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合成体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98513发布日期:2018-07-24 19:30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生产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合成体系。



背景技术:

工业生产过程中,目的产物的生成通常需加入不止一种物质,且这些物质的加入时间也不尽相同,此时,就需要多次打开合成釜的进料口进行加料,此过程极易导致泵内气流的紊乱以及杂质的落入,从而影响目的产物的质量,且每次加料需攀爬至釜顶,不仅增加了工人的工作量,还增加了操作过程中的危险系数。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合成体系,通过阀门和管道控制加料过程,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合成体系,包括合成釜、脱色釜、溶解釜、热水槽、纯水罐、溶剂罐、盐酸罐和pH调节罐,所述合成釜上留有出料口、冷冻液进口、冷冻液出口、进料口和辅料口,所述合成釜外侧还包裹有夹套,所述夹套上留有热水进口和热水出口,所述脱色釜通过管道与合成釜上的出料口相连接,所述热水槽通过管道分别与夹套上的热水进口和热水出口相连接,形成循环,所述纯水罐底端与溶解釜顶端通过管道相连接,所述溶解釜底端和溶剂罐通过两段分管道与一段总管道与进料口相连接,所述盐酸罐和pH调节罐也通过两段分管道与一段总管道与辅料口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合成釜侧壁上还安装有pH值实时监测器。

进一步的,所述合成釜和熔解釜分别顶端分别安装有一台电机。

进一步的,所述管道上均安装有控制阀。

进一步的,所述溶解釜顶端还设置有固料加料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加料过程只需调节阀门即可完成,既减轻了工人的体力负担,又避免了加料过程中灰尘、杂质掉入合成釜内,对釜内物料造成的影响,同时增加了作业过程中的安全系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合成釜,2、脱色釜,3、溶解釜,4、热水槽,5、纯水罐,6、溶剂罐,7、盐酸罐,8、pH调节罐,9、电机,10、控制阀,11、出料口,12、冷冻液进口,13、冷冻液出口,14、进料口,15、辅料口,16、夹套,17、热水进口,18、热水出口,19、pH值实时监测器,20、固料进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定。

如图1所示,一种合成体系,包括合成釜1、脱色釜2、溶解釜3、热水槽4、纯水罐5、溶剂罐6、盐酸罐7和pH调节罐8,合成釜1和溶解釜3上均安装有电机9以控制搅拌轴,合成釜1上留有出料口11、冷冻液进口12、冷冻液出口13、进料口14和辅料口15,脱色釜2通过管道与合成釜1上的出料口11相连接,且管道上安装有控制阀10,合成釜1外还包裹有夹套16,夹套16上设置有热水进口17和热水出口18,热水槽4通过管道分别与热水进口17和热水出口18相连接,形成热水循环体系,两根管道上分别安装有控制阀10,纯水罐5与溶解釜3顶端通过管道相连接,管道上同样设置有控制阀10,溶解釜3顶端还留有固料进料口20,溶解釜3底端和溶剂罐6通过一根分管道和两根总管道与进料口14连接在一起,总管道与两根分管道上均设置有控制阀10,盐酸罐7和pH调节罐8也通过两段分管道和一端总管道与辅料口15相连接,总管道与两根分管道上也均设置有控制阀10,合成釜1的侧壁上还安装有pH值实时监测器19。

本实用新型使用过程中,首先将固体物料从固料进料口20投入溶解釜3内,纯水罐5内的纯水经管道流至溶解釜3,搅拌溶解后通过管道流至合成釜1,同时选择性加入溶剂、盐酸和pH调节剂,合成釜在反应过程中由热水槽4持续不断地供给热水以保持反应所需温度,反应完毕进入脱色釜2进行过滤,提高目的产物的纯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