大小的物质同时进行分离,避免滤液转移造成的损失,大大节省了过滤时间,提高了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过滤筒芯的底面边缘设有一圈倒角。第一过滤筒芯的底部正好压住布氏漏斗本体中滤纸的边缘,设置倒角的目的是防止滤纸破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过滤筒芯内设有第二过滤筒芯,所述第二过滤筒芯与所述第一过滤筒芯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过滤筒芯底面设有若干供滤液透过的孔。第一过滤筒芯的内螺纹结构能够与第二过滤筒芯结合成多级过滤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过滤筒芯底面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过滤筒芯底面孔的直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过滤筒芯和所述第二过滤筒芯顶部分别设有限位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过滤筒芯和所述第二过滤筒芯顶部分别设有一对对称设置的限位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位环或所述限位块的外表面设有摩擦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可拆式多级布氏漏斗,能够按照实验要求将过滤样品中不同分子大小的物质同时进行分离,避免滤液转移造成的损失,大大节省了过滤时间,提高了效率;同时,由于布氏漏斗本体和过滤筒芯与滤网结构能够分离,可以方便地对其进行清洗。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易清洗、可多级同时过滤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图中:布氏漏斗本体1、第一过滤筒芯2、第二过滤筒芯3、限位环4、摩擦部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多级布氏漏斗,包括布氏漏斗本体1和设置在布氏漏斗本体1内的第一过滤筒芯2,第一过滤筒芯2与布氏漏斗本体1螺纹连接,第一过滤筒芯2的底面边缘设有一圈倒角,第一过滤筒芯2底面设有若干供滤液透过的孔。第一过滤筒芯2内设有第二过滤筒芯3,第二过滤筒芯3与第一过滤筒芯1螺纹连接,第二过滤筒芯3底面设有若干供滤液透过的孔。第一过滤筒芯2底面孔的直径小于第二过滤筒3芯底面孔的直径。第一过滤筒芯2和第二过滤筒芯3顶部分别设有限位环4,限位环4也可以是对称设置的限位块。限位环4或限位块的外表面设有摩擦部5。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