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轴式冲击破碎机上部动力调节入料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74839发布日期:2018-08-14 18:19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立轴式冲击破碎机,特别涉及立轴式冲击破碎机上部动力调节入料口。



背景技术:

立轴式冲击破碎机,主要用于石料、矿石等物料破碎。立轴式冲击破碎机包括机架、电机、电机架、上部、转子、中部、主轴组件、皮带轮组件、下部等。主机上部安装有进料斗,进料斗有简单斗和溢流斗两种,用于承接皮带输送的可破碎物料或其它方式输送的可破碎物料。物料从料斗底部中心孔进入高速旋转的转子中心区域,转子高速旋转将物料抛到中部内壁上,物料与中部内壁安装的耐磨铁砧或石衬撞击,达到破碎效果。溢流斗底部中心有可以调节开度大小的调节板,周边开有溢流窗口,当缩小溢流斗底部中心孔大小时,来料将在料斗中堆积,达到一定高度后,超出部分将从周边溢流口进入转子周边的打击区域。转子抛出的物料将与周边溢流下落的物料撞击,节省部分能量,仍能达到相同的破碎效果,对于以整体为主的工况,溢流量可以达到35%以上。

为了达成最佳破碎效果及控制粉尘的产生,需对入料的流速、流量进行控制。这一控制主要通过入料口的大小及其附件实现的。现有技术控制方法有:1、更换中心孔大小不同的入料口环形板;2、入料口上方或下方设挡调节板,如专利200920208090.8和专利 201110070141.7;3、入料口下方安装活动调节板,如专利ZL200620157001.8、 201020666561.2、201220356968.4、201520428537.8等。

以上现有技术方案中,对入料口的大小调节,或者需要停机更换环板、调节档调节板高度、角度;或者在运行中由人工观察落料状态,进行手动调节。一旦调节合适,通常不再操作变动。但是,来料的工况是变化很大的,如,开机和关机时,没有物料进入,运行中来料会减少或增加,处于一种动态变化中,运行中出于某种故障或检测检修要求,会控制或停止给料。在给料变化中,有些效果会有不良影响:无料或料少不能封闭中心孔时,高速旋转的转子产生的负压会吸入大量空气,再通过上部或下部溢出,产生大量粉尘外溢;料少时中心孔不能封闭,料流偏心进入转子,转子偏重产生较大振动,不平衡磨损,减少轴承、油封寿命。以上现有技术方案,均需要人力操作,主机使用一段时间后,滑道、卡槽、丝杆等往往被粉尘、碎石等阻卡,锈蚀等,都会导致转动、往返困难,人工频繁操作,费时费力。人工成本、管理成本都很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适应立轴式冲击破碎机来料的动态变化,消除来料动态变化的不良影响,达到及时省力调节入料口大小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立轴式冲击破碎机上部动力调节入料口。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通过动力装置联接调节板张缩装置,当观察到需要张开入料口时,通过动力控制入料口下调节板张开,至到符合要求,当观察到需要缩小入料口时,通过动力控制入料口下调节板缩小,限位于入料口完全关闭,减少中心落料;所述的调节板可以使用现有技术的任一方式。

立轴式冲击破碎机上部动力调节入料口,包括驱动装置、动力传递机构、安装在入料口的调节板,驱动装置联接动力传递机构,动力传递机构联接调节板。

观察料位变化,通过近距离直视观察,远距离观察粉尘溢出状态,观察入料、出料状态,或使用摄像头等间接观察方式,以下状态需调整入料口:开机无料状态,关机无料状态,停止给料状态,给料设备出现给料困难或不能给料,破碎机上部出现较多粉尘,改变溢流分料比例,观察到其它需要调整状态。

进一步优选,所述驱动装置是电动机、发动机、气动马达、液压马达。

进一步优选,所述驱动装置的数量可以是1件,也可以是2件或3件或4件等。

进一步优选,驱动装置的动力启动有二个状态,正向,反向,分别对应开启或关闭入料口,到合适位置,动力关闭,或到达限位关闭。

进一步优选,动力传递机构所采用的驱动力传递方式是机械传递、液压传递或气压传递。

进一步优选,动力传递机构可以是液压杆,也可以是丝杆,也可以是连杆。驱动力带动液压杆或丝杆、连杆等作进退动作或正反转动。

进一步优选,所述调节板可以两件,也可以是三件,四件,五件等。

进一步优选,接收驱动力的液压杆、丝杆或连杆与调节板的数量对应关系,可以是一对一,也可以是一对多。

进一步优选,调节板、液压杆或丝杆、连杆的有效运动范围内设置限位装置。调节板、液压杆或丝杆、连杆等,均有运动极限,超出极限则对主功能无意义或破坏运动部件,因此,在调节板、液压杆或丝杆、连杆等有效运动范围设置限位装置,到达限定位置、发出信号、逻辑控制器发出停止运动命令的目的。

进一步优选,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包括左液压杆、右液压杆,调节板包括左调节板、右调节板,左液压杆联接左调节板,右液压杆联接右调节板,入料口底板下方联接有滑轨,左调节板、右调节板安装在入料口底板下方的滑轨上。

进一步优选,所述驱动装置由油泵、分配器、油管构成,油泵联接分配器,分配器通过油管联接左液压杆、右液压杆。

进一步优选,所述动力传递机构采用丝杆,一根丝杆上有正丝、反丝,正丝联接一块调节板,反丝联接另一块调节板。

进一步优选,所述动力传递机构采用连杆,所述连杆带有螺纹,驱动装置的驱动齿轮与连杆的螺纹配合。

进一步优选,所述动力传递机构由液压杆和连杆构成,液压杆联接连杆,连杆联接调节板。

液压杆或丝杆、连杆等联接调节板的方式:1、液压杆推拉调节板方式:液压杆有两支,分别联接左、右调节板。上部入料斗入料口下方联接有滑轨,左、右调节板安装在入料口底板下方的滑轨上,调节板可以沿滑轨左右滑动。2、丝杆方式:一根丝杆上有正、反丝,正丝联接一块调节板,反丝联接另一块调节板。丝杆不作前后位移,当丝杆转动时,丝杆带动两块调节板作相反或相对运动。驱动装置驱动丝杆作顺、逆时针转动,收缩或张开中心开口。3、连杆方式:连杆带有螺纹,驱动装置驱动齿轮转动,齿轮带动连杆作前后位移,连杆的位移带动调节板作张开或收缩运动。4、液压杆推拉连杆方式:液压杆联接连杆,液压杆的伸缩推拉连杆,连杆带动调节板张缩中心开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立轴式冲击破碎机上部动力调节入料口,能适应立轴式冲击破碎机来料的动态变化,及时调节入料口大小,消除来料动态变化的不良影响,不需停机,不需手工操作。在运行过程中,入料口对中挤满入料,无料时关闭入料口,封闭空气进入,减少粉尘产生,物料对中均匀进入转子,振动小,磨损均匀,轴承受力平衡,延长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立轴式冲击破碎机上部动力调节入料口电动机转动丝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立轴式冲击破碎机上部动力调节入料口电动机转动丝杆内部剖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立轴式冲击破碎机上部动力调节入料口液压马达驱动液压缸伸缩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立轴式冲击破碎机上部动力调节入料口液压马达驱动液压缸伸缩内部剖示意图;

图中,1.左调节板;2.右调节板;3.丝杆;4.减速电机;5.左液压杆;6、右液压杆; 7、油泵;8、分配器;9、油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参照图1、图2,立轴式冲击破碎机上部动力调节入料口,包括减速电机4、丝杆3、左调节板1、右调节板2,动力为电动机,电动机与减速器为两者合并为减速电机4,丝杆3作为动力传递机构。减速电机4联接丝杆3,丝杆3上有二段螺丝,一段为正丝,联接一侧调节板(左调节板1或右调节板2其中之一),另一段为反丝,联接另一侧调节板(左调节板1或右调节板2其中之一)。当需要收缩入料口时,减速电机4带动丝杆3向一方向转动,丝杆3只转动不轴向活动,丝杆带动左调节板1向右运动,同时带动右调节板2 向左运动,入料口开度变小,而中心位置不变,挤满对中入料。当需要扩大入料口时,减速电机4带动丝杆3向另一方向转动,丝杆3只转动不轴向活动,丝杆带动左调节板1向左运动,同时带动右调节板2向右运动,入料口开度变大,而中心位置不变,挤满对中入料。

实施例二

参照图3和图4,立轴式冲击破碎机上部动力调节入料口,包括左调节板1、右调节板2、左液压杆5;右液压杆6,油泵7、分配器8、油管9,以油泵7、分配器8、液压油作为驱动装置,以左液压杆5、右液压杆6作为动力传递机构。油泵7联接分配器8,分配器8同油管联接左液压杆5、右液压杆6,左液压杆5联接左调节板1,右液压杆6联接右调节板2,当需要收缩入料口时,油泵7向通过油管9,经分配器8,等量向左液压杆5、右液压杆6输送液压油,左液压杆5带动左调节板1向左运动,右液压杆6带动右调节板 2向右运动,入料开度变小,而中心位置不变,挤满对中入料。当需要扩大入料口时,油泵7向通过油管9,经分配器8,等量向左液压杆5、右液压杆6输送液压油,左液压杆5 带动左调节板1向右运动,右液压杆6带动右调节板2向左运动,入料口开度变大,而中心位置不变,挤满对中入料。分配器8起的作用是按照要求,向左液压杆5、右液压杆6 的油管输送等量的液压油及回油,分别使油缸作等量的收缩和伸长运动。

较佳的是,入料口底板下方联接有滑轨,左调节板、右调节板安装在入料口底板下方的滑轨上。

本实施例以液压油作为传输介质,当然也可以以压缩空气作为传输介质,使用气压传递机构代替液压传递机构。

另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所述动力传递机构采用连杆,所述连杆带有螺纹,驱动装置的驱动齿轮与连杆的螺纹配合。驱动装置驱动齿轮转动,齿轮带动连杆作前后位移,连杆的位移带动调节板作张开或收缩运动。

另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所述动力传递机构由液压杆和连杆构成,液压杆联接连杆,连杆联接调节板,液压杆的伸缩推拉连杆,连杆带动调节板张缩中心开口。

另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调节板、液压杆或丝杆、连杆等,均有运动极限,超出极限则对主功能无意义或破坏运动部件,因此,在调节板、液压杆或丝杆、连杆等有效运动范围设置限位装置,到达限定位置、发出信号、逻辑控制器发出停止运动命令的目的。

实施例一和二,给出的是驱动装置是1件,实际应用中,也可以是2件或3件或4件等。驱动装置的动力启动有二个状态,正向,反向,分别对应开启或关闭入料口,到合适位置,动力关闭,或到达限位关闭。

调节板也可以是三件,四件,五件等。接收驱动力的液压杆、丝杆或连杆与调节板的数量对应关系,可以是一对一,也可以是一对多。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